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自贡市
四川自贡: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四川自贡:荣县大佛寺
四川自贡:自贡灯会
四川自贡:自流井老街
四川自贡:燊海井
四川自贡: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汉语拼音:Zì Gòng;英语:Zigong City),中国四川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东邻隆昌市泸县,南界泸州市宜宾市,西与犍为县井研县毗邻,北靠仁寿县威远县内江市。 面积4381平方公里。 辖4个市辖区、2个县。 截至2021年底,户籍人口316.66万人。

近代及以前的自贡因产井盐而富商云集,曾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是为抗日战争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的,是由“自流井”和“贡井”两个盐井名字合称而来。这里的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

自贡境内地形属低山丘陵河谷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沱江釜溪河旭水河越溪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自贡恐龙化石埋藏极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在大山铺发掘现场修建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恐龙化石遗址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以及遍布全市的古盐井遗址、遗物是人类文明史的辉煌杰作。自贡中国彩灯博物馆是研究、陈列东方彩灯艺术的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荣县大佛富顺文庙各具特色。尖山农团风景区、西山公园、荣县双溪水库风景旅游区、高石梯森林公园、仙人山;富顺西湖、青山岭森林景区、沱江青山峡风光等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自贡独特的景区风貌。主要旅游纪念品有闻名中外的竹丝龚扇,有充满乡土气息的各种扎染工艺制品以及民间剪纸 、草编等。自贡菜肴保持了川菜的纯正味道,自贡有二十多种各俱佳味的名小吃,有极富川南情调的民俗民情,自贡川剧名扬全国。

2021年,自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1.31亿元,比上年增长8.3%。

  • 邮编:643000 代码:510300 区号:0813

行政区划

自贡市辖4个市辖区、2个县:

历史

  自贡历史悠久,因盐建镇、置县、设市。自贡是由自流井和贡井组成的双子城域,而建市前,自、贡分别归属富顺县和荣县。自贡地区的井盐生产发端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时渐具规模,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清末民初。太平天国时期及抗日战争期间,两度“川盐济楚”,说明了以自贡盐业为主的川盐在中国的重要性。

北周以前

  远古时期,四川东、西部分属巴国蜀国,荣县归蜀、富顺归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伐蜀。是年冬,蜀平,兼取巴。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蜀仍为侯国),置巴郡,时自贡市西部及荣县境归秦之蜀国,自贡市东部及富顺县域属巴郡治理。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诛蜀侯绾,国废,改立郡,是为蜀设郡之始。荣县为蜀郡辖区。并在巴郡的今富顺境内“于此设金川祠”,设“金川驿”。这个时期,秦国南方的夜郎国逐渐发展壮大,其疆域北境到达自贡市之南。时自贡市境分属巴郡、蜀郡与夜郎国。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割巴、蜀置广汉郡,今自贡境属之。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广汉郡南部及新征夜郎国北部置犍为郡。犍为郡领江阳、南安、武阳、资中、符、南广、汉阳、朱堤、堂琅等县,富顺归为江阳县、荣县(此时包括自流井、贡井)属南安县。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5年-88年)开凿的富世盐井为自贡盐业历史的起点。在犍为郡管辖时期,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手工、冶炼业的发展,自贡的雒水(即今沱江)之滨掘出了一口盐井。

  蜀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益州牧刘璋又从犍为郡中分设江阳郡,将南安县东境部分地区(包括今自流井、贡井区域)划设江阳郡。这是今自贡市区从今乐山地区(南安)被划归今泸州地区(江阳)。荣县境仍属南安县。

  太康元年(280年),僚人领袖梅泽在今富顺境内因猎,见石上有泉,饮之而咸,遂凿石三百尺,咸泉涌出,煎之成盐,后人赖焉。自贡的盐业逐渐兴盛起来。因此,梅泽被人们尊称为自贡盐业始祖和盐井之神。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为整合盐铁资源,置为冶官县,包含了今荣县西境局域和犍为县东境局域,治金井。“有盐有铁,故曰冶官。”虽其治所在今犍为县境内,但考虑到自贡市西郊局部地区纳入了其辖区,亦可算作自贡行政区域历史上第一次因为盐而设置的行政机构。

  南齐末的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将“南安郡”侨置于荣县西境来牟镇,辖南安、华阳、白水、乐安、醒道五县。

北周隋唐五代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析江阳县北部富世盐井及其附近地区置雒原郡、富世县(以井名命县名),这是富顺和自贡市区第一次从今泸州地区(江阳)分化出来。是为今富顺境域设郡立县之始。同期,废南安郡,又在今自流井和贡井建公井镇(因附近有著名盐井曰大公井,故井名命镇名),仍属富世县,这是自贡市区城镇的肇始,公井镇是为今自贡市最早设立行政建制单位之始。

  开皇二年(582年),雒原郡废,富世县又一次隶属泸州。开皇十年(590年),南安县置大牢镇(在今五通桥金山镇),十三年(593年)改镇为县,时荣县境在大牢县内。这是今荣县和五通桥从今乐山地区(南安)分化出来,是为今五通桥境域立县之始。

  武德元年(618年),为整合掌控铁山盐铁战略资源,割资州大牢、威远二县置荣州,治公井镇(今自贡市贡井区),公井由镇升县,今自贡市区又从泸州富世县分化出来,公井县和荣州是为今自贡市区最早立县设州之始。贞观元年(627年),分大牢置旭川县(因附近有盐井号旭川,取以为名),治今荣县城关,今荣县从五通桥地区(大牢)分化出来,旭川县是为今荣县最早立县之始。时荣州领县六:公井(今自贡市区)、旭川(今荣县城区)、应灵(今五通桥)、威远(今属威远县)、资官(今犍为县局部)、和义(招和夷獠,今属威远县)。唐高祖武德九年,撤销了来凤县(今隆昌县北部双凤驿地区)的建制,把它划归富世县。唐贞观六年(632年)荣州州治由公井移旭川。时荣县境主要为旭川、公井二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富世县改名为富义县。唐中宗景龙二年,将宜宾北境及野容山(荣县山脉分两大干,北曰铁山,南曰野容山)一带的云州及罗永,云川,湖连三县裁撤,一并列入荣州大牢县。开元十二年(724年)三月,唐玄宗第六子李琬改名李滉被分封到自贡,成为第一代荣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荣州为和义郡,辖区未变,此后八位皇子封为和义郡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和义郡复为荣州,咸通三年(862年),李㥽被侄子唐懿宗封为荣王。唐代荣州、富义所产食盐远销湖北、江西等地。

宋元明

  北宋初年,富义县升富义监,隶属潼川路,这是今富顺第二次从泸州分化出来,升格为监,与泸州平级;荣州仍辖旭川、公井、应灵、威远、资官五县,隶属东川路。熙宁元年(1068年),富顺县废存监,即富顺盐监;四年(1071年),公井县废并入荣德县,复以“公井”名镇。

  南宋时,由于自贡盐业的鼎盛,朝廷在自贡恢复了荣王的封爵。开禧元年(1205年)五月宋宁宗赵扩召卫国公赵俨为皇子,赐名贵诚,封于荣州,立为荣王(自贡荣县中学校内原存宋朝“荣王布政碑”,十年动乱中碑亭被毁,该碑下落不明),筑荣王旧城。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因南宋光宗皇帝赵惇曾在自贡任过荣州刺史,尔后荣州以天子的“潜邸”升格为府,便以宋光宗的年号升荣州为绍熙府,这是自贡历史上第一次升格为府。绍熙府是一个因自贡盐业的兴盛而特别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一度成为“川南一大都会”、“西南一大都会”。

  元朝通过暴力屠杀的方式夺取了巴蜀盆地后,建立行省制。元宪宗八年(1258),绍熙府俱废,地入嘉定府,这是自贡市区和荣县在历史上第二次并入今乐山地区(嘉定)。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顺安抚司,二十年(1283年)罢安抚司,升为富顺州,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叙州路。至元四年(1338)元朝设置绍熙府军民宣抚司、绍熙路总管,兼置都总使司,自贡市区和荣县再次从今乐山地区分化出来。至元六年(1340年)十一月撤销绍熙军民宣抚司。元末,复置荣州,属嘉定路。

