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硇村”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文件:王硇村.jpg|right|thumb|300px|王硇村]]
 
[[文件:王硇村.jpg|right|thumb|300px|王硇村]]
  
'''王硇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地处[[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四面环山,地形隐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村庄西南是风景秀丽的鸡冠山和红风山,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飞扑连天,秋季红枫遍野,冬季白雪皑皑。王瑙村以古石楼群闻名于世,建筑风格南北融合,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王硇村以古石楼民居建筑群闻名遐迩,号称“太行川寨”。
+
'''王硇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地处[[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四面环山,地形隐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村庄西南是风景秀丽的鸡冠山和红风山,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飞扑连天,秋季红枫遍野,冬季白雪皑皑。王瑙村以古石楼群闻名于世,建筑风格南北融合,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王硇村以古石楼民居建筑群闻名遐迩,号称“太行川寨”。“硇”(náo),意思是山顶的平地,因为最初定居在这里的祖先姓王,所以就组成了“王硇”这个村。
  
王硇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达600多年。相传王姓始祖王得才籍贯四川成都府,官任明朝镇京总兵,因押送贡品被劫,为躲避朝廷追查,而携家眷碾转逃匿于此,开始建村。
+
王硇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达600多年。相传王姓始祖王得才籍贯四川成都府,官任明朝镇京总兵,因押送贡品被劫,为躲避朝廷追查,而携家眷碾转逃匿于此,开始建村。[[抗日战争]]期间,王硇村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
  
 
2013年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9年7月28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3年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9年7月28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第10行: 第10行:
  
 
===特点===
 
===特点===
 +
 +
在王硇村里行走,映入眼帘的是层次分明的古石楼建筑,十分震撼。据介绍,王硇村的古石楼最早建于明代,石墙都是用当地太行山的岩石所筑成,现存130多座古院落。
 +
 +
穿行村中,眼前的古村落既饱含历史的风韵,又充盈着智慧的结晶。这些石楼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又有南方建筑的婉约,可谓南北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典范,带给人无穷的观感享受。
 +
 +
王硇村中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的,一眼望不到街道的尽头,这样的设计便于和外来入侵者展开周旋,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
 +
不仅如此,几百年前的石楼建筑也已经有了防盗功能。仔细观察每座石楼,窗户的中间处都有一根石柱顶着,里面还有两扇门。“没错,这就是当时的防盗窗,中间的石柱可以防止小偷进入室内”,张宪峰在大家疑惑石柱的用处时,为大家揭开了谜底。
 +
 +
这里的石楼之间都是相通的,院落之间相互连接,家家户户相互联通,在街巷相交处的石楼上都有耳房,能够随时观察到外来的情况,整个村子就像是一座攻防兼备的堡垒。
  
 
'''古石楼建筑群'''
 
'''古石楼建筑群'''
第30行: 第40行:
  
 
王硇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60余人参军参战,有14人英勇牺牲,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授予立功牌匾。
 
王硇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60余人参军参战,有14人英勇牺牲,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授予立功牌匾。
 +
 +
===风俗===
 +
 +
王硇村里所有的石楼都在东南角凹进一处,错落而建,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意思是要把好的位置留给乡亲邻居,用现在村民的话来说,“东南缺”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人站在缺口里面,弓箭一只都射不到”。
 +
 +
在王硇村里,家家都种有苹果树,寓意着平平安安,这也是承载了村里的先人求得平安生存的传统。
 +
 +
更耐人寻味的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在这里得到了印证。为了能让拖着货物的犟驴在小巷中穿行而不被卡住,村民特意把街巷拐弯处的石头打磨成圆弧状,这一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王硇村人的智慧,“拐弯抹角”的说法在这里流传很久了。
 +
 +
王硇村的风俗文化还体现在那些经历了无数风霜雪雨的“门当”和“户对”上。原来,看一户人家,不需要进到家中,只要站在门外看其门楼,从其所立的“门当”和“户对”上,就可以看出这家的出身,更可以看出这户的家境。
  
  
 
[[文件:王硇村远景.jpg|center|thumb|400px|王硇村远景]]
 
[[文件:王硇村远景.jpg|center|thumb|400px|王硇村远景]]
 +
[[文件: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1.jpg|center|thumb|400px|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
[[文件: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2.jpg|center|thumb|400px|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
[[文件: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3.jpg|center|thumb|400px|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
[[文件: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4.jpg|center|thumb|400px|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
[[文件: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5.jpg|center|thumb|400px|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2021年12月28日 (二) 18:26的版本

