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描绘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油画 新华社发
毛泽东和秋收起义部队部分人员1937年在延安合影

  秋收起义汉语拼音:Qiushou Qiyi),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1927年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会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分回到湖南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为便于领导秋收起义,省委确定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分为两个,一个是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书记,作为武装起义的军事指挥机关。另一个是党的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委负责人组成,任命易礼容为书记,负责地方工作。

  9月初,湖南省委决定9月9日开始破坏粤汉和株萍铁路,11日各县起义,16日长沙起义。这次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

  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第三团于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9月12日又占领东门市。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

  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9月23日,起义部队在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研究

  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九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修水县委、修水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修水县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35篇。主要学术观点如下:

秋收起义升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

  与会专家对秋收起义升起了我党第一面军旗这一史实及其所产生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龙新民副主任、魏丕植常务副馆长对在修水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我党的第一面军旗这一史实,进行了论述,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军事科学院樊昊教授根据7位老将军和见证者的回忆文章、军事博物馆的土地革命战争馆展出的军旗式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的记载、毛泽东给中央提出的高高打出共产党旗子的提议及其起义后所写的诗词四个方面,论证了第一面军旗产生于秋收起义,并在修水设计制作、率先升起这一史实。省社会科学院余伯流教授以翔实的史实为据,论述了修水是真正“军旗升起的地方”。

秋收起义组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

  与会专家对秋收起义过程中组建了我党的第一支工农军队,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什么地方组建的问题却是见仁见智。传统观点认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毛泽东同志在安源会议上组建,与会的大部分专家采用此说,《毛泽东年谱》的编者黄允升教授及军事科学院的康月田教授等均持此观点;第二种观点持“山口会议”编师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刘晓农持此观点,他从余洒度和苏先俊的报告以及何长工、陈树华、谭希林的回忆等史料中,论证了在“山口会议”上组建工农革命军的论点。修水专家刘烈根曾长期担任党史办主任,拜访过许多老将军、走访过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土著居民,通过列举回忆资料和当地土著居民的调访材料,论证了安源会议并非建军编师,“山口会议”才是真正的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刘烈根的观点引起了大会的高度重视。

  目前两种观点都不能提供原始材料佐证,正如余伯流教授所述,安源会议编师说证据不是非常明显,留存的原始资料就是《潘心源的报告》,里面也没有编师的记载。所以,在什么地方建军编师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

关于秋收起义爆发时间

  会议肯定了9月0日在修水首先爆发秋收起义这一观点。但极少数专家持相左的意见。

  个别专家认为,秋收起义爆发时间为9月11日,持此种观点的理由是,9月11日是安源会议确定起义的时间,各路部队不可能提前举行起义,且第一团攻打平江的时间就是9月11日,所以秋收起义爆发时间应为9月11日,修水只是秋收起义的首发地。

  主流观点认为,9月9日是秋收起义的爆发时间,得到了会议的认同。刘晓农教授详细论证了秋收起义爆发时间,“9月9日上午将近10时,师部在修水宣布起义……下午3时左右,第一团抵达渣津,镇压了8个罪大恶极的土豪”,樊昊教授、刘勉钰教授、万建强处长、左家法副处长等都对秋收起义爆发时间进行了论证,肯定了9月9日在修水打响了秋收起义第一枪这一史实。

关于江西省委和地方党组织对秋收起义的历史贡献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江西省委及修水等地方党组织对秋收起义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万建强处长从江西省委和地方党组织积极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升起第一面军旗,发动群众参战支前,派出宋任穷送出密信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江西省委及修水等地方党组织对秋收起义的历史性贡献,使江西成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主要落脚点。修水原党史办主任龚良才根据修水工农运动基础好、革命群众踊跃支前等史实,详细论述了修水县党组织和修水县人民对秋收起义的历史贡献。

关于“师委会”与“前委会”的作用

  一些专家对秋收起义时“前委会”和“师委会”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樊昊教授认为前委会的建立,是在8月30日的湖南省委常委会议上,由于起义部队分属三个地方,直到文家市会师上,前委会成员才碰头,故前委会真正发挥作用是在浏阳文家市会师会上。刘烈根主任认为,余洒度报告中所述的“内部负责为师委会”,“师委会”应为共产党的组织机构,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支部委员会”,在起义前夕“师委会”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秋收起义前夕在修水所进行的秋收起义准备工作就是在中央军事部的指示下,由“师委会”负责组织实施的,如军旗的制作等。

  在对待师委会与前委会发生作用问题上,仍属争议问题,未达到充分一致。

关于秋收起义的历史贡献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秋收起义的历史贡献。军事科学院康月田、陈伙成、陈力的参会论文《修铜不停留,井冈登高路》,就秋收起义对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给予了高度评价。刘金菊副教授充分肯定秋收起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左家法副处长的《伟大壮举,光耀千秋》,从“高高地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子、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秋收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

  与会专家还积极地为做大修水红色品牌建言献策,就加大对红色历史研究,抢救和保护红色文化遗址,推介红色修水,加强与周边县的合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代表对修水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了较高的评价,会议认为:修水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是我党第一面军旗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是秋收起义主力部队的聚集地和出发地,是打响了秋收暴动第一枪的地方,从修水等地走出了我党的第一支工农军队;修水又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湘鄂赣省委省苏两次驻扎修水;修水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