  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顺州为县,归属叙州府,这是富顺在历史上第一次并入今宜宾地区(叙州、叙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荣州为县(荣县县名始于此),属嘉定州,这是自贡市区和荣县在历史上第三次并入今乐山地区(嘉定)。嘉靖八年(1529年),因荣县公井镇之盐上贡朝廷,改称“贡井”。后因新罗井,设新罗盐课司,改称新罗镇,又将荣溪以东新罗镇所属的自流井和贡井从荣县划出,归属富顺,这是自流井和贡井历史上第二次划归富顺。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将富顺县的来凤黔及隆桥驿划归新置的隆昌县,县治就设在隆桥驿附近。

清朝

  顺治后期,开始对盐征收一定税费,称为“小票”,但盐场仍然一片凋敝。三藩之乱平定后,清廷组织湖广、江西、广东、福建移民进入自贡,在荒芜的土地上重新开拓一代文明。康熙年间,自贡人丁滋生,运销量扩大,有“改票行引”之议,盐商要运销食盐,需向官府购买“盐引”。康熙六年(1667年),废威远,并入荣县,康熙十二年(1673年),升嘉定州为嘉定府,仍辖荣县。十三年(1674年),复设威远。二十年(1681年),威远第三次并入荣县,雍正六年(1728年),第三次复置威远县。雍正七年(1729年),自贡盐业的发展引起了清世宗皇帝的重视,他亲自下诏将自流井从贡井属地划出,仍属富顺县,而釜溪河以西的贡井则划归荣县,并在荣县下设贡井县丞署(分县),富顺县下设自流井县丞署,专署盐政。乾隆年间,自贡已经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大盐场,这一时期在自贡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股票——“同盛井约”。

  由于自流井、贡井的并立,大抵嘉庆、道光年间,“自贡”这个称谓开始在富荣盐场出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英法联军强迫清庭大量赔款,其中一部分赔款就从自流井的盐税中提取,从那时起,在自流井就设立了英法两国的盐税抽取协理官员,两国均在当地建设了协理公署。随之,自流井涌来不少外国的商人和传教士,建设法国天主堂,基督教堂、福音堂、福音医院等。

  咸丰同治年间,自贡成为中国最大的手工业工场,“盐都”之谓由此而来。

  1911年12月30日,自、贡两地区的同盟会员和地方人士,经筹商成立了自贡地方临时议事会,首次将自、贡连接起来。自贡地方议事会率先在全省提出了“破案均税”的盐政变革,并始终保持盐产在400万担以上,成为这个时期变革领先的特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自贡地方议事会便欲谋求自、贡脱离富顺、荣县而实现地方自治和民主独立,合组而成为统一的经济、行政实体——“新和县”。“新和县”以自流井、贡井两厂为中心,联合附近威远县、宜宾县之一部分。但在民国元年7 月,“省临时议会”召开前夕,富顺、荣县、威远、宜宾四县代表不甘示弱,“争发传单,猛力攻击自贡设县”,与自贡驻省代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因为他们“深恐自贡设县后县境缩小,加重各该县负担”。因此设县失败。

  保路运动后,自贡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蒋中正控制全川,四川盆地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其中最根本的经济原因就是川滇黔各路军阀为了争占自流井、贡井这两块宝地,以便就近提拨盐税,充作军用。民国二年(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总数为2,500金镑的“善后借款合同” 。该“合同”中规定“以中国盐税收入之全部作为担保”。至此,殖民者延续了清末的特权,继续染指自贡盐业。同年,外国殖民者在北京设“盐务稽核所” ,在自流井(自贡)设“川南盐务稽核分所”,对盐业进行疯狂的掠夺。

  民国五年(1916年),滇军又占领了自流井,估提盐税。护国战争结束后,滇军仍然盘踞于此。黔军则占据了自贡盐业运销的咽喉之地——重庆。民国十三年(1924年),杨森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军务督理,开始大规模地扩军备战,苦于军费支绌,难达目的,于是试图独占自流井盐税。而刘文辉以驻守自流井、宜宾一带起家,扶摇直上,当了军长,杨森的矛头直指刘文辉。民国十四年乙丑,杨森发动了“武力统一四川”的内战。其目的并不是统一建设四川,而是要其他军队远离自贡,由他的督理署“统一”派军队驻守,“统一”提拨盐税,充裕实力。杨森派所部夺得自流井后,川军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田颂尧邓锡侯刘湘和黔军袁祖铭部在渝组织倒杨联军,分路合击,将杨森击溃,逼得杨森自奉节往汉口,再投吴佩孚。战后,各路军阀云集自流井,召开了“善后会议”,共同瓜分了自流井盐税。

  川军易帜后,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四川,但军阀割据仍然持续。于是,国民党加强了对自贡的争取,积极推动自贡设市。民国21年(1932年),刘湘因不满刘文辉久居膏腴之地的自流井而向其发动了攻击。二刘之战后,刘文辉被赶出自流井,败走西康,刘湘完全控制了自贡盐场。民国24年(1935年)5月,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盆地,形成了中央军控制四川的局面,使自贡摆脱了四川军阀的控制。民国24年(1935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将自贡及荣县、威远、富顺、井研、南溪等县划为一个党务区,即自贡区,并在自贡设指导员办事处。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将“自贡市”独立地作为中心市县,而且还统辖周边五县.这一高规格待遇是在设市问题上的最大推进。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不到一年时间,中国沿海尽丧敌手。日本不仅控制了全部的海盐生产,而且切断了通往内地的盐运通道。为了稳定民心,坚持抗日,国民政府不得不启动 “川盐济楚”恢复自贡对湖广的食盐供应,彻底打破日本的“盐遮断”。自贡的盐业又兴盛起来,水运贯通。民国28年(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建市筹备工作已经完成,由蒋介石委员长批准确认,国民政府将自流井和贡井合并为双子城域,正式设立自贡市。因此,自贡市成为中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城市之一。八年抗战,自贡在敌机狂轰滥炸的情况下,却生产出190多万吨食盐供全国三分之一的军需民用;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载,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收入80%主要来自关税、盐税和商业税。自贡市创造了近21亿元的盐税,可以支撑27个标准编制的陆军师一年的军饷,有力地支撑了战时政府财政。

  民国31年(1942年),自贡盐商购买了“盐商号”战斗机,盐工也慷慨捐资,为中国购买了“盐工号”和“盐船号”两架飞机,支持抗日救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四川省划分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四个行署,四行署与重庆市、西康省、云南省、贵州省,均直属于西南行政区。川南行署始驻自贡,后迁至泸州。1952年,四川省恢复设立,自贡市改由四川省直辖。

  1958年初,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次党代会作出的“充分利用盐卤、天然气资源,把自贡建设成为化学工业基地”的决议,中共自贡市委提出“跨上千里马,奔向化工城”的奋斗口号,开展全民大办化工运动,掀起了全面建设化工城的热潮。

  1979年,中央将原内江地区的荣县划归自贡市管辖;1983年,又将原宜宾专区的富顺县划归自贡市管辖。至此,形成了自贡市域面积四区两县的行政区划。1979年至1988年,是自贡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鼎盛期。三线建设从外地迁入了一批机械、轻工、冶金企业和科研院所,使自贡的机械、轻工成为实力较强的产业,经济总量在四川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成都市和重庆市。

  1986年11月30日,自贡市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2月8日,自贡市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90年代以来,自贡工业经济陷入了困境,尤以盐业最为突出,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1995年,自贡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从1995年至1999年经济连续五年负增长,盐业连续八年亏损,工业经济总量由1988全省(包括未直辖的重庆市)第3位后退到1999年第8位。

