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广东省 > 清远市
清远城市风光
清远市:北江风光
清远市市花:禾雀花

清远市汉语拼音:Qīng Yuǎn Shì;英语:Qingyuan Cit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下游。 面积1.9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清远市户籍人口453.50万人。 辖2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清远全境位于北纬23°31′~25°12′、东经111 °55′~113°55′之间,南连广州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及东北部和韶关市交界,西及西南部与肇庆市为邻;南北相距190公里,东西相隔约230公里,边界线长1200余公里。

清远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处于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位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市距广州约50公里,距新白云机场约30公里,距香港澳门约200公里。京广铁路、武广客运快线,京珠及广清、清连高速公路,国道106、107、323线贯穿境内,并与大、小北江航道组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广乐高速、二广高速和城市轻轨将使清远成为连接珠三角和内地广大市场的重要经济走廊。

  • 邮编:511500 代码:441800 区号:0763
  • 市树:白兰(学名:Michelia alba DC;别名:白兰花、白兰树、白玉兰、黄桷兰、白缅桂)
  • 市花:禾雀花(学名:Mucuna birdwoodiana;别名:白花油麻藤、仙汕麻藤、雀儿花)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清远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清城区。

人口

2012年末户籍总人口405.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9.89万人,女性人口195.7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3万人,出生率13.15‰;死亡人口2.66万人,死亡率6.95‰。自然增长人口2.37万人,自然增长率6.2‰。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76.6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办理暂住证人口16.33万人。

民族

清远市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主要聚居地,是省内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民族地区包括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瑶安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2011年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人口17万人,分别占全市和民族地区总人口的4.15 %和54.1%,其中瑶族11.11万人,壮族5.48万人。全市有少数民族成分41个。

历史

  清远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栖息繁衍。春秋战国时,清远地区属百越统一中国后,设置行政机构,“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开发岭南,清远地区属南海郡长沙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置县,名中宿。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置清远郡,清远之名由此而始。

建置沿革

  清远,取清明广远之意。春秋战国时,清远地区属百粤。秦统一中国后,设置行政机构,开发岭南,清远地区属南海郡、长沙郡。汉初,属赵佗称号的南越国。高祖年间(前206—195年)先后置桂阳县(今连州一带)、阳山县、浈阳县和含匡县(浈、含今为英德市境),均属桂阳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中宿县(原清远县一带),属南海郡。三国时,各县隶属始兴郡。

  秦汉时期 市境秦时未置县,分属南海郡和长沙郡。西汉孝文帝年间(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4年)置桂阳县(今连州等地。此说源于清同治版《桂阳直隶州志》),属桂阳郡,其余地域属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市境的政区有:中宿县(今清城区和清新区地),隶属交趾部南海郡;桂阳县、阳山县、含洭县、浈阳县(含洭县、浈阳县为今英德市地),隶属荆州桂阳郡。三国时期,市境属吴国。吴甘露元年(265年),中宿等5县属新设立的荆州始兴郡。

  南北朝时期 其时,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南朝大量增设州、郡、县。梁天监六年(507年)置清远郡,辖中宿、威正、廉平、恩洽、浮护等5县(后4县县治不详),隶属广州。大同元年(546年),在含洭设西衡州,领阳山郡、梁乐郡、齐乐郡。其中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南梁天监五年置县,后改称广泽)等县;梁乐郡辖梁乐县(今阳山县地,后改称宣乐)、洊安县(县地不详);齐乐郡辖希平县(今连南、连山县地,后改称熙平县)。浈阳县属东衡州始兴郡。

  隋、唐、宋时期 开皇十年(590年),废清远郡及其所属的中宿等5县,置清远县、政宾县(今清新滨江一带),隶属南海郡。废阳山郡改置连州,西衡州改名为洭州。二十年(600年),废洭州置含洭县。仁寿元年(601年),广泽县改称连山县。大业三年(607年),清远县、政宾县、含洭县属广州南海郡,桂阳县、阳山县、连山县、宣乐县、洊安县、熙平县属连州熙平郡。十三年(617年),宣乐县并入阳山县。

  武德四年(621年),熙平县并入连山县。六年(623年),政宾县并入清远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清远、浛洭(唐贞观元年即627年改含洭为浛洭)、阳山3县属广州;天宝元年(742年),连州改连山郡,属岭南道,辖阳山、桂阳、连山3县。乾元元年(758年),连山郡复为连州。

