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旅游
第85行: 第85行:
 
'''剅口红军烈士陵园''',位于监利县汴河镇剅口街道。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4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10日,在鄂中南部特委的领导下,剅口举行总暴动。接着在[[洪湖]]岸边20多处地方也发生暴动,暴动武装汇集剅口柳蚌湖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五军”。1929年6月,[[周逸群]]、[[段德昌]]在此组建了洪湖游击总队,并举办鄂西5县军政干部训练班。1930年3月,监利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监利县苏维埃政府,7月,又在此设置了湘鄂西红军兵工厂,红军后方总医院和红二军团后方留守处。剅口被湘鄂西军委称为“水上红色堡垒”。1932年9月31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机关在红七师和监利警卫团的保卫下,挥泪告别剅口,撤离洪湖苏区。当时,红军总医院的伤病员和在“清湖”中被敌人抓捕的革命同志共5000多人惨遭敌人杀害。湖北省民政厅于1969年在剅口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百余亩,正中耸立着一座高12.5米的烈士纪念碑,右侧为接待室。园中苍松翠柏交相辉映,环境幽静,庄严肃穆。1989年11月,监利县委县政府又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修建了一座高5米,直径10米的烈士公墓,合葬了5400多具革命烈士的忠骨,并在公墓旁立了一块高1米、宽1米的花岗岩墓碑,镌刻着革命烈士公墓碑文,以志永铭。
 
'''剅口红军烈士陵园''',位于监利县汴河镇剅口街道。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4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10日,在鄂中南部特委的领导下,剅口举行总暴动。接着在[[洪湖]]岸边20多处地方也发生暴动,暴动武装汇集剅口柳蚌湖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五军”。1929年6月,[[周逸群]]、[[段德昌]]在此组建了洪湖游击总队,并举办鄂西5县军政干部训练班。1930年3月,监利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监利县苏维埃政府,7月,又在此设置了湘鄂西红军兵工厂,红军后方总医院和红二军团后方留守处。剅口被湘鄂西军委称为“水上红色堡垒”。1932年9月31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机关在红七师和监利警卫团的保卫下,挥泪告别剅口,撤离洪湖苏区。当时,红军总医院的伤病员和在“清湖”中被敌人抓捕的革命同志共5000多人惨遭敌人杀害。湖北省民政厅于1969年在剅口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百余亩,正中耸立着一座高12.5米的烈士纪念碑,右侧为接待室。园中苍松翠柏交相辉映,环境幽静,庄严肃穆。1989年11月,监利县委县政府又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修建了一座高5米,直径10米的烈士公墓,合葬了5400多具革命烈士的忠骨,并在公墓旁立了一块高1米、宽1米的花岗岩墓碑,镌刻着革命烈士公墓碑文,以志永铭。
  
[[文件:993792.jpg|right|thumb|200px|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
+
[[文件:993792.jpg|right|thumb|160px|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
  
 
'''福田寺镇柳关烈士陵园''',位于原柳关管理区机关所在地(原双红村)。无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后逐渐形成的,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洪湖根据地腹心地带,红军第一、二、三医院曾设于此。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洪湖根据地,推行左倾错误路线。5月又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抓“改组派”,苏区有75人被诬蔑为“改组派”而遇害。共产党员张永忠(监利县委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难。1932年春,红三军团以贺龙为总司令、邓中夏任政委率领的红军精锐在襄河(含汉水)北岸瓦庙集,长时期与敌军英勇作战。入夏后,又与蒋介石调集的数倍于我的敌军对垒,大批受伤官兵转到柳关一、二、三医院治疗,由于缺医少药,许多官兵牺牲于医院,由医院人员掩埋。9月3日,柳关失守,此后不到一个星期,红军被迫退出苏区根据地。根据地沦陷后,土豪劣绅卷土重来,铲共团长雷竹山于柳关文昌宫一次就杀害33个半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在遇难者中,有位妇女宋铜贵身怀有孕亦惨遭毒手。此后,相继于三湾大树、二甲湾大堤、窑湾横堤、腰盆渊、张湖垸五号堤、青牛湖岭子、瞿家湾等地血腥屠杀134人之多。这些尸体都是当地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收葬,坟冢大小不一,小的三五人或八九人,大的埋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据概略统计,柳关这一带墓地群中共掩埋红军官兵12000多人。除少数几个留下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考查。墓地群主要散布在柳关以东(内荆河两岸)的凡三村,滩垸村、联化村等共有七处。解放后,党和政府多次组织专人调查、了解、核实死难英烈。1957年12月于柳关建起了烈士陵园,由中央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亲笔题写“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11个底白鲜红的大字。1988年1月18日,中共监利县委、监利县政府又于斯地建起屏碑,撰写了碑文。
 