  1995年,全市除自流井区外,其他区、县行政区划都有较大调整。调整前全市六个区、县、辖17个区公所、147年乡、26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辖15个区公所、52个乡、76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自贡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自流井区解放路迁至大安区丹桂大街。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自贡市总人口3033763人。其中:自流井区206060人、贡井区134697人、大安区358977人、沿滩区351650人、荣县862003人、富顺县1120376人。2004年,自贡市辖4个区、2个县,10个街道、75个镇、21个乡。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52号)批准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1)将自贡市大安区的红旗乡,自贡市沿滩区的仲权镇、舒坪镇、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和自贡市贡井区的荣边镇划归自贡市自流井区管辖。(2)将荣县的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牛尾乡划归贡井区管辖。(3)将富顺县的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4)将富顺县的仙市镇、瓦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123号)批复同意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此次调整,共涉及20个镇(乡)、50余万人口、面积700余平方千米:(一)自流井区:划入大安区红旗乡,沿滩区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仲权镇、舒坪镇,贡井区荣边镇。调整后,面积152.94平方千米,人口330064人。(二)贡井区:划出荣边镇;划入荣县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牛尾乡。调整后,面积417.63平方千米,人口295936人。(三)大安区:划出红旗乡;划入富顺县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调整后,面积398.81平方千米,人口442661人。(四)沿滩区:划出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仲权镇、舒坪镇;划入富顺县仙市镇、瓦市镇。调整后,面积467.99平方千米,人口390914人。(五)荣县:划出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牛尾乡。调整后,面积1598.97平方千米,人口691751人。(六)富顺县:划出瓦市镇、庙坝镇、牛佛镇、仙市镇、回龙镇。调整后,面积1336.26平方千米,人口1001699人。

  根据2005年7月22日《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自贡市新的行政区划实施时间的通知》(自府发[2005]30号),调整后的行政区划于8月1日起正式运行。全市户籍总人口317.28万人。调整后的荣县由90万人口减少到69万人,富顺县则由120多万人口减少到100万。四城区人口均在30万人以上,所有城区人口增加到140万人,城区面积增加600平方千米,为1437平方千米。

地理

自贡市地图-政区简图版

  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位于北纬28°55′37〞~29°38′25〞、东经104°02′57〞~105°16′11〞之间。东邻隆昌、泸县,南界江安、南溪、宜宾,西与犍为、井研毗邻,北靠威远、内江。幅员面积4372.6平方公里。自贡境域东西长119.6公里,南北宽97.2公里,市区面积1,440.2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人文地理

  自贡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文学之城”百强市,同时也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四川省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川南最大城市,享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的美誉,素有“川省之精华”、“富庶甲于蜀中”的盛赞。是一个以自流井和贡井为主体的双子城域。

地形地貌

  自贡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荣县丁家山主峰,海拔901米,最低点为沱江出富顺县水面,海拔240米。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平坝。低山主要分布于荣县正安、保华、礼佳一线以西,和双古、长山、留佳一线以东的13个乡镇,以及富顺县的青山岭、龙贯山等地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7%,海拔高度500米~1,000米。丘陵分布最广,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海拔高度350米~500米。平坝仅占全市总面积的3%,分布零星,一般多为沿河阶地或丘陵间的平地。此外,尚有各类沟谷,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近45%,分为冲谷、冲沟、侵蚀沟以及喀斯特槽谷和盆地、河谷。各类沟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5公里。因此,自贡市的城市面貌形成了“半城青山半城楼,悠悠河水绕城流”的田园式风光。

  自贡市境内河流分属岷江、沱江两大河流水系。西部越溪河、茫溪河属岷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1,207平方公里,其余河流属沱江水系,沱江水系在市境内有一级支流釜溪河、二级支流旭水河、威远河、长滩河、镇溪河等重要河流。全市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42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为17条,河流形状多为羽毛状或树枝形。自贡水资源极度匮乏,水资源总量约为16亿立方米,是全国50个最严重缺水城市之一。特别是人口稠密、厂矿集中、商贸繁荣的城市中心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

气候

  气候属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为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5℃至18.0℃,年日照1,150至1,200小时,年降水1,000至1,100毫米。自贡一年四季分明,开春的时间较早,春节过后,回温很快;夏天温度很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自贡的秋天较短,常见绵雨天气;冬天温度不是很低,雨水很少。总的来说,自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

自然资源

  自贡市现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盐矿、煤矿等18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岩盐、烟煤、石灰岩、砖用页岩、陶瓷土、高岭土、矿泉水等12种。

文化

  自贡“因盐设市”,这里的一切无不打上盐的烙印,散发着浓郁的盐巴味,就是它的大街小巷的取名,也无不蕴含着盐文化的意蕴。

  自贡市这“自、贡”两个字就是由“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的盐井名字合称而来,现在它们也是自贡市的两个主要城区即自流井区和贡井区的区名,盐对自贡这个城市的重要性就由此可见一斑了。另外以“井”为地名的地方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了,据有关资料的粗略统计,就在现今自贡地区内以“井”为地名的地方就有214处,一般被选作地名的“井”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自流井”和“贡井”都是自贡历史上较为有名的盐井, 并且在自贡盐业开发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磨子井”也是自贡有名的一口高产气井,被称为“火井王”,因此也被用来作地名,另外还用一些特征和地理位置显著的井来作地名,使人易记好找,如高山井、路边井、古缸井等等。

  除了“井”以外,自贡以“笕”为地名的地方也特别多。过去卤水从产地运往灶房多用人挑马驮,清朝后开始出现用竹管输送卤水的笕管和经营卤水运输的“笕号”。民国初年,自贡已有了“裕昌笕”、“大生笕”、“大昌笕”等十大笕号。并且“大昌笕”、“大生笕”、“余庆笕”、“全富笕”等笕号名称都已作了地名,所以从这些名字中你就看到盐 业运行的轨迹。盐场上烧盐的地方叫“灶房”,自然在地名中也会显示出来,如“一心灶”、“合兴灶”、“长灶房”等等,不一而足。

  在自贡盐场,还有许多行业同盐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从自贡的许多地名中可以看出一二。盐烧成后自然要运出、销售。所以在地名中自然就出现了“盐店街”、“盐马路”、“进盐坝”等等与盐运销有关的字眼。竹子在盐场中用途也非常广泛,从锉井、采卤、输卤、制盐、运销这一盐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无处不在,制作和销售竹制品的店铺非常多,店铺集中的地方就叫作“竹棚子”。过去牛是盐场的主要动力,采卤、运输都非常需要它,所以在地 名中以“牛”为内容的名字也特别多。卖牛的地方叫“牛市坝”,喂牛的地方叫“放牛山”,处理牛的地方叫“皮匠坡”、“老皮行”、“皮行街”等等,从这众多的以“牛”为地名的名字中,可见牛在当时盐场的地位是多么显赫、重要。

  另外,从“咸涌井”、“洪海井”、“玉涌井”、“燊海井”的取名,我们可以看出井主对“咸泉玉涌”、水丰火旺祈求。另外从“永富井”、“恩流井”“长发灶”的取名,又表露出人们企盼富贵长久的美好愿望。

语言

  自贡市境内至今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自贡话、荣县话和客家话,另外还有上海话(吴语)、普通话和东北话等其它移民语言。自贡是一个移民城市,大部分自贡人并非土著的四川人。移民的大浪潮让自贡一时间方言荟萃,充满南腔北调。以称呼“父亲”为例,有人喊“爹”,有人说“父亲”,有人叫“爸”,有人称“爷”,有人呼“大大”,有人称“伯”,还有叫“太爸”,有人叫“老子”,还有人叫“老汉儿”,更有人叫“老爸子”,甚至有叫“咗”的,“巴补(爸父)”、“伢伢””则是自贡客家人对父亲常见的称呼。除了移民来源的导致的族群差异外,城市和乡村、知识阶层和一般市民在遣词造句上差别也较大。

盐文化

  在历史上,自贡市是以盛产井盐著称。历代盐工在自贡先后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达1,000米。井盐生产带来的盐业经济,始终是自贡这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千多年的盐业生产造就了自贡独特的盐文化。自贡现存的盐商会馆、盐工会馆、行帮会馆、盐商住宅、寨堡、祠堂、公所、摩崖造像等巨厚丰富的井盐文化遗产,无不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铸就了这座城市活的灵魂。