  五代南汉乾亨四年(920年),在浈阳设英州,领浈阳等县。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改浛洭为浛洸。乾兴元年(1022年 ),改浈阳为真阳。政和元年(1111年),清远县属广南东路广州,桂阳、阳山、连山县属连州,真阳、浛洸县属英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连山废县撤镇,绍兴十八年复设县,改称程山县。庆元元年(1195年),英州升为英德府。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程山县置安抚司,领程山、阳山2县。十五年,程山县复称连山县。十七年,废安抚司,置连州路总管府,治在连山。

  至元十五年(1278年),英德府改为英德路总管府,属广东道,二十三年再降为州。二十七年,浛洸县、真阳县并入英德州。

  洪武二年(1369年),英德州降为英德县,属岭南道韶州府。十四年,连州及其所辖的阳山县和连山县改属广州府。

  雍正七年(1729年),连州改为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司,辖阳山、连山2县。嘉庆十八年(1813年),从清远、英德2县划地设立佛冈直隶军民厅。二十一年,升连山县为绥瑶直隶厅,统管“连阳”瑶务,宣统三年(1911年)复称连山县。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和3年,连州和佛冈直隶军民厅分别改为连县和佛冈县。抗日战争期间,广东省政府曾北迁连县,今清远市各县(市、区)均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35年,置连南县统管瑶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9日,英德县解放;11日,英德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12日,佛冈县解放;14日,佛冈县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清远县解放;20日,清远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7日,连县解放;20日,连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8日,连南解放。12月10日,连山县解放;20日,连山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14日,阳山县解放;15日,阳山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5月16日,连南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连南与连山合并,称连南瑶族自治区。1954年恢复连山县建制。1955年,连南瑶族自治区改称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连县、连南、连山、阳山4县合并,称连阳各族自治县。同年,佛冈并入从化县。1960年恢复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恢复佛冈县、连县、连山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建制。1962年,恢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建国后至1983年6月,佛冈县先后归韶关、广州、佛山管辖,英德、阳山、连县、连南、连山、清远县先后由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韶关专区、韶关地区管辖。1983年 7 月,韶关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清远、佛冈两县从韶关地区划归广州市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地区级的清远市,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清郊区改称清新县),并划广州市属的佛冈县和韶关市属的英德县、阳山县、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清远市所辖。

  1988年,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由省下放到清远市,归市农委主管;1994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英红综合经济区,赋予县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同时保留“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9年3月,更名为清远市英红华侨管理区;200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英红区,设立英红镇,划归英德市管辖。

  1991年9月, 省政府发文批准设立广东省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1992 年初,扶贫试验区管委会成立(副厅级),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领导和管理经济开发试验区的行政事务和经济工作。2003年,将1995年增挂的“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与2002年设立的“清远市经济开发试验区生态工业园”整合为广东省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7年3月,增挂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牌子。2008年,将原属清城区管辖的龙塘镇划归开发区管辖。2012年,龙塘镇再次划归清城区管辖。

  1994年,英德、连县改为县级市(连县称连州市),由清远市代管。

  为妥善安置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促进库区的经济繁荣与长治久安,1995年9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飞来峡管理区,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清新县的升平,英德市的黎溪、连江口、水边等4个镇。2001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飞来峡管理区,其下辖各镇仍归清新县和英德市管辖。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清新县设立清新区。

  2012年,清远市下辖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代管英德市、连州市。

地理

石坑崆:广东第一峰

  位置 面积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全境位于北纬23°26′56″~25°11′40″、东经111°55′17″~113°55′34″之间,南连广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及东北部和韶关市交界,西及西南部与肇庆市为邻;南北相距190公里,东西相隔约230公里,边界线长1200余公里。清远市土地总面积19152.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10%。2011年度,农用地年初面积1666711.89公顷,年内减少7611.94公顷,年内增加5947.77公顷,年末面积1665047.72公顷;建设用地年初面积95698.21公顷,年内减少284.73公顷,年内增加3412.36公顷,年末面积98825.84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41143.86公顷,年内减少1463.46公顷,年末面积139680.4公顷。

  地质 地貌 清远市地质大部分是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只有市区南部和阳山南部地区处于华夏活化陆台的粤西地块。主要由石灰岩、红色砂砾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四大系列岩构成。市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连州东部、阳山东北部的山岭构成全省地势最高峻的山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为阳山县与乳源交界的石坑崆,海拔为1902米。东南部的英德、清新、清城境内的北江河谷地势最低,大多在海拔20米以下。土地类型多样,主要有:

