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br> <span style="font-size: 130%; color:re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green;">释义:</span> ...”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br>
 
<span style="font-size: 130%; color:re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green;">释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green;">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span>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只驶过,病树的前头万棵树木生机勃勃。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gray;">
 
这两句诗出自
 
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言律诗)。
 
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green;">解词:</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译文】</span>
  
  沉舟:沉船,作者以沉舟自比。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只驶过,病树的前头万棵树木生机勃勃。
 +
</span>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侧畔:旁边。
 
  
  病树:生病的树,作者以病树自比。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注释】</span><br>
 +
  沉舟:沉船,作者以沉舟自比。<br>
 +
  侧畔:旁边。<br>
 +
  病树:生病的树,作者以病树自比。<br>
 +
  春:比喻生机。<br>
  
  春:比喻生机。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green;">出处:</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出处】</span>
 +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背景】</span>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
 
 +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赏析】</span><br>
 +
 
 +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
 
 +
  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作者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
 
 +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空吟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另一个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怀旧”句表达了作者对受害的故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
 
 +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作者在酬诗中写了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
 
 +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了你的诗歌,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
 
 +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作者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作者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作者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作者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上品。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30%; color:green;">《[[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span></center>
 
<br>
 
[[文件:7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jpg|center|thumb|400px|link=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r>
 
<center>[[中学生古诗词名句|《学生古诗词名句导读》目录]]</center>
 
  
== 参考 ==
 
  
*[[中学生古诗词名句]]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Category:文学]]
 
[[Category:文学]]
 
[[Category:中国文学]]
 
[[Category:中国文学]]
[[Category:中国文学史]]
 
  
 
[[Category:诗词]]
 
[[Category:诗词]]
 +
[[Category:古诗词经典名句]]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C音词语]]
 
[[Category:C音词语]]
 
[[Category:沉]]
 
[[Category:沉]]

2022年6月30日 (四) 03:35的最后版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译文】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只驶过,病树的前头万棵树木生机勃勃。 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注释】
  沉舟:沉船,作者以沉舟自比。
  侧畔:旁边。
  病树:生病的树,作者以病树自比。
  春:比喻生机。


【出处】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赏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意思是作者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空吟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另一个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怀旧”句表达了作者对受害的故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作者在酬诗中写了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又回到席上酬答赠言上来,意思是:今天听了你的诗歌,就暂且凭借酒的力量,来增长我继续努力的精神吧!作者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作者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作者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作者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作者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