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禹庙

唐·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禹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体裁为五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禹庙,故址在忠州临江县(今重庆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方舆胜览》:禹祠在忠州临江县,南过岷江二里。杜甫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这座古庙,有感而作此诗。


逐句释义: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大禹庙坐落在空阔的山中,秋风萧瑟落日斜照。
  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
  落日斜:形容落日斜照的样子。斜,古音念xiá。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荒芜的庭院里橘柚硕果垂枝,古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龙与蛇的画像。
  荒庭:荒芜的庭院。
  橘(jú)柚(yòu):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
  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禹庙山下的江中波涛声声,似乎要在向前奔跑中卷走岸边的白沙。
  云气:云雾,雾气。
  生虚壁:一作“嘘青壁”。虚壁,空旷的墙壁。
  江:指禹庙所在山崖下的长江。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早就听说大禹乘着四种交通工具治理水患,疏通长江,凿通三巴,使长江之水顺河流入大海。
  四载(zài):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尚书·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孔传:“所载者四,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全唐诗》注:“载”,去声。
  疏凿:疏通开凿。一作“流落”。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东汉末年刘璋分蜀地为巴东郡、巴郡、巴西郡。传说此地原为大泽,禹疏凿三峡,排尽大水,始成陆地。


《禹庙》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联点明游览的地点、时节,引出大禹治水的典故;颔联描写大禹庙的景色;颈联写大禹庙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尾联借景抒情,缅怀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全诗语言凝练,沉郁有力,气象宏丽,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首联“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起首情景入画,典雅工妙。禹庙坐落在寂寞的山中,萧瑟的秋风、落日的余晖斜照,让禹庙更显肃穆、庄严。一个“空”字托出了秋山的荒凉,加上秋风瑟瑟,而“落日”给画面增添了几许鲜明的色彩,显出禹庙的古老苍劲。


  颔联“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写禹庙内景。庭院荒芜,房屋古旧。一“荒”二“古”,不免使人感到凄凉、冷落。但作者却观察到另一番景象:庭中橘柚硕果垂枝,壁上古画神龙舞爪。橘柚和龙蛇,给荒庭古屋带来一片生气和动感。“垂橘柚”、“画龙蛇”,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据《尚书·禹贡》载,禹治洪水后,九州人民得以安居生产,远居东南的“岛夷”之民也“厥包橘柚”——把丰收的橘柚包裹好进贡给禹。又传说,禹“驱龙蛇而放菹(泽中有水草处)”,使龙蛇也有所归宿,不再兴风作浪(见《孟子·滕文公》)。这两个典故正好配合着眼前景物,由景物显示出来。景与典,化为一体。前人称赞这两句“用事入化”,是“老杜千古绝技”(《诗薮·内篇》卷四)。


  颈联“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写庙外之景。禹庙所在的山上,白云流走,蒸腾的云雾在空旷的山崖峭壁上缭绕;禹庙山下的江中,波涛轰鸣,似乎要在向前奔跑中卷走岸边的白沙。“生虚壁”,一作“嘘青壁”。若照后者,则白云逗引青壁,而江涛又狂卷岸沙,这就像一幅既充满情趣又壮观奇丽的图画,可见作者此时心中充满了激动和热情。此联暗喻大禹治水的功劳。用“嘘”、“走”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活力,形象逼真,气势不凡,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尾联“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借景抒情,点出大禹治水的功绩。早就听说大禹乘四载到处奔波,疏通长江,凿通三巴的英雄事迹。今天亲临现场,目睹遗迹,越发敬佩大禹的伟大了。“早知”说明作者敬仰已久,含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意。传说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是为“四载”。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今四川忠县、云阳、阆中等地)。传说这一带原为泽国,大禹凿通三峡后始控为陆地。


  此篇写得古色古香,抑扬顿挫,颇为别致。“空山”、“荒庭”、“古屋”,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旷邈幽远;“橘柚”、“龙蛇”增添了热情的暖色,饱含着对古代英雄的敬重、爱戴,具有现实感。空山不空,且有禹庙,荒庭不荒,且有橘柚,层层丰富,处处充实。前四句,造一片宁静;后四句开磅礴气势,静中显动,动中取静,跌宕而相谐。


名家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二诗(指《禹庙》《重过昭陵》)盖绝唱也。

  明·胡应麟《诗薮》:“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杜用事入化处。然不作用事看,则古庙之荒凉,画壁之飞动,亦更无人可著语。此老杜千古绝技,未易追也。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意气荒愁,结追念禹功得体。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声走”妙!钟云:蜂声曰“游”,江声曰“走”,痴人前说不得(“江声”句下)。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赵云龙曰:古意宛然。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矩》:尾联寓意格。次句不遽入禹庙景事,如此开法,人不能知;如此对法,人更不能知。“橘柚”字出《禹贡》,“龙蛇”字出《孟子》,暗用禹事,极其浑化。言不尽意(尾联句下)。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四十字中,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局法谨严,气象宏壮,是大手笔。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龙蛇橘柚、宋人亦知其用本事,不知其妙在无迹,极镜花水月之趣,学者悟此,乃得使事三昧法。

  清·杨伦《杜诗镜铨》:王阮亭曰:写得神灵飒然,笔墨之妙。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垂”、“画”二眼字,自道现成,自然老。五、六作意奇动,警句无多。结意是谓“三巴”应有禹庙,语更苍错。评:六句“走”字险,人不敢道,翻成奇警之句。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中四句法本同,但一联顺说,一联逆说,便不犯复。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走”字写江声神动(“江声”句下)。唐云:即所闻以想其凿(末句下)。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