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译文】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攀亲临。


【注释】
  江山:江河和山岭,多用来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胜迹:有名的古迹。
  我辈:我等,我们。
  复:再;又。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出处】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全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背景】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诸子:指作者的几个朋友。孟浩然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此诗即作于他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在求仕不遇,心情苦闷的时候,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览,凭吊羊公碑,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孟浩然的处境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作者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包括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作者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寒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江水更“浅”。“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更感湖泊之“深”。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

  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将题目中“岘山”二字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注】“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中曾引用,讲话原文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