  为了集中展示自贡的盐文化,1959年,经来自贡视察的邓小平提议,建立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博物馆,该馆设于1736年至1752年间建成的西秦会馆,它既是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的精品,又是盐业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1988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以其独特的古代建筑、丰富的历史陈列,被公认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专业博物馆之一,每年接待参观者15至20万人次。近年来,盐业历史博物馆先后被评定为“全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优秀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世界盐业史,中国盐业史、四川盐业史的研究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还有天车、会馆、盐商豪宅、山寨、盐道、古街、各色古镇、井盐生产现场。在盐文化最为集中、旅游休闲设施完善、山清水秀的城区釜溪河和仙市古镇已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带。

自贡移民文化

  自贡是一个移民城市,是一个具有开阔胸襟、广纳百川的城市,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自贡经过战乱后,原著居民几近殆亡,明朝和清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潮。移民从四面八方涌入这座城市,形成了包容性的文化。

  井盐业是一个必须务实且具有开拓冒险精神方能成功发达的实业。实业使自贡人从传统中走过来,但又不囿于传统。甚至整个城市连封闭的象征物城墙也不需要。实业是井盐业的本质特征,开拓和冒险,从文化意义上反映了盐与这座城市的理性关系。 随着生产和城市的发展,自贡以平和开放的胸怀,绵绵不断地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于是,“王三畏堂”的祖先从湖北来了,“李四友堂”的祖先从河南来了,“胡慎怡堂”和“李陶淑堂”的祖先从江西来了,“颜桂馨堂”的祖先从广东来了。自明末清初以来,在短短的二三百年间,陕西人修建了“西秦会馆”,湖南、湖北人修建了“禹王宫”,贵州人修建了“霁云宫”,福建人修建了“天后宫”,广东人修建了“南华宫”,一时间,在自贡这片土地上会馆林立,方言荟萃。四面八方的人来了,带来了四面八方的社会资金,而更重要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汇集、交融和升华,形成了这座移民城市开放的气质、非凡的智慧和创新的精神。

  外省人热爱这片土地。他们写下了“万里因循成久客,故乡无此好湖山”的楹联挂在新家的大门两侧,成了这里的主人。古老的城市,小镇,城楼,建筑,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存证,是每一个华夏子孙血脉中的记忆,它们让人们产生萦绕不去的怀念。故乡,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移民到自贡的外省盐商也不例外。外省人或外地人在自贡这片土地上,为汇聚乡人,共叙乡情,相互提携,修筑了大量的会馆。会馆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作为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公共建筑,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自贡会馆建筑作为一个在特殊城市经济体系下产生的会馆建筑类型,有其特殊的形式及文化内涵。[42]自贡的会馆可分为同乡会馆、行业会馆、同乡兼行业会馆。自贡的会馆文化在清朝和民国都相当著名。

  自贡市的移民比例远远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人口结构以外省移民为主。然而,如今,自贡从一个人口净迁入城市变成一个人口净迁出城市,全市四区两县大约有40万人在外地工作或学习。

宗教

  自贡市是一个多宗教城市,建国前是宗教盛行的地区,历史上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种宗教存在。现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有教徒3.5万人,信教群众20多万人。全市正式批准开放宗教活动场所22处,其中:佛教13处、天主教5处、基督教3处、伊斯兰教1处。依法作临时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7处。全市有各类宗教教职人员69名。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自贡市佛教名山、胜地有:  

  (1)天池寺。位于贡井天池山上,始建于北宋仁时期(公元1223年),始名海潮寺,山顶上有一 水池常年不枯,故更名天池寺。天池寺属佛教圣地峨眉山大成寺脚庙,盛誉海内外。  

  (2)妙观寺。位于市区汇东路。该寺庙是民国时期高僧佛生法师开辟的道场,在庙内创建了天台宗佛学院,为全国培养了很多高僧大德,是佛教好道场,蜀中少得的佛教圣地。  

  (3)青莲寺。位于大安区城郊燕子山青岩洞,始建年代不清(碑文记载明初七年第三次复修),历史悠久。庙内有一溶洞长达6公里,是佛教的灵地。

  (4)千佛寺。位于富顺县城郊玛瑙山腰上,始建于唐朝时期。摩崖上有千尊石刻佛像,故始名千佛岩,保存完好的千年石刻佛像有数十尊,其中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达六米,是僧尼修行的正宗道场。  

  (5)法藏寺。位于自流井区富台山,寺庙依山而建,背面有自贡市绿色长廊风景区,面依滏溪河,与龙凤山和王爷庙相对。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典雅。

  (6)二佛寺。位于荣县城郊南山浮图岩,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先后为“开元寺”、“净土院”、“广志寺”,清朝末年更名为“二佛寺”。寺庙周围有石刻佛像千余尊,庙内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高5.8米。该寺庙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荣县大佛(全国石刻第二大佛)相对,属佛教文化遗产和佛教为一体的道场。

川剧

  自清代咸丰(1851年)至清末,许多会馆庙宇就在自贡拔地而起。自流井建有七庙,即:湖南湖北入建湖广庙,祀大禹。广东同乡建南华宫,祀南华真人。江西同乡建江西庙,祀许真君。福建同乡建天后宫,祀天后圣母。陕西同乡建陕西庙,祀关羽。贵州同乡建贵州庙,祀黑神。四川人建川主庙,祀李冰父子。在富顺县,大的场镇通称“九宫十八庙”。在荣县,城区和四十八个场镇都修建了南华宫、禹王宫、东岳庙、天后宫、川主庙等。每庙建有面对正殿的戏台,俗称“万年台”,以供神会或平时的戏剧演出。多数的万年台两边建有书楼,演戏时,观众分男左女右在楼上看戏。舞台正中有八卦、螺形、平面等屋顶。清代咸丰至宣统年间,自贡盐业的不断兴盛繁荣,作为主要地方文化之一的川剧,也随着自贡盐业的发展而兴盛繁荣。这一时期,使自贡川剧如同自贡盐业一样,盛极一时,许多人都称自流井是“戏窝窝”、是“品仙台”。“品仙台”的内行就是要从川剧界的凡人中“品”出戏中仙来,也可说是当时自贡一带川剧活动的代称。

  自贡川剧的主要演员和乐师,多数是资阳河流派(川剧资阳河流派是川剧的川南风格,在它形成的时期正是川南经济发展的兴盛期,这个时期沱江流域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又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和洗浴。它的观众层面的多样性,特别是经商识字层面观众的增加,促进了这个流派在锣鼓、音乐和唱腔上的丰富交融,既保持阳刚之美,又并蓄兼收阴柔之丽。并把沱江流域的民间曲艺,和已成套的川剧格式巧妙地渗透,使观众感到络外的亲切。同时,它的唱词吸收了文人诗词的意境,甚至有的文人如著名词家、荣县进士赵熙写作《情探》,给这个流派在戏文上大为增色)的艺术传人,如谢海潮、唐金莲、彭华廷、黄炳南、罗贵元、龚吉升、张明德、张德成、曹俊成等。

  建国后,自贡市川剧团受到了中央文化部的表彰,驰誉全国。改革开放以后,自贡的川剧名噪江河,它以几出连台好戏,轰动了京城,震惊了台港,一出《中国公主杜兰朵》的川剧,还影响到欧洲的意大利。[40]在经过了多年的沉寂后,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上,自贡市创作选送的大型川剧《夕照祁山》荣获优秀剧目奖,这是全国戏剧节的最高奖。

自贡扎染

  早在秦汉时期就问世的民间工艺美术扎染,是自贡市享誉中外的蓝印花布的品种之一。自贡市扎染工艺厂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生产民间染织品的专业厂家。自贡扎染工艺厂的产品注册商标“蜀颉牌”,突出了四川是古代“贵品官颉”的发源地。

