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天津市 > 津南区

  津南区汉语拼音:Jīnnán Qū;英文:Jinnan District),中国天津市辖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北依海河,南临南疆港,西连中心城区,东叠滨海新区,处于天津“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发展战略主轴上,是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滨海新区产业功能的黄金走廊。东部的葛沽镇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26千米。总面积401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11年)。全区辖8个镇、1个办事处。

  津南区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齐国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属燕国。秦时,属广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至东晋,属勃海郡、章武郡东平舒县。南北朝·北魏,属沧州浮阳郡章武县。隋唐时,属瀛州、沧州鲁城县。北宋时,属河北路(后称高阳关路)沧州清池县。金明昌四年(1193),属河北东路清州靖海县。元至元二年(1265),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靖海县。明时,属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咸水沽一带属静海县,葛沽、小站一带属沧州。九年,咸水沽、葛沽、小站分别从静海、沧州划归天津县。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小站稻驰名中外,袁世凯练兵闻名遐迩,“宝辇”、“花会”享誉海外。

  • 邮编:300350 代码:120112 区号:022

行政区划

  全区辖8个镇、1个办事处:咸水沽镇、葛沽镇、小站镇、双港镇、辛庄镇、双桥河镇、八里台镇、北闸口镇、长青办事处。区政府驻咸水沽镇(目前暂驻八里台镇津港公路与天嘉湖路交口处)

历史

  西周时期巨葛庄一带就有人烟,宋代为宋辽对峙前沿。

  据考古发掘,其境内之贝壳堤形成于距今3400年前,历经退海成陆,黄河移道,渔盐屯田之经营,遂成经济繁荣之势。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齐国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属燕国。秦时,属广阳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至东晋,属勃海郡、章武郡东平舒县。南北朝·北魏,属沧州浮阳郡章武县。隋唐时,属瀛州、沧州鲁城县。

  北宋时,属河北路(后称高阳关路)沧州清池县。金明昌四年(1193),属河北东路清州靖海县。

  元至元二年(1265),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靖海县。明时,属河间府静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咸水沽一带属静海县,葛沽、小站一带属沧州。九年,咸水沽、葛沽、小站分别从静海、沧州划归天津县。民国期间无大变化。

  1945年5月,抗日武装建立津南县,下设5个区,地处第三区,隶属冀中行政公署(简称行署)第九专署。9月,建立津沽县,下设6个区,地处三、四、五、六区。同年,五、六区与三、四区合并,建立三、四联合区,隶属关系未变。

  1946年1月,津沽县与津南县合并,称津南县,下设9个区,地处八、九区,隶属关系未变。9月,津南县从冀中区划归渤海区,属渤海行署第一专署。

  1948年8月,津南县从渤海区划归冀中区,属冀中行署第八专署。12月,撤销津南县,建立天津县,咸水沽为县治,下设3个市、5个区,地处咸水沽、葛沽、小站市和二、三、四区,隶属关系未变。

  1949年8月,撤销3个市,改为3个镇,与区合并。地处二、三、四区,隶属关系未变。

  1949年10月,属河北省天津专署。

  1950年7月,天津县改设7个区,地处一、六、七区,隶属关系未变。

  1952年4月,天津县划归天津市。

  1953年5月15日,建立津南郊区,隶属天津市。

  1955年6月17日,津南郊区改称南郊区。

  1958年9月13日,撤销南郊区,并入河西区。

  1962年2月1日,南郊区与河西区分置。

  1992年3月6日,南郊区改称津南区,隶属关系未变。

  1999年,津南区辖咸水沽、葛沽、小站、双港、辛庄、南洋、双桥河、北闸口、八里台、双闸10个镇,173个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津南区总人口417254人,其中:咸水沽镇76472人、葛沽镇54008人、小站镇62461人、双港镇51522人、辛庄镇32024人、南洋镇27465人、双桥河镇29165人、八里台镇28579人、北闸口镇34483人、双闸镇19081人、双林农场1994人。

  2001年,撤销南洋镇,并入咸水沽镇;撤销双闸镇,并入八里台镇。调整后,津南区辖8个镇:咸水沽镇、小站镇、葛沽镇、双港镇、八里台镇、辛庄镇、北闸口镇、双桥河镇。

  2004年,津南区辖8个镇:咸水沽镇、北闸口镇、辛庄镇、八里台镇、双港镇、小站镇、葛沽镇、双桥河镇。

地理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北依海河,南临南疆港,西连中心城区,东叠滨海新区,处于天津“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发展战略主轴上,是承接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滨海新区产业功能的黄金走廊,具有良好的海陆空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中心城市区11公里,距滨海国际机场12公里。距天津港南疆码头25公里;距天津港22公里。

地貌

  津南区的陆地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海退成陆逐步形成。距今20亿年前,津南一带是白浪滔天的海洋,直到距今5000年。这中间20多亿年的漫长时间内。经历83次陆海的变迁,特别是第四纪中更新世,渤海形成以后,由于世界性的气候冷暖变化和洋面升降。

气候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全区水资源主要由区内降水、地面蓄水、地下水、外来水等几部分构成。

  区内降水 全区多年平均大气降水量为 556毫米 ,按50%保证率计算,径流深为140.5毫米 ,产水量为5800万立方米;按75%保证率计算,径流深为84. 9毫米 ,产水量为2700万立方米。

