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31行: 第31行: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与福建省、绥远之归化重名,遂以城西有紫云硐而改名为紫云县,属贵州黔西道,列为三等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属省政府,二十四年(1935年)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后属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与福建省、绥远之归化重名,遂以城西有紫云硐而改名为紫云县,属贵州黔西道,列为三等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属省政府,二十四年(1935年)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后属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8日安顺解放,建立安顺专员公署。是年11月23日,国民党紫云县民众自卫总队起义,紫云和平解放。12月5日,中共安顺地委和专署派李育民等11人和平接管紫云县,建立紫云县人民政府。16日,又派吕瑞林等30余人到紫云,组建了中共紫云县工作委员会。1950年3月18日紫云发生土匪暴乱,1000余名土匪武装围攻紫云县城,守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警卫营一连及60多名政府机关干部奉命撤往安顺,紫云为土匪盘踞。同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省军区作出“长(顺)紫(云)惠(水)合围剿匪”的决定,11月9日,人民解放军从镇宁县本寨乡羊蹄关直插紫云,武装收复了紫云县城。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8日安顺解放,建立安顺专员公署。是年11月23日,国民党紫云县民众自卫总队起义,紫云和平解放。12月5日,中共安顺地委和专署派李育民等11人和平接管紫云县,建立紫云县人民政府。16日,又派吕瑞林等30余人到紫云,组建了中共紫云县工作委员会。
    1949年12月接管旧政权时,将原10乡l镇划为3个区:一区(城关区)辖松山镇、火烘乡、八德乡、绍周乡;二区(猴场区)辖大营乡、泉初乡、宗地乡;三区(狗场区)辖德舆乡、子英乡、翠河乡、坝羊乡。1950年11月,全县划分为4个区、10个乡(镇)、99个行政村。1952年12月26日,全县重划乡(镇),将全县划为5个区、30个行政乡(镇)和24个民族乡,共54个乡(镇)。1953年5月,全县调整划分为6个区、64个乡(镇)、100个行政村。1955年6月,各区区名不再以数字排列,而冠以地名。第一区称为松山区,第二区称为羊场区,第三区为猴场苗族自治区,第四区称为猫营区,第五区称为座马河区,第六区称为火八区。1956年8月,改紫云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1958年12月29日,根据国务院[1958]政议字第92号文批复,撤销紫云县建置,将紫北的猫营、座马河2个人民公社划属长顺县;紫南的紫松、宗地、猴场、火烘4个人民公社划属望谟县。
+
    1961年8月18日,国务院秘书厅[1961]秘字第56号文通知恢复紫云县建置,重新划为6个区28个人民公社1个镇,仍属黔南自治州。1962年7月,全县划为6个区31个人民公社。1963年l1月,全县为6个区38个社(镇)214个大队1571个生产队。1965年8月,紫云县划属安顺专区管辖。
+
    1966年2月11日,根据国务院[1965]国议字33号文件批复,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紫云县行政区划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
1975年12月,全县调整为6个区36个社(镇)。1980年10月,全县又恢复为1965年的38个社(镇)。1981年,全县划为38个社(镇)222个大队1965个生产队。1984年2月,松山镇由社级镇升为区级镇。3月,撤消政社合一的36个人民公社,改建为36个乡。是年,全县划分为6区l镇37个乡222个行政村。1991年11月,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的指示》(省发[1991]6号)和中共安顺地委、行署《关于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的安排意见》,将6区1镇37个乡撤并为5个镇7个乡。建镇并乡撤区后,全县辖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12个乡镇。2012年,全县辖5镇7乡、223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008个村民小组。2013年并村为16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973个村民小组。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国函[2000]79号文批复安顺撤销安顺地区,设立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属安顺市管辖。
+
紫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清咸丰八年(1858年)至同治十一年(1827年),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取道贵州进入四川,其所部在紫云境内转战将近一年,两次攻克归化厅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激发了紫云各族农民起义,反清斗争坚持了长达19年之久。清嘉庆年间,归化人民响应南笼布依族韦朝元、王阿崇(女)领导的起义。咸丰同治年间,火烘枝布依族农民马文高、白牛屯布依族哈冬狗,黄土寨布依族叶桂林、四大寨苗族罗开基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制度,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为紫云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广西百色起义,成立了红七军,不久红八军编入红七军,按全国红军统一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20、21师。此后,邓小平奉命率19、20师赴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21师由韦拔群率领留在广西坚持斗争,行前邓小平指示“向贵州发展”。1932年夏,广西右江党委和21师党委派党员黄举平、黄伯尧等10余人化装成小商贩到紫云等地开展革命武装活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黔桂边委员会”、“黔桂边革命委员会”,领导桂西北及贵州的罗甸、紫云、贞丰、册亨等地的革命斗争。紫云有50余人参加黔桂边党委领导的红军独立营,紫云籍薛玉成、秦定川2人分别担任连长。黔桂边委主要领导人赵世同、黄唤民等一直在紫云大部分地区活动,紫云一直是中共黔桂边委活动区域之一。
+
1935年4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长征途经紫云境内今10个乡(镇)195个村寨,行程约180公里。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紫云各族人民心中点燃了希望之火,海子韦树周、姜培德等10名布依族青年参加红军。是年冬,宗地苗族青年杨排方为争取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与红三军团副排长钟文才、战士钟德秀等4名红军在宗地组织开展了反蒋(介石)武装斗争。
+
1939年5月,苗族农民熊亮臣以“抗工、抗兵、抗粮、抗税”为口号,成立“民团”,公开反对国民党政权。1943年9月,接受中共黔桂边特工委领导,改为“农民自卫团”,活跃在紫云、王母(今望谟,1940年3月设县)交界的大小麻山地区,影响黔桂两省边境区域。
+
1936年冬,根据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关于开辟安(顺)紫(云)边区的指示,省工委军事工作小组成员张恒兹受秦天真的派遣到紫云活动,任务是联络地方进步力量,筹组革命武装,组织抗日反蒋武装斗争。1939年3月,地下党领导人朱桂林、张恒兹、刘英泰3人在紫云县城正式成立了中共安紫边区领导小组。1942年7月18日,刘英泰等人在紫云境内的青杠林成立安(顺)镇(宁)关(岭)紫(云)边区工农革命委员会,下设工农革命军。次年改为“救国扶民军”,在紫云、镇宁边界长期开展反蒋武装斗争。
+
1943年冬,根据省工委秦天真的指示,安紫边区领导小组的活动范围由安顺、紫云扩大到长顺,并将名称改为“中共安紫长边区领导小组”,由刘英泰、张恒兹2人(后又增加胡博)组成。1947年11月,以胡博为党代表、郑德霖为大队长的“紫云县工农革命军游击大队”在克混举行武装暴动,公开提出“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穷人坐天下!”“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建立新中国,跟着共产党走!”“抗兵抗粮抗捐,迎接解放军大部队!”等口号,在方圆百里的武装割据区域内废除了国民党保甲制度,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就像当年红军一样,老百姓称之为“闹红城”。
+
1949年夏,安紫长边区游击纵队成立,纵队司令员杨诗书,参谋长尹必昌,政治部主任王权超、副主任谭学文,教育处长邓文彬,供给处长吴让坤。下设1个支队,支队长高大勋。支队分7个大队。为迎接解放,地下党员黄松鹤派人会同游击纵队与国民党紫云县民众自卫总队武装,于同年11月19日在紫云境内羊场、塘坊一带伏击南逃的国民党国防部监护营,打死打伤敌军30多人,俘虏100多人,缴获机枪20挺、钢炮2门、其它枪械300余件、子弹和手榴弹数10箱,同时俘获了国民党安顺专员杨伯楹、安顺县长李紫珊,在紫云县城抓捕了国民党紫云县长李文经。11月23日,民众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毛铁、中队长吴顺森率部起义,到安顺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安顺军分区整编,紫云和平解放。
+
  
