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淮海战役示意图
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场一角

  淮海战役汉语拼音:Huaihai Zhanyi;英语:Huaihai Campaign),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至河南商丘、北起山东临城(今薛城)、南抵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日。中国共产党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中国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杜聿明刘峙指挥国民党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被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至此,蒋介石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和精锐部队已丧失殆尽,国民党的政治中心南京、经济中心上海武汉等重镇,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战役前国民党军的部署

  1948年秋济南战役特别是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华东、中原野战军将在陇海(兰州—连云港)铁路东段以南发动大规模攻势,遂决定以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部2个兵团及4个“绥靖”区的部队共23万人,防御平汉(北平—汉口)铁路南段及长江中游地区,钳制中原野战军主力。白部所属第12兵团加入徐州方向作战,连同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所属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的部队共约70万人,分别置于津浦(天津—浦口)铁路徐州至蚌埠及其两侧地区,采取攻势防御,以确保该段交通,拱卫南京、上海,并准备必要时放弃徐州,依托淮河抗击华东野战军的进攻。其徐州地区的兵力部署如下:第16兵团(辖3个军、1个快速纵队)由商丘移至蒙城待机;第2兵团(辖4个军、1个快速纵队)在砀山、永城地区机动;第4“绥靖”区(辖2个军)由商丘移临淮关;第13兵团(辖2个军)由碾庄圩、炮车向灵璧、泗县转移;第7兵团(辖4个军)由新安镇(今新沂)移运河以西防御;第9“绥靖”区撤销,其所属第44军归第7兵团指挥;第3“绥靖”区(辖2个军)由临城、枣庄退守韩庄、台儿庄段运河;第1“绥靖”区(辖3个军)防守淮阴、扬州段运河各要点;由“剿总”直接指挥的4个军分别防守徐州、睢宁、五河、盱眙、蚌埠。

  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仍感兵力不足,将从葫芦岛撤出的2个军海运浦口,11月中旬到达蚌埠。连同战役中增调和新组建的部队,淮海地区的国民党军共82个师约80万人。

人民解放军的部署

  济南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了华东野战军关于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并于10月11日发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规定第一阶段的作战重心,是歼灭位于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第三阶段寻歼海州、连云港和淮阴、淮安地区之守军。同时决定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击郑州;而后或攻开封,或直出徐州、蚌埠间,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据此,华东、中原野战军部署如下:华东野战军以7个步兵纵队附特种兵纵队主力,围歼新安镇地区之第7兵团;以3个纵队及江淮军区2个旅,歼灭邳县(今邳州)、官湖、炮车、运河车站之第13兵团一部,控制运河以东阵地,阻击第13兵团东援;以3个纵队直出台儿庄、贾汪,促使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部队起义,而后直插陇海铁路,阻击徐州之国民党军东援。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并指挥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2个独立旅寻歼商丘、砀山地区的第4“绥靖”区部队,而后直出津浦铁路,攻占宿县,切断蚌埠与徐州的联系;以2个纵队及陕南军区1个旅阻击、侧击和尾击由确山东进的第12兵团。另以冀鲁豫、江淮、豫皖苏等军区的其余部队积极破击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铁路,以及平汉铁路南段,并向当面的国民党军展开攻势,配合野战军作战。

  11月7~9日,毛泽东根据辽沈战役后全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中原野战军攻占郑州、开封后继续挥师东进,正同华东野战军会合等情况,以及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有南撤的征候,批准前线指挥员粟裕的建议,决定扩大原定的战役规模,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计22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及中原、华东、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地方部队共60万人,求歼刘峙集团主力于徐州附近。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组成总前委,以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前线的一切事宜。

战役经过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歼灭第7兵团,攻占宿县(今宿州),孤立徐州。11月6日,国民党军开始收缩兵力。当晚,华东、中原野战军发起全线攻击。8日,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第59、第77军大部起义。山东兵团迅速通过该部防区,于10日占领大许家、曹八集等地;担任攻歼第7兵团任务的各纵队于11日将第7兵团4个军7个师合围在碾庄圩地区,并在窑湾歼灭1个军。12日,华东野战军围歼第7兵团作战开始。攻击两日,进展不大,乃于15日调整部署,改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集中兵力逐点攻歼守军。至22日黄昏,全歼第7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与此同时,苏北兵团指挥的3个纵队,于13日在大王集歼灭了由睢宁西逃的第107军后,进至徐州东南地区。

  第7兵团被围攻期间,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第2、第13兵团各一部共12个师,在飞机、坦克支援下,于13日开始沿陇海铁路两侧全力东援。华东野战军阻援部队坚守阵地,顽强抗击,至22日,歼国民党军近万人,将其阻于碾庄圩以西25千米的大许家、韩庄一线。

  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于11月7日在张公店地区,歼灭由商丘东撤的第4“绥靖”区1个师。15日攻占宿县,切断了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随后,中原野战军以2个纵队在宿县西南待机;1个纵队进至固镇附近,会同地方武装阻击由蚌埠北援的国民党军第6、第8兵团(新组建,各辖3个军)。以1个纵队沿涡河、淝河布防,协同另2个纵队,阻击由确山东进的第12兵团。至22日,将第6、第8兵团和第12兵团分别阻于任桥、花庄集及河以南地区。

