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发生于颈前区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性病变的总称。该病首见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瘿的症状和病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宋代陈元择三因方》又将其分为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5类。现代常见的为气瘿、肉瘿、石瘿、瘿痈4种。瘿发病总的来说与水土因素有关,或忧思郁怒,肝郁不舒,脾失健运而致气滞痰凝于颈部而成。①气瘿。证为颈部漫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随喜怒而消长,类似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及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治疗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健脾除湿。用四海舒郁丸或海藻玉壶汤化裁;亦可选用碘剂、针灸及手术治疗。②肉瘿。证见颈部单个或多个肿块,状如覆碗,皮色如常,软如绵,硬如石,可伴有性急、多汗、心悸胸闷。类似于甲状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治宜开郁化痰,佐以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阳和解凝膏,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③石瘿。证见颈部肿块,凹凸不平,坚硬不移,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相当于甲状腺肿瘤。治宜化痰开郁,行气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阳和解凝膏加阿魏粉,亦可选用手术等疗法。④瘿痈。证见颈中两侧结块、肿胀、灼热、疼痛,伴有发热、头痛等,软少化脓。类似于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治宜疏风清热化痰,用牛蒡解肌汤加减,表证消失后,宜舒肝清热,化痰消肿,用柴胡清肝汤加减,外用金黄散调敷患处。预防应在气瘿流行地区供应碘化食盐。在碘缺乏地区行碘油注射。

 (癭) 【繁体】 (癭 䑍) 【异体 古文】

拼音:yǐng  部首:  总笔画:16  部外笔画:11  结构:半包围  五笔:UMMV  倉頡:KBOV  通用字 

基本释义:

  • yǐng
  1. 中医指多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部,或生活在山区与水中缺碘有关的病。可分为“气瘿”、“肉瘿”及“石瘿”等。
  2. 病理学指机体组织受病原刺激后,局部细胞增生,形成的囊状性赘生物。植物受病菌、昆虫、叶螨、线虫等寄生后,常形成“瘿”。

便捷查询:

瘿 yǐng

  1. 颈部囊状肿瘤,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的疾病。
  2. 植物体上的瘤状物。

《康熙字典》释义

  【午集中】【疒字部】

  【唐韻】【集韻】於郢切【𥪾㑹】幺郢切,𠀤音癭。【說文】頸瘤也。【釋名】癭,嬰也。在頸嬰喉也。【嵆康養生論】頸處險而癭。【張華·博物志】山居多癭,飲泉水之不流者也。【方書】癭有五,肉色不變爲肉癭,筋脈現露爲筋癭,筋脈交絡爲血癭,憂惱消長爲氣癭,堅硬不移爲石癭。 又地名。【後漢·桓帝紀】勃海王悝降爲癭陶王。【註】癭陶縣屬鉅鹿郡。又【集韻】伊盈切,音嬰。義同。 【集韻】或作𦡺𩖍。

《说文解字》释义

  【卷七】【疒部】 编号:4701   癭,[於郢切 ],頸癅也。从疒嬰聲。

百科条目

首字为“瘿”的词语

  瘿肿  瘿相  瘿瘤  瘿疣  瘿瓢  瘿木  瘿尊  瘿杯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