  1996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坝羊乡、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火花乡、达帮乡。县政府驻松山镇。
+
  1949年12月接管旧政权时,将原10乡l镇划为3个区:一区(城关区)辖松山镇、火烘乡、八德乡、绍周乡;二区(猴场区)辖大营乡、泉初乡、宗地乡;三区(狗场区)辖德舆乡、子英乡、翠河乡、坝羊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270345人,其中:松山镇55242人,水塘镇17316人,猴场镇27713人,猫营镇32084人,板当镇31966人,白石岩乡10908人,宗地乡27651人,大营乡18153人,四大寨乡13078人,坝羊乡12765人,火花乡15343人,达帮乡8126人。201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07万人。
+
  1950年3月18日,紫云发生土匪暴乱,1000余名土匪武装围攻紫云县城,守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警卫营一连及60多名政府机关干部奉命撤往安顺,紫云为土匪盘踞。同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省军区作出“长(顺)紫(云)惠(水)合围剿匪”的决定,11月9日,人民解放军从镇宁县本寨乡羊蹄关直插紫云,武装收复了紫云县城。
  
  2011年末,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面积22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6.82万人;户籍人口37.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25万人;辖5个镇、7个乡,6个居委会、223个行政村。
+
  1950年11月,全县划分为4个区、10个乡(镇)、99个行政村。1952年12月26日,全县重划乡(镇),将全县划为5个区、30个行政乡(镇)和24个民族乡,共54个乡(镇)。1953年5月,全县调整划分为6个区、64个乡(镇)、100个行政村。
  
 +
  1955年6月,各区区名不再以数字排列,而冠以地名。第一区称为松山区,第二区称为羊场区,第三区为猴场苗族自治区,第四区称为猫营区,第五区称为座马河区,第六区称为火八区。
 +
 +
  1956年8月,改紫云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
  1958年12月29日,根据国务院[1958]政议字第92号文批复,撤销紫云县建置,将紫北的猫营、座马河2个人民公社划属长顺县;紫南的紫松、宗地、猴场、火烘4个人民公社划属望谟县。
 +
 +
  1961年8月18日,国务院秘书厅[1961]秘字第56号文通知恢复紫云县建置,重新划为6个区28个人民公社1个镇,仍属黔南自治州。1962年7月,全县划为6个区31个人民公社。1963年l1月,全县为6个区38个社(镇)214个大队1571个生产队。1965年8月,紫云县划属安顺专区管辖。
 +
 +
  1966年2月11日,根据国务院[1965]国议字33号文件批复,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紫云县行政区划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
 +
  1975年12月,全县调整为6个区36个社(镇)。1980年10月,全县又恢复为1965年的38个社(镇)。1981年,全县划为38个社(镇)222个大队1965个生产队。
 +
 +
  1991年11月,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的指示》(省发[1991]6号)和中共安顺地委、行署《关于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的安排意见》,将6区1镇37个乡撤并为5个镇7个乡。建镇并乡撤区后,全县辖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12个乡镇。
 +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270345人,其中:松山镇55242人,水塘镇17316人,猴场镇27713人,猫营镇32084人,板当镇31966人,白石岩乡10908人,宗地乡27651人,大营乡18153人,四大寨乡13078人,坝羊乡12765人,火花乡15343人,达帮乡8126人。201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07万人。
  
 +
  2012年,全县辖5镇7乡、223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008个村民小组。2013年并村为16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973个村民小组。
  
