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诗题与背景: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诗题又作《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陈同甫: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一作同父),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市)人,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此词作于辛、陈唱和《贺新郎》之后,具体日期不详。一说此词写于绍熙四年(1193)秋。是年陈亮考中进士,这时辛弃疾正在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作此壮词以寄,与陈同甫共勉。

  又一说,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市信州区)时。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陈同甫)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留十日。两人于铅山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即辛陈之晤)。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鹅湖之会后,辛弃疾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逐句释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或梦中)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醉里:醉酒之中。
  挑(tiǎo)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刘斧《青锁高议》卷三载高言《干友人诗》:“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
  梦回:从梦中醒来。一说“梦中回到”,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駮”(“駮”同“驳”,花牛)。这里泛指酒食。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五十弦:古代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这里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沙场:战场。
  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作:像……一样。
  的(dí)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相马经》:“马白额入口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屯樊城,刘表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渡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
  霹雳(pī lì):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心想替君王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自己)已成了白发人。
  了(liǎo)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可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作者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句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作者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将士们正在沙场点兵。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该词基调雄壮高昂,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夜醉入梦,梦醒似乎犹闻连营吹角之声。以下即借梦境而写理想之境。梦回:梦醒。按:一说“梦中回到”,似与诗词习惯用法不合。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工对。承“吹角连营”,写奏乐啖肉、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駮(“駮”同“驳”,花牛)”。王济与王恺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于是杀牛作炙。事见《世说新语·汰侈篇》。苏轼《约(李)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dàn,吃)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分:分享。麾(hūi)下:部下。炙(zhì):烤肉。五十弦:指瑟,古瑟用五十弦。此泛指军中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雄浑悲壮的军乐。

  “沙场秋点兵”是说,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写鏖战场景。作:像。的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危,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见《三国志·蜀声·先主传》注引《世语》。霹雳:雷声,此喻射箭时的弓弦声。《南史·曹景宗传》说,曹在乡里“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抒发宏伟抱负。天下事:指恢复中原。赢得:博得。

  “可怜白发生”句:叹壮志未酬,白发先生。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按:如此词亦定于淳熙十六年,则陈亮四十七岁,稼轩五十岁。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名家点评:

  陈廷焯《云韶集》:“字字跳掷而出,‘沙场’五字,起一片秋声,沉雄悲壮,凌轹千古。”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


试题精选:

  1.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分)

  参考答案:梦幻(梦境、理想)(1分);现实(1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题答题步骤:①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内容;②概括诗句构成的图景或意境;③分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词语的理解。结合词句内容来分析即可。


  5.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6.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7.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从题材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加以解释。(3分)

  参考答案: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0.5分)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等,(0.5分)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1分)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1分)所以叫做“赋壮词”。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这首词是以“军旅战争”为题材,主要写的是军营生活,通过回忆战争场景来表现自己想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辛弃疾也想以此来抚慰他的好朋友陈同甫,希望他能和自己一样,所以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一手壮词。


  8.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2分)

  参考答案: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词人在夜里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战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9.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却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2分)

  参考答案: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里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庭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梦醒回到现实,他看到自己鬟边新生的白发,不由得发出壮志难酬的慨叹。(意近即可)


  10.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参考答案: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


  12.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3.表现作者政治理想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4.抒发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可怜白发生。


  15.“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词”吗?

  参考答案:是,因为这句话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6.简要分析“可怜白发生”在内容上和情感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内容上: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情感上: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


  17.“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参考答案: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参考答案: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19.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20.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参考答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1.词中表现了将帅要用牛肉来犒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了军乐和战歌声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2.词中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无尽的感慨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3.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

  参考答案:可伶。


  2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5.“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26.“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3分。答出手法“侧面(或衬托)得1分,“战斗的激烈”得1分,“英勇无畏”得1分。意思对即可。)


  27.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参考答案:C


  28.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参考答案:A


  29.下列对辛弃疾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富有浪漫色彩。

  B.词最后一句已变悲壮为雄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

  C.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形象鲜丽、生动。

  D.词中“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参考答案:B


  30.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参考答案:D


  3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作者酒醉挑灯看剑回忆战场。

  B.词的上阕描绘沙场点兵,表现出军容雄壮士气高昂的场面。

  C.词的下阕全部写实,为收复失地赢得建功美名头发都白了。

  D.全词表现了作者报国之志难酬,抒发了无限的感慨与悲愤之情。

  参考答案:C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树起抗金旗帜,加入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献《美芹十论》、《九议》等,均未被采纳。长期落职闲居。其词豪放雄浑,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