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脸谱

  脸谱汉语拼音:liɑnpu;英语:facial make-up),中国戏曲图案化的性格化装。一般用于脚色所扮演的各种人物,脚色很少采用。脸谱要以夸张的色彩和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这同略施彩墨以达到美化效果的生、旦化装恰成对比。因此历来又把生、旦化装称为素面、洁面或俊扮,而把脸谱称为花面。

  戏曲脸谱是在涂面化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涂面是同面具并行发展的化装艺术。唐代已有关于涂面的记载。孟郊《弦歌行》:“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温庭筠《乾子》中也记载一人“墨涂其面,著碧衫子,作神,舞一曲慢趋而出”。到了宋代,涂面成为滑稽短剧的主要化装手段,用之于副净、丑。不过宋、金杂剧的花面化装还很简单,总的艺术效果是“务在滑稽”。

  戏曲脸谱通常分净脚脸谱丑脚脸谱两大类。从历史上看,先有丑脚脸谱。净脚脸谱是在戏曲形成以后由民间艺人逐步创造出来的,它经历了一个从稚拙、简单到精美、多样的漫长发展过程。据现有资料判断,最早的正面人物的图案化性格化装,出现于元代。净脚脸谱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是在昆、弋诸腔盛行以后。随着剧目的丰富和传奇体制容量的扩大,昆、弋诸腔的净、丑脚色,已明确分化为大面(正净)、二面(副净)和三面(丑)三个行当,各个行当已能扮演众多的不同性格的正、反面人物。表演艺术上的重大进步,促使昆、弋脸谱达到了新的规模。其后,梆子、皮黄兴起,净脚又有重唱与重做之分,一批注重身段、表情的“架子花面”多精于勾脸。这都推动脸谱艺术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脸谱是一种图案化的化装艺术,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但必须经过变形,渗透了艺术家的审美评价。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