 
== 地理 ==
 
== 地理 ==

2015年10月4日 (日) 07:54的版本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田园风光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竹海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村寨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穿洞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中洞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汉语拼音:Zǐyún Miáozú Bùyīzú Zìzhìxiàn;英语:Ziyun Miao and Buyei Autonomous County),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安顺市所辖的民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283.7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11年)。有苗、布依、汉等民族,以苗族、布依族为多。全县辖5个镇、7个乡。

  地势南部低,中部隆起,喀斯特地貌发育,洞穴、伏流、暗河、天生桥较多。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1337毫米。森林覆盖率47%。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矿藏有大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沙石、石英、亚晶石等。209省道安(顺)紫(云)公路以及、紫(云)望(谟)、紫(云)长(顺)等公路过境。

  紫云境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美丽神奇的国家级风景区格凸河、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中洞苗寨。紫云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民族特色多元并存。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发掘和出版,填补了西部苗族没有英雄史诗的空白。

  紫云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是全省取消GDP考核10个贫困县之一。

  邮编:560800 代码:520425 区号:0851

行政区划

  全县辖5个镇、7个乡。县政府驻松山镇十字街。

  • :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
  • :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

历史

  因县境西有紫云源胜境而得名。清康熙七年(1668)置威远营,次年改归化厅,民国3年(1914)改为紫云县。1965年改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紫云历史沿革变化较大,殷周时属鬼方,春秋属牂牁国,战国属夜郎国,秦代属夜郎郡,汉代属谈指县,隶牂牁郡。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在今紫云县境罗黎寨(火花乡属)置隆昆县,南宋置和武州,元代置和宏州(一作和弘州),至正十一年(1351年)改和宏州为镇宁州。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置康佐长官司,嘉靖十一年(1532年)徙镇宁州治于安庄卫城(今镇宁县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镇宁州属威远营(今紫云县城)置归化厅,移安顺府通判驻其地。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与福建省、绥远之归化重名,遂以城西有紫云硐而改名为紫云县,属贵州黔西道,列为三等县。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属省政府,二十四年(1935年)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后属贵州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8日安顺解放,建立安顺专员公署。是年11月23日,国民党紫云县民众自卫总队起义,紫云和平解放。12月5日,中共安顺地委和专署派李育民等11人和平接管紫云县,建立紫云县人民政府。16日,又派吕瑞林等30余人到紫云,组建了中共紫云县工作委员会。

  1949年12月接管旧政权时,将原10乡l镇划为3个区:一区(城关区)辖松山镇、火烘乡、八德乡、绍周乡;二区(猴场区)辖大营乡、泉初乡、宗地乡;三区(狗场区)辖德舆乡、子英乡、翠河乡、坝羊乡。

  1950年3月18日,紫云发生土匪暴乱,1000余名土匪武装围攻紫云县城,守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警卫营一连及60多名政府机关干部奉命撤往安顺,紫云为土匪盘踞。同年11月,中共贵州省委、省军区作出“长(顺)紫(云)惠(水)合围剿匪”的决定,11月9日,人民解放军从镇宁县本寨乡羊蹄关直插紫云,武装收复了紫云县城。

  1950年11月,全县划分为4个区、10个乡(镇)、99个行政村。1952年12月26日,全县重划乡(镇),将全县划为5个区、30个行政乡(镇)和24个民族乡,共54个乡(镇)。1953年5月,全县调整划分为6个区、64个乡(镇)、100个行政村。

  1955年6月,各区区名不再以数字排列,而冠以地名。第一区称为松山区,第二区称为羊场区,第三区为猴场苗族自治区,第四区称为猫营区,第五区称为座马河区,第六区称为火八区。

  1956年8月,改紫云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12月29日,根据国务院[1958]政议字第92号文批复,撤销紫云县建置,将紫北的猫营、座马河2个人民公社划属长顺县;紫南的紫松、宗地、猴场、火烘4个人民公社划属望谟县。

  1961年8月18日,国务院秘书厅[1961]秘字第56号文通知恢复紫云县建置,重新划为6个区28个人民公社1个镇,仍属黔南自治州。1962年7月,全县划为6个区31个人民公社。1963年l1月,全县为6个区38个社(镇)214个大队1571个生产队。1965年8月,紫云县划属安顺专区管辖。

  1966年2月11日,根据国务院[1965]国议字33号文件批复,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紫云县行政区划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1975年12月,全县调整为6个区36个社(镇)。1980年10月,全县又恢复为1965年的38个社(镇)。1981年,全县划为38个社(镇)222个大队1965个生产队。

  1991年11月,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的指示》(省发[1991]6号)和中共安顺地委、行署《关于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的安排意见》,将6区1镇37个乡撤并为5个镇7个乡。建镇并乡撤区后,全县辖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12个乡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270345人,其中:松山镇55242人,水塘镇17316人,猴场镇27713人,猫营镇32084人,板当镇31966人,白石岩乡10908人,宗地乡27651人,大营乡18153人,四大寨乡13078人,坝羊乡12765人,火花乡15343人,达帮乡8126人。201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07万人。

  2012年,全县辖5镇7乡、223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008个村民小组。2013年并村为16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973个村民小组。

地理

  紫云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77.8% 。境内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为苗岭山系。最高点马鬃岭海拔1681 米 ,最低点喜翁河出口处海拔 623 米 ,平均海拔在 1000 — 1300 米 。