'''福田寺镇柳关烈士陵园''',位于原柳关管理区机关所在地(原双红村)。无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后逐渐形成的,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洪湖根据地腹心地带,红军第一、二、三医院曾设于此。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洪湖根据地,推行左倾错误路线。5月又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抓“改组派”,苏区有75人被诬蔑为“改组派”而遇害。共产党员张永忠(监利县委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难。1932年春,红三军团以贺龙为总司令、邓中夏任政委率领的红军精锐在襄河(含汉水)北岸瓦庙集,长时期与敌军英勇作战。入夏后,又与蒋介石调集的数倍于我的敌军对垒,大批受伤官兵转到柳关一、二、三医院治疗,由于缺医少药,许多官兵牺牲于医院,由医院人员掩埋。9月3日,柳关失守,此后不到一个星期,红军被迫退出苏区根据地。根据地沦陷后,土豪劣绅卷土重来,铲共团长雷竹山于柳关文昌宫一次就杀害33个半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在遇难者中,有位妇女宋铜贵身怀有孕亦惨遭毒手。此后,相继于三湾大树、二甲湾大堤、窑湾横堤、腰盆渊、张湖垸五号堤、青牛湖岭子、瞿家湾等地血腥屠杀134人之多。这些尸体都是当地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收葬,坟冢大小不一,小的三五人或八九人,大的埋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据概略统计,柳关这一带墓地群中共掩埋红军官兵12000多人。除少数几个留下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考查。墓地群主要散布在柳关以东(内荆河两岸)的凡三村,滩垸村、联化村等共有七处。解放后,党和政府多次组织专人调查、了解、核实死难英烈。1957年12月于柳关建起了烈士陵园,由中央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亲笔题写“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11个底白鲜红的大字。1988年1月18日,中共监利县委、监利县政府又于斯地建起屏碑,撰写了碑文。
第93行: 第93行:
 
'''监利县柳直荀烈士纪念园''',是2009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重点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其扩建改造工程是国家红色旅游建设项目之一。纪念园建设占地面积80亩,建有入口牌楼、出口牌楼、停车场、圆形休闲广场、纪念活动广场、柳直荀石像、词卷、浮雕、英烈墙、纪念碑、纪念馆、管理用房、柳直荀墓、无名烈士墓、六角亭、休闲长廊、芙蓉池、芙蓉桥、观景台、景观石、仿古围墙、环形大路、人行小道等项目。纪念园集教育、瞻仰、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为监利乃至湖北弘扬光荣革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鄂西生态旅游圈中的亮点景区。
 
'''监利县柳直荀烈士纪念园''',是2009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重点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其扩建改造工程是国家红色旅游建设项目之一。纪念园建设占地面积80亩,建有入口牌楼、出口牌楼、停车场、圆形休闲广场、纪念活动广场、柳直荀石像、词卷、浮雕、英烈墙、纪念碑、纪念馆、管理用房、柳直荀墓、无名烈士墓、六角亭、休闲长廊、芙蓉池、芙蓉桥、观景台、景观石、仿古围墙、环形大路、人行小道等项目。纪念园集教育、瞻仰、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为监利乃至湖北弘扬光荣革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鄂西生态旅游圈中的亮点景区。
  
[[文件:993791.jpg|right|thumb|200px|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
+
[[文件:993791.jpg|right|thumb|160px|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
 
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1930年9月下旬,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在监利县城北正街方松泰商号处(现容城镇民主路239号)举行联席会议。由于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新的湘鄂西特委。24日,中共湘鄂西特委成立,由21人组成,红二军团占7人,其余为地方党政负责人。特委常委7人,邓中夏任书记,周逸群任军委代书记,后任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周小康任组织部长。特委办公地址设监利城方松泰商号处(现容城镇民主路239号)。此处同时为邓中夏同志旧居。
 
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1930年9月下旬,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在监利县城北正街方松泰商号处(现容城镇民主路239号)举行联席会议。由于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新的湘鄂西特委。24日,中共湘鄂西特委成立,由21人组成,红二军团占7人,其余为地方党政负责人。特委常委7人,邓中夏任书记,周逸群任军委代书记,后任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周小康任组织部长。特委办公地址设监利城方松泰商号处(现容城镇民主路239号)。此处同时为邓中夏同志旧居。
 
 
  
