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耀州瓷

耀州瓷陕西省铜川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9月3日,《关于批准对红崖子花生、清远鸡、乳源彩石、横山羊肉、耀州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95号)批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耀州窑始于唐代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2006年5月20日,耀州窑陶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10月20日至23日,第18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在杭州举行,铜川市参展的耀州瓷作品获得“5金4银5铜11个优秀”的好成绩。

产品特点

耀州,设立于五代后唐时期。北宋称耀州为华原郡,金元时称为耀州,因此考古工作者称黄堡镇唐代遗址为“黄堡窑”,而宋、金、元时的黄堡窑才依照习惯称为“耀州窑”。

耀州瓷

耀州窑为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宋朝时被列为贡品,并远销世界各地,在陶瓷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虽然被称为“十里窑场”的黄堡窑在元代已衰落,但遗址内涵丰富,保存完整,文化层叠关系清晰,是中国古陶瓷艺术的一笔珍贵遗产。而只有陈炉镇继黄堡窑之后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

陈炉镇11个村庄几乎家家烧瓷,被誉为"陈炉不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镇作坊并为国营陶瓷厂。20世纪70年代,在李国桢等专家的帮助下,恢复了耀州窑的传统技艺,生产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兰花瓷、铁锈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成为铜川市的支柱产业。但近20年来,在现代化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陈炉镇的陶瓷业一度萧条,加之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使得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急需抢救。

耀州瓷

品质特性

陕西陶瓷以耀州瓷为佳,耀州瓷创烧于唐代,北宋时与定、汝、宫、哥、钧五大名窑齐名并著。以瓷质细腻,色泽青翠晶莹、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著称于世。

唐和五代时,耀州瓷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宋代时,耀州瓷窑具有相当规模,号称“十里窑场”,所产青瓷式样雅致朴素,质地坚实耐用,釉色青润宜人,冰裂纹样美观,尤其刻花产品流畅奔放,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之感,享誉全国。现耀州窑生产的餐具、茶具、酒具和点缀装饰品等各种工艺品,其装饰保持了宋代耀州青瓷富于变化的特点,图案以动植物为主,绘画丰富多彩,新颖雅致。

耀州瓷

工艺装饰

耀州青瓷烧制工艺十分讲究,须经原料加工、成型、刻花、素烧、施釉等工序烧成。其成品刻花装饰独特,是耀州青瓷最大的特点。

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

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

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

宋代耀州窑刻、印花装饰对同时期其他窑业影响极广,考古资料表明,宋时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内乡窑,广州西村窑与广西永福窑,都烧制与耀州青釉刻、印花装饰风格相类的产品,形成了耀州窑系。

耀州瓷

历史

耀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名窑之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金、元开始衰落,终于元初。

种类

  主要产品有:碗、盘、瓶、罐、壶、盆、炉、枕、彩合、香薰、注子、盏托、钵等,凡属生活需要的品种应有尽有。
  产品特征: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
  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
  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

耀州瓷

发掘

  禚振西老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和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耀州窑博物馆名誉馆长、耀州窑研究会名誉会长;兼任陕西省文物鉴定组、陕西司法鉴定中心、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玺宝楼青瓷馆、佳洋陶瓷公司、文德拍卖公司、《收藏》、《收藏界》杂志社的顾问和鉴定专家。是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隋唐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考古和古陶瓷发掘研究和教学、鉴定工作。
  数十年来,禚振西老师一直坚持在考古第一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考古学家。所主持的耀州窑遗址考古发掘在1997年荣获首届中国田野考古二等奖,并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特别是陕、甘、宁、晋、豫、冀、鲁等北方古瓷窑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二十年来一直担负着西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陶瓷考古教学,及一些文博单位、拍卖公司和收藏类杂志的古陶瓷鉴定工作,曾被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请去讲学。
  主要著作有:《唐代黄堡窑址》、《五代黄堡窑址》、《宋代耀州窑址》《立地坡、上店耀州窑址》、《耀州窑瓷鉴定与鉴赏》、《耀州窑瓷》(日本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先后曾获陕西省历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1997年因对中国古陶瓷研究贡献突出,获英国东方古陶瓷学会的“希尔”金奖(Hill Gold medal),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华人学者。2004年被评为陕西建国50年十大杰出女性代表之一。

公道杯的传说

  相传,公道杯是唐朝的传家宝。寿王与杨玉环婚喜之日,唐明皇赠此杯并问杨玉环可知用意?杨说:“父皇赐此杯,是教导我们,凡事要适度,不可过贪,否则将一无所得。”唐明皇含笑点首。该杯盛酒可谓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寓示世人办事处世必须讲究公道,不可贪得无厌。公道杯赋于人们的千古事理:在于当今社会,提倡精神文明,提倡经营诚信,提倡务实谦让、公平合理,提倡社会美德具有深厚的哲理和现实意义。天工开物之公道杯由工艺美术大师根据传世绝品复制而成,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并通过对“戒盈杯”的赏玩,深刻理解其蕴含着的深厚哲理。

耀州瓷

地理标志

产地范围

耀州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王益区黄堡镇,耀州区董家河镇、坡头镇、寺沟镇,铜川新区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耀州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省铜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耀州瓷的法定检测机构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 坯料:保护范围内瓷土资源配制,用量80%以上,选用原料执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特殊艺术瓷品种不做特别要求。

2.釉料:保护范围内原生态黄土,Fe2O3含量要求在3.5%至4.6%之间,K2O、Na2O、CaO、MgO总含量18.5%以上,经水簸后使用。

(二)加工技术。

1. 工艺流程:原料加工→成型→素烧→装饰→烧成

2. 原料加工:

(1)坯泥:球磨或耙泥法,细度要求过180目筛。

(2)釉料:球磨法,细度要求过250目筛。

3. 成型:

(1)手拉坯成型:手工揉泥,泥料含水量要求20%至25%之间。

(2)注浆成型手工装饰:泥浆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比重(密度)为1.4至1.5。

4. 素烧:强氧化焰焙烧,温度850℃至900℃。

5. 装饰:采用刻、划、剔、印、镂等。

6. 烧成:烧成温度1290℃至1310℃。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采天之青,釉呈橄榄,青中泛绿,绿中闪黄,通体刻花,线条流畅,图案清晰。

2. 理化指标:(略)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