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的世界遗产:澄江化石地帽天山远景
澄江化石地:云南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修复“三叶虫”化石
澄江化石地:昆明鱼是仅发现于澄江动物群中的最古老脊椎动物,被称为天下第一鱼,其长28毫米,宽6毫米。昆明鱼可能出现了头颅和未矿化的软骨系统

  澄江化石地汉语拼音:Chengjiang Huashi Di;英语:Chengjiang Fossil Ruins),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境内帽天山中,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早期寒武纪化石遗迹。面积512公顷,缓冲区面积220公顷,距今5.3亿年,于1984年被发现,被国际科技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和“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澄江化石地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这在世界同类化石地中极为罕见,完整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2012年7月1日,经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认定中国“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是继丽江古城、云南石林、“三江并流”之后,云南省的第四项世界遗产。

概述

发现过程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在1984年7月1日,是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侯先光在帽天山采集高肌虫动物化石时发现的。时隔28年,侯先光仍清晰地记得,“那天下着毛毛雨。下午大约3点钟,我一钉锤劈开一块岩石,就看到一个此前从未见过的动物化石暴露在湿漉漉的石头剖面上,就像活生生在水里漂着。那一刹那,空气似乎凝固了。”凭着专业知识,他欣喜地判断:这是一块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后来,被鉴定为“长尾纳罗虫”。

  如同撞开了一扇古生物宝藏的大门,侯先光又在帽天山上陆续发现了节肢动物水母蠕虫等多种古生物化石。

  1985年和1986年,侯先光继续来澄江进行艰苦细致的考察、发掘和采集。

  1987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宣布,中国云南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距今已5.3亿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繁多,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科学》也开始向全世界描述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生命曾在云南澄江集体爆发的壮观场景。此后的20多年间,有2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古生物学家来到帽天山,展开早期生命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1987年起,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均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对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进行了发掘和研究,发现现今世界上所有动物的门类都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而之后再没有产生新的门类,这一时期出现的生命形状同今天的生物已很相近,从星形对称的海星到左右对称的甲壳纲动物,以及具备脊椎雏形的动物等。这说明,在寒武纪早期,动物多样性的基本体系就已经建立了。研究成果发表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澄江化石最为独特之处,就是5亿年前生物的软躯体构造居然成为化石陈存在岩层中。这些古生物化石不仅保存了生物的骨骼,还保存了表皮、纤毛、眼睛、肠胃、消化道、口腔、神经等各种软组织。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并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打破了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局限性,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科学价值

  澄江动物化石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和“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地球从46亿年前诞生至今,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地质变动和生命演化事件,其中,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分水岭,发生在其间的“生命大爆发”是最受关注的地球生命演化事件,可一直没有找到物证。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距今6亿年的前寒武纪时期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和距今5.05亿年的中寒武纪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动物化石群。这两个寒武纪化石群的发现,都没有揭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直到距今5.3亿年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发现后,才揭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

  澄江动物化石群独特的科学价值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极高评价。199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全球地质遗址名录》。1997年云南省政府将帽天山及其周边18平方公里列为自然保护区。2001年帽天山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地质公园。2003年“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9月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对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作出批示,作出“要保护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的重要批示。2006年,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地被列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

  “寒武纪早期,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突然在海洋里大量出现。澄江化石群记录了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全貌,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澄江化石群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爱林说。

  “抚仙湖虫,成虫最长约11厘米,腿肢多达35至45对,是节肢动物的祖先类型;奇虾,身体最前端有一对分节的、具刺状构造的大抓肢,目前普遍认为可能和节肢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或者是圆神经动物中的一个绝灭分支;昆明鱼,是仅发现于澄江化石群中的最古老脊椎动物,被称为‘天下第一鱼’……”澄江化石群研究员郭进口中这些早期生物都以化石的形式“存活”于澄江帽天山上。

  据介绍,澄江化石地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这在世界同类化石地中极为罕见。澄江化石地的发现者侯先光教授认为,澄江化石地成为动物界多个门类多样性起源的直接证据,对回答生命演化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今年5月所做的评估报告也称,澄江化石地的化石和岩石共同展示了早寒武纪海洋生物群落的完整记录,为认知早寒武纪群落的结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

保护

  据介绍,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后,玉溪市、澄江县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和管理,建设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为一体的澄江化石地综合博物馆,充分展示澄江化石遗产地的科学价值,加强澄江化石的研究和展示,确保遗产地的完整性。将以申遗成功为契机,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抓住省委、省政府把帽天山列为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机遇,加快帽天山文化旅游开发,规划建设帽天山国家地质主题公园、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寒武纪古生物海洋展示馆、模拟考古场地、主题游乐园等旅游项目,努力把帽天山打造成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品牌,让世界遗产造福遗产地人民。

  行走帽天山,绿荫葱茏,空气清新。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随处可见满目疮痍的采矿点。

  帽天山地下蕴藏着大量高品位磷矿,不少磷化工企业曾在附近建厂采矿。2004年启动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澄江县面临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艰难抉择。

  澄江县副县长陈挺介绍,从2004年开始,澄江对帽天山周边14个磷矿采点实施了关停禁采,全县因此累计损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6亿元。2006年以来,各级财政又投入7738万元,对帽天山关停的8个磷矿采矿点进行了生态恢复治理。

  “申遗成功后,最重要的还是严格对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澄江化石地的保护、提升和展示。”陈爱林说,接下来,澄江将逐步对5.2平方公里遗产地范围内分散在当地村民手中的约7974亩土地实施征收退出,避免人类活动对化石遗产地的破坏和干扰,确保遗产地的完整性。

  澄江县城中心,一座拥有两个展厅、总面积400余平方米的化石博物馆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亿万年的早期生物化石似乎穿越了时空,“活”在今人眼前。按照规划,澄江还将新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为一体的澄江化石地综合博物馆,充分展示澄江化石遗产地的科学价值。陈挺介绍,今后,当地将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建设“寒武纪主题公园”,引入3D、4D影像等手段,策划开发帽天山科普科考探秘旅游精品线路。

申遗历程

  1984,中国云南抚仙湖畔帽天山动物化石群被发现;

  1987年,中科院正式对外公布了澄江动物化石群发现的消息,不久澄江县组建了“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管理小组,由专人进行现场管理;

  1992年,在世界地质遗址工作组特别会议上,经过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潘江推介,澄江动物化石群被列入《全球地质遗址预选名录》东亚优先一等第4号古生物遗址;

  1997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帽天山及其周边18平方公里的范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1年,澄江动物化石群保护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2004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指示:“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同年,玉溪启动了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

  2011年1月14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提交了云南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材料,正式提出申遗请求。

  2011年2月,澄江化石地申报材料通过了世界遗产中心的技术性审查。同年3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弗兰西斯科·班达兰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正式受理了中国政府提名“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

  2011年9月24日至2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对澄江化石地进行世界自然遗产实地考察评估,考查内容主要为澄江化石地在全球范围内突出的普遍价值及其完整性以及提名地的保护管理能力。

  2012年5月1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公布了2012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的最终评估报告,建议将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考察报告提交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决定是否申遗成功。

  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将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使中国拥有首个化石类世界遗产。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