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沈阳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辽宁省 > 沈阳市
沈阳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大政殿
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沈阳市汉语拼音:shěn yáng shì;英文:Shenyang City),简称中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总面积12860平方千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4.7万。 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地处辽河浑河平原过渡地带,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辽河、浑河、秀水河、绕阳河等过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国重工业基地,以重工业、机械制造业为主。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中心,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胜古迹有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新乐遗址博物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叶茂台辽墓、永安石桥等。

沈阳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区位优势明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网密集,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航空港。与周边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七城市构成的沈阳经济区,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邮编:110013 代码:210100 区号:024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沈阳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沈阳市与辽东省、辽西省、旅大直辖市、鞍山直辖市、抚顺直辖市、本溪直辖市,合并恢复辽宁省至今,并以沈阳为省会。

沈阳市现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浑南区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沈阳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管理区:

  • 铁西新区(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 浑南新区(国家级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蒲河新城
  • 沈阳细河经济区(与铁西新区合署办公)
  • 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

历史

名称由来

  沈阳一名的由来,通常被认为最早始于元朝,但具体的形成原因却分以下两种说法。

  合成说:据《元史》记载,元成宗元贞二年,元政府将沈州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和辽阳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合并为“沈阳等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两府合并后仍侨治“辽阳故城”而后移至现今沈阳。

  沈水之阳说:有学者指出,沈阳一词在元贞二年之前就已被官方使用。根据《陪都纪略》及《全辽志》的记载,沈阳因其离地位置处于沈水之北,因“水北为阳”,而被命名为沈阳。

早期历史

  沈阳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可追溯至7200多年前。在新乐遗址发现的太阳鸟图案被认为可能是中国史前凤图腾的原型。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燕国的重镇,肃慎东胡人活动于沈阳。据相关史料记载直到战国,沈阳的原住民是东胡等少数民族。战国时地处中原北部的等国经常受到北方东胡等少数民族的袭扰。前300年(燕昭王十二年)秦开奉命率军攻袭东胡,将他们向北驱逐千余里,度过辽水进攻箕子朝鲜北部,直达满番汗(今鸭绿江)为界,开拓了大片北方领土。秦开又修筑了起于河北北部、止于辽东东部的长城,以守护北方领土,在此建立了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以治理这一地区。沈阳当时属于辽东郡统辖下的戍边城,名为侯城,这是沈阳建制的最早记载。另一说法是玄菟城在这里。玄菟城后来相继被鲜卑人,高句丽人等少数民族占领。东汉时期,沈阳分为南北两处,南部继续隶属于辽东郡,而北部则隶属于玄菟郡。三国时期,沈阳为幽州所辖,从西晋开始,以辽河为界,东西两边分属玄菟郡、昌黎郡管辖,从十六国北燕起,辽河以东为高句丽所据,直到隋朝。隋朝时期,以辽河为界,分设燕郡和辽东郡。

  唐朝时期,沈阳被称为沈州。唐高宗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区。辽初设三河县,后改称乐郊县。沈州城在辽代已具有一定的城市雏形与规模。1296年,元重建土城,改沈州为沈阳路,在治地乐郊城设沈阳千户所,归辽阳管辖。1386年,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隶属于辽东都司。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1625年从辽阳迁都沈阳,由于当时的形势和人财物力情况,他没能对沈阳城做大规模的修建,只是加固了明代留下的城垣,修宫殿,建“汗宫”和诸王的府邸等。皇太极继位后,大兴土木,于天聪元年(1627年)开始在明代砖城基础上重修沈阳城。沈阳城门由四个增至八个,城内将原来的十字街改建为井字街,井字街第一横画的中心是皇宫,现为沈阳故宫

  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改沈阳为陪都,并设有和北京相近的中央机构,即礼、户、工、刑和兵五部衙门,各部的首脑为侍郎。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奉天”二字取自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八个字中的头两个字。乾隆时期,开设清代关外三陵的管理机构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总管为盛京将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俄军乘机占领沈阳。1905年,盛京将军赵尔巽上奏请廷获准后,成立沈阳市第一座银行奉天银号。同年,日俄战争俄军战败,退出沈阳。1910年,奉天咨议局在沈阳成立,成为奉天省的最高议事机构。