 
== 特产 ==
 
== 特产 ==

2016年3月21日 (一) 18:18的版本

湖北省监利县:城区夜景
湖北省监利县:玉沙广场
湖北省监利县:荆江大堤
湖北省监利县:东荆河风光
湖北省监利县:玉沙广场
湖北省监利县:玉沙广场

  监利县(汉语拼音:Jiàn Lì Xiàn;英文:Jianli County),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辖县。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北岸,隔江与湖南省岳阳、华容县相邻。总面积3118平方千米。总人口156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18个镇、3个乡:容城镇、朱河镇、新沟镇、龚场镇、周老嘴镇、黄歇口镇、汪桥镇、程集镇、分盐镇、毛市镇、福田寺镇、上车湾镇、汴河镇、尺八镇、白螺镇、网市镇、三洲镇、桥市镇、红城乡、棋盘乡、柘木乡,以及人民大垸、荒湖2个农场。县政府驻容城镇。

  地处江汉平原,河湖密布,属河湖淤积平原地区,地势平缓。南临长江,北滨东荆河,东沿洪湖,西界白鹭湖。最大人工河流为四湖总干渠,自西向东贯穿中部。县境东南有占地4平方千米的小山——狮子山、杨林山,其中杨林山海拔79米,为监利最高点;最低点海拔21米,在洪湖西岸。古迹有轩辕井、章华台、荆台、伍子胥故里、华容古道,柳关、福田大溪文化遗址,狮子山龙山文化遗址等。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南披长江玉带,与湖南岳阳市一桥相连;北枕东荆河水,与仙桃、潜江两市接壤;东衔洪湖明珠,与洪湖市共享天然湖区;西望荆州古城,接江陵、石首,距荆州90公里。 监利县城区跨容城镇、红城乡,全县国土面积3460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657个行政村,总人口156万。现任监利县委书记黄镇,县长黄祥龙。 监利县名因三国时期东吴“监收鱼稻(亦或鱼盐)之利”而得名。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吴析华容置监利县,梁承圣三年(554年)设监利郡,元至元十二年(1276年),复设监利县。民国初监利县属荆宜道,后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监利县初属沔阳专署,1951年改属荆州专署,1994年属荆州市。 监利底蕴深厚、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春秋名将伍子胥出生于此,三国古迹遍布全县23个乡镇场;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首府就曾经位于监利周老嘴镇,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诞生于监利汪桥镇。贺龙、周逸群、柳直荀、段德昌等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监利是全省“书画艺术之乡”、全国“诗词之乡”、“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监利旅游资源丰富,有古三国遗址景观、洪湖湿地景观、红色旅游景观、杨林山山水景观、长江故道景观、程集古镇景观等。 监利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境内随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荆岳长江大桥连通两湖平原,正在建设的武监高速、江北高速等。同时,监利还紧邻武广高铁、汉宜高铁,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容城新港、白螺深水港两个港区正在紧张建设,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监利支线获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立项批复,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纳入湘鄂两省共同规划,发展区位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监利先后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监利段遭遇极端恶劣气候而翻沉,442名乘客遇难,成为建国以来中国航运史上最大的事故。救援善后期间,监利全城动员,统筹协调,人人争当志愿者,患难与共播真情,获得国内外媒体和全国人民的广泛点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批示中称颂监利“主动担当,忘我为人”,“书写小城大爱,体现人间真情”。2016年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群体”的殊荣授予监利县;县委书记黄镇应邀赴国家行政学院,作了“东船事件”应急处置的经验汇报。“东船事件”的成功处置,充分展示了监利大义、监利大爱、监利责任和监利担当,树立了监利在外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监利人,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光。

“十二五”时期,是监利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监利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监利城乡建设投入最多的五年,是监利民生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是监利发展环境最优的五年。监利“撤县设市”争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5年,监利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全省进位9名,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3亿元,增长1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增长22%;完成财政总收入9.7亿元,增长23.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3亿元,增长2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7015万美元,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76元,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5元,增长12%。监利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粮食总产146.2万吨,稳居全省之首,并再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生猪出栏123万头,家禽出笼2440万只,连续第四次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水产品总量33万吨,蔬菜总产43.5万吨,人工造林面积6.2万亩。湖北省农产品主产区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监利召开。 监利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园区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已落户项目120多个;园区形成五大产业格局:香港家具产业园、华中玻铝产业园、永康五金产业园、中泰电子产业园、上信服装产业园;“一主三副、两特两轴” 城镇化体系初步形成,“福娃模式”成为湖北“四化同步”发展的一面旗帜。


  邮编:433300 代码:421023 区号:0716

行政区划

  全县辖18个镇、3个乡,2个农场管理区,657个行政村,总人口155.1万。

  • :容城镇、朱河镇、新沟镇、尺八镇、白螺镇、上车湾镇、汴河镇、周老嘴镇、龚场镇、分盐镇、毛市镇、福田寺镇、黄歇口镇、网市镇、汪桥镇、程集镇、三洲镇、桥市镇
  • :红城乡、棋盘乡、柘木乡
  • 管理区:大垸农场、荒湖农场

