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

  多次的秋霜洒过万千山峰,使得霜叶红于二月花,就像自己的点点心血,染遍山川,浸透红叶。 表明作者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和不计个人得失的满腔热血。


【注释】
  繁霜:浓霜;或解:多次的秋霜。
  丹:红色。


【出处】

  明·戚继光望阙台》,全诗: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背景】

  《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概括了作者十年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期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表达了自己有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和对朝廷的忠贞。望阙台:戚继光在守卫福建时,将福建省福清县的一座山峰命名为“望阙台”,用来表明自己身在远方而不忘国家的重托。戚继光在《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中记道:“一山抱高处,可以望神京,名之日望阙台。”阙(què),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

  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夷。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他任福建总督时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赏析】

  《望阙台》概括了作者在苍茫海域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表达了自己远离京师、孤立无援,但仍然期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自己有一片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也蕴含了对朝廷的忠贞。

  头两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是说,同倭寇周旋十年,征战海疆,海面呈现的景色充满了寒意,一位孤独的臣子我登上望阙台,遥望着京城宫阙。首句总括了作者在苍茫海域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海色苍茫清寒,同时暗示了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望阙台,“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作者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但仍然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

  后两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是说,浓厚的秋霜,全都是我心中的气血凝成,洒向千山万峰把秋叶都染红了。这两句借景抒情,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心头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