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成立,沈阳名称几经更改最终定名为沈阳。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分裂,沈阳逐渐发展成为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中心。1923年,张作霖正式设立的奉天市政公所,曾有翼任首任市长。1920年代,以奉天军械厂为代表的军事工业和以奉天纺纱厂为代表的轻工业在沈阳迅速发展。同时,沈阳商业发展形成了老城区、满铁附属地、奉天商埠地三大商业区域的结构。当时,十余种各式中外报刊为日、英、法等利益集团宣传。沈阳当时的城市建设规模已位居亚洲前列,日本舆论界当时广泛感叹东京的城市建设逊于沈阳,并称之为“新满蒙现象”。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策划下于沈阳皇姑屯被炸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同年,张作霖长子张学良继承其父权力并在沈阳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并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而北洋政府也结束运作。 1929年,奉天市改名为沈阳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自行炸毁一段南满铁路并嫁祸于东北军,史称“柳条湖事件”。同日,日本以此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下令不准东北军抵抗,沈阳及全东北旋即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关东军司令部也连夜由旅顺迁往沈阳。

  1932年2月,关东军控制东北后,沈阳曾被列为伪满洲国首都的候选城市。而后关东军认为,沈阳市奉系势力盘根错节且又为清朝陪都,不利于满洲国统治的稳定和国家地位的确立,便定都长春。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沈阳市名称再次改为“奉天市”,并成立奉天市公署。1932年11月,奉天市公署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实施“大奉天都邑计划”,根据规划建设了几条公路与广场。伪满洲国政府当时将沈阳以日本大阪为原型,在铁西区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规划建设。1942年,日军设立奉天俘虏收容所以收押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盟军战俘。

  伪满洲国时期,沈阳教育、科技及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日本控制沈阳时期,积极从日本本土往沈阳运送工业装备,把东北及沈阳视为日本本国建设,日本人在占领东北的14年中,东北生产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本土,1945年,日本战败时,沈阳共有企业4570家,日本依靠在沈阳及东北的强大工业侵占了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不过,这期间沈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均衡,市政公用事业主要集中在满洲国的军政机关所在区域和日本人居住区内,中国居住区域生活条件相比较差,市政设施严重脱节。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攻满洲。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奉天市恢复沈阳市的名称。日本投降后,沈阳治安混乱,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市民生活陷入困境。沈阳实业家陈楚材连同社会贤达成立沈阳市人民维持地方治安委员会以维持社会秩序。同年9月初,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凯奉命率部最先挺进东北,进入沈阳。山东等地的八路军主力部队组织十万干部抢占东北战略要地,进驻奉天。苏军根据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一方面要求中共将东北行政权和中长铁路沿线大城市移交国民政府,一方面也非公开支援了中共大量重武器。11月25日,应苏联红军要求,中共中央东北局离开沈阳,毛泽东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提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中共党政军机关和部队从沈阳撤离。

  1946年3月12日,苏联红军全部撤出沈阳,此前已经有计划的拆走几乎所有有价值的工业设备作为“战利品”运回国。此时更带走大量粮食等物资。国民政府委任董文琦为沈阳市长,接收市政府和防务。次日,国军第52军军长赵公武把军部开进市内,并兼任沈阳警备司令。沈阳市此时人口已近二百二十余万人,是东北地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条铁路的总枢纽,工人近二十万,发展为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国民革命军驻沈后,为确保沈阳安全,立刻展开攻略辽南的军事行动;三月十八日占领辽中,二十一日进入辽阳,二十九日攻克鞍山,四月一日收复海城及营口,二日控制大石桥。5月23日,国府主席蒋中正携夫人由北平乘美龄号专机飞抵沈阳巡视。国民政府接收辽宁后,没有能够接收和管理好以沈阳为核心的工业城市群,导致沈阳工人大量失业、商号破产、饿殍遍地、民怨沸腾。1947年沈阳市升为行政院院辖市,为十二个院辖市之一。1948年1月17日,国民政府在沈阳成立东北剿匪总司令部,由卫立煌任总司令,杜聿明任副总司令。1948年8月,由于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沈阳守备形势严峻,电力供应紧张,物价暴涨,公共交通系统陷入瘫痪。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0月29日下午,沈阳警备总部宣布自晚间五时起戒严。次日下午三时许,卫立煌,赵家骧等国军将领从东塔机场乘飞机离开沈阳。11月1日下午1时,解放军的李红光支队突入铁西区。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沈阳全境。翌日,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由陈云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5月1日,沈阳特别市政府改为沈阳市人民政府,8月,沈阳市被设为东北大区直属直辖市,同时东北人民政府驻在沈阳。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沈阳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工及物资基地,因此也成为美军的重要的轰炸目标。中央为保护沈阳的工业基础,实施“南厂北迁”计划,将沈阳大量的工厂北迁至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朝鲜停战后,北迁后的工厂并未迁回沈阳,给沈阳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1953年,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次年,随着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沈阳被确立为两省合并而成的辽宁省省会。1956年,沈阳对在中国境内对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的在押日本战犯进行公开审判,是为沈阳审判。1964年,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1968年,沈阳裁撤辉山、祝家屯两个区。1969年12月26日,辽中县、新民县划归沈阳管辖。