王硇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地处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四面环山,地形隐蔽,环境优美,景色迷人,村庄西南是风景秀丽的鸡冠山和红风山,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飞扑连天,秋季红枫遍野,冬季白雪皑皑。王瑙村以古石楼群闻名于世,建筑风格南北融合,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王硇村以古石楼民居建筑群闻名遐迩,号称“太行川寨”。“硇”(náo),意思是山顶的平地,因为最初定居在这里的祖先姓王,所以就组成了“王硇”这个村。

王硇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达600多年。相传王姓始祖王得才籍贯四川成都府,官任明朝镇京总兵,因押送贡品被劫,为躲避朝廷追查,而携家眷碾转逃匿于此,开始建村。抗日战争期间,王硇村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

2013年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019年7月28日,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1年11月12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

特点

在王硇村里行走,映入眼帘的是层次分明的古石楼建筑,十分震撼。据介绍,王硇村的古石楼最早建于明代,石墙都是用当地太行山的岩石所筑成,现存130多座古院落。

穿行村中,眼前的古村落既饱含历史的风韵,又充盈着智慧的结晶。这些石楼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又有南方建筑的婉约,可谓南北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典范,带给人无穷的观感享受。

王硇村中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的,一眼望不到街道的尽头,这样的设计便于和外来入侵者展开周旋,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不仅如此,几百年前的石楼建筑也已经有了防盗功能。仔细观察每座石楼,窗户的中间处都有一根石柱顶着,里面还有两扇门。“没错,这就是当时的防盗窗,中间的石柱可以防止小偷进入室内”,张宪峰在大家疑惑石柱的用处时,为大家揭开了谜底。

这里的石楼之间都是相通的,院落之间相互连接,家家户户相互联通,在街巷相交处的石楼上都有耳房,能够随时观察到外来的情况,整个村子就像是一座攻防兼备的堡垒。

古石楼建筑群

村中一座老宅是一进七全院(从一个大门进入,可以串遍七座院子,七个院子相连),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八个大门,门外有碾子、水井、牛羊圈,有点类似于山西的王家大院以及祁县的乔家大院。

此外,村里还有一进三全院子、一进四全院,并且院院有楼,房房有耳。

防御功能

据村民介绍,整个村庄像座迷宫,个别院落建有隐秘的地窖,在村中地势较高的石楼上还建有耳房,用来监视村庄四周动静。一旦敌人来袭,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转移。原沙河市副市长王瑙村人王三秋说,几百年间,王硇村从没发生过被洗劫的事。

走在王硇村街道,仰望这些石楼,更像是一座座城堡。可能是王姓先祖祖籍四川,在雄伟之外,这些石楼都隐约透出南方民居的那种秀美特点。王硇古建筑群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还有待文物专家和古建筑专家进一步考察论证。

革命老区

王硇村是革命老区、抗日圣地、八路军根据地、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沙河县抗日独立营、抗日高校所在地,培养了大批抗日将士。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等多次在王硇村居住,范子侠将军牺牲后,遗体曾在王硇村王家祠堂停入月余。王硇村的百姓养育了抗日将士,他们浴血奋战,将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王硇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60余人参军参战,有14人英勇牺牲,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授予立功牌匾。

风俗

王硇村里所有的石楼都在东南角凹进一处,错落而建,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意思是要把好的位置留给乡亲邻居,用现在村民的话来说,“东南缺”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人站在缺口里面,弓箭一只都射不到”。

在王硇村里,家家都种有苹果树,寓意着平平安安,这也是承载了村里的先人求得平安生存的传统。

更耐人寻味的是,“拐弯抹角”这个成语在这里得到了印证。为了能让拖着货物的犟驴在小巷中穿行而不被卡住,村民特意把街巷拐弯处的石头打磨成圆弧状,这一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王硇村人的智慧,“拐弯抹角”的说法在这里流传很久了。

王硇村的风俗文化还体现在那些经历了无数风霜雪雨的“门当”和“户对”上。原来,看一户人家,不需要进到家中,只要站在门外看其门楼,从其所立的“门当”和“户对”上,就可以看出这家的出身,更可以看出这户的家境。


王硇村远景
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王硇村,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房屋建筑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