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渔翁》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一首山水诗,体裁为七言古诗

  柳宗元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逐句释义: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傍:靠近。
  西岩:指永州城外的西山。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曾遍游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借山水以写幽怀。
  汲(jí):取水。
  湘:指湘江之水。其水至清。
  燃楚竹:烧竹煮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顿现山青水绿。
  销:消散。一作“消”。
  欸(ǎi)乃:拟声词。行船摇桨或摇橹的声音,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回望天边,(他已驾舟)行至水流的中央,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相互追逐。
  天际:天边。眼睛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中流:水流的中央。
  无心:没有心思,指云自由自在的飘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渔翁》题图
《渔翁》,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渔翁》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间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全诗共六句,按时间顺序,分三个层次。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开头两句是说,渔翁晚上在西山边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首句就题从“夜”写起。首句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事实不过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竹”,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是说,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然而,忽闻“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在山水之中。这两句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柳宗元在诗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贬后沉重压抑的心绪。所以,与其说《渔翁》以充满奇趣的景色表现出淡逸的情调,不如说更袒露了隐于其后的一颗火热不安的心。于是,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作者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

  作者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在这首诗中,那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作者自况(拿别的人或事物来比自己)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显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的情怀。

  这首诗和《江雪》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的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是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的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


名家点评:

  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东坡评诗云:“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或谓苏评为当,非知言者。此诗气浑,不类晚唐,正在后两句,非蛇安足者。

  明代邢昉《唐风定》:高正在结。欲删二语者,难与言诗矣。

  明代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烟消日出不见人”二句,古今绝唱。

  明代胡应麟《诗薮》:子厚“鱼翁夜傍西岩宿”,除云末二句自佳。刘以为不类晚唐,正赖有此,然加此二句为七言古,亦何讵胜晚唐?故不如作绝也。

  明代王昌会《诗话类编》: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柳子厚“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论诗者类不免矮人看场之病。余谓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


试题精选:

  1.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的情怀。(2分)诗中用“汲清湘”、“燃楚竹”来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4分)


  2.“清湘”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

  参考答案:清澈的湘江水。


  3.“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写法反常但颇有奇趣,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反常”表现在“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山水随着天色的变化,色彩由黯而明,本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在诗中,随着划破静空的一下声响,就万象皆绿。这不符合生活真实。(写出其中一点,意近即可。得2分。)


  4.“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

  参考答案:①贯穿诗歌内容。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②以之自况。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构思一,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构思二,发现独到,匠心独运。截取渔翁生活的一个片断,将渔翁活动与自然景色的变幻和谐统一起来,突出表现渔翁于山水间的独得自乐、无忧无虑,寄寓诗人的情怀。

  构思三,以诗人感受建立起渔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神秘新奇的境界。“烟销日出”,渔翁该与诗人见面了,却“不见人”,反常创造出了奇趣。耳闻“欸乃一声”与目见“山水绿”之间本不相干,但诗人却使之建立起依存关系,仿佛“山水绿”为“欸乃一声”所致,让日光下山水顷刻变得青翠碧绿、赏心悦目。可谓曲尽其妙。

  写法一,以虚写实。“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写法二,寄情于景。诗人热切向往自由安适的生活,渴望摆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于是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寄托,平静淡雅的自然山水在诗人眼里骤然变得充满奇异色彩和神妙趣味,进而创造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

  写法三,借写渔翁写自己。诗人通过描写渔翁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创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巧妙传达出诗人寄情山水、追慕隐者的心态。

  语言一,避俗出新。“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

  语言二,平中见奇。“绿”字既化静为动,写出山水变幻的疾速,又创造出旷远清新、怡人心神的境界。

  语言三,形象活脱。“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景物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一方面答出其中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6.对本诗解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到晨雾消散旭日初升,渔翁也没见着一个人,表明其孤单之至。

  B. 日出以后,渔翁回首骋目,渔船已入中流,诗境极其悠闲恬淡。

  C. 末句化用“云无心以出岫”,可知渔翁很享受这样的隐居生活。

  D. 全诗按时间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参考答案:D


  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参考答案:C


  8.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评分标准:本题4分。答出形象特点,2分;答出感情,2分。)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36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37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风格清峭。有诗文作品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有《河东先生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