  地面蓄水 全区水利工程实际蓄水能力为530万立方米,由于蒸发、渗漏等损失,实际用于灌溉的水量只有400万立方米左右。

  外来水 区境北靠海河,南有马厂减河,历史上水源丰足,用水不愁,区内河渠纵横交织,洼淀坑塘星罗棋布,是有名的北国鱼米之乡。由于海河治理,强调了除害,兴利用水分配不当,1970年以后,区内供水出现困难。为了保证菜田灌溉需要,天津市政府每年给区调拨一定的用水指标。1983~1990年,共调水3.6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调水4575万立方米。雨季客水来临,因蓄水能力极小,只能外排。雨量集中,客水量大时,为保天津市安全,不往海河排水,只能忍痛淹泡农田。

  地下水 区境因处在海积冲积平原上,地下水补给与赋存条件较差,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为咸水,深层地下水储量也不算丰富。全区地下水静储量为8724万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1360万立方米。据1983~1990年全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8年共开采地下水3.5286 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开采地下水 4410.75 万立方米,远远超过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矿产资源

  据天津地矿局及大港油田勘探资料,境内地下蕴藏着地下热水矿、石油天然气矿、煤和煤成气矿。

  地热 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尚未开发利用。开采后将对工业、农业、城乡居民采暖、沐浴、医疗卫生、旅游业等方面,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石油 天然气 石油部门勘探发现,南起小站镇,北至咸水沽镇,西起八里台镇,东至葛沽镇的范围内,埋藏着含油气岩层,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

  煤和煤成气 地质钻探资料表明,区内中新生代地层下面,分布着古生代石炭——二迭纪含煤、煤成气的煤系地层,顶板埋深1000~1500米。分布海河以南,西泥沽——西右营一线以西,团洼——双港一线以东,向西南延伸至西青区、静海县、大港区交界地区。煤和煤成气矿属于天津西南部地区深埋煤田的一部分。含煤层厚5~42米,平均厚21米 左右,有开采价值,前景好。

野生动植物资源

植物

  野生灌木与半灌木植物 野酸枣、小叶鼠李、柽柳(俗名红荆,又名荆条墩)、罗布麻、地梢瓜、白刺、枸杞、紫穗槐、杜梨。

  草甸植物 白茅(又名白茅草、白茅根)、狗尾草(俗名谷莠子)、虎尾草、娃娃花、蓬蒿(俗名青蒿、油蒿)、茵蔯(幼称茵莲、成苗称白蒿)、薄荷、牛鞭草、野西瓜苗、苦荬菜(俗名曲儿菜)、马唐草(俗名鸡爪子草、蔓子草)、蛇床、野大豆、鸦葱、碱菀(俗名羊犄角菜)、苘麻、鹅绒藤、大蓟 ( 俗名大刺儿菜 ) 、小蓟 ( 俗名小刺儿菜)、车前子(幼为荷苞菜,成为挂络鞭)、葎草(俗名拉拉秧)、鬼针草、地肤(俗名扫帚菜)、艾蒿 、马齿苋、堇菜、蒲公英(俗名蘑菇丁)、地黄、地锦草、 萹蓄、本氏蓼、酸模叶蓼(俗名酸溜溜、独留 酸)、巴天酸模、藜(俗名长叶灰菜、圆叶灰菜)、灰绿藜(俗名小灰菜)、反枝苋、皱果苋、银条草(俗名羊狗子菜)、荠菜、独行菜(又名芝麻盐)、委陵菜、鸡眼菜、酢浆草、太阳花、蒺藜(俗名蒺藜狗子)、铁苋菜、菟丝子、打碗草、砂引草、鹤虱、夏至草、龙葵、曼陀罗(俗名风茄儿)、茜草、苍耳(俗名苍子棵)、酸浆(俗名红姑娘子)、泥胡菜、金狗尾草、马蔺草(俗名马莲墩)、牛筋草、节节草、青便草、问荆(俗名芦骨草)、益母草、鸭跖草、牵牛、萝 (俗名老婆脚)、 藤长苗(俗名燕藿苗根、又名田旋花)、野茶叶棵、菊蓣 ( 俗名洋姜 ) 、地笋 ( 俗名地环 ) 、碱蓬(俗名黄蓿)、画眉草(俗名星星草)、菩提子(俗名草珠子)、莎草(俗名三棱草)、牛毛毡(俗名牛毛草)、菹草(俗名水扎花)、野大麻、猪毛菜(俗名扎蓬棵)、苔草(俗名羊胡草)、地栗子、眼子菜(俗名水上漂)、络石藤(俗名野爬山虎)、生地(俗名老头喝酒)。

  稻田植物 水蓼、两栖蓼、回回蒜、轮叶狐尾藻、聚草、珍珠菜、通泉草、浮叶眼子菜、小茨藻、泽泻、野慈姑、苦草、光头稗、长芒红稗、稗秧、荩草、二歧漂拂草、扁杆草、水葱、水莎草、头状穗莎草、褐穗莎草、浮萍、鸭舌草、灯心草、鸡爪草、槐 叶苹、水绵、轮藻、芦草。