自贡剪纸

  自贡剪纸纯朴古拙,情趣生动,不仅在四川很受称道,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代表自贡民间剪纸艺术倾向和成就的是余曼白的剪纸。余曼白原名叫余祥雯,1918年出生在湖北省竹山县。他自幼酷爱中国民间艺术,因为他喜爱苏曼殊的诗和齐白石的画,所以取名曼白。余曼白1944年漂泊到四川,1947年到自贡以教书、刻章、剪纸卖艺谋生。在五十年代末,余曼白就以民间艺人的身份加入美术家的行列,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的会员。余曼白的作品曾经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选为教学参考作品之一。余曼白剪纸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一、形体结构不再是照像似的模拟真实形体,而是经过作者巧妙构思的艺术形象。二、运用各种图案如圆点、锯齿、动物以及其纹样来构成剪纸的艺术词汇和语言,用以组织或者丰富艺术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三、采用刚劲的块面和柔和的细线的对比来组成艺术的旋律和节奏,有时还可以表现出金石和书法的韵味。

自贡龚扇

  龚扇的出现大约在十九世纪末。1908年,龚扇被选进皇宫。后宫嫔妃的纤纤细手上握着一把玲珑剔透的龚扇成为御花园新添的一道美景,龚扇从此名声大震。自龚爵五起,龚扇编织工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传经五代。一把龚扇在龚家五代人手中越编越精,终于成为“中华第一扇”。龚爵五的儿子龚玉璋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编扇,成为龚扇第二代传人。龚玉璋在父亲编扇工艺的基础上予以发挥。图案更加复杂,人物更加传神。1944年,大盐商余述怀重金请龚玉璋编织了一把玉柄山水画竹丝扇,龚玉璋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编织完毕。余述怀将这把扇子送给蒋介石,蒋十分喜欢,终日把玩不已,这把扇子至今还收藏在庐山博物馆。1953年,龚玉璋应邀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送展作品被选送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国家轻工业部将他的作品《仙山古松》列为民间工艺美术珍品予以永久保存。第三代传人龚长荣、龚玉文(原名龚长生)子承父业,也颇有建树。1998年,龚长荣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龚玉文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四代传人龚道勇在掌握了全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龚扇只有一面图案的“老面孔”,创作出双面扇。他还把竹丝的直径从0.025毫米缩小到0.01~0.015毫米,编织的扇面更轻薄,更透明,与绢扇相比,几可乱真。

民风民俗

  闻名于世的四川自贡“三绝”(井盐、恐龙化石、灯会)之一的“自贡恐龙灯会”采用现代仿生学、机器人结构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出容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非常适合群众观赏的综合性游乐项目。每一盏灯都凝聚着大众的智慧,匠人的心血。灯会博采众家之长,取现代科技之新,融“声、光、形、色、动”于一体,汇“典稚、喜庆、吉祥”于一身。突破了传统工艺小巧与静止的格局。宏大的规模,壮丽的场面,精巧的工艺,迷人的声色,彩灯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最富吸引力,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灯会气势壮观、规模宏大,灯景交融,层次迷离,令人叹为观止。

自贡灯会

  自贡灯会是自贡市由春节至元宵节举办的的一项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以灯火、焰火、装饰、光影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四川当地习俗为主,也随会加入一些时尚、现代元素,展示丰富多采的民间生活。自贡灯会始于唐代,兴于明清,近代以来,已在自贡当地举办了18届自贡灯会,举办地点都是在自贡彩灯公园。因自贡出土了大量古生物恐龙的化石,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故近年来自贡灯会均名为“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自贡灯会在国内属于传统保存最完整最成规模的观灯民俗活动之一,享誉东南亚,一年一届的灯会在农历正月开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并且经常出展到世界各个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都多次邀请自贡的彩灯艺人制作彩灯灯组,并获得了当地人民的一致认可。如今的自贡灯会年产值大约15亿人民币,带动7万人口就业,自贡灯会已经形成了自贡特有的文化产业。灯会展览曾在北京朝阳公园等场所举办,灯会主办方也长年在东南亚地区的新年展出。

  自贡灯会,源远流长、闻名遐迩。自贡自唐以来便有新年燃灯的习俗,延至清代即有“狮灯场市”、“灯竿节”;到20世纪初,又渐形成节日的提灯会,更有放天灯、舞龙灯、戏狮灯、闹花灯等活动。自贡的彩灯艺术工艺精湛,灯组奇巧,气势磅礴,独具风韵,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称。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贡灯会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走出了国门,无数中外观众为之倾倒。据不完全统计自贡灯会已在我国40多个大城市和地区展出达68次,先后赴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展出达10余次。

饮食文化

  自贡的盐帮菜非常有名,其特点就三个字:香、辣、鲜!自贡菜香得丰富,辣得过瘾,鲜得更是地道。自贡的辣与重庆的麻辣不同,它突出的是鲜辣、香辣。 梭边鱼火锅,锅内的鱼香、辣、鲜、嫩,大快朵颐,美不可言。 更烈性的是火锅桌边的配角———口口脆、香辣鸭唇、麻辣兔头、跳水蛙、葱香兔……款款都是典型的自贡风格。 葱香兔是一道传统的下酒凉菜,那红红的辣椒差不多将兔丁全部包裹起来了,上面撒有葱花,看上去很诱人,但吃下去就会知道它的厉害。

  香辣鸭唇、兔头之类就更是如此了,干辣椒段加姜片、大蒜等,既有辣椒的辣,又有姜、蒜的辣,辣得你呼儿嗨哟还不忍停嘴。 自贡菜的鲜还不仅仅是肉禽自身的鲜,辣有辣鲜、咸有咸鲜、麻有麻鲜,所有的复合味中都要体现本味的鲜,比如花椒,生鲜的花椒就是自贡菜的首选,所以无论辣得流泪、麻得伤心,鲜味依旧。 终成川菜一派 一般说来,自贡菜在川菜派系中被称为小河帮川菜,其历史体现了一种好走极端的风格,一种急不可待的峻急,一种拒绝陈规、敢于独创的果敢,并辅之以强烈的味觉冲击,陡然而起,却悬而不落……。

  自清中叶以来,东西南北万商云集,盐船漫合,京、鲁、豫、苏菜麇集盐都,各显神通。自贡烹饪历经二百余年,终成川菜一派——小河帮。

  自贡菜的味型不是川菜系中最复杂多样的,但自贡菜锐意、决绝的品格还是让人喜欢。

  近年,美国人马克·科尔兰斯基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的名著《盐》,书里提到了自贡盐商的饮食,说那时富裕的盐商们吃得格外讲究。“在中国,菜的原料越古怪,烹调方法越神秘,就越有身价”。

自贡恐龙

  自贡被称为“恐龙之乡”,以拥有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而闻名于海内外,其位于自贡市郊的大三铺,是发掘现场建造的国内唯一的以恐龙化石为主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恐龙骨主要有:“李氏恐龙”、“多齿盐都龙” 、“天府峨眉龙”等,被誉为“世界奇观”。据地质考察,侏罗纪时期,自贡这一带是开阔的滨湖地带,气候炎热,水草丰茂,大树参天,是恐龙理想的生活场所,而大山铺又是风平浪静的砂质浅滩,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从远处搬运来的恐龙尸骸,都被浅滩上的泥沙掩埋起来。尸骸地堆积与泥沙的掩埋交替进行了很长时期,以后再经过一两亿年漫长岁月的积压,终于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含化石的砂岩层。

美食

  自贡美食以味道鲜美闻名,而且正宗自贡菜无需味精。川菜分以成都为中心的上河帮,以重庆为中心的下河帮,以自贡为中心的小河帮。自贡盐帮菜可以算作小河帮川菜。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盐帮菜与川菜是两个独立的菜系。因为自贡盐帮菜的形成,是历代外省(尤其是闽、粤、赣)盐商移民带来的文化荟萃,不仅仅植根于四川文化。盐帮菜追求极端主义的味蕾风格,善用椒姜,尤擅水煮与活渡。

  自贡盐帮菜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为三大类别。盐帮菜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的特色。最为注重和讲究调味。除具备川菜“百菜百味、烹调技法多样”的传统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盐帮菜善用椒姜,料广量重,选材精道,煎、煸、烧、炒,自成一格;煮、炖、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与活渡。

旅游

自然旅游资源

  • 自流井-恐龙风景名胜区 省级
  • 青山岭森林公园 省级
  • 高石梯森林公园 省级
  •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 省级
  • 尖山农团风景旅游区 省级
  • 双溪风景旅游区 市级