  1978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实施倾斜发展战略,分别建立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和加速开发广东、上海等省市,沈阳的基本建设投资明显下降,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出现困难。1988年,随着开发规模加大,沈阳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通车。1993年,法库、康平两县正式划归沈阳管辖,新民则撤县建市。2006年,沈阳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成为中国第二座举办世园会的城市。2008年,沈阳市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协办了足球项目部分赛事。2010年,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政辽宁期间提出的沈阳经济区成立,以沈阳为中心带动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周边八个城市的经济。次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2年6月26日发布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沈阳市人民政府提出了由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提升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十年发展目标。2013年,沈阳作为主赛区,主办了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

地理

  地貌地质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地处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沈阳的地貌骨架基本上形成于两亿年前的中生代燕山构造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东部因与靖宇台拱的凡河凹陷相邻,故为低山地貌,西部属平原与燕山台褶带接壤。

  沈阳城区的地势起伏很小,平均海拔45米左右。浑南区的天柱山是市区最高点,海拔65米,西南最低处在铁西区海拔仅有36米,市内最大高度差为29米。全市境内最高海拔高度为447.2米,在法库县境内;最低海拔高度为5.3米,在辽中县于家房镇。沈阳属长白植物区系、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植物种类丰富,共779种。地表植被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油松林、油松栎林、草甸、沼泽植被等,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已所剩无几,现已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

  沈阳地区土类资源丰富。原生地带性土壤棕壤,发育为棕壤、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碱土盐土沼泽土7个土类。此外,沈阳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丰富,各类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包括煤、铁、钼、硅、沸石等共计25种。

  水文水系 沈阳境内流经的大小河流共有15条,主要有辽河、浑河、蒲河柳河绕阳河等。浑河古称沈水,沈阳处于浑河北部以“沈水之阳”得名,故浑河被认为是沈阳的“母亲河”。19世纪后,随着沈阳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沈阳市开凿修建南北运河及若干明渠,形成了环城水系。 沈阳境内最大的湖泊为形成于中生代晚期白垩纪的康平县卧龙湖,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亦是辽宁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

  沈阳的水力资源源头为大伙房水库。大伙房水库位于辽河支流浑河中上游,又称净月湖,距沈阳市68千米,建成于1958年,为沈阳抚顺两市的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沈阳水资源稀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且地下水资源开发已达到极限。截止到2013年,沈阳配水能力为每天170万吨。

  气候与环境 沈阳气候属暖温带,水分条件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显著,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4℃,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1月最冷,平均气温-11.0℃,7月最热,平均气温24.7℃。极端最高气温38.3℃(195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32.9℃(2001年1月15日)。全年降水量在680—530毫米之间,降水分布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市内到东陵浑河沿岸为多雨区,新民县北部为少雨区,雨量多少差150毫米左右。市内自1906年以来,年平均降水量为715.5毫米,多于辽西地区,少于东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同朝阳相比,约多50%,但比丹东少30%。多数年份的降水量比较适宜。

  沈阳的空气污染问题曾经非常严重,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沈阳列为世界第二大污染城市。2000年,沈阳对铁西等工业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污染物排放减量明显,并被列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经济

  沈阳在近代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北洋时期,奉系军阀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投巨资兴办近代工业,而民族资本发展实业。沈阳的工业、商业、金融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市被确立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着重发展工业,进行了机械工业为主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当时,全国工业总投资的六分之一被投入到沈阳。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实施倾斜发展战略,分别建立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和加速开发广东、上海等省市,导致国家对沈阳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明显下降,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出现困难,导致沈阳的经济实力疲弱。自沈阳防爆器械厂成为中国第一家破产的国有企业后,沈阳国企破产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沈阳国企大量亏损破产,几十万工人下岗。