  紫云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垭都——紫云深断裂贯穿县内,造成境跨二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多为紧密褶皱构造,境内背斜、向斜数量较多;地层分布窄密,如火烘槽子至新民乡的野茅哨附近,水平距离7公里,竟有16个组的地层出露;地层相交大,岩相类型多。境内典型地层剖面多,以紫云地名命名的地层有:泥盆系火烘组,二迭系晒瓦组、三迭系紫云组及新苑组,还有引起国际地质学界注目的石灰系——二迭系过渡剖面及二迭系有油气显示的海绵、水螅礁相灰岩。境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占全县总面积的51.4%,并与非碳酸盐岩呈复域分布。

   紫云

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77.8% 。境内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为苗岭山系。最高点马鬃岭海拔1681 米 ,最低点喜翁河出口处海拔 623 米 ,平均海拔在 1000 — 1300 米 。

      紫云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垭都——紫云深断裂贯穿县内,造成境跨二个地质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多为紧密褶皱构造,境内背斜、向斜数量较多;地层分布窄密,如火烘槽子至新民乡的野茅哨附近,水平距离7公里,竟有16个组的地层出露;地层相交大,岩相类型多。境内典型地层剖面多,以紫云地名命名的地层有:泥盆系火烘组,二迭系晒瓦组、三迭系紫云组及新苑组,还有引起国际地质学界注目的石灰系——二迭系过渡剖面及二迭系有油气显示的海绵、水螅礁相灰岩。境内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占全县总面积的51.4%,并与非碳酸盐岩呈复域分布。


自然资源

矿产

  201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现已探明的矿共10余种,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大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石英、重晶石和汞。

植物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的紫云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南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区-紫云至望谟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岩溶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植被多为次生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坡,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4.2%。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内共有各类药材1700余种,常见的有杜仲、黄柏、银杏、天麻、三七、砂仁、黄连、金银花、灵芝、蛇莲、半夏、天门冬、通草、茯草、龙胆草、百部、百合等271个品种。树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榉木、银可、杜仲、翠柏、檫、楠、马蹄菏、红豆衫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烤烟、薏仁米、油桐籽等。[1]

动物

  动物野生类资源有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猕猴、林麝、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红腹锦鸡、蛇等;常见的有大蟾蜍、棘腹蛙等;爬行动物主要乌龟、蛇、鳖等,哺乳动物有鼠、免类、狸等几十种。火花水牛、紫云黄牛、紫云山羊、宗地花猪等是贵州优良的畜禽品种。


文化

亚鲁文化

  紫云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特别是其醇厚的原生态文化近年来吸引了学界极大的研究兴趣,苗族英雄史诗《亚鲁》就是这块文化丰韵的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亚鲁》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共26000余行,涉及古代人物1万余人,400余个古苗语地名,30余个古战场名,至今仍然传诵于当地苗族地区的三千多名歌师口中。以《亚鲁》为代表的“亚鲁文化”凸显了苗族先民在征战迁徙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艺术创造力,而其服饰艺术则表现了苗族文化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情趣。“亚鲁文化”服饰艺术,贵州紫云境内的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迁徙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亚鲁文化”中的苗族服饰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支系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保持了较多的原始风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的便利和流行文化的涌入,亚鲁文化地区传统服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重要的苗族节日或者婚庆时,平时很少有人穿戴苗族服饰,传统的苗族服饰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对紫云“亚鲁文化”地区苗族服饰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的迫切。“亚鲁文化”地区苗族支系众多,服饰风格多姿多彩如今,它的造型、款式、色彩、制作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紫云境内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4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人口最多,苗族114444人,占总人口的38.49%,布依族86513人,占总人口29.09%,其他少数民族2502人,占总人口0.85%。


英雄亚鲁王

  在远古时期,中华大地尚无民族区别, 天下一家。亚鲁王自幼聪明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亚鲁王还没到十二岁的时候,他的亲生父王带领大王子和二王子离开了疆域,远征它乡去定都立国。父王把王国留给了亚鲁王之后,由亚鲁王的母亲博布嫩荡赛鸽代理王位,王后把亚鲁王带到了一个名叫梭纳经容贝京的地方安置王室,授王位给了亚鲁王。亚鲁王十二岁之前就以商人身份到其他部落里去接受其它民族的文化教育。亚鲁王一生博学多艺,精通天文地理和巫术,熟知冶炼铁的技术,会制造多种兵器。是位多才多艺的经济家、政治家、军事家和预测学家。亚鲁王的士兵在江北岸种植一望无际的水稻,在江滩上圈养着无数的鱼池。他的王国粮食很丰盛,士兵吃的是白花花的稻谷米,战马吃的是金黄黄的稻谷穗。亚鲁王拥有无数个像雪山一样闪银光的盐井,因为拥有先进的制盐技术,亚鲁王获得了财富。

  亚鲁王在十二岁之后开始征战立国,通过多场艰苦卓绝的残酷战争,带领着他的将士们,收复许多父王离国之后被占去的领土。在收复纳经城战役中,亚鲁王的王妃波尼桑,被占据纳经的卢呙王乱箭射杀牺牲。亚鲁王痛失了一位美丽的爱妃。

  为了悼念死去的爱妃波尼桑,亚鲁王带领着他的将士们一鼓作气,攻下了纳经城,接着又下令攻打占据贝京城堡的伊莱王。紧接着长途奔袭坂经城,出其不意的攻下了坂经,杀掉了占据在那里的谷吉王,收回了坂经城堡,王国百姓欢呼雀跃庆祝胜利。

  亚鲁王的飞龙马飞越天际腾空长啸,杀戮中叫声切切,尸体遍布了旷野,血流成河。亚鲁王残酷而英勇的征战让苗人的后代深感自豪。亚鲁王同时也是一位有情有义、人情味浓郁的首领。他携带王妃儿女,在婴儿的啼哭声中上路。哭奶的啼声撕心裂肺。一句“可怜我的娃儿,别哭啦,七千追兵紧紧随着哭声而来。歇歇吧,我们煮午饭吃了再走……”深深饱含了一位父亲、丈夫与王者的伟大情怀……

