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黑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洋县黑米

洋县黑米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3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洋县黑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洋县黑米古称“粳谷奴”,外皮墨黑,内芯雪白的,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具有较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

黑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米,米质佳。黑米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而名贵的水稻品种。

2019年12月17日,“洋县黑米”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洋县黑米、香米、寸米,被称为“米中三珍”。洋县黑米古称"粳谷奴",外皮墨黑,内芯雪白,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具有较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洋县志》称:“黑米、香米、薏米、桂花米,乃贡米也”,把黑米列为洋县“四种优质奇米”之冠。

洋县黑米
洋县黑米

洋县黑稻属禾本科稻属,其传统品种为籼、糯两种。洋县大面积种植的黑谷是洋县农业科技人员选育的矮黑谷新品种,被陕西省命名为“秦稻一号”,株高93—98厘米,株型紧凑,叶短而直,茎秆粗壮,不易倒伏,分蘖力较强,穗长18—20厘米,每穗粒数100—130粒,千粒重25—26克,颖壳浅褐色,米皮紫黑发亮,胚乳白色,呈圆筒形,比香米略扁长。生育期135—140天,亩产300—350千克。在丰产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450—500千克。洋县黑谷属中迟熟品种,糯性中等,感温、感光性较强。

洋县黑米之“黑”,主要是因为米内,特别是糊粉层中富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其主要成分为吡咯素,它是黑米的精华。

营养价值

洋县黑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商业部食品检测科研站和陕西省粮油检测站、西北农业大学中心化验室分析测定:黑米含蛋白质9.56%—11.8%,比普通大米高37%,比国际大米质量标准高3.81%;含脂肪2.37%—2.8%,比国内大米质量标准高2.9倍,比普通大米高1.3%—2.5%;还富含16种氨基酸,平均高于普通大米15.8%。每百克含缬氨酸754毫克、亮氨酸1261毫克、赖氨酸249毫克、苏氨酸419毫克、异氨酸357毫克、精氨酸915毫克、组氨酸385毫克、苯丙氨酸518毫克,这8种氨基酸含量平均较普通大米高15.85%;每百克中尚含有维生素B10.21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此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其它营养成分,如铁、钙、锌、钼、硒等多种矿物质的含量,亦大大高出普通大米。因此,有“世界稻米之王”的美称。

药用价值

洋县黑米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倍受青睐,更以其滋补而著称。祖国医学认为: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作用,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黑米主治“走马喉痹,调中气,主骨节风,瘫痪不遂,常年白发”症。治疗体质虚弱,头昏贫血,白发、眼疾,腰酸膝软,四肢乏力,奏效较快。是理想的食疗、滋补佳品,儿童食用可增强智力,中年人则可壮筋骨、生力气,老年人则可延年益寿。对脑力劳动者来说,更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保健滋补晶。故又有“药米”之称。难怪历代帝王将它列为贡米尽情享用。民间对黑米药用价值早有认识,如汉中人将“黑糯”称之为“接骨糯”,将它加入跌打中草药敷在患处,接骨疗效良好。城固、洋县一带的产妇坐月子,亲朋邻里都要来送礼贺喜,礼物就是鸡蛋、甜酒、红枣、黑糯米之类的营养品。故黑米又称之为“月米”,产妇食后有利于产后组织的恢复和增加乳汁。

现代医学证实了黑米的医疗价值,即能治疗头昏贫血、白发、腰膝酸软、视力不良等症,特别是还有防癌作用。最近报道,黑糯米含有“强心甙”,可作为心力衰弱病人及产妇的滋补品。湖北仙桃市医院对缺铁性贫血儿童临床试用,服黑米食品1月后,患儿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改善、睡眠安宁、出汗减弱,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压积明显提高。对厌食、佝偻病、水肿、肝炎等,均有一定疗效。