  • 平原 面积1856.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主要由北江及其支流连江的水流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分布在北江干流及其较大支流沿岸,以清城、清新、英德、连州等境内盆地面积较大,成为主要水田分布区。
  • 阶地 面积2377.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4%,北江干流及其较大支流沿岸普遍有分布,许多城镇和村庄均建在不同的阶地上。
  • 台地 面积1460.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清远市内的台地多为高台地,由于形成时代久远,流水切割破坏严重,多冲沟和沟谷,台坡10°~15°,开垦、机耕和引、提灌溉较困难。
  • 丘陵 面积5403.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2%。依岩性不同可分为五类:
    • 砂页岩丘陵。分布在连阳地区一带,一般土层较薄,植被较差,难以开垦深耕地。
    • 红色岩系丘陵。分布在连州市星子镇、清城区石角镇。
    • 花岗岩丘陵。分布在英德南部、连山南部,风化层较厚,林木易于生长,成为重要的薪炭林地。
    • 变质岩丘陵,其形态因岩性差异而有所区别:由石英岩构成,岭脊尖峭,坡度陡,土层薄,难以开发利用;由片麻岩、片岩等构成的丘陵,形态上与花岗岩类似,风化层较厚,分布在连山北部,清新南部。
    • 岩溶丘陵,可分为溶蚀丘陵和溶蚀侵蚀丘陵。溶蚀丘陵分布在英德西北部青坑、岩背,连州麻步、大路边一带,面积小,耕地不多,且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深埋,很难利用。溶蚀侵蚀丘陵,分布在阳山、英德、清新等县。由于石灰岩与砂页岩相间,形成地下河,在开发利用上较溶蚀丘陵好,既有发展经济林的坡地,也有可供游览的溶洞。
  • 山地。面积8054.6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2%。英德西北部八宝山百乌塘一带,1000米左右的平缓山顶面宽达几十平方公里,为理想畜牧场。大东山、天井山、连山南北部等花岗岩山地因侵蚀强烈,夷平面保持较差。阳山石坑崆一带山地,垂直带土壤和植被变化比较明显。连州、阳山岩溶山地势平缓,比高在几十米至200米之间。阳山东北部秤架谷地,两旁的岩溶山高度海拔1000米左右,谷底100米左右,反差强烈。

资源

水资源

  清远市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区和珠江水系的桂贺江区、珠江三角洲区及北江区。其中,北江区的集雨面积最大,占全市的94.7%,洞庭湖区的集雨面积最小,仅占0.5%左右,其余0.65%属珠江三角洲区,4.12%属桂贺江区。全市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74条,其中集雨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北江、连江、潖江、滨江、滃江、烟岭河、青莲水等。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7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123.70万立方米。在各水资源分区中,平均年径流深最大为绥江区1551毫米,其次为北江中下游区1357毫米,最小是禾洞水区910毫米及滃江区1045毫米。年径流变差系数最大为贺江区0.39,最小为北江中下游区0.24。在市属各县级行政区中,平均年径流深最大是清新县,为1536毫米;其次是佛冈,为1392毫米;最小是连州,为968毫米。

  全市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面积共19136平方公里,分为山丘区和平原区两部分。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面积为19117平方公里,占全市的99.9%;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面积为1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市区。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54.86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54.80亿立方米,占99.9%;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为0.06亿立方米,占0.1%。

土壤植被

  清远市地区地形复杂,山峦起伏连绵,形成多种土壤结合,主要的土壤类型有山地黄壤、红壤、赤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碱性紫色土、冲积砂土等。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1500米以上的山地,适宜作林业生产基地。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600米之间的丘陵山地,可发展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灌木植被主要有芒箕、大芒、丝茅草、岗松、野牡丹、野古草、桃金娘、龙须草等。

矿产资源

  清远市所辖区域已发现矿产资源品种达63种,共有矿产地751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5种,规模达中型以上的矿产地57处。在63种矿产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41种,地下水矿产2种。清远市矿产资源特点是:矿产种类多,分布范围广,非金属矿产规模大,大中型以上的矿产地绝大多数为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多为小型。

