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鱼腥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个视频:

湖北当阳新特产——鱼腥草

当阳鱼腥草


两河镇,位于当阳市东南部,属江汉流域沮漳河冲积平原,是当阳市唯一的平原乡镇,以沮、漳二水的汇合处两河口而得名。两河镇东西宽11公里,南北长20公里,东临沮漳河与河溶镇隔河相望,南与草埠湖镇接壤,西与半月镇相邻,北临沮河与坝陵办事处的慈化依水为邻。两河镇交通发达。汉宜公路、草当公路贯穿其中,两河集镇距宜黄高速公路25公里,荆宜高速公路5公里,长江水运码头30公里,三峡机场35公里,当阳火车站12公里。两河集镇道路全部硬化,村级主要道路全部达到晴雨通车标准。

两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汉末、三国时期的众多历史人物在此留下足迹,王桀登楼作赋,关羽战麦城等故事均发生于此,现有麦城遗址、糜城遗址、钟宣楼故址、汉武周仓将军之墓等名胜,还存有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迹。镇政府驻地为两河镇朝阳街11号,距市区2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002亩,主要植物有玉米、蔬菜、水稻、油菜等。镇域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1987年建立两河乡人民政府, 2001年3月乡镇合并,建成两河镇人民政府。现辖区12个行政村1个社区,77个村民小组,12755户,总人口34207人。

两河镇是全国蔬菜名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014年12月底,“长坂坡”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糜城藕”被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年来,两河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将两河建设成为“蔬菜名镇、经济强镇、生态靓镇、和谐新镇”。


(封面)
当阳鱼腥草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的一种特色农产品。主产于当阳市两河镇,该地位于沮漳河冲积平原,白黏土、旱地油沙,土质肥沃疏松,种出的鱼腥草根白须少,口感爽脆。
在当地,鱼腥草成为了农民的“致富草”。
鱼腥草,学名:蕺(jí)菜,为胡椒目、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鱼腥气。南方一些地区又叫折耳根。可作蔬菜食用,又可入药,“药食两用”。
2021年4月,两河镇成为首个“中国鱼腥草之乡”。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鱼腥草连片种植区。
现在,当阳市大力推进鱼腥草种质保护、智慧种植和产品开发。过去田间“小野草”正成为村民“致富草”。


当阳鱼腥草
当阳鱼腥草
当阳鱼腥草
当阳鱼腥草
当阳鱼腥草
当阳市两河镇
当阳市两河镇富里寺
糜城遗址位于当阳市两河镇糜城村,沮漳河西岸,相传为蜀将糜芳守江陵所筑,故名。
糜夫人像
糜城村
当阳麦城遗址
麦城遗址的麦子
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


两河镇鱼腥草田


当阳鱼腥草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的一种特色农产品。主产于当阳市两河镇,该地位于沮漳河冲积平原,白黏土、旱地油沙,土质肥沃疏松,种出的鱼腥草根白须少,口感爽脆。

在当地,鱼腥草成农民“致富草”。

鱼腥草,学名:蕺(jí)菜,为胡椒目、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鱼腥气。南方一些地区又叫折耳根。可作蔬菜食用,又可入药,“药食两用”。

茎上有节,叶子互生,叶片心形,托叶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互生,花小,两性,总苞片白色;结蒴果,卵圆形;花果期5-10月;果期7-9月。蕺菜因搓碎有鱼腥气而得名。全草入中药。

2021年4月,两河镇成为首个“中国鱼腥草之乡”。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鱼腥草连片种植区。

近年来,当阳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大力推进鱼腥草种质保护、智慧种植和产品开发,打造鱼腥草全产业链。

2022年,该市鱼腥草种植面积3.65万亩,产值达8亿元,过去田间“小野草”正成为村民“致富草”。


产地环境

当阳市两河镇地处沮漳河冲积平原,白黏土、旱地油沙,土质肥沃疏松,种出的鱼腥草根白须少,口感爽脆。

1998年初,两河镇赵闸村村民赵昌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自家田里种下从路边移种的鱼腥草,没想到鱼腥草生长得极其茂盛。“棉花亩均收入900元,鱼腥草可收入四五千元,翻了好几番。”赵昌义说,附近村民看到了机会,也纷纷加入其中。

为推动鱼腥草规范种植、科学管理,2013年,石明成牵头成立当阳市明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000余亩,吸纳2380户农户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合作社引导种植户发展智能化、机械化作业,“连片成块、化零为整”。“春夏种水稻,秋冬种鱼腥草”轮作模式在湖北全省推广。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宜昌市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试验研究,并在2020年共同制定了湖北省首个鱼腥草地方标准《鱼腥草生产技术规程》,有效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提升产量。

