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猴头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海林猴头菇

海林猴头菇黑龙江省海林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5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桥梓尜尜枣等27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7年第39号)批准)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东麓,冷凉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昼夜温差,使这里成为猴头菇生产的黄金地带。作为特色菌类,海林市猴头菇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产品特点

海林猴头菇,鲜品:呈纯白色,单体个体大,菇体形状椭圆或圆形,单体有褶皱,大小均匀,表面须状菌刺分布和长短、粗细均匀,菌针及毛色均匀,菌针长1-1.5厘米,肉质肥厚、无筋,口感鲜嫩适口;干品:呈杏黄色或金黄色,菇体形状椭圆或圆形,单体有褶皱,大小均匀,表面须状菌刺分布,长短和粗细均匀,个体直径6厘米以上。理化指标鲜品:粗蛋白≥1.5%,粗纤维≤0.3%,含水率≥80%;干品:粗蛋白≥12.0%,粗纤维≤8.0%,含水率≤12%。

海林猴头菇
海林猴头菇
海林猴头菇

产地环境

海林猴头菇产自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市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内南北宽、东西狭,由东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弯曲,形如卧蚕。地势西高东低,最高西南部老秃顶子海拔1689.9米,最低东北部木兰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为400-500米。

海林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霜期短。春秋季短、气候多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4.4℃,历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分别为-38.8℃和37.6℃。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日照2356.6小时。年平均风速1.7米/秒,最多风向为西北风。横跨二、三、四积温带,平均活动积温2100–2500度,无霜期年均131天,年均降水540毫米,适宜种植猴头菇。

海林猴头菇
海林猴头菇
海林猴头菇

2015年,海林市成立猴头菇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海林镇新民河猴头菇产业带规划建设棚室1000栋,产业带菇棚总量达到5000栋。

至2016年底,海林市猴头菇生产规模总量突破5000万袋,产量突破2.5万吨,从业农户突破1000户,全市有超千万袋生产规模的猴头菇专业村1个,有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全市猴头菇年产值实现1.54亿元,纯收入1.1亿元,可拉动农民人均纯增收1300余元。

海林猴头菇

地理标志

(一)产地范围。

海林猴头菇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海林市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海林猴头菇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海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海林猴头菇的检测机构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海林猴头菇(生长中)
海林猴头菇(生长中)
海林猴头菇(生长中)

(三)质量技术要求。

一、名称

海林猴头菇。

二、地域保护范围

海林市现辖行政区域。

三、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栽培主要原料要求选用当地柞木锯沫。

(二)菌种

菌种是直接源自当地的野生猴头菇,从野生猴头菇中分离、驯化并已注册登记的菌种。

(三)培养基

选用柞木锯沫为培养基,在配料中比例≥50%。

(四)培养周期

1.菌袋培养:培养期6—9月,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75%,温度保持18℃—28℃。避光培养。每批菌袋培养30—40天。

2.出菇期:栽培室或出菇棚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温度控制在14-25℃。

(五)采收

1.出菇后10—18天,子实体成熟时采收。采收期7—10月。

2.第一茬采收后再经过15—20天生长,子实体成熟时可采收第二茬,整个生长期可采两茬菇。

四、质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鲜品:呈纯白色,单体个体大,菇体形状椭圆或圆形,单体有褶皱,大小均匀,表面须状菌刺分布和长短、粗细均匀,菌针及毛色均匀,菌针长1-1.5厘米,肉质肥厚、无筋,口感鲜嫩适口;

干品:呈杏黄色或金黄色,菇体形状椭圆或圆形,单体有褶皱,大小均匀,表面须状菌刺分布,长短和粗细均匀,个体直径6厘米以上。

(二)理化指标

鲜品:粗蛋白≥1.5%,粗纤维≤0.3%,含水率≥80%;

干品:粗蛋白≥12.0%,粗纤维≤8.0%,含水率≤12%,。

(三)食品安全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