  • 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和地下热水。
  • 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铅、锌、金、稀土。
  • 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及配料、熔剂用灰岩、瓷土矿、硫铁矿、饰面用大理岩,化工用大理岩、硅灰石等,其中水泥用灰岩、溶剂用灰岩、化工用大理岩、瓷土矿和硅灰石为本市优势矿产。
  • 地下水矿产:主要有普通饮用地下矿泉水。

  在上述矿产资源中,铁、铅、锌、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化工用大理岩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在广东省内占有一定地位。硅灰石为省内特有非金属矿产,已列为省保护性矿产资源。铜、锡、金、银、稀土及石墨、滑石、冰洲石、陶瓷土、硼等具有找矿潜力。英德、阳山、清新、连南、连州等地蕴藏丰富的石灰岩,连州、阳山、英德等地的大理岩是重要的建材原料资源。

  清远市的地质资源以地下热水矿、矿泉水、喀斯特岩溶景观及古地层剖面为主。全市已发现的地下热水矿有19处,其中,清新三坑温矿泉、佛冈汤塘地热田、银盏温泉较具规模,并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2006年1月6日通过中国矿业联合会的评审,清远市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为全国第二个地级市“温泉之乡”。通过国家评价的矿泉水水源地有4个,均已建厂生产。全市石灰岩分布面十分广泛,喀斯特岩溶景观绚丽多姿,比较著名的景观主要有英德宝晶宫、英西峰林走廊、连州地下河、英德仙桥地下河、清新浸潭金龙洞等。古地层剖面主要有连山鹰阳关震旦纪地层剖面。此外,连州小带珊瑚化石等地质遗迹亦有一定知名度。

  清远市是广东省的主要矿产市之一,2008年,全市有各类矿山企业365家,开采矿产34种,年产固体矿石约5577万吨。

生物资源

  清远市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竞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中国南方珍稀动植物的物种基因库。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维管植物270科877属2439种,约占全省总数的2/5,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市境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41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常见的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报春苣苔、银杏、桫椤、广东松、观光木、楠木、香樟、红春、金毛狗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蛇、短尾猴、穿山甲、小爪水獭、大灵猫、猕猴、白鹇、大壁虎、虎纹蛙等。林木种类繁多,用材植物近200种,以杉、松、阔叶林和针叶林等为主。水果品种主要有沙田柚、水晶梨、龙眼、荔枝、黄皮、柑、橘等。

森林资源

  建市初期,据1988年林业统计资料汇编反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28135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01787公顷,疏林地面积4520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96070公顷,未成林地面积207107公顷,苗圃地面积23公顷,无林地面积131154公顷。活立木蓄积2441万立方米,林木总生长量206万立方米,林木总消耗量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4%。2003年清远市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汇总统计,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390568公顷,按地类分,有林地面积1012258.4公顷,疏林地面积14429.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46993.3公顷,未成林地面积39575公顷,苗圃地16.8公顷,无林地面积77295公顷。按森林分类经营划分,生态公益林面积514626.6公顷,商品林面积875941.4公顷。活立木蓄积5322万立方米,林木总生长量234万立方米,林木总消耗量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7%。

旅游资源

  清远旅游资源丰富,五大类资源各具特色,分布在各景区内的点达58处之多,是广东省旅游资源大市之一。

  • 山水自然风景生态类:飞来峡风景名胜区、太和古洞风景区、阳山秤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阳山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连州湟川三峡、连州大东山自然保护区、佛冈观音山自然保护区、英西峰林走廊、连山瀑布群风景区、英德茶趣园、英德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城区迎咀自然保护区、清远(花兜)假日新世界、清城区长青观光果园、佛冈田野风光旅游区等15处。
  • 历史文化古迹类:千年古刹飞来寺和第19福地、连州慧光斜塔、连州燕喜亭、连州第49福地、阳山北山古寺、英德南山寺、英德碧落洞、连山鹰扬关、清新明霞古洞、佛冈古冰川遗迹和连南南岗千年瑶寨等12处。
  • 江河湖泊、溶洞奇观类:连州地下河、连州湟川三峡、连州潭岭天湖、英德宝晶宫、英德仙桥地下河、英德通天岩、英德穿天岩、清新金龙洞、清新燕子岩、清新桃花湖(龙须带水库)、清城金鸡岩、阳山玉龙宫、飞来峡水利枢纽大坝、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风景区、佛冈黄花湖、阳山水口小桂林、笔架山漂流、佛冈黄花湖漂流、清城高田漂流、英德黎溪漂流、阳山秤架漂流等20处。
  • 休闲度假、温泉类:清新温矿泉旅游度假区、银盏温泉度假区、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阳山石螺森林温泉、佛冈黄花湖温泉度假区、佛冈汤塘温泉、飞来峡赤冈温泉等7处。
  • 民族风情类:连南三排瑶寨、连南南岗古寨、连南瑶族篝火晚会、连南瑶族盘古王文化园、连山壮族风情等5处。

