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刘翰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6行: 第26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
小乌鸦的啼叫了一阵飞散去了,玉色屏风空立在那里(笼罩着暮色),(突然间起风了)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扇风一样。
小乌鸦啼散在皎洁的月夜,扇中风吹逝了枕上的闷热。
+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秋风吹来,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
 
</span><br>
 
</span><br>
 
  乳鸦:幼小的乌鸦。<br>
 
  乳鸦:幼小的乌鸦。<br>
 
  啼散:啼叫着飞散了。<br>
 
  啼散:啼叫着飞散了。<br>
 
  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玉屏,精致的屏风。<br>
 
  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玉屏,精致的屏风。<br>
  子:指整个石榴果。<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
睡醒起来秋声无处寻找,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在明亮的月光中。
睡起来寻秋声呵无处寻找,明月朗照满阶的梧桐树叶。
+
 
+
 
</span><br>
 
</span><br>
 
  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br>
 
  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br>
 
  无觅处:无处可寻。<br>
 
  无觅处:无处可寻。<br>
 
  梧叶:一作“梧桐”。<br>
 
  梧叶:一作“梧桐”。<br>
  子:指整个石榴果。<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这是一首即景诗。
  
这是一首觅秋诗,抒发了诗人略带惆怅的闲适情趣。  
+
觅秋诗,抒发了诗人略带惆怅的闲适情趣。  
  
 
《立秋》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立秋》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2020年12月16日 (三) 11:48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诗题与背景:

  《立秋》是宋代诗人刘翰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将立秋视为秋季的开始。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立秋》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逐句释义: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小乌鸦的啼叫了一阵飞散去了,玉色屏风空立在那里(笼罩着暮色),(突然间起风了)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扇风一样。
  乳鸦:幼小的乌鸦。
  啼散:啼叫着飞散了。
  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玉屏,精致的屏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睡醒起来秋声无处寻找,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在明亮的月光中。
  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
  无觅处:无处可寻。
  梧叶:一作“梧桐”。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

觅秋诗,抒发了诗人略带惆怅的闲适情趣。

《立秋》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下了一副容颜,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时令感极强,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很巧妙。

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立秋的夜晚,还未成年的小乌鸦在玉屏般的夜空中啼鸣,玉枕已有凉意,秋风渐起。夜半梦中醒来,觉得秋日之音无处寻觅,满阶梧桐疏影笼在明月光之中。整首诗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平淡中能感受到诗人表达出秋日微凉。



首句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起初小乌鸦还待在树枝上或屋檐上叫着,天黑了,乌鸦归巢了,就再也听不到乌鸦的叫声了。乌鸦有结群营巢的特点,所以傍晚时,乌鸦的叫声还是比较多的。老乌鸦不太喜欢叫,叫起来声音也粗砺,比较难听。而乳鸦比较喜欢叫,声音也柔和些,不是很难听。傍晚时玉屏上的字画还能看得比较清楚,天黑了,玉屏上的字画就看不见了,显得空空的了。当然,听不到乌鸦叫,看不见玉屏上的字画,于是屋内也就显得安静空旷了。

首句 “乳鸦啼散玉屏空” 以概括的手法写立秋之夜的 景色。初春,鸦栖树上,开始筑巢、孵化幼雏,“乳鸦”,指当 年长成的、羽毛初丰的小鸦。诗中以此象征节令的变更和 秋天的来临。“玉屏空”,指月光似水,把夜空洗映得像玉屏 一样洁净明亮,具有整体形象。“啼散”有三层意思:一是指 夜深人静,偶尔传来一两声鸦啼,划破了玉屏般的天空。二 是突出了鸦声的响度和传播的广度,侧面衬托了夜静。三 是诗人梦醒的原因之一。此句采用以动破静,以动显静的 艺术手法,从气氛上渲染出秋天萧索的特点,它与末句“满 阶梧叶”的实景相呼应。



次句写诗人躺在床上用扇子扇风时的感受,夏天扇风,觉得不是很凉快,因为空气的温度比较高。立秋扇风,觉得分外凉爽,因为秋天到来了,空气的温度也低了些。“新凉”中的“新”字写出了这种变化。当然这种感觉上的质变,也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次句“一枕新凉一扇风”写诗人对 秋意的感觉。用“一扇”形容对秋风的体验,真是具体、形 象,诗人的用词似乎十分吝惜,但表情达意却很准确。一阵 凉风吹散了枕上的湿热,使人顿觉清爽、舒适。到此,诗人 的睡意完全消失了。凉风是诗人梦醒的又一个原因,它为 诗人睡起,兴致冲冲地出门觅秋作好了充分的铺垫。两个 “一”字,看似重复,而实际上自有妙用,一前一后侧重不 同,前一个强调诗人的感觉,后一个突出秋风的大小和快 慢。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欢欣之情,而且切 中了立秋时节的天气特征。


三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起初还听到秋风吹动草木发出呜呜的声音,起床后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了。起床寻觅秋声,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


末句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因为秋高气爽,所以秋天的月亮特别明亮。因为梧桐是落叶乔木,叶子比较阔,所以让人觉得梧桐落叶比较早,比较显著。


三、四句“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写诗人 寻秋的经过和结果。“睡起”一词包含着诗人丰富的动作性: 他静听窗外风吹梧叶的沙沙声,轻披衣衫,出门查看。可秋 风好像在同他戏嬉,等寻它时却又藏得无影无踪。夜,还是 那么宁静。诗人那一腔的欣喜已化为乌有,代之而来的是一 丝难遣的失望之情。就在这时,诗人偶一低头,在那月光流 洒的石阶上,看到了满阶的梧桐树叶。梧叶凋落是秋天的象 征,这不是诗人深夜寻觅的秋色吗?他原应该一扫失望的情 绪,面露欣欣之色,可是,诗句中流露出的却是诗人似乎在 高兴之余又略带愁绪。因为凋谢的梧桐叶更容易让人联想 到悲凉凄清的秋天和随之而来的严冬。

       此诗艺术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诗中句句写秋不离人, 却从头至尾未出现一个人字。但我们从听鸦啼、感凉风、觅 秋声、赏梧叶这一连串的举动中,处处可以看到诗人的身 影。第二,贯穿诗人行动的是一条时隐时现的情绪线。一扇 风使他惬意;觅秋未得,心情又变得怅然若失;眼见满阶落 叶,满足中又隐含悲凉之情。这就给闲散、平淡的气氛注进 了变化的情趣。第三,此诗构思新颖,一、四句从听觉和视觉 上写秋景,彼此相互照应,二、三句从感受和行动上写秋意, 概括而准确。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构成了一个完整、含 蓄的意境。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化。有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如首句通过声音能判断出是来自“乳鸦”,次句写立秋夜扇的风特别凉爽。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此诗是按照时间先后来组织材料的,所以显得特别清晰而流畅。”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刘翰南宋诗人。字武子,长沙(今属湖南)人。曾为宋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〇五、《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三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