历史

监利县,夏商时期属于古南蛮国。其都城大约在今天余埠(监利)古井口南面约1里的地方。西周时期属州国。春秋属楚国。公元前586年在监利境内建立容城国,为楚王的附庸。秦朝为州陵县,属南郡(今江陵)。汉初为州陵县和华容县。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军败赤壁,华容归属东吴。由于此地“士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西北境内曾产盐。于是东吴便“令官督办”以监盐渔之利。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从华容县划出一小块地方设立监利县。 南北朝时期,华容县属荆州,监利县属巴陵郡。梁朝在巴陵郡设立巴州,划监利为监利郡;监利为郡府所在地,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后周曾一度将监利改为复州,宋朝时属江陵府。乾德三年(965年)以白沙垸分设玉沙县,熙宁六年(1078年)撤销玉沙县并入监利县。南宋咸淳年间废置监利县。元朝末年复置监利县。明清属荆州府。中华民国废府设道,监利属荆宜道,民国二十一年,监利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后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成立监利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周老嘴,7月迁容城;次年元月改为监利县人民政府。初属沔阳专区。1951年析县东部分地另置洪湖县;同年2月改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1994年10月随荆沙合并属荆沙市,1996年12月荆沙市改称荆州市后属荆州市。 明朝始有户口记载。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为5957户,28185口。清同治两年(公元1865年),编审全县男女老少人口共为882609口。1934年全县人口减少到468777人;1949年,全县有人口56万人。 1950年监利县的巴山垸、三合垸、广山垸、五号垸、剪刀池等地域,洪水港直属甲及普丰垸、芦席湾、保安垸各一部分地区划归湖南省岳阳县;湖南省岳阳县的复兴垸、三益乡、十合垸、丘江垸、克成垸、中洲垸、熊家垸,及永固垸、新挽垸、固成垸的各一部分地区划归湖北省监利县(1950年7月)。 1996年,监利县面积3508平方千米,人口约136.5万人,辖18镇6乡。县政府驻容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监利县总人口1363132人,其中:容城镇121869人,朱河镇88119人,新沟镇91100人,龚场镇49028人,周老嘴镇37217人,黄歇口镇61389人,汪桥镇69041人,程集镇58255人,分盐镇55365人,毛市镇56888人,福田寺镇41533人,上车湾镇41331人,汴河镇54784人,尺八镇72062人,白螺镇44632人,网市镇52729人,三洲镇36764人,桥市镇47474人,周沟乡30990人,观音寺乡26847人,红城乡76104人,棋盘乡39495人,柘木乡40494人,周河乡6067人,人民大垸农场40913人,荒湖农场22642人。 2001年,撤销周沟乡,并入周老嘴镇;撤销周河乡,并入汴河镇;撤销观音寺乡,并入红城乡。 2004年末,监利县总人口1378957人。辖18个镇、3个乡,62个居委会、770个村委会。 2005年末,监利县辖18个镇、3个乡。共有65个居委会、767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监利县常住总人口1162770人,其中:容城镇146031人,朱河镇76486人,新沟镇72679人,龚场镇32758人,周老嘴镇54212人,黄歇口镇54489人,汪桥镇57487人,程集镇37723人,分盐镇44536人,毛市镇44214人,福田寺镇33768人,上车湾镇30460人,汴河镇46400人,尺八镇55217人,白螺镇42749人,网市镇39050人,三洲镇25619人,桥市镇45541人,红城乡81298人,棋盘乡30256人,柘木乡59068人,人民大垸管理区34069人,荒湖管理区18660人。

夏商时期,监利县属于古南蛮国。这是一个刚刚步入文明时代的小国,它的都城大约在今天余埠(监利)古井口南面约1里的地方。西周时期,监利称为州国,是周天子下面的一个小诸侯国。春秋时,楚文王将都城迁到江汉平原的西陲纪南城,楚国开始强大起来,并吞并了周围的许多小国 周老嘴革命纪念馆,州国也为楚文王所灭,监利全境便成了楚国的属地。

     公元前576年,河南的许国遭到郑国的侵略,请求楚国保护,得到了楚王的允许,后经过很多周折,终于在公元前586年在监利境内建立了容城国,成为楚王的附庸。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地,建立郡县制,这里为州陵县,隶属南郡(今江陵)。汉初,古容城地域出现了州陵县和华容县(湖南的华容县是在隋朝开皇18年才改称华容的,可能是袭用了这个芳名)。汉献帝建安13年(公元 208年),曹操军败赤壁,华容归属东吴。由于此地“士卑沃、广陂泽”,“地富鱼稻”,西北境内曾产盐。于是东吴便“令官督办”以监盐渔之利。公元 222年,孙权称帝,从华容县划出一小块地方设立监利县。从此,监利作为一个县名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了。