  盐生植物 盐地碱蓬棵、盐角草、矶松、獐毛草、中亚滨藜、二色补血草、碱茅、西伯利亚蓼、马绊草。

  水生植物 芦苇、香蒲(俗名蒲棒)、水葱、藨 草、水稗子、狐尾藻、苦菜、马来眼子菜、茨藻菜、角果藻、金鱼藻、黑藻、荭草(俗名水蓬棵)、三棱草、荸荠(俗名水地栗)。

动物

  哺乳类 豹猫(俗名野狸子)、獾、狐狸、野兔、黄鼬(俗名黄鼠狼)、刺猬、鼹鼠、大仓鼠(俗名大应贼)、中华鼢鼠、棕色田鼠(俗名仓鬼)、小家鼠、褐家鼠、田姬鼠、蝙蝠。

  两栖类 泽蛙、金线蛙、北方狭口蛙、青蛙(俗名黑斑蛙、田鸡)、中华蟾蜍(俗名癞蛤蟆)、花背蟾蜍、鳖 ( 俗名甲鱼、圆鱼、王八 ) 。

  爬行类 黄脊游蛇、棕锦蛇、虎斑游蛇、华北腹蛇、麻蜥、黄石龙子、北滑蜥、华北壁虎。

  鸟类 大喜鹊、灰喜鹊(又名山喜鹊)、大杜鹊、啄木鸟(俗名凿凿木)、交嘴雀(俗名青红交嘴)、蓝歌鸲(俗名蓝腚、青长脚)、蓝翡翠(俗名秦椒嘴、大翠鸟)、猫头鹰(俗名夜猫子)、布谷鸟、鹧鸪、戴胜、乌鸦、麻雀、黄雀、锡嘴、桑扈(俗名蜡嘴)、虎皮、燕子、大天鹅、大雁、黄鹂、黑卷尾、白鹭、灰背鹭、草鹭、池鹭、苍鹭、鹈鹕、鸬鹚、鹭鹭(分红、黄、白)、鹞鹰、苍鹰、雀鹰、红嘴鸥、白鹳、白枕鹤、大鸨、黄鸭、绿头鸭、斑嘴鸭、秋沙鸭、罗纹鸭、大苇莺、柳莺、灰椋鸟、绣眼、苇喳子、朱顶、赖蛮子、红骨项、金翅雀(俗名绿雀、黄弹鸟)、铁爪鹀、草鹀、云雀(俗名那拉、别名大鹨、小百灵)、鹌鹑、寿带、相思鸟、百灵、画眉、凫(俗名野鸭,又一种尖嘴骨丁)、自自花、靛雀(俗名自自回回、又名红子)、红靛颏(俗名红脖、红喉歌鸲)、蓝靛颏(俗名马兰花、蓝喉歌鸲、蓝脖)、白腹蓝翁鸟(俗名蓝燕、石青)、白玉鸟、太平鸟、十姐妹、黄脯鸟(俗名鸡蛋黄)、豆瓣(俗名三道眉、草鹀 ) 。

  鱼类 鲤鱼(俗名拐子)、鲢鱼(俗名鲂鲢、花白鲢、噘嘴鲢)、鲫鱼、鳙鱼(俗名胖头)、鱼厚鱼(俗名草鱼)、小麦穗、小肉棍、棒花、逆鱼、乌鳢(俗名黑鱼)、梭鱼、红眼梭(俗名麻拉杆)、鲶鱼(又名鲇念)、黄钻、翘嘴、红鱼白、长春鳊、黄颡鱼(又名嘎鱼)、泥鳅鱼、鳝鱼(分黄、白二种)、刀鱼、银鱼(俗名针鱼)、双背、白条鱼(俗名黄条)、鳜(俗名桂鱼)、河螃蟹、小螃蟹叶、河虾(分青虾、白虾、另俗名狗虾、草虾)。

  软体动物 中国圆田螺、无胃狭口螺、椭圆萝干螺、纹治螺、蜗牛、河蚬(扁螺、俗名蚬蛏)、剑状矛蚌、三角忛蚌、河蚌、螺蛤(分青、白二种)。

  昆虫 蜻蜓、螳螂、七星瓢虫、蜜蜂、马蜂、土蜂、蝎子、蜈蚣、马陆、蚯蚓、金蝇(俗名绿豆蝇)、蝴蝶(分大花蝴蝶、小花蝴蝶、小白蝴蝶诸种)、蟋蟀(俗名蛐蛐)、油葫芦、蝼蛄、地蚕、天中、东亚飞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麦蛾、苹果巢蛾、豆天蛾、谷蛾、梨星毛虫、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棉铃虫、棉卷叶螟、棉蚜虫、麦蚜虫、麦红蜘蛛、玉米钻心虫、玉米螟、稻飞虱、稻卷叶螟、稻叶蝉、稻象鼻虫、稻二化螟、稻三化螟、绿豆象、蚕豆象、桑天蠖、绿盲椿象、三点盲椿象、榆金花虫、蚊子、蟑螂、水蛭、潮虫、水担担勾、蠛蠓(又名蠓虫)、虫蜀(俗名豆虫)、虫求(俗名钱串子)、臭虫、尺蠖、萤火虫、苍蝇(分青苍、麻苍)、蛆(分长尾蛆、无尾蛆)、蜘蛛(别有长脚者,一种名喜子即虫萧蛸;又有能捕蝇名蝇虎)、蚜虫(俗名腻虫)、斑蝥、粘虫、虱子、跳蚤、蝈蝈、蝉(一种大而黑者,一种小而碧者又名伏铁伏凉)、蜣螂(俗名屎克郎)、牛虻(一种瞎虻、一种小花牛虻)、蚂蚁(一种蚍蜉、一种小蚁)。