  为改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沈阳市曾经把希望寄托在旅游、金融等产业方面,但最终仍确定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方针。2002年,中央政府将沈阳确立为全国唯一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上升为国策,以着手解决以沈阳为中心的中国东北地区在发展上遇到的困难。2010年4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目前,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阳经济区在经济增长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都高于辽宁乃至东北的平均水平,已发展成东北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牵动作用的核心区域。2012年,沈阳市GDP为71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4.69%,第二产业占51.81%,第三产业占43.50%。

农林牧渔业

  早在7200多年新乐时期,沈阳就已经出现了农耕活动。汉朝以后,沈阳一直是东北地区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直至清末,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等在沈阳相继得到发展。清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设立奉天农业试验场以振兴实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沈阳逐步发展都市农业,并已经在设施农业、出口农业、休闲观光型农业等方面取得成效。目前,沈阳粮食作物结构以水稻、玉米两种作物为主,占粮食总产量的95%以上。2013年,沈阳市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3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53.9亿元,林业产值10.9亿元,畜牧业产值329.3亿元,渔业产值2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3亿元,作物播种面积67.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公顷。

工业

  沈阳拥有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工业门类共165个,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沈阳的近代工业始于1896年创建的奉天机器制造局。1923年7月,奉天市政公所规划了惠工工业区,成为沈阳第一个工业区。辛亥革命及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本及日本先后建设了军事工业、汽车制造工业、造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飞机制造工业、铁道工业、冶炼、化工等支柱产业,为沈阳工业发展打下基础。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沈阳大型工业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发展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对整个东北及中国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主要工业装备均被苏联作为战利品拆卸后运回国,沈阳的工业基本失去了生产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被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城市,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并以铁西区为中心,建成中国最重要的机械装备基地。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枚地空导弹,第一台火箭发动机,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台水下机器人等均产自沈阳。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保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沈阳工业发展步入低谷。2003年起,国务院成立了振兴东北办公室,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同年,沈阳市确定“工业立市”的发展方针,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基调。自沈阳经济区被国务院确立为中国唯一一个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沈阳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目前,沈阳工业主要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航空、钢铁、有色金属深加工等行业为主。在航空工业领域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是中国航空工业飞机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基地之一,在装备制造工业领域,沈阳机床集团为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机床企业,而北方重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国防装备制造企业。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东软集团已经发展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提供商,而在交通工业方面,华晨汽车集团已发展为中小型乘用车生产的重要基地,而宝马铁西工厂则是宝马在世界最大规模的制造基地。

商业

  沈阳商业兴于清初。自沈阳第一家商铺天合利丝作坊在四平街开办以来,沈阳作为清朝的陪都及东北地区重镇,加之地理、交通、漕运上的优势,发展出粮食加工、烧锅、油坊、林木采伐与贸易、丝房等产业。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的商户源源不断进入沈阳。清末民初,沈阳已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运输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商业街区也渐次形成,商业日益繁荣。直隶、山东、山西、吉林、河北等地商业资本接踵而至,以沈阳为物流中心,采运各地货物。1918年,在张作霖的指示下,时任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在奉天商埠地内开辟南北两市场。其中,北市场在辟建初期,有大规模的商业资本投入,并很快就发展成为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商业区,是东北和全国市井最繁荣的商业区之一。

  目前,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及商品集散地,在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中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如三好街在IT市场、五爱市场在日用百货等领域发挥着较大影响,其中三好街作为东北三省电子产品的集散中心,可谓是整个电子产品销售渠道中的枢纽。香港贸发局对内地30个城市消费力评级,沈阳为AA级城市。沈阳历史上老字号众多,如老边饺子、宝发园、马家烧麦、甘露饺子、萃华楼等。目前,沈阳市的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市区的中街、太原街、兴华街和长江街等地。