    南北朝时期,华容县属荆州,监利改属巴陵郡。梁朝在巴陵郡设立巴州,划监利为监利郡。于是监利就成为郡府所在地了,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隋唐五代时,监利县的建制没有多大变化。后周时,曾一度将监利改为复州,宋朝时属江陵府。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 965年)以白沙垸分设玉沙县。熙宁六年(1078年),又撤销玉沙县并入监利。
     南宋度宗咸淳年间,因蒙古人加紧进攻中国的南方,兵荒马乱,南宋政府自顾不暇而废置监利县。直到元朝末年,顺帝整饬南宋州郡时才又设立。明代监利属荆州府,清朝一直沿袭未变。

中华民国废府设道,监利属荆宜道,民国二十一年,监利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后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监利县是红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的根据地。 1928年就建立有苏维埃政权,属鄂西联县政府。 1930年9月,在监利成立了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 1931年12月,在监利县周老嘴成立了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 1943年至1946年间,在监利西北地区设立监利县人民政府,县东北地区设立监沔行委会,均属襄南政务委员会领导 1947年至1949年县北已成为解放区,属监沔县民主政府管辖。 1949年4月监利县解放,属沔阳专区 1949年5月,成立监利县人民民主政府, 县政府驻周老嘴,7月迁至容城 1950年3月改为监利县人民政府, 初属沔阳专区 1951年2月改属荆州专区, 1994年10月随荆沙合并属荆沙市, 1996年12月荆沙市改称荆州市后属荆州市。


文化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周老嘴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老嘴镇,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辖镇。位于监利县北部,洪湖西岸,南距监利县城30公里。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辖45个村(居)委会,3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800人。监(利)仙(桃)公路、监(利)潜(江)公路和即将竣工的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分别从其境内通过。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全年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生产水稻、棉花、油菜等,水产养殖也是该镇的一大特色,属监利县典型的农业大镇。周老嘴古镇小街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程集镇,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辖镇。面积1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723人(2010年六普)。辖1个居委会、3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程家集。从程集古镇的选址来看,就有它的独到之处,一是它选择了位于三县交界之地,商品和货物有其互补性,二是选择了依水而建,交通便利,历史上这里属河湖港汊地带,主要交通靠水路。这就奠定了古镇发迹的条件和基础。再从它的整体布局来看,一是“街河平行”的空间布局,便于沿街店铺与河道联系,上下货物和生活用水便利;二是“一主多支”的街巷结构,主要起着防火的功能和通道的作用。程集古镇的房屋木结构多为“穿斗、抬梁混用”,其建筑形式为小开间多进深,进与进之间设有厢房、天井或天斗,建筑外观主要为,青砖黛瓦马头墙。临街门面多为随装随卸的木质隔板。建筑格局为前店后寝兼作坊。宗教文化是程集古镇的一大特色。历史上古镇东有永丰寺,西有万佛寺,南有文昌宫,北有观音庵。这些名胜古刹修建年代之久远,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香火之旺盛,成为远近香客朝拜之圣地。现存的文昌宫香火延伸至今并日趋旺盛。

监利博物馆,位于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沿江大道2号,于1980年4月由监利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于1982年底开始筹建馆舍,1985年下半年对外试展,1986年11月正式开馆。该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门楼、展览大楼、泛鹅碑廊三大仿古建筑组成。门楼飞檐斗拱三层相迭,门楣上高悬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青史永垂”四个金色大字;展览大楼建于馆院中央,飞檐重叠,宝顶耸立,琉璃黄瓦,具有古今结合,中西一体,相映成趣的特色;泛鹅碑廊分布在馆院西侧,该廊格局和建筑式样,既体现了江南水乡园林风格,又具有明清建筑古典风韵。1980年4月~1986年9月,周崇发担任监利县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1986年10月~1997年4月,由王维清担任馆长,1997年5月~1998年4月,由孙建华任代理馆长,1998年5月~2002年4月,由别炳炎担任书记,履行馆长职责,2002年5月至今由孙建华担任馆长。监利博物馆陈列面积共900平方米,设四个陈列厅,一楼为第一、二陈列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史迹和遗存下来的实物。二楼为三、四陈列厅,陈列监利历史沿革、民俗文物。共计展出藏品1560件(套),其中重要藏品有:菱齿象牙化石、弩机、土炮、盘口壶、白螺矶巡府铜印、青铜座佛造像、《为武装暴动拥护红军告群众书》、被错杀的“改组派”遗物等。

