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古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世界遗产: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
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圆顶清真寺

耶路撒冷古城阿拉伯语:البلدة القديمة‎;希伯来语:העיר העתיקה / ha'ir ha'atika‎),又称耶路撒冷旧城,是位于现代耶路撒冷城市内一块面积为 0.9 平方公里的区域。1860年代以前,这一区域就构成了耶路撒冷的整个城市。旧城拥有一些重要的宗教圣地:犹太教圣殿山及其西墙基督教圣墓教堂,以及伊斯兰教圆顶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

传统上,耶路撒冷旧城被分为4个区域:穆斯林区、基督徒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 英国统治期间, 规定所有建筑都应采用当地的石料, 形成了如今古朴庄重的老城风貌。

公元前第4千年,耶路撒冷附近即有人居住,青铜时代晚期,杰布西特人于前18世纪建立起坚固的城堡,城墙遗迹已在奥费尔山东坡被发掘出来,系用未经修整的大石块垒砌而成。约前996年,以色列王大卫攻占了耶路撒冷,并以此为国都。据史籍记载,所罗门王曾在这里建造十分宏伟的宫殿和庙宇,还扩建了城市。在奥费尔山西坡,曾发掘出约40米长的城墙,可能即为前8世纪犹太国王希西家为抗击亚述入侵而建。希西家还开凿了一条512米长的地下水道引泉水入城,发现了记载水道开凿情况的铭文。约前587年,城市遭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毁坏。后来,又先后受马其顿、罗马和阿拉伯的统治,城市几经变迁。现在的旧城城墙和城门是16世纪修建的。城内有前1世纪建造的犹太教圣迹许愿墙、4世纪的基督教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石寺。

1950年,约旦正式将东耶路撒冷合并, 但在1967年被以色列驱除出约旦河西岸。 1980年,不具耶路撒冷旧城控制权的约旦申报耶路撒冷旧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登录名称为“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1981年获得批准。

分区

亚美尼亚区

亚美尼亚区(亚美尼亚语:Երուսաղէմի հայկական թաղամաս;希伯来语:הרובע הארמני‬‎;阿拉伯语:حارة الأرمن‎)是耶路撒冷旧城的四个分区之一,是其中面积最小、人口也最少的一个。虽然亚美尼亚人也是基督徒,但是亚美尼亚区与基督徒区是分开的。

2001年,有2,500名亚美尼亚人住在耶路撒冷,其中大多数住在位于圣雅各修道院的宗主教区内或附近,宗主教区占据了亚美尼亚区的很大一部分。

基督徒区

基督徒区(阿拉伯语:حارة النصارى‎)是耶路撒冷旧城的四个分区之一,另外三个是犹太区穆斯林区亚美尼亚区。基督徒区位于旧城的西北部,西面沿着旧城西城墙,从新门雅法门,北面沿着旧城北城墙,从新门大马士革门,南面沿着雅法门 - 西墙连线,与亚美尼亚区毗邻, 东面到大马士革门一线,与穆斯林区毗邻。基督徒区有大约40处基督教圣地,其中包括基督教最神圣的地点之一:圣墓教堂

基督徒区的中心是圣墓教堂。环绕这座教堂还有其他的教堂和修道院。该区只有少量的住宅房屋,大多集中在东南面耶利哥门附近。基督徒区大多为宗教建筑,其次为教育建筑,例如路德会学校和圣皮埃尔学校。

教会建筑占据了该区的大部份。除了圣墓教堂占地最广以外,希腊东正教宗主教区、方济各会修道院, San Salvatore 和拉丁宗主教区也占据了大片地方。

基督徒区还拥有许多纪念品商店,咖啡馆,餐馆和旅馆。商店大多集中在市场街,大卫街,和基督徒路。教会兴建了一些旅馆以容纳游客住宿(如 Casa Nova和希腊天主教旅馆)。有些则是私人旅馆。

基督徒区还拥有一些小型博物馆(如希腊东正教宗主教区博物馆). 在该区的西南部有一个池塘名为Hezkiyahu,用来存储该地区雨水。

在19世纪,欧洲国家在耶路撒冷扩大了影响,在基督徒区兴建了一些建筑。奥斯曼帝国当局试图阻止欧洲的影响力,制定在该地区购买土地的规则。但是,一些国家元首,例如德国威廉二世奥地利帝国弗朗茨·约瑟夫二世亲自干预,使得这些国家的宗教机构得以兴建一些建筑物。

到19世纪末,基督徒区已经没有空地可供发展。同一时期,苏伊士运河刚刚开通,许多基督徒前往圣地旅行。这导致欧洲列强之间在耶路撒冷的影响力和竞争加剧。法国建立了医院、修道院,还在旧城外毗邻基督徒区的地方(称为法国区)为游客兴建了旅馆。在他们之前,俄国人在附近兴建了俄国大院。

这时,城墙成为基督徒区与新开发地区之间沟通的障碍,游客必须绕道雅法门大马士革门。1898年,奥斯曼帝国接受了欧洲国家的要求,开辟新门以连接新开发区域。

犹太区

西墙和圆顶清真寺

犹太区(希伯来语:הרובע היהודי‬‎, HaRova HaYehudi)位于旧城的东南部,南面是亚美尼亚区,东到西墙圣殿山。自公元前8世纪起,该区几乎一直有犹太人居住。1948年,住在该区的大约2,000名犹太人被包围,被迫全体离开。该区被阿拉伯人洗劫一空,古代的犹太会堂也被摧毁。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的空降部队从外约旦手中夺取该区。此后该区得到重建,到2004年人口为2,348人。

中世纪犹太人在欧洲属于少数种族、由于种族歧视而比较贫困。很多欧洲城市设立了犹太区、犹太人只允许在此区域内居住。西方语言的词汇“ghetto”(隔都)就是中世纪威尼斯共和国的犹太区名称而来。

十八世纪拿破仑向往宗教平等,在他侵略欧洲其他国家时,解除了许多西欧城市的犹太人必居犹太区的法律。

十九世纪犹太解放运动再次同等化欧洲犹太人的地位。

二十世纪,二战时期希特勒暂时复原了犹太区的法律,后掀起了犹太人大屠杀

穆斯林区

穆斯林区(阿拉伯语:حارة المسلمين‎;希伯来语:הרובע המוסלמי‬‎)是耶路撒冷旧城的四个分区之一。位于旧城的东北部,面积31公顷(76英亩)(此区域不包括占地35英亩的圣殿山)。穆斯林区是旧城四个分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东到狮子门,南面沿着圣殿山的北墙,西到大马士革门西墙一线。苦路开始于该区。

穆斯林区的人口有22,000人。如同旧城内其他三个区一样,在1929年巴勒斯坦骚乱之前,穆斯林区原本也是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杂居之地。今天有60户犹太家庭居住在穆斯林区。该区内的犹太地标有小西墙(Kotel Katan),和沿着西墙地下的西墙隧道

2005年7月27日,以色列政府批准在穆斯林区3德南土地上兴建30套犹太人住宅,距离阿克萨清真寺仅有几米远。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