金融业

  沈阳金融业起步于清朝起步的银市钱庄,当时的长安寺一带是沈阳城内最大的银市。 清末,沈阳由于私人钱庄、钱铺、票号等各个金融机构间的准备金多寡不一,普遍存在滥发凭帖的现象,致使金融秩序紊乱。庚子之乱后,沈阳为统一货币管理,开设了官商合办的奉天官银号,为沈阳的第一个具有银行性质的机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东三省总督兼盛京将军徐世昌将奉天官银号改为东三省官银号,是为中国东北第一家银行。清末民初,诸多外资银行及部分民族资本银行相继在沈阳开业,其中包括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志诚银行、朝鲜银行、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等22家外资金融机构。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边业银行迁到沈阳,成为沈阳国营民族资本银行业的代表。1986年8月5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成为中国最早的有价证券交易市场。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成立,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在中国东北地区履行中央银行职能。目前,沈阳共有分行以上金融机构112家,其中法人总部11家,省级以上区域性总部93家。2010年4月,国务院提出要沈阳经济区“开展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带动整个东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自此,沈阳经济区成为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2014年起,沈阳经济区开展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通过区内金融同城化等政策将沈阳经济区建设成东北金融中心。沈阳现有的本地金融机构有盛京银行、沈阳农商银行、中天证券等。

交通

  沈阳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地区的结合部,连接着京津冀城市群、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北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沈阳发展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中心。沈阳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发达,通往辽宁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均可“朝发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即为连接沈阳和大连的沈大高速。沈阳有5条干线在此交汇并连接着8条支线,通往全国各地,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俄罗斯的必经之路。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航空枢纽,沈阳开通通往50余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30余个城市的定期航线。

公路运输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公路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连接沈阳周边各主要城市。经过沈阳的国道共有五条,分别为:101国道,102国道,202国道,203国道,304国道。在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通过沈阳辖区内的有四条主线,分别是京哈高速,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辽中环线高速,三条联络线沈吉高速,丹阜高速,新鲁高速,一条城市环线沈阳绕城高速公路。

  沈阳市区交通网络完善。自中环路于1932年立项以来,沈阳陆续兴建4条环线。目前,沈阳形成了以一环线、二环线及东西快速干道、青年大街-北陵大街、南京街─黄河大街、五爱街-奉天街为主动脉的交通网络。沈阳市目前是以市府广场为中心,青年大街-北京街-北陵大街为南北轴,北一路-东西快速干道-东陵路为东西轴的放射型城市。

铁路运输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沈阳铁路局的所在地,不仅处于京沈铁路、沈大铁路、沈吉铁路、沈丹铁路四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还是京沈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沈丹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沈阳市内的四大主要铁路枢纽站为特等站沈阳站、沈阳西站、一等站沈阳北站和正在建设中的沈阳南站,此外,其他主要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还有苏家屯站、沈阳东站等。

  沈阳站,曾被俗称为沈阳南站,位于和平区铁西区交界处。沈阳站东站房始建于1907年,曾名“奉天驿”,现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沈阳站于2010年进行大规模扩建及改造。扩建后的新沈阳站是沈吉铁路、沈丹铁路、沈抚城际铁路的始发站,并有哈大高速铁路等在此通过。沈阳北站老站房始建于1911年,其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新建的沈阳北站是东北最大的客运站,有京哈铁路、沈大铁路、哈大铁路、沈吉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及哈大客运专线在此通过,是中国五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有“东北第一站”的美誉。

航空运输

  1920年8月29日,张作霖在沈阳设立东三省航空筹备处并于10月16日修建东北地区最早的机场,沈阳东塔机场。自此,东塔机场成为沈阳航空运输主要依托机场。1950年,东塔机场改做军民合用机场。1989年4月16日,东塔机场民用设施关闭,其民航业务转移至桃仙机场。同年,中国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在沈阳成立,是负责管理东北地区民航事务政府部门。

  目前,沈阳航空交通主要依托位于南部苏家屯区桃仙镇的桃仙机场,为辽宁中部沈阳、抚顺、本溪、鞍山、铁岭、辽阳等大中城市的共用机场,是经中国民用航空局确认的中国东北区域性枢纽机场。沈阳桃仙机场目前已开通航线106条,其中国内航线70条;国际地区航线36条,与日本的东京、大坂、札幌、韩国的首尔、釜山、济州、大丘,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泰国的曼谷,朝鲜的平壤等16个城市通航。汉莎航空、全日空、大韩航空、高丽航空、韩亚航空、西伯利亚航空等航空公司均已开通了飞往沈阳的航线。桃仙机场新建的T3航站楼达到25.3万平方米,于2013年8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