文化

清远市:英德“舞火麒麟”
清远市:连山“七月香”壮家戏水节
清远市:连南瑶族“耍歌堂”
清远市:凤舞

  清远地处北江中上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清远又称凤城。传说古代有一只凤凰,为答谢人类在洪水中救了小凤凰,而舍身帮助被洪水围困的人们。为纪念这只凤凰,人们又称清远为凤城。如今,市区有一条街道名为起凤里,有一个广场名为凤城广场。

  清远历代名人辈出。先后出现西汉中散大夫何丹,唐代两度为相刘瞻,南唐诗人孟宾于,北宋年间双双同登进士第陈铨和陈铸兄弟,明代兼理连阳、清远、英德、怀集、贺县七县军务的武略将军莫朝玉,清代嘉庆监察御史郭仪长和郑士超,清代“精通方脉、确断生死”的名医陈廷佐,清代抗倭先锋、台湾总兵吴光亮,清代末科榜眼朱汝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文楷,孙中山卫士长邱堪,农民英才赖松柏,北伐名将陈可钰,红七军重要将领冯达飞,与共产党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少将莫雄,驰名东江纵队的“突围将军”邬强等。

  清远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1年,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221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6处。慧光塔、蓬莱寺塔、南岗古排等有1000多年的历史。清远的摩崖石刻量多质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内容广杂,书法多彩,其中有韩愈、周敦颐、苏轼等名人题刻。至年底,全市存有石刻500多题,数量约占全省的1/4。其中巾峰山摩崖石刻、观音岩摩崖石刻、贤令山摩崖石刻、南山摩崖石刻、碧落洞摩崖石刻、大云洞摩崖石刻及峡山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远风景名胜众多,自清代以来便有评选“清远八景”活动。清远建市后,城市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2003年,发动群众推荐、投票,评选出清新温泉、飞霞烟雨、宝晶琼蕾、地下银河、一峰彤云、千年古寺、古寨瑶排、英西峰林等为“清远八景”。此次评选结果于2005年2月25日,在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

语言

  清远市的语言有粤语方言(白话)、客家方言、瑶语、壮语四大语言。粤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清城区、清新县、连州市及阳山县部分地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英德市、佛冈县、阳山县以及连州市、连山、连南部分地区;瑶语主要分布在连南的三排、南岗、大坪、金坑、盘石等乡镇以及连山西部的三水乡和大旭山林场;壮语主要分布在连山南部的永丰、福堂、上帅、加田、小三江等乡镇以及太保镇上坪管理区。

民间文学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清远文学究竟起源于何时,尚难以考证,但应当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长期流传的《瑶族歌堂曲》中,就有盘古皇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大洪水、兄妹婚的远古传说,还有瑶族十二姓的来源,以及过大海、定安居的民族迁徙的记录。南朝时,清远郡出了个自称清远道士(真名不详)的诗人,经常赋诗自娱并与梁朝名士唱和,颇负盛名,存诗一首。至唐代,清远文人留下著作者,有邵谒的《邵太学逸诗集》,顾复撰的《袁氏传》等。在清远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大文学家韩愈和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对本土文化教育的巨大推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唐代大诗人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县令,在任上一年多时间写下了《燕喜亭记》、《送区册序》等散文名篇,创作了《同冠峡》、《县斋读书》、《县斋有怀》、《答张十一》等二十多首诗歌,留下的墨迹有《鸢飞鱼跃》摩崖石刻、《千岩表》石刻和《远览》诗石刻。阳山人民为纪念韩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景韩仰韩文化景观,主要有景韩诗、崇韩文、祀韩联、韩愈谪阳令阳的故事和传说,还有贤令山、韩公祠、韩山书院、贤令门、景韩亭、韩愈纪念馆、文塔等景区景点,以及为纪念他而命名的韩愈路、思贤路、文昌路等。