旅游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上车湾祖师庙景区

  上车湾祖师庙景区(AAA级),千年古道观“监利县护国山祖师庙”位于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西距监利县城12公里,该庙始建于唐乾元(758-760)年间,千百年来,祖师庙数次毁于风雪、洪水、战争、但屡毁屡建,民众的崇拜也愈加浓烈。2002年初大规模重修,2006年7月祖师大殿告竣,累计投入6500万元,新建的祖师庙占地500亩,庙宇内树木葱茏,以祖师大殿为中心,自南而北,分布大小殿宇20多座,成为荆楚大地最大的庙宇。如今香火炽盛,声名远播,每年前来观光朝拜的游人都在30万人以上。


剅口红军烈士陵园,位于监利县汴河镇剅口街道。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赣、粤4省发动秋收起义。9月10日,在鄂中南部特委的领导下,剅口举行总暴动。接着在洪湖岸边20多处地方也发生暴动,暴动武装汇集剅口柳蚌湖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五军”。1929年6月,周逸群段德昌在此组建了洪湖游击总队,并举办鄂西5县军政干部训练班。1930年3月,监利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监利县苏维埃政府,7月,又在此设置了湘鄂西红军兵工厂,红军后方总医院和红二军团后方留守处。剅口被湘鄂西军委称为“水上红色堡垒”。1932年9月31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机关在红七师和监利警卫团的保卫下,挥泪告别剅口,撤离洪湖苏区。当时,红军总医院的伤病员和在“清湖”中被敌人抓捕的革命同志共5000多人惨遭敌人杀害。湖北省民政厅于1969年在剅口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百余亩,正中耸立着一座高12.5米的烈士纪念碑,右侧为接待室。园中苍松翠柏交相辉映,环境幽静,庄严肃穆。1989年11月,监利县委县政府又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修建了一座高5米,直径10米的烈士公墓,合葬了5400多具革命烈士的忠骨,并在公墓旁立了一块高1米、宽1米的花岗岩墓碑,镌刻着革命烈士公墓碑文,以志永铭。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

福田寺镇柳关烈士陵园,位于原柳关管理区机关所在地(原双红村)。无名烈士墓碑是1930年后逐渐形成的,这里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苏区洪湖根据地腹心地带,红军第一、二、三医院曾设于此。1931年3月,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洪湖根据地,推行左倾错误路线。5月又发起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即抓“改组派”,苏区有75人被诬蔑为“改组派”而遇害。共产党员张永忠(监利县委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也在此遇难。1932年春,红三军团以贺龙为总司令、邓中夏任政委率领的红军精锐在襄河(含汉水)北岸瓦庙集,长时期与敌军英勇作战。入夏后,又与蒋介石调集的数倍于我的敌军对垒,大批受伤官兵转到柳关一、二、三医院治疗,由于缺医少药,许多官兵牺牲于医院,由医院人员掩埋。9月3日,柳关失守,此后不到一个星期,红军被迫退出苏区根据地。根据地沦陷后,土豪劣绅卷土重来,铲共团长雷竹山于柳关文昌宫一次就杀害33个半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在遇难者中,有位妇女宋铜贵身怀有孕亦惨遭毒手。此后,相继于三湾大树、二甲湾大堤、窑湾横堤、腰盆渊、张湖垸五号堤、青牛湖岭子、瞿家湾等地血腥屠杀134人之多。这些尸体都是当地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收葬,坟冢大小不一,小的三五人或八九人,大的埋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据概略统计,柳关这一带墓地群中共掩埋红军官兵12000多人。除少数几个留下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考查。墓地群主要散布在柳关以东(内荆河两岸)的凡三村,滩垸村、联化村等共有七处。解放后,党和政府多次组织专人调查、了解、核实死难英烈。1957年12月于柳关建起了烈士陵园,由中央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亲笔题写“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11个底白鲜红的大字。1988年1月18日,中共监利县委、监利县政府又于斯地建起屏碑,撰写了碑文。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柳直荀烈士纪念园

监利县柳直荀烈士纪念园,是2009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重点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其扩建改造工程是国家红色旅游建设项目之一。纪念园建设占地面积80亩,建有入口牌楼、出口牌楼、停车场、圆形休闲广场、纪念活动广场、柳直荀石像、词卷、浮雕、英烈墙、纪念碑、纪念馆、管理用房、柳直荀墓、无名烈士墓、六角亭、休闲长廊、芙蓉池、芙蓉桥、观景台、景观石、仿古围墙、环形大路、人行小道等项目。纪念园集教育、瞻仰、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为监利乃至湖北弘扬光荣革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鄂西生态旅游圈中的亮点景区。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

