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渔歌子

唐·张志和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绿 蓑 衣,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诗题与背景: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一首词。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九年,张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往来苕霅间。”(见清同治《湖州府志》)当时,张志和就日夕泛舟徜徉于景色清丽的苕霅两溪(苕霅: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是张志和隐居之地)一带,以真情实感写出了这一带青山碧水,烟波迷蒙,桃红鹭白,风雨垂钓的美景逸情。郡志载张志和作《渔歌子》共五首,独以第一首最负盛名。此诗色彩明丽,意境隽永。从此,“山以诗传”,西塞山的诗情画意,成为湖州一大胜景。明万历《湖州府志》中,就把“西塞晚渔”列为吴兴八景之一。


逐句释义: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鱼:体侧扁,生活在淡水中,味鲜美。是中国特产。也作“桂鱼”;有些地区称“花鲫鱼”。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箬:箬竹,竹子的一种。叶大,可供编制器物、包物等用。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斜风细雨: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渔歌子》插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品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汛期的景象,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展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桃花流水,鳜鱼肥美的场境。“桃花流水”指桃花水,每年二三月间,北方有的地方冰雪还未化尽,而江南已是桃花盛开、溪满河溢的时候了。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及怡然自乐的生活发自内心的喜爱。

  这首词对后世影响很大。晚唐释德成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八首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此后的和凝、欧阳炯、李珣、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

  张志和的《渔父词》问世仅七年时间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宋代苏东坡(苏轼)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732~774年?),唐朝诗人、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一说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能书善画。十六岁游太学,擢明经,向肃宗上书陈策,特见赏重,赐名志和,命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因事获罪贬南浦尉。遇赦还,以亲丧不复仕,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