  以“诗豪”著称的中唐诗人刘禹锡,更是与连州结下不解之缘,曾两度被贬连州。第一次是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永贞革新”失败后,他由屯田员外郎贬为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与连州擦肩而过。没想到十年后(815),他再次贬为连州刺史,为政近五年,“功利存乎百姓”有口皆碑,并留下散文25篇,诗歌75首。他大力推行文化教育,致使连州学风大盛,刘景高中进士,后来其子刘瞻不仅高中进士,而且官至宰相,成为唐代岭南二相之一(另一位是曲江张九龄)。此后数百年间,连州名人辈出,先后出现了黄损、陈拙、孟宾于、邓询美等十多位进士、诗人、音律家,其中孟宾于被盛誉为“诗价满江南”。在唐代,广东中进士者38人,连州就有12人,占近三分之一,以至广东科举考场上有“连州科第甲通省”之盛誉,全在于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兴学重教的开化之功。清乾隆本《连州志·名宦传》称:“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

  据不完全统计,清远从唐至清末,留存的文学专著达39部,诗文数以千记。

传统民俗

  清远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逐渐形成既多元化又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其中,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各地还有多种独特的节庆习俗,如:连南的耍歌堂、连山的戏水节、英德的舞火麒麟、佛冈的舞被狮、连州的大神会、阳山的双凤舞等。

  耍歌堂 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集为一体的传统民间习俗。耍歌堂分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历时3天,每3年或5年举行一次,规模以各排为单位;小歌堂历时1天,每2年或3年举行一次,规模以姓氏为单位。相传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盘古王(有说是盘古王婆)的生日,又适逢秋收结束,为纪念始祖、庆祝丰收,耍歌堂便选在这一天举行,人们借此机会赛歌赛舞、谈情说爱、访亲会友。八大排都有各自的耍歌堂地点,又叫歌堂坪,一般选在较为平坦的半山坡上,且每年均在此地举行。

  戏水节 是连山壮族以戏水嬉耍为主的传统节日。传说每逢农历七月七,天上“七仙女”在银河沐浴嬉戏,午时前后,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壮乡河里的水会变得特别清凉干净,饮用对健康有益,沐浴后可消灾、除毒、驱邪、润肤、祛病、延年益寿。在这天,人们在午时前后集聚到河里沐浴、戏水,祈求健康长寿、平安吉祥。

  舞火麒麟 是英德市大湾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夜驱邪引福的传统民俗。火麒麟用竹枝扎成,再用多层素色纸粘封,有口、耳、眼、鼻和角。舞火麒麟者赤膊,口咬生菜,舞动火麒麟的队伍穿街过巷,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接,一家鞭炮放完了,火麒麟才转到另一家,直至火麒麟被炸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时或火麒麟仓惶离去,此时称作“劏火麒麟”。

  舞被狮 是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村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传统民间习俗。舞被狮活动起源于清朝初年。相传该村刘氏始祖普振公南迁围镇村,误将太祖婆的骸骨葬于后山狮听鼓(地名),刘氏子孙到太祖婆的墓地祭拜,刚点燃香烛,突然下起大雨。为保护香烛不被雨水淋熄,便将包裹婴孩的被子拿来挡雨。当年,刘氏家族人丁兴旺,大家认为是用被子挡雨的缘故。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及正月十六,为祈求太祖婆保佑后代添丁发财,妇女把被单当狮子舞起来。舞被狮时,婆婆在前抓住被单两角当狮头,儿媳妇在后配合婆婆舞动。此后,舞被狮逐渐演变成该村群众性的节庆活动。舞被狮的特点是主要由妇女参与。2008年,舞被狮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神会 是连州市保安镇农历九月九重阳期间举办的大型传统民俗活动,包括“抬大神”、“踩八卦”、“摇高神”、“扮故事”等节目,自唐以来延续了千年。“大神”由人戴面具扮演,穿龙袍、坐龙椅、头顶神伞,由8人抬着,前边有戴青面獠牙面具的“判官”和“侍者”及鼓乐开路,后有罗伞,仪仗护卫,随后还有高神、舞龙、舞狮及小童扮的杨宗保和穆桂英、许仙和白素贞等故事人物随行。