人文旅游资源

  • 燊海井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西秦会馆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富顺文庙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荣县大佛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 自贡市恐龙博物馆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彩灯博物馆  
  • 自流井盐场老街  
  • 吴玉章故居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盐文化博览园 建设中
  • 仙市古镇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民俗活动

  • 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国家级
  • 尖山桃花会 市级
  • 西山公园菊花会 市级
  • 仙市古镇民俗风情节 市级
  • 富顺豆花市 市级
  • 三多寨梨花风筝 市级
  • 荣县大佛庙会 市级

盐业会馆

  •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即西秦会馆,世界上第一座以盐业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反映了中国的盐业生产和科技史以及自贡城市变迁史。它位于自贡市龙凤山下的釜溪河畔。1959年建。馆址为修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西秦会馆。这是一座由陕籍盐商集资修筑的同乡会馆,融明清两代宫廷和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保存完好的碑文、木雕、石刻、泥塑,是研究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宗教艺术的实物标本。这座会馆也是原国民政府时期自贡市政府所在地。
  • 王爷庙,背倚龙凤山,是一座造型独特的清中叶建筑。自流井的胜景之一。本世纪初王爷庙曾由自贡盐场有大盐商王余埏、李春霖主持作培修,作为自流井商贾奉祀镇江王爷庙以及观景、赏戏、品茗和举办元宵灯会的地方。
  • 南华宫,即岭南会馆,为自贡的广东籍盐商所建。南华宫坐落在贡井区糍粑街与枣子园之间。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座北向南。建筑技术精湛,整个会馆宏伟壮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四周高墙合围,上端多级峭壁,吻接燕尾飞檐,加上风火墙层层叠叠,整个墙体蔚为壮观。
  • 桓候宫,又名张飞庙、张爷庙,为旧时屠宰行业会馆,与西秦会馆同为清代盐场繁荣时期众多精美会馆建筑中的两颗明珠。是全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 湖广会馆,又名禹王宫。华人社会第一道民主的曙光、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商人政府——“自贡地方议事会”便是1911年在这里成生的。原位于自流井后山坡*文化宫,二十世纪初自流井旧城改造被不顾谏言的人民政府强拆。
  • 天后宫,又名“福建会馆”,是福建籍盐商在自贡修建的会馆。抗战时期中国儿童福利保育院所在地,收容战争遗孤难童,宋氏三姐妹和冯玉祥将军都曾亲临探望。旧址在贡井区旭川中学内。
  • 炎帝宫,又名“火神庙”,由自贡盐场的烧盐工人发起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修建。除拜神求佛外,还起到协调工人间纠纷和处理同行间事务方面的作用。
  • 川康盐务管理局旧址,1914年,北京政府在自流井设川南盐务稽核分所,其址在今沙湾饭店旧楼位置。此后二十年中,行盐制度多次变更,其时正值四川军阀割据,盐运使一职均由军阀把持。1935年,国民党取得自井市的控制权,撤销了地方军阀把持的盐运使署,由川南盐务稽核所接收盐务商行,改称“四川省盐务管理局”,仍设原址。1935年更名“川康盐务管理局”,负责管理四川省、西康省以及重庆院辖市的盐政。
  • 江西庙,又名“万寿宫”。
  • 霁云宫,又名“贵州庙”。
  • 天上宫
  • 川主庙

盐商公馆

  • 北苑、南苑,民国盐商公馆,是大盐商罗筱元的西式公馆,坐落于檀木林,是自贡盐商最重要的建筑遗存。盐商罗筱元从王三畏堂的一个普通学徒成长为举足轻重的资本家,而后修筑了这一处环境清幽、豪华且颇具西方气派的园林别墅。洋楼广院,遍植花木,院中有亭有榭,有山有水,营造出一个城市中的山林“罗园”。中共政权建立之后不久,人称“小诸葛”的罗筱元也深知自己的“罗园”也必将易主。他遣散了佣工,以低价9,000万元(合现人民币9,000元)卖与中共当局,自己则搬入兴隆街,过起了普通平民的小日子。从此,“北苑”成为军政要地,为“中共自贡市委”所在地,北苑西北部则成为最高档的接待首长的内部招待所,朱德、邓小平、董必武、贺龙、胡耀邦、李井泉等党政大员都曾入住此园。1953年的一天,经历了人生沉浮的罗筱元漫步来到寄托了他毕生心血的罗园,希望一睹故地。然而这里已是物是人非,威严的门卫不认识这位昔日的主人,徘徊良久不得进入,只得绕园一匝,无限感慨,咏成七律一首:“百树梅花手自栽,故居近日喜重来。到门被阻情何薄,绕屋遥看兴不衰。半亩海棠红似锦,盈池春水碧于苔。罗园两字依然在,人我何需费疑猜。”他也因这首“反诗”而在文革中被当局打倒。而今,北苑己改造为一家五星级酒店,其余园林则继续作为中共自贡市委办公场地(除办公大楼外均开放参观)。
  • 涵院,民国盐商公馆,建成于民国三十五年,是大盐商侯策名修建的西式公馆。涵院建筑颇为考究,整个建筑座于小山之下,俯瞰釜溪河,一楼一底两层。墙体青砖水磨平砌,木材多选用杉、楠;梁柱、梯台地板多用珍贵楠木,础石用坚硬的黄浆石,瓦也是专门精制的。计有厅堂、书斋、寝室、厨房等二十余间,楼上楼下均环绕宽敝的走廊,楼下立柱还做成当时豪华的白色水磨石。室内陈设均购自上海、杭州、重庆等地最时兴的物件。院内隙地布置有花园,绿草如茵,名花艳丽;径道两旁栽植楠木,花树,使建筑簇拥在幽静而又清爽的园林之中,工程历时三年,耗资甚巨。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盐商住宅,现为久大集团所有。
  • 子诚公祠,晚晴盐商府邸,建于清朝光绪末年,1890年动工修建,1896年完成,是大盐商王和甫(1867—1930)弟兄5人为纪念父亲王子诚所建的私家宅邸,谓“子诚公祠”,外人称之为“王家大院”。坐落于今沿滩新城龙湖新城。
  • 玉川公祠,是自流井大盐商财团王三畏堂的祠堂,是王三畏堂首任总理王郎云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修建的,占地1700多平方米。王三畏堂系王朗云父辈弟兄三人于嘉庆年间创立的,在王朗云手里达到鼎盛,有盐井40余口、火圈700余口;盐号远及重庆、宜昌、沙市、洋溪、汉口等地;田庄遍及富顺、威远、荣县、宜宾数县,年收租谷17,000余石,年收入约100万两白银,“富甲全川”,驰骋盐场一个多世纪。坐落于今高新区板仓坝。
  • 胡慎怡堂,清代盐商豪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于今贡井区长土镇。胡慎怡堂是清代自贡盐场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先辈胡元海以经营布业起家,取名元和店,发家后经营盐业,故人称“胡元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胡汝修又于宅左利用灌田上下水池、高树茂林,仿《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亭式,新建祖祠一院。另辟一门,系三开间门房。门拄上镌刻晚清第一词人赵熙题书的楹联曰:“四序和神清洁,一堂水色山光。”园内花木扶疏,甬道虬环,曲曲折折,荫荫阳阳;鱼池建半岛,岛上掩垂杨;月宫门庭静,山青弘馆幽;花溪绕屋,石桥架岸;红荷湖满,船屋翼然;波光潋滟,云翳幽幽,湖山景色,皆收一园。此时的胡元和俨然《红楼梦》中之荣国府一样的显赫于世了。赵熙的著名词曲“更阑静,夜色深,月明如水浸楼台”便是1902年于胡元和创作的。此外,还有“大山松所”为子侄辈居所,也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宅院内有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民国元年所书“功在桑梓”匾额。民国二年(1913 )胡铁华退居之后,常同一些所谓诗人、名士唱和园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来自贡时,便下榻于此。
  • 张家花园,清末民初大盐商张伯卿的公馆,按当时德国领事馆式样仿罗马式西洋楼房建造,占地8,000余平方米。公馆内存放有太平天国天王府中的遗物。亭台楼阁,流水树林,清幽典雅。是全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 天禄堂,自贡“新四大盐商”之一的余述怀堂号兼宅邸,位于贡井区。
  • 双牌坊大宅,自贡“四大盐商”李四友堂的府邸。
  • 小桃花庵,系自流井银钱业富商唐述尧住宅,阁楼平房联为一体,门前桃树数株,翠竹千竿,环境幽雅。

