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突破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余人马而归。

【注释】
  突营:突破营垒;突进营垒。营:营垒,阵营。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残兵:残存下来的兵士。
  千骑:千余人马。骑:一人一马称为一骑(骑:旧时读jì)。

【出处】 唐·李白从军行·其二》,全诗: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背景】

  《从军行·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从军行二首》中的第二首,体裁为七言绝句。此诗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歌颂了边塞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精神。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一般来说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边塞”一类而已。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盛唐边塞诗,从总体上看,大多气势磅礴,极富悲壮崇高之美。李白的这首诗就写得辞健气壮,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艺术魅力。

【赏析】

  《从军行·其二》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歌颂了边塞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精神。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前两句“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是说,边塞将士身经百战,身上的铁甲(铠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百战”,见戍守边塞的长久,所经战阵之多。“沙场”,暗示征战环境之苦,“碎铁衣”,表明战斗生活之严酷。首句传神地写出了将军及其部队连续作战、遭受重创、未得休整的复杂情况,为这次突围战的描写作了铺垫。次句交待危急的战局:敌兵的包围圈已经合拢,而包围圈又多至“数重”。更严重的是,被包围的地点不在城北,而在“城南”。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被围,意味着退路已被截断,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

  后两句“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突营”一转,出人意外,写将军率军死里求生,杀出重围。从而既使得紧张的气氛一变而为轻松、和缓,又令人去想象那场突破“数重围”的血战状况,并进一步生发出对那位“独领残兵千骑归”的“败”将的敬意。“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这位将军在领兵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这两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一个“独”字,有千钧之力,能压倒敌军的千军万马。此突围之战呼应首句,只不过是“百战沙场”中的一战,写得如此壮烈威武,写得豪气干云,鼓舞人心,可谓盛唐之音。

  这首诗写的波澜起状,抑扬有致。所要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将军的英雄形象,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虽战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全诗语气之斩截,笔力之雄健,人物精神之卓绝,使得全诗格调苍凉悲壮,具有振奋人心的艺术魅力。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