  凤舞 又名双凤舞,主要流传在阳山县杜步镇旱坑村,140多年前自肇庆怀集传入,一般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或乔迁新居、婚嫁喜庆场合进行活动表演。人们把凤凰看作象征如意吉祥的神鸟,期望凤凰常降,带来丰收年景。人们用竹篾青编织成凤凰道具,配以笛子、锣鼓、唢呐等乐器助兴,高举两块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红木牌,拿着拜匣,穿山过寨,登门到户作舞,以示驱邪消灾,迎祥纳福。2008年,凤舞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山壮族“牛王诞”

清远市:连山壮族“牛王诞”

  “牛王诞”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壮族先民在打猎中生捕了一头野牛,经驯养后变成家牛,某年四月初八日这头牛生下一头公牛犊,经训教后能犁田耙田并得到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耙之苦。壮族先民为了纪念这头公牛的功德,尊它为牛“始祖”,所以这一天称之为牛王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壮族“牛王诞”节日已有370多年的历史了。

  按习俗,“牛王诞”这天务必让牛休息一天,不下田耕作。农家则早起备上三牲祭品到村头土地庙祭拜牛王;有牛之家,或炊五色饭(用枫叶汁煮黑饭、用黄栀子煮黄饭、用鸡血藤汁煮红饭、用艾叶汁煮绿饭、白饭),或煮糯米甜酒,或油炸糍包粽子,或煮薯菜粥,用来喂牛,以犒劳耕牛下田作役之苦;家家牛栏门口插上绿柳枝,并在门口燃纸钱香烛,祈求耕牛四季平安。家中如有孱弱小孩,则需让他穿上蓑衣,戴上竹笠,抓五色饭到牛栏陪牛同吃,祈求小孩他日如牛一样健壮。有的农家则牵牛到河边,帮牛洗刷身子。有的人家则以薯藤煮粥喂牛,生活比较富裕的人家,则以糯米或粉煮油糍用香茅包裹喂牛。生活困难的人家则割些新鲜的草料放进牛栏喂牛。不论何种家庭,在四月八这一天,都要清理打扫牛栏,牛角牛头披红,牵牛到河涌洗涤梳毛,除去牛身上的虱子。

  在完成护牛爱牛工作的基础上,节日中午,各方来客及亲朋好友被请到家中聚会喝酒,庆祝“牛王诞”。人们以鸡、鸭和壮族特色菜:鱼生、肉生来宴请亲朋戚友。鱼生是用生猛鲜鱼(至少2斤以上)做的,先将活鱼割尾放血,然后剔骨,切成鱼片,晾干备用,然后用紫苏、葱、蒜头和熟木耳丝、熟花生粉、蛋皮(切成丝)为佐料。待鱼片干爽后,用酸醋先醃制紫苏、葱、蒜,然后把鱼片倒入佐料和熟油之中拌匀,即可食用。肉生是用新鲜半肥瘦猪肉切成薄片,先用酸醋醃30-60分钟,其它佐料与制作“鱼生”的佐料相同,吃时拌匀,边食边拌,以保持爽脆。过四月八,无此“两生”,认为是愧对亲朋戚友。除此之外,还做粽子、白糍、粽糍、黄糍等糯米制品,馈赠亲友。届时,还举行壮族八音、山歌对唱、舞木马等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动。

书院

  • 瑞峰书院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宪副督学潘上虞倡建,址设松树岗(今清远中学),后废。清康熙年间知县张哲修复,孙绳祖重修。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陈哲迁建于学宫之左,二十一年知县王珍复迁于松树岗,之后又几经兴废。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废科举兴学堂,书院改称学堂。
  • 崇文书院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建,二十三年迁入城内东北门(今大观街)后废。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重建。
  • 同文书院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建。址设儒学之右。
  • 浈江书院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知县刘士骥建,址设旧县署前。四十一年,教谕借为廨署。雍正六年(1728年)知县陈本将卫署改建,后废。
  • 凤城书院 即凤城义学,位于文昌宫右,清康熙三十五年建,五十八年迁到瑞峰书院故址。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十九年迁入城内登瀛街。
  • 云桥书院 原建于滨江珠坑大塘岭上,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迁建于司署右侧。二十四年经滨江48堡绅士多方集资,把原云桥书院改建为滨江书院。绅士黎干常牒请知县许清贵移司署于旧廨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知县和廷彪复设云桥书院。
  • 文明书院 在滨江浸潭圩,光绪二十六年,绅士陈经泰、杨子和等倡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