盐井盐场

  • 燊海井,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 座落在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拨341.4米,处在一口叫做长堰塘的堰塘旁边。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当时,卤水自喷量每日约14立方米,并且能日产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气,可供14吨盐的燃烧。
  • 东源井,始凿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东源井采用盆裸眼敞口、无阻提卤采气工艺,为世界低压天然气开采史上所独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到访自贡时,点名参观这口天然气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国家主席刘少奇、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等也曾到此参观,中外地质、钻井专家多有考察研究。它是世界级的地质奇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张家沱盐业遗址,张家沱盐业遗址位于自贡釜溪河南岸,富台山下,是自贡市区内还保留旧貌的民居建筑群,同时因为一地同时修有三个祠庙而闻名。
  • 自流井,位于自流井老街,自流井地名因此井而得名。
  • 大公井遗址,千年盐都的发祥地,位于天池寺,由此得名的公井县曾是荣州最早的驻地,是自贡市区和荣县县城肇基的共同源头。
  • 富世井,位于富顺县城内盐井街,是自贡开凿最早的盐井之一。
  • 小桥井,是自流井区保留的唯一的清乾隆时期开凿的天然气井,是世界上生产时间最长的天然气井。
  • 通洪井,位于火井沱西坡,系著名盐业世家王三畏堂末代总理王德谦创办,开钻于民国十二年(1923),完钻于民国十七年(1928),井深1,062米,井径20厘米,天车高15米,现产天然气。
  • 宝龙井,位于火井沱通洪井东坎下,系著名盐业世家李陶淑堂之孙李敬才(三多寨创建人之一)开办,开钻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完钻于民国二年(1913),井深1,052米,井径12厘米,井架高15米,现产天然气。
  • 源渊井,位于今源渊井市场水果批发处原“卷龙桥”附近,开钻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完钻于咸丰四年(1854),长达34年,是古盐井中较早、开凿时间最长的盐井,井深590余米,气卤双全,井架高30余米。

人物

  自贡历来文教兴盛,人物杰出。陆游就曾在诗中评价自贡荣县说,“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而自贡富顺县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古代,富顺县曾孕育出了238名进士、807名举人和863名贡生。国共内战爆发后,部份自贡人跟随国民政府播迁到台湾,不少自流井人和富顺人对台北当局的党、政、军、文、教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政治法律及军事界

  • 胡子昭 明初政治人物,字仲常,初名志高。荣县人。孝孺为汉中教授时往从学,蜀献王荐为县训导。建文初,与修《太祖实录》,授检讨。累迁至刑部侍郎。
  • 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之一。富顺县赵化镇客家人。
  • 吴玉章 民国元老、同盟会元老,自贡荣县人。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策划荣县独立,开创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政权。
  • 谢奉琦 同盟会元老,自贡贡井人。先后就读于私塾、富顺炳文书院、贡井旭川书院。在日本学习期间并考取了著名的东京早稻田大学。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主盟下加入中国同盟会,很快受到孙中山、黄兴的赏识,并委以重任。发动叙州起义时英勇就义。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他为陆军中将,谥“章左将军”。
  • 谢持 民国元老、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元老政要,自贡富顺人。1912年11月2日策划重庆独立,成立军政府,任总务处长。1917年护法军政府成立,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代理秘书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5年11月与邹鲁等发起西山会议,公开反对联共政策。1927年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为全国统一抗战奔走,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1939年病逝,获国葬待遇。
  • 雷铁崖 民国元老、同盟会元老、报业巨子,自贡贡井人,南社重要诗人,华文报业先驱,政治家。他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创办了《光华日报》,又在新加坡创办了《国民日报》、《星洲日报》等最早的华文日报。中华民国成立后,雷铁崖应邀担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极力辅佐了孙中山所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 曹笃 民国元老、同盟会和中国国民党元老,自贡自流井人。早年投身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组织保路同志军发明了“水电报”,促成了荣县首义的成功。民国六年(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军政府,曹笃被任命为军政府秘书,后又委派他兼任广州海关监督。
  • 许祖熊 北伐名将,自贡富顺人。中国国民党党员。黄埔军校政治部编撰股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参谋长。
  • 张远愆 中华民国政要,自贡富顺县人。民国时期财政金融界方面有一位举足轻重的重量级人物,是国民政府的资深财政学专家,毕生服务于政府机关。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战乱时期,他带头捐款,组织财源,为国民政府购买武器、医药物品等,支援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抗战胜利后,他潜心研究和修订国库法规以及公库制度之实施推广,无论任务或艰巨或烦琐,无不竭尽智虑,悉力驰驱。其最卓越之贡献,乃为建立各级政府公库网,扩充府库机构,并规划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改进国库之财务调度,加强预算控制。实施以来,国库收支由逆差趋于平衡,年盈余逐年增加,对于国家财政事业之起飞实可谓功不可没。民国三十八年去台湾,历任财政部国库署科长、行政院财政部稽核。他退休后被台湾的富顺、自流井同乡推选为富井同乡会会长参与诸多乡谊活动。并与数位同乡李公权、胡伦章先生、台湾货币发行人陈先生等共同成立青城出版公司,担任总经理。民国八十三年逝世,遗体安葬于台北市林口墓园。
  • 易劲秋 台湾政要,自贡富顺县人。民国七年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法律系。抗战时期投笔从戎,奉派青年军第二O三师担任政治工作。迨至抗战全面胜利,政府办理青年军复员,出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庐县青年职业训练班主任,成绩斐然。三十八年任陆军第一编练司令部政工处长并兼福建省龙溪县长,勤政爱民,深具治绩。民国三十八年去台湾,先后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组长、第一厅副厅长、人事助理参谋次长及人事行政局局长。五十五年九月奉调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干部管理处主任,本以往之经验,策划培育人才,蔚为国用。六十一年夏,后奉命出任中国国民党台北市委员会主任,致力于为民服务工作,深受该市两百万市民所爱戴。民国六十八年任台湾中华电视公司董事长等职。曾任国立政治大学校友会会长。易劲秋从国民党十大起就当选历届中央委员。民国七十七年,国民党十三大,易劲秋又被党主席李登辉提名,作为中华电视公司董事长而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民国八十二年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民国八十五年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民国九十五年春病逝于台北。
  • 陈树曦 台湾“十大建设”功臣、台湾政要,籍贯自贡富顺县,民前一年生于北平。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肄业于美利坚大学运输研究系。自台湾光复以来,为宝岛铁、公路建设付出最多心力、功绩卓著。民国三十七年陈树曦奉令赴台接收台铁,历任台铁管理局运务处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台湾省交通处处长。民国六十七年交通部长林金生延揽他进入中华民国交通部担任政务次长,直到民国七十三年退休。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专业能力与超强记忆力。在省议会、立法院面对质询,他经常随口引用正确数据,赢得“陈电脑”封号。台湾推动十大建设时,由陈树曦负责的项目就占八项。陈树曦在交通界服务满50年时,交通记者联谊会曾为他举办庆祝酒会,前交通部长林金生特来表彰他推动苏澳港、北回、南回铁路、铁路电气化、都会区平交道地下化、花东铁路双轨工程等贡献。陈树曦退休后,香港船王董浩云邀请他担任中国航运公司董事长。2012年,于美国过世。
  • 李公权 台湾政要,民国元年生,富顺县琵琶乡人。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研究。民国三十六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民国三十八年去台湾后,历任中国青年党中央副主席、中华民国立法院立法委员,同时兼任律师业务,担任川康渝同乡会、富井同乡会理事长、会长。生平著作甚多。
  • 陈翰珍 台湾政要, 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自贡市大山铺。于民国十四年人加入中国青年党,并任青年党北京市党部委员,以国家主义派屡以言论严厉抨击国民党及政府。民国三十五年,为中国青年党党籍的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参与制宪工作。三十六年七月,陈翰珍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华民国宪法施行。民国三十八年去台湾后,任中国青年党副主席、中华民国监察院监察委员。七十七年,以青年党内讧迭起,争斗不休,翰珍虽斡旋其间,以弭争息纷,和衷共济为要务,然力竭声嘶,仍难允协如初。八十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翰珍暨监察院第一届全体资深监委退职,综翰珍在监察院四十余年中,前后经其主提之纠弹案件有四十多件,参与连署而提出者倍之,纠弹案外之提案则近百数,后汇辑成“陈翰珍先生肃政纪要全集”一书。退职后,被聘为监察院高级顾问, 每周仍到院二、三次,遇国家统一建设促进会及北京大学同学会聚会,亦出席之。民国八十五年病逝于荣总医院。
  • 王怀安 原最高法院副院长,自贡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参加了几部重要法律的制订。是中国法律界最高奖——天平奖章获得者。是全国第一个获得这项最高荣誉的。他是自流井珍珠寺王家的,与王三畏堂同属一个家族。
  • 曾德林 原中宣部副部长,自贡人。曾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兼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等职。1979年8月调教育部工作,任副部长、党组成员兼机关临时党委书记。1982年6月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文化界

