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枸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精河枸杞

精河枸杞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特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1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精河枸杞”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精河枸杞素有“红玛瑙”之称,其果实鲜红、粒大饱满、皮薄肉厚、含糖丰富、药用价值高。精河县是中国枸杞的起源地之一,在国内枸杞资源中排在前列,有丰富的枸杞种质资源。精河县还分布有大量野生枸杞资源。

精河枸杞是新疆红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精河县独具特色的优势支柱产业,枸杞面积及产量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重要地位。1988年精河枸杞总产量第一次赶上宁夏,到2010年精河栽植面积已达10.73万亩,年产量13000吨,单产178公斤,总产值415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枸杞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例达到16%。

精河县地处天山北部、准葛尔盆地西南边缘,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积温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加上碱性沙化砂质土壤和天山冰雪融水灌溉,出产的枸杞色泽鲜红、果粒大、肉丰厚、富营养、味甘美,果实内含物饱满没有空隙,是理想的药食兼用营养保健珍品。

2019年11月15日,“精河枸杞”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0年7月20日,精河枸杞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产品特点

精河枸杞因个大、色红、质优、含糖量高而著称。

外在感官特征

精河枸杞果实粒大饱满,鲜果呈四菱形或纺锤形,枸杞果实为浆果,果长2.2~2.8厘米,果径0.8~1.2厘米,果实鲜干比4:1,鲜果千粒重量670克,特级果率80%。

精河枸杞
精河枸杞
精河枸杞(植物)

精河枸杞干果呈鲜红色或紫红色,果实皮薄肉厚,口感纯正、甘甜,无苦味、涩味,无病斑粒、霉变粒、虫蛀粒,无破碎粒、未成熟粒及油粒,无杂质,干果挤压成团,松开后呈散状。

内在品质指标

经检测,精河枸杞营养比较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糖、磷、锌、甜菜碱、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氨基酸等成分不同程度地高于其它产区的枸杞。 精河枸杞中水分≤17.0%,灰分≤4.3%,总糖≥35.0%,蛋白质≤21.5%,脂肪≤10.5%。

精河枸杞
精河枸杞(植物)

产地环境

精河县位于博乐市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镇。

精河,唐朝称“石漆河”,“石漆”即石油。古代在精河河流附近的地隙深处随泉水涌出石油,泻入河中,顺水漂流,所以称石漆河,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壳的变动,石油不再涌出,所以到元朝改称“晶河”,清代称“晶河”或“精河”,清光绪以来通称“精河”。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精河直隶抚民厅。民国二年(1913年),精河厅改为精河县。

枸杞是精河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精河县境内主要河流有精河、大河沿子河、托托河、阿恰勒河,多年平均流量8.24亿立方米,县境内地表水资源合计为9.23亿立方米,另加境外来水1.25亿立方米,全县实际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48亿立方米,为种植枸杞提供了充足水源。

精河县土壤分8个土类,即灰棕漠土、灰漠土、潮土、灌耕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和风沙土。耕地主要是灌耕土和潮土。灌耕土占耕地41%,潮土占44.72%,其次为草甸土和沼泽土,荒漠草原主要为灰棕漠土、盐土、潮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2.3克/公斤,碱解氮110.6毫克/公斤,速效磷16.5毫克/公斤,速效钾252.8毫克/公斤,pH值7.9~8.2。

精河县属温带干旱荒漠型的大陆气候,山区与平原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主要特点是光照充足,年气温变化强烈,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春季多风沙,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达2700多个小时,无霜期170多天,年平均降水量102毫米。精河县年平均气温7.2℃,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36.4℃,1月平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26℃,≧10℃积温3500℃,适合枸杞种植。

精河枸杞(植物)
精河枸杞(植物)
精河枸杞(植物)

历史人文

20世纪70年代,精河县引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经济作物——枸杞。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精河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只有极少数农民大胆尝试种植枸杞,种植面积不足千亩。

1988年,精河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分析种植枸杞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了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枸杞产业的决定,枸杞产业首次纳入精河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1998年,精河县被原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1999年,精河县投资495万元新建占地3万平方米的托里镇枸杞交易市场,又先后成立了精河县枸杞协会、精河县枸杞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精河县枸杞生产开始步入产业发展轨道,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枸杞主产区之一。

2000年,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5.64万亩,枸杞产量4000吨,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3.3%。

2010年,精河枸杞栽植面积达10.73万亩,年产量13000吨,单产178公斤,总产值4.16亿元。

2019年,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黑枸杞种植面积达3000亩。

精河枸杞(植物)
精河枸杞(植物)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精河枸杞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精河县托里乡、大河沿子镇、八家户农场、阿合奇农场、茫丁乡、托托乡6个乡(镇、场)的56个中心村。地理坐标为东经81°46′~83°51′,北纬44°00′~45°10′。

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

精河枸杞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NY 5013-2006《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2)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优质高产、经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选用、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如宁杞1号、精杞1号、精杞2号等。未经审定的品种,不得采用。

(3)生产过程管理

精河枸杞在当地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形成了精河枸杞栽培的特色。精河枸杞选择沙土、轻壤土、壤土,土壤pH值7~9,地下水位1~1.5米以下。枸杞树定植后1~3年树冠小,可以间作一些矮杆经济作物,如西瓜、花生等,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定植株行距一般采用1×2米或0.8×2.5米的密度模式。浅灌、勤灌、不积水、不漏灌,全年灌水7~10次,10月下旬灌好越冬水,沙石地11月上旬灌越冬水。苗期中耕除草3~4次,深度10~12厘米。病虫害防治均采用农业、物理措施并结合生物防治方法。

为加强精河枸杞农产品地理标志各项工作,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特制定以下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生产过程管理。一是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二是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三是培训制度。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

枸杞果实分夏果和秋果,夏果采果3~4茬,每茬间隔8~10天,在枸杞果实较硬、果皮有光泽呈橘红色为采摘适宜期。秋果采果2~3茬,每茬间隔20~25天。采果要及时,轻摘轻放,防止烂果,下雨或浇水时不采果,病虫果分开处理,确保质量完好。

(5)生产记录要求

精河枸杞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建立详细的投入品记录、田管记录、销售等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质量安全规定

精河枸杞必须符合NY/T 5249-2004《无公害食品 枸杞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范围内的精河枸杞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枸杞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新疆精河县枸杞协会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申请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枸杞产品名称和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