  亚鲁王转战沙场戎马一生,但他并非主战、好战。他得到宝物龙心之后,曾打算带领族群安居乐业建设家园。但天意不由人,亲生兄长赛阳赛霸率领七千士兵,浩浩荡荡地向亚鲁王的领地开进。这时,亚鲁王的态度显得特别弱势:“你们是哥哥,我是弟弟,你们在自己的地方已建立领地,我已在自己的村庄建立了疆域。我不去抢你们的井水,我不去你们的森林砍柴火。你们为何率兵来到我的边界?”赛阳赛霸则强势得不容置辩:“我们是来要你的珍宝!给不给我们都要拿,舍不舍我们都要抢!”之后,亚鲁王因拥有宝物龙心而得胜。但兄长赛阳赛霸反复施计,终于夺去了宝物,在多场拉锯式的浴血奋战中,亚鲁王的将士们因为波丽莎的失策而阵亡过半。

  为了留下部族的根源,英雄的亚鲁王选择了战略转移,带领王妃儿女和部族与将士们离开了破碎的家园,长途迁徙,刀耕火种,从头做起。然而,嫉恨这剂毒药在兄长赛阳和赛霸的心里持续发酵,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亚鲁王的头顶。亚鲁王率领族群昼夜迁徙,越过宽广的平地,逃往狭窄陡峭的穷山恶水,可是他们依然无法躲避追杀。亚鲁王用雄鸡来占卜地域,为疆土命名,各种动植物跟随而来。亚鲁王及其族群不希望战争、甚至退避战争,但当族群饱受欺凌、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便一往直前,奋勇杀敌保卫疆土。他们一次次建起家园,又一次次撤退迁徙,亚鲁王的部落以各家族为编制团队,分若干条线路迁徙,征战,从富饶宜居之地,一步步退到了生存环境特别恶劣的南方山区,分散进入麻山地区。


旅游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 地处紫云自治县东南部,沿格凸河展布分为妖岩、大河、大穿洞、小穿洞四个片区。面积为56.8平方公里。

1、景点景物分布

   (1)妖岩片区 西北起黄家湾下游的下岜易,东南至关口寨附近的天生桥,包括岜易河谷、妖岩寨、喀斯特裸岩、星星峡、打锣寨沙洲、红豆杉林、方竹林、天生桥洞棺葬等8外景源,面积为18.2平方公里。
   (2)大河片区 西北起天生桥,东南至大穿洞渡口,包括天星洞、大河峡谷、大河苗寨、苗王剑、变色湖、夹山孤峰、夹山一线天等7处景源,面积为9.2平方公里。
   (3)大穿洞片区 西起格丼村和大穿洞渡口,东面以通往长顺的小路为界,包括大穿洞、望天洞、穿上洞、盲谷、盲谷原始森林、竹林寨、脚杆寨、响水洞、格丼洞、格丼村等10处景源,面积为18.6平方公里。
   (4)小穿洞片区 西面以通往长顺的小路与大穿洞片区分界,东南至鼠场河渡口,包括小穿洞、苗厅、中洞人家、下穿洞、鼠场河峡谷等5处景源,面积为10.8平方公里。 