风能资源

  据气象站观测资料,全区多年平均风速为3.7米 /秒,全年累计大于 3米 /秒风速的时数为4555小时,频率为60%左右,风能密度为95.2瓦/平方米,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全区风速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1~6月风速较大,历年1~6月各月平均风速多在3米 /秒以上,其中3~5月多在 4米 /秒以上。因此,利用风能的最好时间是春季。春季常干旱少雨,农作物需要灌溉,正好利用风力提水灌田。

文化、旅游

古建筑

  丰财盐场署 始建于元至元二年(1265),位于葛沽镇北部,紧靠海河右岸。1913年,迁至塘沽井家庄。今故址无存。

  海防同知署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为海防营副总兵署。清雍正四年(1726),天津(水师)理事同知驻此。道光二十三年(1843),海防同知驻此。今故址无存。

  老姆庙 建于明朝,位于咸水沽建国大街3号。为四合院建筑,占地约800平米,以院中心为轴,东西配殿各3间,南面为月台,建正殿3间,供奉观音,北为山门。解放后,被粮食部门使用至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桥十八庙 大部分建于明朝,位于葛沽镇内。9桥之中,今仅存改型后的西大桥。18庙之中,今仅存清同治十三年(1874)筹建、被辟为津东书院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药王庙,进深1间,面阔3间。解放后,被葛沽第一小学当作库房。院内有碑,记述开办津东书院事。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鱼骨庙 始建年代不详。《天津县新志》载:“鱼骨庙在邓家岑,庙只一楹,鱼骨为屋脊,中塑神像,以圆鱼骨为座,座旁有泉,不堪饮”。此庙早已无存。

  慈云寺 建于明朝,位于辛庄乡高庄子村。民国初又修建了东西配房、偏殿、山门、占地300平米。座北朝南,以院中心为轴,东西配房各3间,北面阅台高出地面80厘米。山门、中门上刻慈云寺,左右各有较小山门,左雕福海2字,右雕安澜2字。解放初改作学校,现作教师宿舍。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匀匀老祖塔 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辛庄乡后辛庄村东部。造型近似北京北海白塔,灰砖垒筑。毁于1958年。

  葛沽巡检署 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位于葛沽镇东部。乾隆元年(1736),辖津南55村。清末废。今故址无存。

  杨惠庄行宫 始建年代不详,位于葛沽镇杨惠庄村桥西部自然村“行宫村”。《天津县新志》载:“杨回庄有渡口,传说清乾隆皇帝临幸海口,曾驻跸于此,后不知何故,将回字改成惠字。”《畿辅通志》载:“乾隆三十六年二月谕:‘此次恭奉皇太后巡幸山东,由水程来往,用适颐安。总督杨廷璋以通州至杨村一带,向有沙淤,舟行稍滞,将天津杨惠庄行宫移建武清县之桐柏村,次日由宝稼营登舟,川途尤为便利。……'”据清《汉文起居注》载: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初五、初六日,乾隆帝曾驻跸杨惠庄行宫。解放初,该村口有碑1通,记此事,后失落无寻。

  千总署 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位于葛沽镇药王庙东部。今故址无存。

  袁世凯公馆 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位于小站镇文化北路北侧,系袁世凯小站练兵住所。青砖建筑,东西两院,面积5000平方米。东院雕梁画栋,花木青翠,幽静肃穆,西院四合院格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赠作新农镇公立两等小学学堂。今为小站镇第一小学。

  周公祠 建于清末,位于小站镇会馆村。系清光绪元年(1875)天津镇总兵、小站稻拓植人周盛传及其兄周盛波祠。该祠占地14000平米,东西配殿,北面有3座大殿,东殿周武壮公(盛传)祠,中殿新农寺供奉神农、大禹、关帝,西殿周刚敏公(盛波)祠,南面有戏楼及正门。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群众自发集资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遗址

  巨葛庄战国遗址 位于八里台镇巨葛庄村,坐落在贝壳堤上,为居住遗址,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500米,一部分在村内,一部分在村外。出土夹砂绳纹灰、红陶罐及陶盆、陶豆、陶鬲、板瓦、带钩、骨器、铁器、明刀币、铜剑、铜镞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家岑子战国遗址 位于八里台镇巨葛庄村西北2公里处。出土文物有泥质灰陶壶、陶豆、陶罐、燕国鬲、铜戈、铜剑、铜镞、带钩等。

  岑子肋战国遗址 位于八里台镇八里台村南4公里处,坐落在贝壳堤上,南北长6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散布于地表深50厘米处,出土文物有夹砂绳纹灰、红陶盆、陶罐、陶豆及铁器等。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家洼战国遗址 位于八里台镇巨葛庄村东2公里处。有贝壳堆积,高1~2米。文物零星散布,有粗泥质红陶大瓮等。

