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香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增建金刚宝座塔、行宫和罗汉堂。2001年,碧云寺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云寺座西朝东,据山势而建,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中路中轴线上是主要建筑所在,包括内山门、天王殿、正殿、菩萨殿、后殿、金刚宝座塔等。南路的主要建筑是罗汉堂,北路有水泉院等建筑。

  金刚宝座塔是全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碧云寺中轴线的最后,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根据西域僧人带来的图样而建造的。金刚宝座塔通高34.7米,塔身全部用汉白玉砌成,塔身之上还建有五座十三层密檐方塔,其形制与真觉寺金刚宝座式塔相同。

  南路建筑中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又名五百零八罗汉堂,因堂内供奉有五百零八座罗汉像而得名。罗汉堂平面呈“田”字形,具有浓厚的印度风格。堂内的五百罗汉按顺序排列,全系木质雕刻,外覆金箔。罗汉像均为坐像,高约l.5米,身材大小与常人同,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堪称佛教雕塑艺术的集锦。

  北路建筑中的水泉院是碧云寺内特有的园林。院内有一株较奇特的古树,柏树中套长柏树,最里又层长着一株楝树,被称为“三代树”。院中还有一眼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称“卓锡泉”。泉水自石缝中流出,汇而为池,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边还有一座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构成了一座优美、幽静的庭院花园。

  1925年碧云寺曾作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停放处,国民党右派就在孙中山先生的灵前举行会议,通过反共、反苏、反国共合作等方案,公然背叛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被称为“西山会议派”。碧云寺也就成为见证这段历史的重要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