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瓦尔俄足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羌族瓦尔俄足节

  瓦尔俄足节,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又称“羌族妇女节”。农历五月初五,羌族妇女不分老幼,身着鲜艳民族服饰,佩戴银首饰前往女神梁子石塔前参加羌民族古老的传统妇女节。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他们都要举行“瓦日俄足”。

  “瓦日俄足”的活动程序主要有:

  1、“瓦日俄足”前夜的活动程序:①寨中妇女围聚在火堂边祭祀女神的太阳馍馍、月亮馍馍和山形馍馍(舅舅陪同)。②舅舅开坛、祝词。③馍馍上神龛。

  2、“瓦日俄足”这天的活动程序:①前往女神梁子祭拜(舅舅带领)。②举行敬献、祭杀山羊仪式。③舅舅唱经,酬神、祈神。④领歌引舞⑤寨中有威望的老妈妈讲述歌舞女神莎朗姐的故事和爱情、生育、家务等传统美德。⑥男人们在旁烹饪、伺候。⑦传送歌舞。

  “瓦日俄足”活动中,舅舅自始至终的参与,体现了远古时期羌族女性群体活动与母舅权大的特征,带有浓郁的原始母系崇拜的遗迹,对了解古羌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女神崇拜、女性习俗等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瓦日俄足”的传承方式,对羌民族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特别是对羌族民间舞蹈“莎朗”的发展、演变极具研究价值和积极作用。

  “瓦日俄足”以歌舞活动为主,歌的旋律粗犷奔放,节奏自由,山歌风味浓郁,交替反复的歌唱形式,体现出这一节日中传歌、习歌的艺术特色。奇特的胯部往复转动的舞蹈动律,令人叹服。整个歌舞,显示了含蓄、柔美的羌族妇女性格。

  “瓦日俄足”(歌仙节)是羌民族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由妇女主持和举办。其源于古羌民族多神崇拜的宗教文化;秦末汉初,羌民族迁徙定居于岷江上游高半山,在长期游牧、农耕文化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今天以祈祷歌舞女神莎朗姐“引歌”为主线的有独特民俗内涵的“瓦日俄足”(歌仙节)。

  羌族传统节日“瓦日俄足”(歌仙节),从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与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古老的母系崇拜习俗密不可分。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羌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数千年民族历史进程中,由于无本民族文字,很多古老民俗及其民族历史,仅散见于汉文古代典籍中。“瓦日俄足”(歌仙节)经历民间不懈传承,仍完整保留了古羌固有的独特民俗文化。

  “瓦日俄足”(歌仙节),在“文革”时期受到摧残;八十年代受各学术研究的重视,传统节日始得继承和弘扬。二000年,羌族“瓦日俄足”(歌仙节)作为本县羌族传统文化的重点资源得到保护。

  “瓦日俄足”(歌仙节)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办,由本寨妇女主持。节日中,凡本寨妇女,不分老幼,皆着鲜艳本地域民族服饰,佩银饰前往参加,气氛异常热烈。

  节日的基本内容有:初三日,由会首组织数名净身妇女,手拿香、蜡、酒、柏香、馍、刀头等贡品,结队前往“热和梁子”的石塔前,敬祀歌舞女神“莎朗姐”,请女神赐以歌舞,谓之“引歌”。回到村里,再逐户告知信息,谓之“接歌”。节日前夜,妇女们忙碌地准备美食,以备第二天食用;未婚女性则精心为情人准备亲手绣制的礼物。节日时,由舅舅开坛,祝福全寨人蓄两旺、五谷丰登。“萨朗”(歌庄)是活动的主要内容。“萨朗”(歌庄)由老年妇女领跳,之后,再逐一将歌舞传授给下一代。男人们则以歌舞附之,并以腊肉、咂酒、馍馍等食品伺候。活动的间息,已婚妇女向青年女性传授性知识,持家之道等知识;或有情人慢步私语;或女性间相互笑谈。累了,妇女们三三两两围坐一团,相互品尝美食、畅饮咂酒,笑谈人生。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在3天欢庆中,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萨朗”(歌庄)。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羌民操持。

  依照“瓦日俄足”(歌仙节)传统古规,若本寨当年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办“瓦日俄足”(歌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