  王坨子战国遗址 位于八里台镇大孙庄东4公里处,面积约1600平方米。采集文物有灰、红夹砂绳纹陶瓮、陶豆、陶盆的残片。

  二道桥战国遗址 位于南洋镇二道桥村西北1公里处。在20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集文物有夹砂红陶瓮、绳纹灰陶罐、灰陶豆等残片。堆积保存较好。

  五登房战国遗址 位于南洋镇五登房村南1.8公里处,面积约4000平方米。地面散布较多夹纱绳纹红陶瓮罐残片。

  田家场战国遗址 位于八里台镇巨葛庄村东3公里处,散布两处文化堆积,面积6000~10000平方米不等。地面散布有绳纹灰陶罐、夹砂红陶瓮残片等。保存较好。

  李家土封战国遗址 位于双闸镇刘家沟村西北1公里处,坐落在贝壳堤上,文物面积南北长150米、东西宽75米,文化层距地表1米,堆积厚度70厘米。出土文物有夹砂红陶瓮、绳纹灰陶瓮等。

  韩家洼战国遗址 位于双闸镇南义心庄村西1.2公里处,文化层距地表深70厘米,堆积厚度40厘米,文物散布范围南北长650米,东西宽100米。出土文物有夹砂绳纹灰、红陶瓮、陶豆、罐壶等。

  毛家沟战国遗址 位于双闸镇毛家沟村西北1.7公里处,坐落在贝壳堤上,文物散布范围3600平方米。沟渠断面暴露,文化层在地表深70厘米处,堆积厚度40厘米。出土文物有夹砂绳纹红陶瓮、灰陶豆等。

  刘家沟战国遗址 位于双闸镇刘家沟村西北1.5公里处,坐落在贝壳堤上,文物散布面积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文化层距地表深70厘米,厚50厘米。采集文物有红陶瓮、罐等。

  东泥沽战国遗址 位于双桥河乡东泥沽村南0.5公里处,坐落在贝壳堤上,为居住遗址。出土文物有粗泥质红陶釜、泥质绳纹灰陶罐、盆等。

  邓岑子战国遗址 位于葛沽镇邓岑子村北0.5公里处,坐落在贝壳堤上,为居住遗址,文物散布范围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地面暴露文物有战国绳纹红陶盆、绳纹灰陶片,还发现有汉代绳纹灰陶缸。

  翟家甸汉代遗址 位于北闸口乡翟家甸村南1.5公里处,为居住遗址。出土文物有粗泥质红陶大瓮、泥质灰陶罐、五铢钱等。

  韩城桥汉代遗址 位于南洋镇韩城桥村南3公里处,为居住遗址。出土文物有粗泥质红陶大瓮、泥质灰陶罐等。

  西泥沽宋代遗址 位于双桥河乡西泥沽村,遗址为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80米的长方形土台,紧靠海河故道,高出地面2~3米,系北宋泥姑砦遗址。采集文物有米黄釉面瓷片等。村南一墓,出土文物有祥符、元钱、陶器等。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港宋代遗址 位于双港镇双港村,遗址为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90米的长方形土台,高出地面2~3米,系北宋双港砦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三合宋代遗址 位于双港镇前三合村,今称“老台”,遗址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近200米,高出地面3米,系北宋三女砦遗址。日本侵华时期开挖赤龙河支河,从老台中间穿过,河北已垦为耕地,河南部分,村民盖房夷平。曾采集到宋代瓷片、灰陶片。

风景名胜

  柳林风景区,位于海河南岸、外环线以内,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 柳林风景区是海河上游开发的八大节点之一,市内海河沿岸最大的公共绿地。

  天嘉湖风景区,地处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原为津南水库。天嘉湖生态风景区规划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1.8万亩),其中土地 面积5平方公里(7500亩)。 天嘉湖风景区的天嘉湖是中国北方建设标准最高、全封闭、全水泥硬化的一座地上人工湖。

  郑家大院,坐落于葛沽镇,占地6000平方米,由6个四合院组成,兼有东西两个跨院,建有地窖、角楼,共计房屋百余间,院内有甬道,房屋一律为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前廊后厦。 郑家大院是与杨柳青石家大院齐名的华北第二大民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东嘴岛度假村,位于海河的一段转弯处。东嘴岛处于天津市中心区和天津港中间,全岛占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四面环水,水面最宽处有150米之阔,最窄处也有100米之宽。

  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于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占地2450余公顷。已有13家涉农企业入驻园区, 绿化美化占园区总面积的50%以上,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度假景区。

  天津京津高尔夫俱乐部,是天津的新兴旅游景点,位于津南区境内东侧。占地1500亩,2001年10月正式对外开业。设有可接纳国际高尔夫球比赛用的18洞国际标准场地、可供初学者练球的练球馆、俱乐部会馆、网球馆、游泳馆和餐厅。