  除桃仙国际机场和东塔机场外,沈阳市还拥有北陵机场、于洪全胜机场、滑翔机场、苏家屯红宝山机场、新民农用机场、辽中机场和法库财湖机场等。

公共交通

  沈阳的公交车最早出现于1919年3月,由日本人志贺俊阳开办的满洲自动车运输株式会社开始运营奉天火车站至日本租借地之间的线路。目前沈阳市的公共汽车线路近200条。1951年,沈阳开始建设无轨电车公共交通系统。1998年,沈阳无轨电车由于发生严重的脱线触电致死事故,于1999年6月停止运营。沈阳在2007年2月14日至2011年7月31日期间设有午夜公交,2007年5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之间设有通宵公交线路。沈阳市内公共汽车除少数线路外,均为无人售票车,票价多为1元。沈阳曾经开设空调公交车,票价2元,所有空调线路已于2009年夏天取消,2013年冬季将推广暖风空调车,票价依然一元。2013年9月,沈阳发行盛京通是公共汽车和地铁通用的储值卡,并可在全国十二个城市作为电子钱包使用。

  1978年,沈阳出现了最早的出租汽车。1984年,沈阳引进了100多辆轿车,并成立了出租汽车公司。90年代中期开始,沈阳市大规模发展了出租车行业,到1997年最后一次大批量增加出租车为止,出租汽车总量就一直控制在2万辆以内。大众桑塔纳、大众捷达和华晨中华相继成为沈阳出租车型。目前,沈阳市内主要使用华晨中华和北京现代等中高档车型。目前,沈阳出租实行的价格是起步价3公里8元,每程收取一元的燃油附加费并且实行“时距并计”的收费方法。

轨道交通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沈阳始建轨道交通系统,马拉铁道系统,并由日本财团大仓组和奉天商务总会合营。这也是沈阳最早的公共交通系统。1908年1月4日,沈阳马车铁路建成通车营业并持续至1925年。1925年8月,合作的日本财团大仓组和奉天商务总会因经营契约到期而约定解散公司并陆续拆除了铁道,逐步结束了马拉铁道系统的经营。

  沈阳地铁规划于1938年。日本大阪市电气局曾编制了4条线路52公里的奉天地铁线网规划和设计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市分别于60年代,90年代初期和90年代末期三次筹建地铁,由于文革等种种原因最终均未能实施。沈阳向国家提出地铁立项申请最终于2005年11月7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目前运营中的沈阳地铁始建于2005年,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开通运营地铁的城市。沈阳地铁线路目前有沈阳地铁1号线和沈阳地铁2号线。1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7.8千米,共有车站23座,全部为地下车站。沈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1.86千米,共有车站19座,全部为地下车站。

  沈阳有轨电车始办于1924年3月。1925年10月,有轨电车完成由怀远门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的首条线路并通车,当时全部的电车均由德国AEG公司进口。1950年代,沈阳有轨电车曾得到阶段性的发展,但由于无轨电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多,使这种由于行驶噪音大、路面使用维护的复杂、影响其它车辆通行、技术相对滞后的交通类型难于继续发展,逐渐让位于其它的交通方式。沈阳有轨电车系统运行至1974年后全部拆除。2011年底,沈阳重新开始修建有轨电车系统。2013年8月,一期工程4条线路共计60公里开通运营,成为中国运营里程最长的有轨电车系统。

文化

  沈阳文化早期发于明末,贯穿盛清,是盛京地区以满族为主体的各族共创文化,被称为“盛京文化”。明末,皇太极通过联姻、同盟等手段笼络蒙古贵族,使得盛京文化融有蒙古特色。为解决满汉民族矛盾,皇太极又采用改族号、改国号、学习模仿汉制等手段吸收汉文化,使得沈阳早期文化发展为满汉蒙各族共创文化。近代以来,沈阳文化受到闯关东移民运动、近代工商文明和殖民文化的影响。

曲艺

  沈阳是诸多关东戏曲艺术的发祥地。历史上,发源于东北地区的其他曲艺也在沈阳得到发展与保护。沈阳曲艺的重要代表有:奉天大鼓京剧评剧二人转秧歌。其中,沈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有京剧唐派艺术、评剧韩花筱艺术和东北大鼓