如今,两河镇鱼腥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13万吨,产品远销北京、贵州、四川等20多个省份。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是当阳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蔬菜,具有产值高,效益好,农民致富快的特点。鱼腥草也是一种多用途的传统中药材,作为根菜、叶菜、芽菜类食用,云南、贵州、四川人尤为喜食,市场上一年四季均有鲜鱼腥草的供应;由于鱼腥草具有医药功效,全国有许多制药企业以鱼腥草为原料生产中药制剂;同时,鱼腥草药用保健产品的开发研制也日益受到重视,从现在发展趋势来看,鱼腥草正从传统的半成品(凉拌、干品)及饮料、酒和茶等轻工食品,向航空食品、减肥食品和戒烟食品等方向发展。

我市鱼腥草主要分布在两河镇、玉阳街道办事处、坝陵街道办事处。目前,全市鱼腥草种植面积达2.365万亩(其中两河镇1.5万亩),是全国鱼腥草主产区之一。鱼腥草亩平收入2万元以上,全市总产值约5亿元。鱼腥草目前销往贵州、云南、湖南、广州等20多个省市,已成为我市富民的支柱产业。

2021年4月,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当阳市两河镇“中国鱼腥草之乡”称号。

2021年,两河镇被授予“中国鱼腥草之乡”称号。

两河镇位于沮漳两河交界处,是当阳市唯一的平原镇,这里土质肥沃,也成了乡亲们种植鱼腥草的宝地。

事实上,两河镇的鱼腥草能俏销全国,与当阳当地农业部门十多年对土地改良与技术探索不无关系,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发出了“春夏种水稻,秋冬种鱼腥草”轮作模式,可实现亩均收入两万元,目前,这类特色农业高效种植模式已在全省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由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湖北省农科院共同制定的宜昌市鱼腥草生产技术规程,更是成为业内的参考标准,生产标准的规范化、统一化,让当阳两河镇的鱼腥草享誉全国。2021年4月,两河镇被全国蔬菜产业协会授予“中国鱼腥草之乡”的称号。


当阳是湖北鱼腥草重要产地,2022年鱼腥草种植面积达3.65万亩、年产值突破8亿元。近年来,当阳市不断发掘鱼腥草的自身价值,创新研发鱼腥草露、鱼腥草酥饼等各式各样的衍生品。

在有着“中国鱼腥草之乡”美誉的两河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推进鱼腥草智慧种植和产品开发。2022年鱼腥草均价4元/斤,亩均收益3-4万元,两河镇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极大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


虽然味道独特,但是由于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药食两用”的品种之一,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青睐,市场效益好,近几年在湖北省等地发展迅速。


鱼腥草(在西南地区又名折耳根),中药名。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作为传统的中草药和中药茶饮,蕺菜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能查到的记载在著作《履崭岩本草》里,《名医别录》将其称为寥蕺,《吴越春秋》将其称为岑草,《救急易方》将其称为紫蕺,它的药用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

蕺菜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东南至西南部各省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也有分布,常野生于背阴山地、林缘路边、水沟洼地边的草丛中。

蕺菜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阴湿条件下生长良好,忌干旱,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喜湿耐涝,要求土壤潮湿,以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为佳,但在黏性土中也能生长。蕺菜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

《本草纲目》中记载蕺菜:“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疾,解毒。”蕺菜全株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主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疾病。蕺菜可直接凉拌食用,也可以进行干制,用于泡制蕺菜茶,蕺菜茶无新鲜植株的鱼腥味,其香味类似肉桂。

蕺菜的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将其加工制作成蔬菜或调味品售卖,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生理特性

蕺菜,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有腥臭气。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叶互生,心形或阔卵形,长3-8cm,宽4-6cm,先端渐尖,全缘,有细腺点,脉上被柔毛,下面紫红色;叶柄长3-5cm;托叶条形,下半部与叶柄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与叶对生,基部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花小,无花被,有一线状小苞;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心皮3,下部合生。蒴果卵圆形,顶端开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生于山地、沟边、塘边、川埂或林下湿地。

产地

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

入药部位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方法

鲜鱼腥草除去杂质。干鱼腥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棱。叶片多破碎,黄棕色至暗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搓碎具鱼腥气,味涩。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蕺菜:“散热毒痈肿,痔疮脱肛,断疾,解毒。”蕺菜全株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主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疾病。

食用价值

在加工食用方面,蕺菜常常直接凉拌食用,也可以进行干制。采收时挖掘整个植株或地下茎部分,洗净晒干后可用于泡制蕺菜茶。蕺菜茶无新鲜植株的鱼腥味,其香味类似肉桂。在中国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蕺菜既是调味料,又可以通过凉拌、炖肉、煮粥、熬汤和炒制等方式入菜。蕺菜一般在春夏采集,使用清水洗净后,可以通过沸水焯制的方式去掉苦腥味。

蕺菜可直接凉拌食用,也可以进行干制,用于泡制蕺菜茶,蕺菜茶无新鲜植株的鱼腥味,其香味类似肉桂。蕺菜的嫩根茎可食,中国西南地区人民常将其加工制作成蔬菜或调味品售卖,有一定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