第二阶段

  战役第二阶段,人民解放军歼灭第12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第7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第2、第16兵团自徐州向南,第6、第8兵团继续北进,第12兵团继续向东北攻击前进,企图南北夹击,重占宿县,恢复徐蚌间交通。

  根据淮海战场的形势,中共中央军委与总前委经过多次电商后,决定围歼孤军冒进的第12兵团,部署是: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和特纵炮兵一部、地方部队1个旅,围歼第12兵团;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及地方部队2个旅,位于徐州以南的夹沟、符离集地区,阻击可能由徐州南援的国民党军;以5个纵队南下固镇地区,阻击北援的第6、第8兵团,并力争歼其一部。

  11月23日,国民党军第12兵团进至浍河向人民解放军攻击。下午,发觉处境不利,即向浍河以南收缩。当日黄昏,中原野战军全线出击,于25日晨将第12兵团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域内。蒋介石命令该兵团迅速向蚌埠方向突围。27日,第12兵团以4个师为第一梯队,向双堆集东南方向轮番攻击,均未得逞。突围中,第110师在师长廖运周率领下起义。29日,第12兵团转入阵地防御。中原野战军随即对其展开逐点攻击,逐步紧缩包围圈,为最后歼灭该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由徐州、固镇南北出击的国民党军被华东野战军阻击受挫后分别回撤。蒋介石见3路会师宿县的计划破产,乃于11月28日下令放弃徐州,由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经永城南下涡阳、蒙城救援第12兵团,而后共同南撤;另以刘峙率徐州“剿总”部分机关人员飞赴蚌埠,继续指挥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同时,从白崇禧部抽调一部兵力,转用于蚌埠方向。

  11月30日,杜聿明率3个兵团、党政军机关和裹胁的青年学生约30万人沿徐州至永城公路向西南撤逃。华东野战军当即以1个纵队占领徐州,以11个纵队实施平行追击、迂回拦截和尾追。12月4日,将其全部包围于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地区,并于6日歼灭了企图突围的第16兵团,将其余2个兵团部、8个军共20余万人压缩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狭小地域内。

  中原、华东野战军在连日围攻第12兵团与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中,虽给其以严重杀伤,但一时难以全歼。这时,由蚌埠北援的2个兵团正逐步向双堆集接近;从武汉方向来援的2个军已到达浦口。总前委研究并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决心首先歼灭第12兵团,而后再集中兵力围歼杜聿明集团。为此决定华东野战军主力继续围困杜聿明集团,一部继续阻击北援的第6、第8兵团外,再抽调2个纵队参加围歼第12兵团的作战。12月13日晚,解放军向第12兵团发起总攻。至15日24时,全歼该兵团,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16日,北援的第6、第8兵团星夜撤至淮河以南。

第三阶段

  战役第三阶段,全歼杜聿明集团。第12兵团被歼后,杜聿明集团已面临绝境。此时,平津战役已胜利展开。为了不使平津地区国民党军迅速决策南逃,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总前委,对杜聿明集团在2周内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据此,华东野战军自12月16日起,一面围困杜聿明集团,一面进行休整,中原野战军主力作为战役总预备队位于宿县、蒙城、涡阳地区休整。

  在休整期间,担任围困的各部队普遍进行了敌前练兵、近迫作业和其他各项进攻准备,并对国民党军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在连日大雪、气温骤降、空投减少的情况下,杜聿明集团大批士兵冻饿而死,官兵战斗士气极为低落,仅向解放军投诚者即达1.4万余人。

  1949年1月初,在平津战役已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于6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10日下午4时,全歼该集团,俘杜聿明,击毙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淮海战役期间,华北、华东、中原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给予解放军以巨大支援,出动民工500余万人,大小车辆88.1万辆,筹运粮食9.6亿斤,保障了解放军作战物资需要,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战双方参战部队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总部直辖

  •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委刘述周
    • 炮兵1团、炮兵2团、炮兵3团
    • 工兵团
    • 骑兵团
    • 坦克大队

山东兵团

下辖:

苏北兵团

下辖: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的地方部队

中原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总部直辖

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指挥的地方部队

国民党军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

前进指挥部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直辖

中华民国国军第二兵团

下辖:

  • 第七十二军(军长余锦源
    • 第34师(师长陈渔浦
    • 第122师(师长熊顺义)(原为第十六兵团第四十一军建制,第十六兵团突围被歼后,其残部编为第122师)
    • 第233师(师长李芝徐华
  • 第一百一十六军(军长谭心)(未编成)

中华民国国军第六兵团(原第九绥靖区

下辖:

中华民国国军第七兵团

下辖:

中华民国国军第八兵团(原第四绥靖区

下辖:

中华民国国军第十二兵团(归中华民国国防部指挥)

下辖:

中华民国国军第十三兵团

下辖:

中华民国国军第十六兵团

下辖:

  • 第四十七军(军长汪匣锋
    • 第125师(师长陈玲)(曾编成快速纵队,师长陈玲兼任纵队司令)
    • 第127师(师长张光汉

第三绥靖区

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