人物

  • 郭允昌(1611-1659),字绳绳,号芦崖。明代人,境内葛沽郭氏三世祖。28岁崇祯已卯科中举,顺天府乡试第2名。顺治二年(1645),被授予河南南阳府裕州知州。顺治七年(1650)转刑部员外郎。不久,为办盐务,出任山东东昌府通判。顺治十一年(1654),转顺天府通判,顺治十三年(1656),又擢升宗人府经历加一级。顺治十四年(1657)被诰封朝议大夫。顺治十六年(1659)升福建延平府知府,卒于任中。有文集行世。
  • 周人龙(1681-1745),字云上,号跃沧,世居东泥沽村。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翌年中进士,任山西屯留知县。后调任清源县,升蒲州知府。后任湖北安陆知府。乾隆十年(1745)以病告归,卒于家。著有《居易堂诗稿》。
  • 周人骥(1696-1763),字芷囊,号莲峰,世居东泥沽村。雍正四年(1726)举乡试。翌年,联捷进士,授礼部主事。雍正七年(1729)加翰林院编修衔,提督四川学政,补精善司主事,升仪制司员外郎。乾隆元年(1736)充福建乡试副考官。翌年,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后补广东道监察御史。乾隆七年(1742)授广西省右江道台。乾隆十年(1745),升湖南按察使。乾隆十五年(1750)迁陕西布政使。乾隆十六年(1751)调湖南布政使。乾隆十九年(1754)调浙江布政使,是年升浙江巡抚。乾隆二十三年(1758),调署贵州巡抚。二十七年免官。落职后,罚修完县城垣。二十八年,工未半而病故。著有《莲峰宦稿》、《香远堂诗钞》8卷,后由其外甥赵世杰编稿刊行。
  • 周人麒(1705-1784),字次游,号衣亭,世居东泥沽村。清乾隆三年(1738)举人,翌年联捷进士,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乾隆十年(1745),任翰林院检讨,常参与皇帝赋诗盛会。乾隆四十七年(1782)辞职回乡教书,两年后病故。
  • 周大纶(1735-1786),字理夫,世居东泥沽村。周人龙之子。乾隆二十年(1755)授州同知,改捐盐课大使,发往福建,补漳浦场大使,历任兴化府经历、莆田县丞,调彰化县(今台湾彰化县)丞。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农民起义首领林爽文,率众攻克彰化,相继又攻克诸罗(今台湾嘉义市),时周大纶任期刚满,正要调内地做官,因有事滞留诸罗友人叶友伯家,结果被林俘获。林爽文素敬大纶之贤明,不肯杀而劝降,大纶不从。林又令部将何北海劝降,仍不从,被杀害。皇帝下诏,赐祭、赐葬,封予他家世代为云骑尉。
  • 陈其昌(?-1855),字星辅,号杏圃,世居四里沽村。16岁应童子试,补诸生,后为廪生。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选大挑一等,分发广东历权、阳春、新宁等县知县,德庆州知州,补仁化知州。咸丰五年(1855)再补澄迈知州,未到任就故去了。
  • 陈光弟(?),字芸楣,世居四里沽村。陈其昌之子。同治六年(1867)恩贡生,以直隶州州判候选。
  • 陈世镛(?),字笙樵,号欣山,世居四里沽村。陈光弟之子。举咸丰十一年(1861)乡试,在家乡教学,造就了很多知名人才。主讲宁河县书院,大挑二等选获鹿县教谕,因父丧未到任,再选蓟州学正。著有《笙咏集》。
  • 孟恩远(1858-1933),字曙村,西泥沽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世凯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孟被录用。后入北洋武备学堂深造,提升为骑兵营管带。二十八年升为骑兵标统,后调直隶巡防营统领。“叙官至提督,授南阳镇总兵”。1911年,提升为吉林新军二十三镇镇统。1912年,被任命为吉林护军使。1914年,袁世凯建立将军制,授孟镇安左将军,督理吉林省军务。1915年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伯。1916年7月,任吉林督军。1917年7月,任吉林省巡抚。8月,授诚惠将军。1919年6月,授惠威将军,令其到京供职,8月辞职回津,隐居租界。
  • 宁百璞(1863-1900),双港村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静海县义和团的影响下,于双港村设坛口,组织义和团,被推举为大师兄。是年六月十三日,率领团民攻打纪庄子教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幸牺牲。
  • 王郅隆(1868-1923),字祝山,苑庄子人。少时入粮行学徒,曾任外柜兜揽生意,后自己开办元庆木行。清末,捐得候补道,历任黑龙江、湖北和安徽等省盐务榷运局总办,拥资甚丰。1911年被倪嗣冲委为安武军后路局总办,与倪嗣冲,段芝贵经营盐务,组织天津长顺盐业公司,大发盐务财。1916年,王郅隆接手《大公报》。同年在天津小刘庄购地262亩,翌年建成裕元纱厂,是当时天津资本雄厚,纱锭最多,获利最丰的纱厂。1917年,与倪嗣冲合办裕庆公银号。5月,与交通银行芜湖分行经理周作民等人发起成立金城银行,在华北地区与中国、交通和盐业3大银行并驾齐驱。11月,安福俱乐部成立,王郅隆任常务干事兼会计课主任。1918年8月,安福国会产生,王郅隆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倪嗣冲曾竭力向段祺瑞推荐王任财政总长,但由于安福系内部多数人反对未果。1919年王郅隆以段祺瑞政府参战处名义开设荣庆米行,获厚利。同年与徐树铮在天津创办边业银行,又相继办裕兴面粉公司,义生源米庄。到1920年拥有资产四五百万银元,人称“安福财神”。7月,直皖战争中皖系失败,王被吴佩孚通缉,经青岛逃到日本避难。1923年,与日本大仓商行洽谈借款事宜,时逢关东地震,遇难身亡。
  • 徐兆光(1872-1968),字景波,葛沽人。清末举人。与严范荪(严修)为挚友。民国初年曾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讲师,后任直隶省财政局局长、天津县教育局局长、财政局局长等职。1930年与苏星桥等人创办葛沽保国民小学校,任名誉校长。解放后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著有《景波文存》等。
  • 周景颐(1876-1952),字幼章,咸水沽人。清末秀才。民国初年,地方土豪劣绅贿选镇长,假报选票,引起咸水沽全镇商民义愤,推翻假选而拥戴周景颐为镇长。后为商会会长。
  • 李德清(1879-1957),字澄浦,高庄子村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李德清拿出家资15000两白银,又划拨自家正值青苗期的麦地10亩,创办李氏私立小学堂。校园完全按天津市原南开中学的图纸建造,德清自任第一任校长,并出资招聘教师,学校的一切费用均由李家开支,贫困户子女入学他还发给助学金。李家为了支付学校的费用,全家规定将每年地租收入的十分之一用作教学经费,一直持续到全国解放。
