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志南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绝 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

  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逐句释义: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在这老树遮阴的地方系好了小船,(我)拄着藜杖走到了桥的东边。
  系:拴住;缚住缆绳的意思。
  短篷:带篷的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拄着藜干制的拐杖。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开放季节蒙蒙细雨沾了衣裳,似湿非湿,杨柳风轻吹在脸上,没有丝毫寒意。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下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绝句》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诗,记述了作者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在这老树遮阴的地方系好了小船,我拄着藜杖走到了桥的东边。说明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春游的好去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通过作者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杏花。“不寒”,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此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名家点评:

  南宋·朱熹:“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志南南宋诗僧,生平不详,志南是他的法号。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就这一首诗,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