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池州市

池州市汉语拼音:Chí Zhōu Shì;英文:Chizhou City),中国安徽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南与黄山市毗邻,东北与铜陵市、芜湖市交界,西北与安庆市隔长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交界。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2.8万人。辖1个市辖区、3个县,即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池州于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州置府,迄今1400余年。2000年6月,设立省辖地级池州市。池州市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城市。位于五大省会都市圈辐射交汇地,交通便捷,集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于一身,已全面融入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南京及合肥“1.5小时”通勤圈。池州市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而著称,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华山,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际重要湿地——升金湖等著名景区,境内各类景区景点300余个。

地处皖南山区西北部与沿江平原接合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南部山区以九华山、古牛降为主体,中部岗冲相间,丘陵起伏;北部低平,多洲圩湖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400~1700毫米。矿产有铜、铁、煤、石灰石、大理石等。 交通以长江水运为主,有池州港。沪渝、京台高速,318国道以及多条省道过境。

  • 邮编:247100 代码:341700 区号:0566

行政区划

全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贵池区秋浦街道百牙中路1号。

历史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为秋浦县治,今属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贞观元年(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元和(806—820)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五代十国杨吴顺义二年(922)改至德为建德、六年改秋浦为贵池,旧志载杨吴曾升青阳为胜远军。南唐昇元二年(938)升池州为唐化军,治贵口(今市城区),隶贵池、建德、石埭三县;青阳县在南唐时复县,但属昇州。元为池州路,明、清为池州府。

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8县。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1965年复设池州专区,专署驻贵池县;原属安庆专区的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东至(驻尧度街)、铜陵4县划入池州专区;由太平、贵池2县析置石台县(驻七里镇);辖5县。

1970年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地区驻贵池县。辖贵池(驻池州镇)、铜陵、青阳(驻蓉城镇)、石台(驻七里镇)、东至(驻尧度街)等5县。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5县。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所属的贵池、东至两县划归安庆地区;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1983年青阳县划归芜湖市);石台、太平两县划归徽州地区。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行署驻贵池市。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贵池区。(2)池州市设立贵池区,以原县级池州市的行政区域为贵池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长江南路。(3)池州市辖原池州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新设立的贵池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池州市常住总人口1389469人,其中,贵池区555489人、东至县475194人、石台县105506人、青阳县25328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池州市常住总人口1402518人,其中,贵池区595268人,东至县468280人,石台县92238人,青阳县246732人。

2014年末,池州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共有11个街道、37个镇、8个乡。

地理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6°38′~118°05′,北纬29°33′~30°51′。东接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南邻黄山市,西、北与安庆市、铜陵市枞阳县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池州市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

池州市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根据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可分别归属于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东至县南部为江南台隆;贵池区和青阳县以北为下扬子台坳;中部为皖南浙台坳。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池州市内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导致一系列基底断裂发生,频繁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构造岩浆岩带为主干的成岩成矿系列。

气候

池州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毫米,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

水文

池州市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千米,岸线长162千米,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七条河流,河长618千米,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平方千米,河长149千米。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池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03.05亿立方米,占安徽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7506.60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

土地资源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该市有40个,土地资源总面积839173.00公顷,其中农用地729148.00公顷,建设用地53378.00公顷,未利用地56647.00公顷。

矿产资源

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有矿种有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有300多处。主要矿种有铅、锌、铜、锰、银、金、硫铁、钼、钨、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岩等。

生物资源

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在这里都很齐全,且生长发育得很好,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与落叶树混生,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还有一些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林木。池州市境内有高等种子植物153科676属1557种(含种及其以下等级,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

池州是安徽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安徽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安徽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安徽省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