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56行: 第56行:
  
  
 +
该诗是一首[[题画诗]],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
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宫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span style="color:re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span> 为习近平主席讲话所引用
 
  
【释义】 在县衙的屋子里听风雨中竹子来回摆动的声音,仿佛听见了民间百姓忍受疾苦的声音。对我们这些小小县官来说,民众一枝一叶的小事都牵动感情。 衙斋:古代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些小:细小;微小。吾曹:我辈;我们。州县:古代州与县的合称;指州县官。关情:动心,牵动情怀;亦指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讲话原文】
+
 
+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问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
 
 +
 
 +
 
 +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
 
 +
 
 +
 
 +
名家点评:
 +
 
 +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中国好诗歌·最美的古诗词》:卧听竹声,“疑是民间疾苦”,寥寥两笔,绘出一种画境。这首诗既有对自己的激励,也饱含着对同僚的劝勉,一个爱民清官的形象跃然纸上,具有借鉴价值。
 +
 
 +
辽宁散文学会会长邓荫柯《中华诗词名篇解读》:这首诗体现出封建时代的官员难得的人性光彩、人情温暖、人文关怀。对普通百姓的关怀牵挂,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切感受。
 +
 
 +
 
  
  

2020年2月4日 (二) 13:12的版本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题与背景: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诗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该诗是郑燮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括即是郑燮的年伯,他当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燮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该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这首诗作于乾隆年间,此时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古人同榜考取的人称为同年,同年的父辈尊为“年伯”,中丞是个官名。文题的意思就是:在潍县县衙中画了一幅《竹》图,送给年伯包括中丞,这首诗就题在此画上。



逐句释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在县衙的屋子里听风雨中竹子来回摆动的声音,仿佛听见了民间百姓忍受疾苦的声音。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趣: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表现作者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的主观之趣。
  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来说,民众一枝一叶的小事都牵动感情。
  些小:细小;微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州县:古代州与县的合称。
  吏:官员。
  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关情:牵动情怀。


  【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所引用,讲话原文是:清代郑板桥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担任知县,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千古流传。——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2015年1月12日)


清·郑板桥《衙斋听竹图》,徐悲鸿纪念馆藏。左上徐悲鸿题云:“板桥先生为三百年来最卓绝中国人之一,其天性仁慈,博厚又豪放不羁,即以画竹论,亦未逊文与可。此幅虽断烂,但极潇洒高逸。不揣鄙陋,敬为补缀,所以重先贤之遗迹,而为艺苑葆余光也。卅六年(1947)岁始,北平应毋庸议斋中呵冻题。悲鸿。”钤朱文方印“江南布衣”。


作品赏析:


该诗是一首题画诗,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宫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问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名家点评: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中国好诗歌·最美的古诗词》:卧听竹声,“疑是民间疾苦”,寥寥两笔,绘出一种画境。这首诗既有对自己的激励,也饱含着对同僚的劝勉,一个爱民清官的形象跃然纸上,具有借鉴价值。

辽宁散文学会会长邓荫柯《中华诗词名篇解读》:这首诗体现出封建时代的官员难得的人性光彩、人情温暖、人文关怀。对普通百姓的关怀牵挂,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切感受。



试题精选:


1.诗人坐在衙署书房里卧在撞上休息,这是窗外清风阵阵,丛竹萧萧,呻吟呜咽;自然界中的风竹声和民间的“疾苦声”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是什么使诗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2.诗的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一枝一叶”运用的是怎样的必须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参考答案 1.是诗人时刻在惦记着百姓安危冷暖的体恤民情那颗赤子之心。 2.运用的是双关的手法,“一枝一叶”既指衙署书房窗外的竹子的枝叶,也暗指那些正在饱受风雨饥渴的百姓的啼饥号寒声。表达的是诗人虽然只是一个左右不了大局的“些小州县吏”但却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