  沈阳被誉为“评剧之乡”。沈阳评剧又称奉天落子,兴于同治光绪年间,是塞外评剧的代表。清末民初,沈阳及其周边城镇建成了许多茶园和剧场,并逐渐接纳了落子艺人演出。评剧由于其通俗的艺术形式,被政府以“有伤风化”为由,遭驱逐出城。奉系掌权东北后,评剧得到了快速发展。沈阳陆续在北市场、南市场等地开设了舞台,茶园,戏院等演出场所,为评剧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1959年,沈阳评剧院成立。供职于沈阳评剧院的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其艺术风格被评剧界称为三大艺术流派。目前,沈阳评剧发展已陷入低谷,出现了学员稀少,市场萎靡等情况。

  沈阳二人转和沈阳秧歌发展均始于明清。明清时,评词、大鼓、相声莲花落等说唱艺术沈阳市境内逐渐形成,二人转也随之逐步发展起来。2003年起,赵本山在沈阳大舞台组织二人转演出,兴办第一家刘老根大舞台,并之后陆续在各地开设连锁剧场。沈阳秧歌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东北大秧歌传统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属东北大秧歌的分支。沈阳秧歌在发展初期,是少数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节目,后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沈阳秧歌,除继承了东北大秧歌原有传统艺术风格外,也吸收了辽南、辽西的高跷艺术。目前,沈阳秧歌成为民众热衷的曲艺活动,秧歌节也成为沈阳的一项大型节会。

节会与民艺

  沈阳是满清文化和关东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历史上诸多带有满族文化的民俗与民艺在沈阳都得到体现。逢年过节,沈阳有举办灯会与庙会的传统。中国北方冬季农闲时,有逛灯会、看花灯的传统。清兵入关后,沈阳作为陪都与北京共同举办了灯会。清末,沈阳的花灯文化发展至顶峰,其中在沈阳方城四平街举办的皇城灯会有“四平观走马,三日万巷空”之说。沈阳庙会是集商贸、游艺、信仰等民间习俗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其中元宵节在实胜寺举办的皇寺庙会是具有官方性质的民俗活动,以举办藏传佛教的法事活动“跳布扎”著名。而东岳庙、娘娘庙、药王庙,号称沈阳三大民间庙会。

  沈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有传统地仗彩画建筑彩绘技艺。由于传承者就业等问题,地仗彩画出现普及率低,传承后继无人的情况。目前,沈阳重要的民间艺术代表为掐褶纸技艺,辽绣技艺,葫芦雕刻技艺等。

饮食

  沈阳菜发展自清朝宫廷筵席菜和民间小吃,结合了满、蒙、汉、回、鲜五大民族的饮食特点,以鲜咸为基本口味,是辽菜的主体部分,也是东北菜的一部分。清末时期,沈阳就形成了宫廷料理盛京满汉全席。沈阳菜十分完整的体现了经过长时期酝酿而形成的辽菜。沈阳菜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了特别是鲁菜的全国各大菜系的不断影响。沈阳菜多以邻近地区的山货、野味为原料,烹饪技法则以“扒”著称,以“煎、炒、烹”见长,而且几乎每道名菜都不同的历史典故或传说。沈阳菜的形成与其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相关。沈阳一直由少数民族和汉族轮流统治,长久以来,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风味小吃汇集于此。目前在沈阳的民族风味为朝鲜族西塔大冷面、朝鲜族打糕、老边饺子、烤牛肉、老山记海城馅饼、满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肠、回民小吃马家烧麦等。

传媒与通讯

  中国近代报刊业兴于维新变法时期。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相继兴起国人办报热潮。沈阳由于自身的地理、人文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未赶上第一次国人办报热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盛京将军赵尔巽主持创办的隔日刊《东三省公报》正式创刊,成为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份民族报刊。1906年,日本人中岛真雄以“联络中日邦交,开通民智”为招牌,在奉天创办了《盛京时报》,并持续发行38年,成为近代辽宁办报时间最长的一家中文报纸。清末民初以来,随着政权的更迭,沈阳先后发行《奉天公报》、《东北商工日报》、《大亚公报》和《东北日报》等报刊。目前,沈阳有《辽宁日报》、《辽沈晚报》、《华商晨报》和《沈阳日报》等多家报纸,其中发行量较大的有《辽沈晚报》和《沈阳晚报》。