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1930年9月下旬,鄂西特委和红二军团前委在监利县城北正街方松泰商号处(现容城镇民主路239号)举行联席会议。由于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新的湘鄂西特委。24日,中共湘鄂西特委成立,由21人组成,红二军团占7人,其余为地方党政负责人。特委常委7人,邓中夏任书记,周逸群任军委代书记,后任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周小康任组织部长。特委办公地址设监利城方松泰商号处(现容城镇民主路239号)。此处同时为邓中夏同志旧居。

特产

子胥饼,伍子胥出生天监利县伍家场,靠近白鹭湖边,父名伍奢,家有兄、弟二人,兄名伍尚,随父在朝。他学名伍员,字子胥,童年在家习武、读书,喜欢游泳,夏、秋天常常同家丁从毛家沟划船到白鹭湖采菱、摘莲,秋季芡实成熟时,用镛刀钩回,烂去刺皮后,取米作为他喜好吃的佐餐,由于他母亲的慈爱。痛惜伍员身瘦如疳之躯,乃配合莲米、菱角米、五谷虫、灰面、米粉、白糖为料,做成食饼,以供他早膳之餐。数年后。伍员童齿换成了排牙。肋骨连接成叠。武力过人,因而获得他父亲高兴。荐于楚国为将,镇守樊城,以防晋、秦、赵国的侵略。

屈原饼,荒湖糕点厂生产。相传,屈原初到毫口的第一个夜晚,已是饥肠辘辘,精疲力竭,瘫软在一家渔民的门前,被一位老大娘发现,将他扶进草堂,经过询问,方知是久为楚国人民深深敬仰的屈原大夫。大老娘满怀激情,虔心地精选了自己家中存放的糖料、面粉、干桃仁等原料,别具匠心地做了几个香喷喷、甜滋滋的饼子,庄重地端到大夫面前,屈原接饼吃了几口,顿觉心清目爽,连叫“妙饼兮”!第二天,老大娘又用同样的技世再次做了几个饼子,屈原更是感激万分,喜称在朝中也未尝过这种佳品。后来,屈原就长期住在这位渔民家里,每当远近慕名来访的骚人墨客一到这里,屈原总是请老大娘做这种饼子招待客人。久而久之,人们都把屈大夫喜爱吃的这种饼子叫“屈原饼”了。从此,“屈原饼”之名不胫而走,“屈原饼”之技不师而传,流芳至今,经久不衰。现在,这个厂又在此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先进技术,配以精炼食油、上等白面、白糖和上等蜜饯等原料,精工制作而成,远销甘肃、宁夏、河南等数省。

监利银鱼,又称“脍残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鲑形目银鱼科。大者,身长为6—7厘米,小的不到3厘米。略圆,形如玉簪,通体细嫩透明,柔若无骨,色泽似银,故称银鱼。其家族品种约10余种,名产“太湖短吻银鱼”产于县境东港湖,旧时曾被列为贡品。

湖北省监利县特产:荆江鸭

荆江鸭,即荆江麻鸭,鸟纲,雁形目,属蛋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因其主要产于荆江沿岸,故称荆江鸭。监利县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应荆江鸭的生长发育。且地广田多,沟河纵横,湖塘密布,盛产鱼虾螺和泽草。有丰富的饲料资源,是荆江鸭的主产区。荆江鸭头稍小,额微隆起,似“鳝鱼”头型,眼大有神,眼上方有一长条眉状白毛。劲细长而灵活,体躯稍长,户部较窄,背平直向后倾斜并逐渐变宽,腥部深落,个体小而结实,属蛋用鸭体型。上啄呈石青色,下啄及胫蹼均为橙黄色。全身羽毛紧凑。成年鸭平均体重1.5公斤左右。荆江鸭成熟早,产蛋量高,母鸭100天左右开始产蛋,最早的只有90天,2-3年间产蛋量最高,每只鸭年产蛋200枚,蛋呈椭圆形,蛋壳较薄,但光滑结实。蛋有白壳青壳两种;白壳蛋较大,约占总蛋数的74%;青壳蛋较小,约占总蛋数的26%。平均蛋重62克,16个蛋约1公斤。蛋白蛋黄的比例为52.7比35.3。荆江鸭还有很强的抗暑耐寒能力,夏季产量率仍保持在70%。冬季仍能潜入深水觅食。并且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鸭成活率高,适于放牧。