  • 苏之銮(1885-?),字星桥,葛沽镇人。廪膳生,岁贡经历,著名绅董。关心教育,曾创办民立保国民小学。著有《星桥诗存》,尤以“葛沽八景”诗流传最广。1917年,民国大总统冯国璋颁予“急公好义”匾额和银质蓝绶褒章。
  • 乘航(1890-1972),葛沽镇人。津沽名画家。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10岁出家,入葛沽娘娘庙为僧。诵经、护寺外,与庙航师兄学习书法绘画。40岁左右去东北谋生,作过中学美术教员,留下许多画作。1956年,回到故乡,因无庙存身,与徒弟若亮居一处,师徒相依为命,作画卖画,维持生计。
  • 银达子(1895-1959),原名王庆林,大孙庄村人。幼年家境贫寒,帮父母在家务农。光绪三十三年(1907),随父母迁入天津,在裁缝店学徒。后来经王振邦介绍,进入刘玉琦戏班学戏,拜老达子红为师,20岁左右能顶班唱戏,银达子的艺名走红津门。新中国建立后,他以天津市人民代表的身份和韩俊卿向市政府提议,筹建了天津市戏曲学校,培养出一批京剧、评戏、河北梆子艺术人才。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为志愿军演出。
  • 王伯新(1896-1976),秦庄子村人。津沽名医,擅长中医汤剂、针灸,治疗疑难病症有独到之处,对针炙有较高造诣。
  • 刘庆德(1900-1982),小站镇人。解放前在小站行医,天德堂店主。1936年参加中共党组织,是津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以行医为掩护,宣传组织小站地区人民积极支持黄维刚抗日。
  • 张华棠(1901-1977),字伯勋,义和庄村人。祖籍南河顺村(今属大港区)。国民党陆军大学特三期毕业。18岁跟随冯玉祥在承德武学学兵连学习,编在张自忠连。24岁任冯玉祥西北军骑兵师中将师长,后为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第30军独立44旅旅长。1938年春,调30军30师任师长。张受冯玉祥及西北军影响,倾向抗日。1939-1943年,在湖北省枣杨县小村店及随县同日本侵略军作战,九进九出,号称铁军。后任30军副军长、军长。日本投降后,十一战区副长官高树勋带30师、31师、27师北上邯郸,后起义归附人民军队。张不听高树勋指挥,被人民解放军击溃。解放前夕,任沧州“剿共”副总指挥。沧州解放后逃亡天津,后逃往台湾。
  • 田宝善(1902-1964),咸水沽镇人。名医,开设天德堂中药铺,医术全面,自制丸散膏丹。
  • 姜德玉(1903-1996),坨子地村人。天津县模范社代表,天津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 田澍雨(1907-1938),字阿农,葛沽人。青少年时随父田鸣九在江浙读书,中学毕业后,曾与著名画家叶浅予一道学习绘画。1930年前后,在葛沽开办尚友书局,并与友好于子洋、于子溢、申体桐创办国剧社。1933年,在天津创办治新报社。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出版抗日号外,于1938年8月被日本人逮捕,报社被查封,后卖掉一处房产得以赎出。是年11月病故。
  • 田方(1911-1974),原名田兆栋,葛沽人。1919-1931年,在北平读书,肄业北平私立辅仁大学。“九一八”后,参加北平学生南下请愿团,请求抗日。后因家境困难休学。1932年8月到上海,考入天一电影公司做国语教员兼任场记、演员。至1937年春,先后参加《红羊豪侠传》、《海葬》、《无限生涯》、《壮志凌云》等10余部影片的摄制。1937年8月至1938年7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二队,宣传抗日救亡。演出《保卫芦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剧,拍摄影片《最后一滴血》。1939年夏到延安,在抗大四大队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参训队学习并参加大生产运动,荣获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劳动英雄甲等奖状。1939年至1945年9月,调延安鲁艺,历任艺术指导科科长、实验剧团副团长兼演员,先后演出《日出》、《佃户》、《粮食》、《中秋》、《带枪的人》、《我们的指挥所》、《前线》等话剧。1945年9月,调赴东北干部大队8中队任副队长,后改为东北文工一团副团长。11月下旬赴长春接管伪“满映”,任接管小组组长。后因战局影响,撤出长春。1946年,二进长春完成迁厂任务。10月1日在兴山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秘书长。1948年冬,随军三进长春接管敌长春电影制片厂,荣立甲等功。12月,随军入关,后进北平接管电影机构。1949年4月,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名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厂长。1951年5月,调文化部电影局任秘书长。1953年7月,筹建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任团长。1955年5月,任电影局副局长兼演员剧团团长。1957年任北影厂艺术副厂长兼剧团团长。1961年秋,任影协副主席。此间参加了《风从东方来》、《深山里的菊花》、《一天一夜》、《革命家庭》、《英雄儿女》等影片的摄制。1965年5月,任北影厂代厂长。1966年6~8月,在白石桥集训班,回厂后为审查与批斗对象。1970年2月,入北影五七干校。1973年,回厂任编导室主任。
  • 周祜昌(1913-1993),咸水沽人,红学家。曾就读南开大学,早年在天津浙江兴业银行任职员,解放后在咸水沽供销社工作,后担任南郊业余中学教师。一生倾心红学研究,做了大量校勘考证工作,与弟汝昌合著《石头记鉴真》、《石头记会真》。曾任区政协1-4届委员,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 周汝昌,红学家。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燕京研究院董事,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作协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名誉会长及国内多种文学艺术团体顾问。1918年生于咸水沽镇。幼承家学,少年就读于南开中学,1939年考入燕京大学,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学校停课。1947年再次考入燕京大学,学习外语,自研古文。1948年,因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结识胡适,得见甲戌本《石头记》,从而引发了对曹氏原著真本《石头记》的全面研究与汇校工程,结果有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问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奠定了周汝昌在学术界的地位。