  沈阳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于1928年,奉系军阀在沈阳创办了奉天广播无线电台,为当时全国总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沈阳先后有7座放送局播音。沈阳解放后,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由哈尔滨迁至沈阳,后改称东北人民广播电台。1954年9月1日,东北人民广播电台撤销,在原东北台人员、设备基础上成立辽宁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10月1日,辽宁电视台建成并正式开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五家电视台之一。2009年12月18日,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合并组建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卫视1997年1月1日起通过卫星播出,目前覆盖辽宁全省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余个城市,同时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北美有局部落地。沈阳市电视台创建于1979年12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早的城市电视台之一。2010年6月21日,该台与沈阳市人民广播电台合并组建沈阳市广播电视台。2012年1月1日,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市广播电视台实质合并,官方称为“战略合作”。两台除新闻外的频道进行合作运营,都冠以“辽宁广播电视台”呼号。

古迹与文化遗产

  沈阳市内有诸多清朝文化古迹,是中国除北京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共有两处,分别是沈阳故宫盛京三陵

  新乐遗址 是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氏族公社的村落文化遗址。2001年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遗址发现于新乐电工厂宿舍区域内,故命名为新乐遗址。1984年遗址设立了“新乐遗址博物馆”。

  沈阳故宫 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是后金入关前的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经乾隆时期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6万平方米。1926年后,沈阳故宫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满、蒙、藏特色,并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路。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西路以及中路的东西二宫则是完全的汉式建筑。1743年,乾隆帝东巡盛京时发现与北京的紫禁城相比,盛京的宫殿过于简略,于是在乾隆便计划扩建沈阳故宫,沈阳故宫也迎来了创建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建与增建。沈阳故宫于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盛京三陵 指早期的三个清朝皇家陵寝,即辽宁省沈阳市郊的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福陵坐落于沈阳市东北郊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整个陵园背靠山峦,气势宏伟,风景优美。昭陵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合葬陵墓,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沈阳大帅府 又称为张氏帅府少帅府,由中院和东、西两院组成。中院是传统风格三进四合院落,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子张学良的官邸,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1月10日,在大帅府老虎厅内,张学良处决欲夺取东北军政大权的杨宇霆常荫槐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面积为12万平方米,园内还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纪念馆及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占地为4万平方米,分东、西、北三个墓区,安葬着朝鲜战争中牺牲的著名英雄、模范、功臣124名,其中包括特级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等。园内纪念碑正面刻有董必武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背面为郭沫若题七律:“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市政文化场馆

  博物馆 1931年由日本人成立的奉天国立博物馆是沈阳市第一座博物馆。现今沈阳的博物馆有辽宁省博物馆、沈阳市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还有沈阳故宫博物院、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沈阳金融博物馆、沈阳市张氏帅府博物馆等专题或专业博物馆。其中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于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并开馆,其中有战后日本遗孤立的感谢中国养父母碑。

  图书馆 沈阳是最早的图书馆是位于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文溯阁是建在宫廷中的最大的一所图书馆,其内藏有珍本《文溯阁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164]。文溯阁是在乾隆年间沈阳故宫扩建时仿照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所建,乾隆御笔亲书“文溯阁”匾额。

  沈阳近代第一家公共图书馆为由张鹤玲创办,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奉天图书馆,奉天图书馆是辽沈地区第一家近代公共图书馆,同时也首开整个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之先河,其创设时间甚至早于具有国家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京师图书馆。

  目前沈阳市内图书馆为政府公立性质,主要有辽宁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各区级都设有图书馆。档案馆主要有辽宁省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

  沈阳科学宫 是沈阳地区一所集科普展示、交流培训、会议展览、高科技娱乐于一身的科普教育基地,内部建有巨幕4D科普影院,球幕影院等科普娱乐项目以及基础科学展厅等七个展厅。沈阳科学宫内配有科普培训中心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以提高青少年与儿童的创新精神及综合实践能力。

图集

沈阳新春皇寺庙会,2023年1月23日。从1月22日大年初一开始,为期6天的沈阳新春皇寺庙会在北市场正式亮相。本次庙会包括热闹大戏贺新春、玉兔新年祈鸿福、夜游关东四九景、天下百货聚北市等主题活动,以及舞狮、杂技、歌舞表演等多项常态化演出,让人们在传统文化中品味浓浓的年味。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沈阳新春皇寺庙会,2023年1月23日。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候鸟在沈阳浑河休憩、觅食,2023年1月4日。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