主要景点景物

   (1)岜易河谷 从黄家湾下游的下岜易村到妖岩寨,全长约5公里,此段河道两侧常呈陡壁展布,河谷忽窄忽宽,水流或急或缓。两岸地被植物茂盛,挡天遮阳,使河水呈现淡蓝色或清绿色,是开展漂流活动的好去处。
   (2)妖岩寨 在岜易河谷下游,由于格凸河侧向侵蚀发育,河道弯曲,使地面开阔坦荡,妖岩寨依稀可见。村寨中以苗族吊脚楼展现独特的民族建筑风格,吊脚楼呈“栏杆”式,楼与靠山半间在同一水平面上,底楼用板围圈。相间不远处建有储粮圆仓,远观圆仓和吊脚楼成为独特的风景线。在村寨后山的大片光滑崖壁上,有摩岩记文清晰可见,文字古怪,难以辩认,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红岩碑类似。
   (3)喀斯特裸岩 在妖岩寨的下游,地质构造出现褶邹断层,岩溶发育,大片基岩风化裸露,风化基石形态各异,展现奇形怪状的喀斯特裸岩,参差错落,雄浑粗旷。
   (4)星星峡 沿喀斯特裸岩顺格凸河而下,是两岸对峙的峡谷,长约3公里。由于侵蚀基准面下切,致使此段河道两侧常呈陡壁展布,且与水面比高约50-150米不等。谷中清溪石涧,曲折蜿蜒,岸边奇峰嵯峨,藤蔓叠翠,呈现峡谷套嶂谷的景观。
   (5)打锣寨沙洲 穿过星星峡,格凸河渐渐开阔起来,呈现水缓、谷平、滩长的景观特色。在打锣寨一带的河谷中,有几片绵延的沙洲滩涂与岸边的田畴纤陌连为一体,恬静秀美,与幽深险峻的峡谷形成鲜明对比。
   (6)红豆杉 在星星峡下游的竹林寨边,有十多棵红豆杉树,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
   (7)方竹林 位于穿上洞至盲谷必经之处,成片生长,竹杆看上去是圆的,实际呈方形,有“凸生哭竹”之传说。
   (8)天星洞 格凸河上游河水从天生桥进入伏流约3公里后,从天星洞口流出。天星洞高约110米,宽40米,洞口呈长方形,洞口巨岩横跨,洞壁石幔悬挂。游客可乘船进洞游览约200米,清秀脱俗,格外迷人。
   (9)天星洞悬棺群 位于天星洞内,左边的旱口附近。洞口有三层自然台阶,每层高约2米,棺木自上而下先后放置。悬棺多为榉木制成,一端置于岩上,一端悬置在圆木架上。头里脚外,40余口基本完好的。可辩别尸骨风化腐蚀后残存的衣物和陪葬品。
   (10)大河峡谷 格凸河从天星洞流出后,由于人烟稀少,自然生态环境基本保持原生状态。大河苗寨一带翠竹夹岸,奇峰林立,峰回水转,河谷蜿蜒,呈现一派青山绿水的秀美景象。
   (11)大河苗寨 大河苗寨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可谓得天独厚,由奇峰、河谷、沙湾、竹林、村寨、田园等组成复合景观。周围群峰环抱,格凸河从村前流过,中有良田百余亩,村舍依山脚分成几组,是理想的人居环境。加上交通不便,更是难得的世外桃源,与桂林山水和武夷山风光相比,又添几分情韵野趣。 
   (12)苗王剑 在大河苗寨背后的峰丛中,有一奇峰突兀而起,如同宝剑指天穹,气宇轩昂。相传苗族的祖先许道,自东往西赶山填海,来到这里因家中有事返回时,将苗王剑插在这里,因回家以后伤了腰折了腿,从此不能再赶山填海。苗王剑则永远矗立在格凸河边了。
   (13)变色湖 位于大河寨以南约500米处,是喀斯特天然湖泊。因湖水会随季节的变化变换不同的颜色而得名。有时成铁红色,有时成土黄色,有时又成淡绿色,有时则清澈见底。犹如一面镜子映在万绿丛中,好象是上天赐给当地苗族人民的,因此又称“天赐湖”。该湖长约350米,宽约100米,海拔980米,比大河村高约47米。湖中有3个泉眼,枯水期流量为5-10升每秒,每年丰水期湖水自然排泄,水质很好,去污能力强。
   (14)夹山孤峰 夹山一带的景观由峰丛、峡谷、绝壁、碧水、轻舟、渔歌、鸟语、花香等组成,人与自然,佳景天成。在此景处有一孤峰挺立水中,如中流砥柱,峰前疑无路,水转影相随,是乘船游览时绝好的留影处。
   (15)夹山一线天 夹山孤峰与两岸绝壁相映而成。绝壁叠翠,碧水中流,两岸夹峙,构成了“夹山一线天”。与著名诗句“两岸猿声啼不往,轻舟已过万重山” 的意境相似。
   (16)大穿洞 位于下格丼村东南约1公里处,是格凸河伏流的入口,海拔930米, 

大穿洞口高达116米,宽约25米,呈拱门形。洞口两侧展布白岩绝壁,洞壁陡峭,从农历清明到九月重阳,洞内有数十万只燕子翻飞其间,筑巢栖息,因此又称“燕王宫”。当地有艺人可沿陡直洞壁攀岩而上获取燕窝,奇功绝技,惊险刺激。泛舟进洞是270米长的河湾。左不方是巨大的天窗—望天洞。

