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37行: 第37行: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寒江雪”三个字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寒江雪”三个字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朝诗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其父柳镇。[[安史之乱]]时曾徙家吴地,柳宗元可能生于吴地,但成长于[[长安]]。受母亲卢氏的启蒙教育,4岁即能读古赋,少时为文,有“奇名”。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十九年,自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柳宗元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等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到宦官、藩镇及守旧派朝臣的联合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改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7人亦同时被贬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柳宗元谪居永州9年,在抑郁悲凉心境中创作了大量哲学论著和文学精品。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官虽稍升,但地更偏远。柳宗元在此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他的文学影响也越来越大,“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十四年(819年)十一月,病殁于任所,人称“柳柳州”,建庙祀之。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柳宗元卒后,好友[[刘禹锡]]曾编《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
 +
  柳宗元存诗145首,绝大部分作于贬谪之后,真实地表现了他身处逆境的悲凉心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别舍弟宗一》等诗,写其“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之凄楚情怀,读来觉有“满纸涕泪”(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南涧中题》、《构法华寺西亭》等诗忧乐交替,清劲纡徐,被苏轼评为“妙绝古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其写景小诗如《江雪》、《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或冷峭凝重,或深隽幽婉,均属绝句中的上品。宗元诗风还有淡泊舒缓的一面,前人多将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联系在一起,谓“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这主要指宗元部分五言古诗,如《读书》、《感遇》、《饮酒》、《首春逢耕者》等,内容与陶诗相近,语言也较为朴素。但与陶诗相比,这些诗中还是时露忧怨冷峭之迹,用元好问《论诗绝句》评柳诗的话说,就是“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2019年10月30日 (三) 22:55的版本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逐句释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万岭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径(jìng):小路。
  人踪:人的踪迹,脚印。
  灭:消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孤舟:孤独的船。
  蓑笠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等编成的雨衣。笠(lì):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独:独自。


写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首诗表达了政治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寒江雪”三个字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其父柳镇。安史之乱时曾徙家吴地,柳宗元可能生于吴地,但成长于长安。受母亲卢氏的启蒙教育,4岁即能读古赋,少时为文,有“奇名”。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十九年,自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柳宗元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等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到宦官、藩镇及守旧派朝臣的联合反对。同年八月,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即宪宗,改元永贞。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改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7人亦同时被贬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柳宗元谪居永州9年,在抑郁悲凉心境中创作了大量哲学论著和文学精品。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正月,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官虽稍升,但地更偏远。柳宗元在此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他的文学影响也越来越大,“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十四年(819年)十一月,病殁于任所,人称“柳柳州”,建庙祀之。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柳宗元卒后,好友刘禹锡曾编《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柳宗元存诗145首,绝大部分作于贬谪之后,真实地表现了他身处逆境的悲凉心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别舍弟宗一》等诗,写其“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之凄楚情怀,读来觉有“满纸涕泪”(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南涧中题》、《构法华寺西亭》等诗忧乐交替,清劲纡徐,被苏轼评为“妙绝古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其写景小诗如《江雪》、《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或冷峭凝重,或深隽幽婉,均属绝句中的上品。宗元诗风还有淡泊舒缓的一面,前人多将柳诗与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联系在一起,谓“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谓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这主要指宗元部分五言古诗,如《读书》、《感遇》、《饮酒》、《首春逢耕者》等,内容与陶诗相近,语言也较为朴素。但与陶诗相比,这些诗中还是时露忧怨冷峭之迹,用元好问《论诗绝句》评柳诗的话说,就是“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