  • 邢野,原名邢国柱,葛沽镇人。7岁在天津读私塾。1927-1937年,在天津市立第三十小学、河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天津沦陷后,流亡济南、南京、长沙。1938年,在桂林参加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抗敌演剧第十一队。1939年春到陕北公学学习。7月到晋察冀边区。其间与陈强合作了秧歌舞剧《反扫荡》,与羽山合作了独幕剧《出发之前》。1942年,调到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工作,至1945年写过《两个英雄》、《八月十五》、《村长》、《粮食》、《无人区》等。1946-1949年,分别在冀晋军区、北岳军区、察哈尔军区做行政工作,同时也编剧,当导演,演戏。写有歌剧《不上地主当》、《天下第一军》,与劫夫合作歌曲《国民党一团糟》。1949年7月,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4年,任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副所长。与羽山合作,把话剧《游击队长》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平原游击队》。1973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 李平凡,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版画世界》主编。1922年生于高庄子村。1938年,考入天津进修中学,免费进入天津画馆西画科学习。1943年7月,应聘到日本神户华侨学校教书。秘密组织神户华侨新集体版画协会。因出版《浮萍集》画册,受到日本特高警察的查抄,成为严密监视对象。1950年回祖国举办日共成立20周年展览。周恩来总理前往观看。李因涉嫌是中国派到日本的间谍,不能返回日本。先后在华北人民大学政治研究院、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上海幻灯厂、北京中国幻灯公司、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
  • 闵人,原名闵僖珍,诗人,1927年3月生于葛沽镇。1948年在皖北参加革命。历任安徽省黄梅剧团副团长,天津市文联副秘书长等职。1958年入作协天津分会为会员,1983年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会员。
  • 田本娜,女,1928年4月14日生于葛沽镇。1948年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1952年毕业后任河北昌黎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小主任。1954年后,在天津师院、天津师大、河北大学教育系任助教、讲师、系副主任。1988年晋研究员。著有《小学语文教学论》,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参与编写《外国教育家评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教育卷、《教育大辞典》第一卷、第十一卷,以及《小学教育学百科全书》语文卷。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
  • 田本良,1930年出生于葛沽镇。1943年入天津市职业训练班农科学习,翌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学工程系。1972年,参加山西炭素厂建设、任副厂长。1984年,调山西医学院,从事无机化学教学,任教授、高级工程师。曾出版译著《传热学》及复合材料专著等,获国家专利5项。
  • 田本相,1932年5月生于葛沽镇。1946年就读河北省立师范。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工作。1987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担任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话剧研究》主编。著作有《曹禺剧作论》、《郭沫若史剧论》、《中国现代文学简史》、《电视文化学》等,并撰有其他论文200余篇。
  • 张凤翔。1933年生,小站人。1957年从北京矿业学院毕业,毕业分配到石家庄市井陉矿务局,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科长、矿长、局长。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85年,评定为高级工程师。1984-1992年,任河北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1990年,任河北省煤炭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1991年,被评为中国煤炭业优秀局长、优秀企业家。1994年退休。
  • 于化鲤,葛沽镇人。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编审。著有《于化鲤漫画作品选》。

图集

在天津市津南区拍摄的天津绿色生态屏障,2022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收割水稻,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坨子地村,2022年10月13日。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是小站稻的源产地,已有百年水稻种植历史。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