食用价值

黑米入食,煮成米饭,深棕带黑,疏松爽口,味美醇香,不粘不腻,入口有嚼头,富清香,风味独特,易于消化。黑米煮粥,深棕带紫,黝黑醇香,晶莹透亮,可与琼浆玉液媲美。以文火慢煮成粥,其效能最佳。黑米与红枣相煎,谓之“红黑双绝”,有喜庆之色,其味甘醇,营养价值颇高;如果再配上百合、天麻、银耳、白果、核桃仁、花生仁、薏米、冰糖等,便成为难得的“黑米八宝粥”,是一种高级滋补美食。陕西已将“黑米粥”列为招待外宾的风味食品。1990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亲点要用洋县“黑米快餐粥”招待贵宾。黑米炖鸡(子鸡),别具风味,营养极佳,曾被列为皇宫“御膳”之一。近年来,秦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汉中地区米厂,将黑米加工成“快餐黑米粥”、“黑米羹”、“黑米糕点”和 “黑米酒”等方便食品、饮料,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美国纽约的西班牙餐厅,用黑米和墨鱼一齐烹煮,上面浇上稠浓的大蒜汁,成为轰动一时的名菜佳肴。

产地环境

陕西省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端,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阻隔,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形成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的小盆地。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为黑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黑稻分布于该县汉江北岸的马畅、湑水、戚氏、城关一带。其海拔460—480米,年干均气温14.7℃,年降雨量813.6℃,年日照时数1824.6小时,无霜期239天。与汉中相比较,冬季稍暖,夏季稍凉。黑稻生长、开花时期的气温多在25—30℃之间。全县23万亩水田均适宜黑稻种植,尤以县境西部渭水河畔5万亩老田区为理想的黑稻生产基地。该区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良好,光热充足,土壤肥沃,以冲积沙质黄壤为主,有机质子均含量3.78%,PH值7.4,硼、锌、锰、铜等微量元素齐全。土壤色泽青黑,生产出的黑米墨黑透亮,米质细密。

洋县黑米(稻穗)
洋县黑米(产地环境)

生产特色

一是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亩播量25千克左右,做到稀播、匀播,秧龄30天,培育出带3—4个分蘖的壮秧。

二是早茬栽培,插足基本苗。在两熟稻区应以中早茬为主,选用早、中茬品种,5月中、下旬插秧,实行小株密植,按(29.7+16.57)×16.5厘米规格宽窄行插植,亩插2,5万穴,每穴2—4本带蘖壮秧。

三是实行配方施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500千克,纯氮7.5—8.5千克,基肥占总施肥量70%以上,增施磷、钾、锌肥。追肥坚持“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促花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抽穗扬花期每亩叶面喷施稀土微肥一包或2%的磷酸二氢钾1—2次。

四是科学用水,适时晒田。插秧后灌7厘米左右深水护秧,分蘖期湿润灌溉,插秧后20—25天退水晒田至泥面出现鸡爪纹后复水;孕穗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圆柱期薄水至蜡熟。整个生育期不能干水。干水后,米粒变红,影响品质。

五是重视稻瘟病防治。在插秧期每亩用20%三环唑7.5—10克,常量喷雾或低容量喷雾,防治苗瘟和叶瘟;本田期水稻破口前2—5天喷药防治穗颈瘟。

六是适时收获。当全田稻穗90%的谷粒完全由黑色变为深褐色,米粒变硬,皮变黑后的黄熟期即可收获,不能过早收。

洋县黑米

历史人文

洋县黑米是中国最早食用的优质稻米之一。《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有“诞降嘉种,维秬维柸,维糜维芑。恒之柜柸,是获是苗”的诗句。据汉中师院李星教授考证,秬、柸之类乃黑糯的前身,黑糯即由此繁衍培育而成。

史书称黑谷为黑黍。《毛传》称:“柜是黑黍之大者”。晋代崔豹《古今注》谓:“稻之粘者为黍”。宋代罗愿《尔雅翼》述:“庶人荐黍,有露仁、矮人、马尾、黑谷、罩粒五种”。就其种植范围,又述:“稷、黍、稷、稻,梁之属皆该有之也”。梁州,即今汉中地区。故黑米出汉中,据今约有3000年以上种植历史,比张骞培育黑糯的传说要早得多。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洋县范坝村发掘春秋平王姬宜臼年间的古墓时,发现墓葬内有此米。可见,早在2600多年以前,洋县范坝村一带的先民就已种植并食用黑米了。

