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译文】 煮豆用生长它的豆杆(做柴禾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注释】
  豆萁: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晒干后可以当柴烧。萁:豆子的秸秆。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全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背景】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最早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此四句。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弟弟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赏析】

  《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豆秸)和豆子来比喻同胞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作者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语言浅显,寓意明白流畅。

  作者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萁”是指豆秸,晒干后可用来作为柴禾烧饭。然而萁燃烧烹煮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作者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笔锋一转,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