湖北省监利县特产:监利粮酒

监利粮酒,自三国起,监利粮食酒就已以地方名产的形象享誉两湖平原一带,民间称作“监利粮酒”,并约定俗成为独立的商号。清末民初,随着武汉、九江、南京、重庆、上海等长江港口的开埠,“监利粮酒”借助产地的码头优势,完成了其商号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商业版图拓展。随着民国的瓦解,其影响力日渐式微。至上世纪90年代,受益于市场经济的回归与消费者对传统名产的念记,监利粮酒进入了新的复兴时期。监利粮酒酒业公司由当地民间家族酿酒作坊历经公私合营、国有改制、私人收购等数度演变而成。其品牌血统承继了荆州民间古老的民间工艺美学,其特点是就地取材、纯粮酿造、随性而作、不取悦消费者,这种特点使产品具备了独一无二的地理文化个性与民间个性。因此,从工艺文化上说,监利粮酒与传统年画、传统刺绣一样,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民间工艺作品,它所承载的是荆州民间的生活记忆、生活智慧与生活情趣。“荷叶垫池、黄酒淋醅”造酒法是监利粮酒公司获得国家专利保护的知识产权,它是博采众多民间作坊之长的结晶。以此为核心工艺艺,公司出品了中国第一个“荞麦香型”产品,它与原有的“小曲清香型”一起,构成公司的两大香型系列。目前公司以两个注册品牌(监粮、水边镇)面对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监利粮酒公司已发展成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亿元人民币的特色企业。

荸荠,俗称“地栗”、“马蹄”、“池米”、“凫茈”等。属莎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葡匐茎,先端膨大为球茎(球茎即“荸荠”)。黄歇口镇荸荠是荸荠中的上等品。粒大、皮薄,型如马蹄,色如褐漆,肉果细腻,味道清甜,汁多渣少。在黄歇口镇流传着一个关于荸荠的故事:春秋末期(公元 522年)昏庸的楚平王听信谗言,冤杀了大臣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在家人及门客的掩护下,逃出郢都(今江陵),日夜兼程,赶往位于白露湖之滨的老家(今黄歇口镇伍家场),想在那里躲一段时间。但楚平王所派的追兵紧追不舍,伍子胥怕连累族里乡亲,便装扮成一个农民,藏匿在白露湖的芦苇、蒿草中。“屋漏又遭连阴雨”,由于悲伤、疲惫、饥饿、又受了风寒,伍子胥心力交瘁,昏倒在野泽中,一位到湖里采挖荸荠的农家少女,发现了伍子胥,便把他背回家中救护。少女心地善良,但家境贫寒,只能拿野菜、野果给他充饥,采草药为他治病。伍子胥出身于官府之家,不是太吃得惯藕饼和少盐缺油的萝卜白菜,但正处于病中,口渴心枯的他却很爱吃荸荠。他感到荸荠质脆、味甜,清热,解渴。在少女的调理下,不几日,他便恢复了元气。他满怀感激之情,向少女亮明了身份,并说出了打算:投奔吴国去。看到他高大英俊,充满阳刚之气,少女虽然心中倾慕,但知道他心高志远,又有家仇要报,挽留不住,便送了一袋干荸荠,让他带在路上充饥,并用小船将他送出白露湖。临别时,伍子胥叮嘱少女千万保密。少女为使他无后顾之忧,待他上岸后,便毅然投湖自尽。伍子胥敬仰少女的善良、侠义,一路上宁愿饿肚子,吃野菜,也不忍吃少女所送的荸荠。伍子胥历尽千辛万险到达吴国后,把携带的荸荠拿出一部分作为楚国珍奇的特产献给公子光。公子光一边吃荸荠,一边听伍子胥畅谈报仇之志和治国之策。伍子胥受到公子光的信任和重用。他辅助公子光夺得王位,又西破强楚,北攘齐土,南服越人,还在吴王的支持下,把剩下的一部份荸荠在吴国试种、推广,使吴国发展为荸荠的主要产地。

监利猪,主产于湖北省监利县新洲、尺八、三洲、朱河、莲台等地。分布于湖北省的江陵、潜江、沔阳、石首、公安、武昌、汉阳、嘉鱼等20个县。监利猪的躯干、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俗称“两头黑”猪。皮上黑白毛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上着生白毛,称“晕带”。额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由额心伸延至鼻梁,称“破头花”。多数尾尖有白毛。少数猪的躯干上有—两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头大小适中,鼻一般直长,鼻吻多为肉红色,称“肉嘴”,也有黑色的,称“铁嘴”;上下唇结合较好,称“鲫鱼嘴”,额多有皱纹;耳中等大而下垂;背腰微凹,腹大下垂,母猪0很少拖地,臀倾斜,后肢多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