   (17)望天洞 在大穿洞内河湾的尽头,有一个穿越碳酸盐岩地的大竖井,深370米,宽200米,又称“通天洞”。仰望苍穹,好象开了一道天窗,一缕缕阳光倾泻下来,与洞顶滴下的状如银丝的岩浆水交织在一起,形成道道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奇妙无比。望天洞下有一天然石坝,似从天窗掉下的巨石,堆成一道天然堤坝,堵住河水,锁住蛟龙。堤坝中有一缺口,流水咆哮,破堤而下,水流越过源于天窗的混沌之后,穿行于12公里长的暗河伏流和大小洞厅之中。
   (18)穿上洞 从大穿洞外沿陡峭小道或从通天洞壁攀岩而上可以穿上洞。此洞高50米,宽70米,长137米,洞若天桥,洞内顶壁景观奇特,洞外的坡谷上长满了亚热带植物,其中有一片野色蕉和方竹林。在穿洞的侧面又是一个巨大岩洞,由此出口上至大穿洞耳桶山顶。
  (19)盲谷 从穿上洞往里走约500米,面前展现槽形凹地,四周为崩塌型峭壁陡岩所围。盲谷是由古地下河遗址发育演变而来,可通过约20米的竖井洞进入,长约1.8公里,分为三段,宽30-150米,岩壁高200-400米不等。该盲谷规模巨大,形态奇特,景观罕见,具有重要的科研探险和科普旅游价值。
  (20)盲谷原始森林 盲谷内原始森林茂密,乔木、灌木、藤本等植物种类众多,有珍稀树种和野生动物,是罕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所在地。除了悬崖陡壁,山顶凹地郁郁葱葱,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林带,具有神秘、旷野、幽深、险峻的特点。
   (21)竹林寨 位于格凸河伏流的山顶上,从大穿洞口外沿蜿蜒小道往东走约1.5公里就到了竹林寨,周围是高大茂密的常绿树林,翠竹丛生,紫藤缠绕。这里居住的是高山苗族,以吊脚楼著称,有四柱落脚的“斗笠”粮仓如蘑菇一样散落在林中。每当夕阳斜照,又见炊烟缭绕,鸟语花香人气,野趣生机盎然。 
  (22)脚杆寨 坐落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窝凼里,脚杆寨只有两户人家,几间低矮的屋舍掩映在翠竹和树林里。脚杆寨苗语叫“不这吾”,意为“我要回家”。古代由于战争,苗族祖辈战败后,从东方逃到这里来避难。卧薪尝胆的苗族祖先,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发誓只要脚杆还在,就一定要回老家,收复山河。祖辈过世,后人将其棺木高架于岩洞绝壁之处,只待有朝一日能回家,于是就有了洞葬、悬棺的习俗。 
   (23)响水洞 位于大穿洞与小穿洞之间,是格凸河伏流系统的枢纽,又叫“落水洞”,是地下河的露头。洞口位于格凸河顶部溶洼中央,呈椭圆形,是竖井天坑,直径约200米,深达216米。洞上可听到地下暗河露头的迭水声响彻如雷。沿东边顶端的岩壁往下可到达暗河边。河流在竖井底部的岩块中开出一条水道后,咆哮旋转于甄穴中,形成巨大的地下环流景观,消失在水仓之中。
  (24)格丼洞 在下格丼村东南的路边,有一小河溶洞,是猴场河转为暗流的入水点,洞口高约30米,宽约30米,入口水道比较窄,但气流非常猛烈,河水汹涌澎湃入洞,响声如雷,在穿洞内与格凸河伏流汇聚。
  (25)格丼村 距离县城东南约30公里,分为上格丼和下格丼,相距1公里。这里奇峰林立,苗寨依山而建,背靠绿树浓荫,面对阡陌田园。高山、流水、奇峰、绿树、村庄、田园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26)小穿洞 格凸河、猴场河和长顺的摆所河在穿洞内汇流后,从小穿洞口蘑菇潭涌出悬崖,形成落差几十米的瀑布,景观壮丽。该洞口高50米,宽40米,海拔790米,因此似巨鼓,又名“冒鼓天”。洞中石柱、石笋、石钟乳等化学沉积形态多而优美,石柱高达20多米。现洞口已修筑水坝,拦水发电。
   (27)苗厅 在小穿洞口往里走约500米处,洞长约700米,宽约215米,平均高70米,面积达11.6万平方米,容积在700万立方米以上,是世界上第二大喀斯特洞厅。因附近有苗寨而称为“苗厅”,是1989年中法洞穴专家联合考察时发现的。洞内石笋、石柱、石幔等琳琅满目,在大厅的西北部有高达38米的巨大石笋,实属罕见。目前苗厅内有6个支洞尚未探明,在洪水季节,洪水将越过大厅,从岩石上倾泻而下,形成多级暗河瀑布群,颇为壮观。
   (28)最后的穴部落 原名中洞,在小穿洞出口的山顶上方,有上、中、下三个溶洞,上洞海拔约1400米,是附近通往长顺的必经之地。上洞右侧300米处是中洞,洞口高50米,宽100米,深200米,居住着21户苗族人家,房屋建筑均为无顶木柱竹篱。旁边是高约3米的蛙形钟乳石,从中流出来的清泉供人畜饮用。整个拱形的洞顶布满了灰白色的球形凹面有很好的消音效果,洞内声音清晰,互不影响,但传至洞外,却如同混响。洞中人家的生活方式仍沿袭传统习俗,善良厚道,热情好客。此名为易华所命。 
   (29)下穿洞 中洞下面是下洞,实为天桥,是一个巨大的岩溶穿洞,洞高约50米,长近300米,跨度200余米。原为人居住,遗迹尚存。下洞对面是雄伟的摆架山,摆架山下是险峻的摆架河峡谷。
   (30)鼠场河峡谷 格凸河从小穿洞出后经摆架河进入鼠场河,河谷在此深切展布,有近5公里长的陡直崖壁。谷中怪石嶙峋,水流时缓时急,从坡肩至谷底,两岸林木茂盛,水质清澈呈淡蓝色。此外山、水、石、林形成的复合景观具有幽深、险峻、旷野的特点。 





特产

  紫云三宝 天麻、杜仲、灵芝。

  唐氏鸟笼 工艺精湛,构思奇妙,纹有栩栩如生的中国龙。产品多次在能工巧匠大赛中获大奖,己走出国门。是老人休闲娱乐的好帮手和富有情调的家中饰物。

  戈若土布

  戈若民族服饰 是以环保型、原生态,纯棉面料纯手工制作的特色工艺产品,是紫云县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喜爱的服饰、该产品已于2008年6月29日成功申请了“戈若”商标。

  东海蜡染 纯手工制作,原生态,品种多,有蜡染服饰、蜡染画。

  火花冰脆李 主要产于火花乡,由于火花乡是一个“盆地”气常年气温较高适宜果树生长,特别是冰脆李,每年都供不应求,它味美、甘甜、年产量约320万斤。该产品并于申注了“火花”牌商标。

  坝羊腐乳 纯手工制作,传统布依食品。年产量约15吨。

  紫云绿壳土鸡蛋 紫云特产。绿壳鸡蛋是采用当地优良绿壳黑土鸡经山地放养而来,蛋产品中不含任何违禁药物、激素,以及工业色素。口感细腻、蛋黄大、色泽鲜艳、蛋清浓稠无腥味。

  达帮花山猕猴桃 产于紫云县达帮乡花山村。花山地处低热河谷,生态优美,空气清新,是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绝佳之地。特点:肉质细嫩、甜酸适度、汁多味浓,具有“墙内吃果墙外香”之美誉。攻效:此果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多种氨基酸、酶、钙铁、果胶等到,还具有抗癌、抗衰老、健身养颜之攻效,实属果中之珍品,维C之寇。馈赠亲友的上好佳品。其年产量约1.2万斤,产品经包装远销省内外。

  竹叶青绿茶 采用原始森林深处野生小叶苦丁茶树嫩芽为原料,经过多道工艺精制加工而成,产品外型卷曲油绿、冲泡后叶底翠绿、鲜活、明亮,汤色碧绿幽新,香气清高畅、先微苦后甘甜。本品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稀有矿物元素、糖类、芳香等营养物质。饮用苦丁茶有助于振奋精神、强心利尿、降低血压、降脂减肥、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作用。常饮可以保健身体,养颜益寿,被誉为“长寿茶”,“美容茶”。