洋县黑米历史悠久,据《洋县志》记载,黑稻原产洋县,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选育而成。他将其奉于武帝,帝大悦,遂列为“贡品”。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将洋县黑米列为“贡品”,而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肴美味。相传,张骞青年时代,勤奋好学,总想将来成才立业。一日他在故乡渭水河畔(洋县和城固交界处)柳林内读书困倦,依柳而眠,悠忽入梦,梦见天上文曲星,即向文曲星求教。文曲星答曰:“你看到黑米之日,就是你发迹之时”。从此,张骞不辞辛苦,不避寒暑,除刻苦攻读外,一有时间,就到田野稻谷丛中去寻找黑谷。找了整整一年,找到了一株带有浓香味的稻穗,这就是后来传下来的香米。又找了两年,终于在汉建元元年(前140年)随父耕作时,发现了一株黑稻,剥开后,米粒全是黑的。这时,正值汉朝鼎盛时期。汉武帝为了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想和大月氏族建立友好关系,于是公开征聘能担当此重任的人才。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应诏,这就是“张骞通西域”的开始。

由于黑米是张骞飞黄腾达的征兆物,此后就精心培育种植,又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选育,一直繁衍至今。如今在陕西关中、四川、宁夏、安徽、湖南、湖北、上海、广东及广西“安家落家”。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庚子之变”,尽管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逃到西安,仍念念不忘洋县黑米的滋补奇效和诱人香味,亲自下旨,令汉中知府进献。

1992年,洋县农牧局良种场选育成功黑米新品种,正式命名为“洋县黑香粳糯”。

1993年,洋县正式组建了“洋县黑米名特作物研究所”,对黑米生产、品种选育、系列产品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起重要的科技先导作用。

2006年,洋县黑米发展到2万亩,亩产360千克以上,最高达470千克,总产700多万千克。除产于洋县外,还产于城固、南郑等县。

洋县黑米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洋县黑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洋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洋县黑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洋政函[2005]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洋县洋州镇、贯溪镇、戚氏镇、谢村镇、龙亭镇、?水镇、磨水桥镇、马畅镇、溢水镇、黄安镇、四朗乡、长溪乡、白石乡等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秦稻二号、秦稻一号及系选品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460米至480米,土壤种类主要有锈斑泥沙田、锈斑?土田,有机质含量≥2.0%,pH值6.5至7.5。渠系配套,灌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三)栽培管理

1.播种时间:晚熟品种4月2日至10日,中早熟品种4月10日至15日。育秧方法为温室两段育秧或薄膜保温育秧。

2.施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的平衡配方施肥,每公顷农家有机肥施用量不少于15000千克。

3.移栽:5月16日至6月5日移栽。每公顷插植22.5万穴至25.5万穴,单本插植。

4.去杂:在黑稻抽穗期、成熟期进行田间除杂,保证黑稻谷纯度。

5.收获:9月上、中旬,当90%颖壳由黑变灰褐色即可收获。

(四)加工及储藏

1.加工:风选→筛选→磁选→取石→脱壳→色选→检验→包装入库。

2.储藏:库房干燥通风,库内相对湿度≤75%,黑谷和黑米的水分含量≤14.0%。黑谷在28℃以下储藏2至3年;黑米真空包装储藏不超过12个月,普通包装储藏不超过6个月。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观墨黑,黑色度≥85.0%,黑米色素(E)≥1.5,整黑米率≥96%。

2.理化指标:直链淀粉≤2.0%,碱消值≥6.0,异品种粒≤2.0%,不完善粒≤3.0%,杂质≤2.0%,水份≤14.0%。

含蛋白质≥9.0%,脂肪≥2.0%,赖氨酸≥0.3%,每百克含维生素B1≥0.35毫克、维生素B2≥0.05毫克。

专用标志使用

洋县黑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洋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洋县黑米

产品荣誉

1985年,洋县黑米在陕西省农产品选评会上,被评为省级优质特种米;同年,农牧渔业部授予全国优质特种米称号,并颁发奖状。

1992年,洋县黑米被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

1991年10月,国家主席杨尚昆出访巴基斯坦、伊朗两国,选定洋县黑米为出访馈赠礼品。

2006年3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洋县黑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2月17日,“洋县黑米”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