  紫云花猪 原产地域自然地理范围在该县南片区的宗地乡、松山镇、白石岩乡、火花乡、水塘镇、猴场镇、大营乡、达帮乡、四大寨乡等9个乡镇,所辖范围行政区域近2280平方米。该产品肌肉鲜红细嫩,肉香皮糯,肌纤维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卵磷脂、谷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

  宗地花猪 产于紫云县宗地乡,宗地、打郎、妹场、红岩、水塘、坝寨等村,是紫南地区乡镇群众的“当家猪种”。宗地花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黑白,花四肢,腰及颈部、额心、尾尖呈白色,其余部分为黑色。喜欢吃青草,耐粗饲料适应性强,易育肥,肉质好、皮薄、是肉脂兼用型猪种。育肥猪年产量约13万头,出栏平均体重110公斤。很受客商亲睐,每年都供不应求。

  格凸精米 原生态培育,不添加农药或任何化学物质,精加工、精筛选,颗粒铮亮,口感好,有营养。

  薏仁米 又名珠珠米,产于紫云县板当镇硐品村。特点:甘甜微寒。攻效:有利于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浓等功效,为常用利水渗湿药。主要成份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长期饮用能治疗褐斑、雀斑、面疱,使斑点消失并滋润肌肤。为上等的保健食品,昵称“人生汤圆”。该产品已远销海外市场,年产量约5千吨。

  红心红薯 主产于紫云县松山镇磨来冲,年产量约400万斤。产品每年上市供不就求。

  辣椒 原生态加工,不添加色素,鲜香可口,口感舒适,回味悠长。攻效:健胃消食。其种植基地在我县猴场镇,年产量(干椒)约50吨。

  宗地大蒜 产于紫云县宗地乡,是宗地乡的传统济经作物之一。其特点:紫皮、瓣大、鳞茎辣、味浓、食口性好,具有杀菌和抑制细菌的功效。现已成为贵阳市老干妈企业的调味剂。该产品并于2008年8月1日申注“宗地大蒜”商标。年产量约100万斤,但仍然供不应求。

  小米油桐 紫云历来为桐油主产区,享有“桐油之乡”的美称,传统产品称为“小米桐油”广泛分布在紫云县境内各个乡镇,其中火花乡、达帮乡、四大寨乡产量较大。毗邻镇宁县芦马乡的桐籽与本县所产桐籽品质相同,且芦马乡桐籽基本流入本县。桐籽年总产量在4000吨以上,桐油产量高,质量享誉国内外,曾评为“国标二级”桐油。

  绿茶 以紫云县大山深处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该产品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苦丁茶 该产品采用贵州高原西部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原始森林深处野生小叶苦丁茶树嫩芽为原料,经过多道工艺精制加工而成,产品外型卷曲油绿、冲泡后叶底翠绿、鲜活、明亮,汤色碧绿幽新,香气清高畅、先微苦后甘甜。本品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稀有矿物元素、糖类、芳香等营养物质。饮用苦丁茶有助于振奋精神、强心利尿、降低血压、降脂减肥、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作用。常饮可以保健身体,养颜益寿,被誉为“长寿茶”,“美容茶”。是自饮及馈友的纯天然绿色保健珍品。该产品年产量约2吨。

  杜仲茶 采摘杜仲树的嫩叶,经传统的茶叶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健康饮品。特点:品味微苦而回甜上口。攻效:常饮能使肾精充沛、容光焕发、精力旺盛。特别是对肝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腰膝病、阳痿病尿频、健忘失眠等到症状有特殊疗效,配方考究,综合药效显著。

  山鸡 圈养野鸡,肉质清甜、味美、营养价值高。年产量约5千6百只,是紫云的一大特色产品。

  林下鸡 放养在自然林中,肉质细腻,含多种营养成份,林下鸡不仅有土鸡的味道,更有红腹锦鸡的风味。其年产量约45万羽。

  橡籽 又名青杠籽、小米橡,广泛分布在紫云县境内各个乡镇,其中火花乡、迖帮乡、四大寨乡产量较大,质量较优。年总产量在4500吨以上。

  山苍子 产于紫云县猴场镇,俗称“麻山珍珠”。气味芳香,回味悠长,具有平踹、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菌、抗病毒、抗阴道滴虫、降解黄曲霉素的药理作用。年产量约200吨(鲜籽)。

  小米核桃 非人工培育,原生态,有营养。主产于紫云县四大寨、大营等乡镇,年产量约30吨。

  火花矮马 又名叫叽马、主要分布在紫云自治县火花乡,属地方特色家畜品种。因其短小精悍(体高1.0-1.1米,体长小于2米)、聪明、灵便而得名“叫叽马”。它具有抗病能力强,耐粗饲,易育肥,易于驯服等特点。

  猴场山苍子 产于紫云县猴场镇。采用天然芳香植物山苍子加工精制而成。特点:气味芳香,回味悠长。攻效: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药理作用:有平踹、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菌、抗病毒、抗阴道滴虫、降解黄曲霉素的作用。

  猴场手搓辣椒面 外焦里鲜,辣而不辛,鲜香可口,口感舒适,回味悠长。攻效:健胃消食。其种植基地在我县猴场镇年产量约5千公斤,该产品己经成为贵阳市老干妈企业的调味剂。






紫竹青毛峰

紫竹青翠芽

苗一香绿茶

紫云炳贡翠芽

格凸春芽


鹏顺腊肉制品


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