  • 王庠 南宋诗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荣县人,品学兼优,娶苏东坡女为妻。
  • 晏铎 富顺县人,明朝“景泰十才子”之一。
  • 熊过 富顺县人,明朝“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号“南沙先生”,所以又称熊南沙。
  • 段玉裁 清朝著名学者,在代理富顺知县任内完成了《说文解字注》。
  • 宋育仁 思想家,自贡仙市镇人。清末维新派,曾任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主张西方议会制。宣讲“中国自强之学”,著有《时务论》、《泰西各国采风记》。创《渝报》,为四川创报之始。1898年,出任成都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山长(院长),开西式大学教育之先河。是四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李宗吾 厚黑学教主,自贡自流井人,以《厚黑学》闻名。
  • 毛一波 著名文史作家,名纶明,字颖若,自贡人。原为上海文坛知名作家。发表过《妇女问题杂论》、《马克思主义批评》、《社会主义批判》、《马克思经济学批评》、《个人主义哲学》、《时代在暴风雨里》(随笔小品集)、《少女之梦》(短篇小说集}、《秋梦》(小品文集)、《樱花时节》、《古典与浪漫》(短篇小说集)、《文艺批评集》及诗集等。民国三十八年从大陆去台湾,期间后赴美并定居彼邦。在台、美,成为著名文史研究专家。出版了《南明史谈》、《方志新论》、《台湾文化源流》、《古今台湾文献考》、《台湾史谈》、《清史补编》、《文史存稿》、《中华民国年鉴》、以及出任《台湾通志》编审,并编《台湾省志》中的《拒清篇》、《文化篇》;编篡《宜兰县志》、《高雄县、市志》各若干篇目,以及《台北县志》的《风俗篇》、《台北市志》的《学艺篇》、《文化事业篇》。并著有《郑成功研究》、《台湾古史》、《文史续稿》、《前尘琐忆》等。
  • 邓遂夫 红学家,自贡人,当代著名学者,红学家。现为中国红学会理事,对《红楼梦》研究颇深,有很高造诣。
  • 李锐 作家,其小说《旧址》、《银城故事》均以其故乡自贡为蓝本,并超越其上。
  • 白渔 诗人,其事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传》等辞书。是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诗人协会创会理事。
  • 傅仇 诗人。
  • 森林 诗人。
  • 张锦秋 自贡市荣县人。女建筑师,师承清华大学梁思成。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中国科协委员、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获建设部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

科学及教育界

  • 李复几 中国首位物理学博士,出生于吴县,1906年进入德国波恩大学,从事光谱学研究,获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关于勒纳的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的研究》是中国最早的一篇物理学博士学位论文。抗战时期日军进逼苏州时,逃亡到自贡。民国二十六年,李复几受国民政府指派调入川康盐务局任工程师。整个抗战期间,李复几都在自贡矿井工作,对改进自贡矿盐的挖掘、盐卤的提升、传运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到晚年时,李复几仍不遗余力地在自贡奉献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担任旭川中学英文教员直至民国三十六年在自贡去世。自贡的陆路盐运通道全长82千米的自内路是李复几主张修建的,并可能垫付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可能是由于出资修建公路,在他去世时家徒四壁无钱安葬,是自贡的大盐商余述怀出钱将他安埋。
  • 范旭东 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湖南湘阴县人。他是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1914年,范旭东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公司(1919年以后改为久大盐业公司)[1],以及中国第一个精盐工厂——久大精盐工厂。抗战爆发后,久大盐厂播迁到自贡。他致力于在自贡市开辟新的化学工业基地,支援抗战与国家建设。他在在久大自贡模范制盐厂落成开工大会上的致词:“只要世界上仍有一寸土地是立于青天白日旗下的,吾们亦必在这一寸土地上建立吾们合法的实业……这颖在渤海天涯照耀了二十多年的‘海王星’(久大盐业公司),今天闪烁于自贡市的天空,并不是没有意义啊!”
  • 王方定 放射化学家,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制成了武器点火的核材料,完成了多次核爆炸的放化诊断。近期从事放射化学及核化学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进行了核裂变的电荷分布及裂变产物在乏燃料后处理工艺流程中的化学行为的研究,是中国核工业的创业者之一。
  • 周金德 中国首批火箭发射功臣。
  • 李慎之 无锡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李慎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在自贡市蜀光中学做公民课教员,对蜀光中学毕业的许多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资深新闻人,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民主社会主义派学者谢韬,自贡人,在自贡市培德小学和培德初中毕业,民国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以后又回蜀光中学教过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社长。谢韬指出以瑞典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而中共所一直执行的是左倾路线,并呼吁中共应该回归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对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 黄枬森 原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出生于富顺县,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毕业于自贡市蜀光中学,同年考进西南联大物理系,1943年转到哲学系,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 张思敬 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富顺邓关人,1947年从自贡市蜀光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奉献于教育事业。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艺术界

  • 孙瑜 电影大师、诗人、导演,著名编剧、导演 中国电影歌曲首创者。原名孙成玙,原籍自贡市贡井区。1900年3月生于重庆。少时曾入富顺江阳书院学习,1914年入南开中学,1923年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编剧,后入纽约摄影学校学习。1925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1926年回国。孙瑜在中国影坛上的地位,从其发现培养的新人,便可见一斑。大名鼎鼎的阮玲玉、金焰、王人美、黎莉莉、郑君里、张瑞芳、刘琼、陈燕燕、吴茵、白璐、王蓓、李伟、中叔皇等人,均是由孙瑜使用培养而后红极一时的。被誉为30年代“中国电影界的伯乐”。
  • 孙明经 摄影家、电影家、教育家,中国电影教育先驱,中国电视事业的拓荒者。1938年赴自贡赶拍《自贡井盐》《井盐工业》两片。两片一成,广泛放映,安定人心,也平抑了大后方盐价。同期摄影作品《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后来收入二十世纪华人摄影经典。
  • 郑用之 自贡沿滩人,1925年2月投笔从军,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1月毕业随部队北伐。1937年建中国电影制片厂任厂长,后又离任,授少将衔,还组织战地摄影队冒枪林弹雨摄录日军暴行。1946年赴美侨居。 1971年独身去台湾任中央制片厂顾问,1981年返回美国。
  • 张英 台湾著名导演, 本名张云汉。民国八年生于自贡市富顺县永年乡。 民国三十六年赴上海,为报纸撰写影评,同时在上海国泰影业厂长徐欣夫邀请下,写了个人的第一部电影剧本〈黑河魂〉,之后并担任影片《十步芳草》副导演。民国三十七年率领外景队到台湾拍摄《阿里山风云》,完工时适逢民国三十八年国共内战上海沦陷,遂留台发展。该片也得以在台湾首映,成为台湾影­史上第一部剧情片。片中的插曲“高山青”在台湾和内地被广为传唱,成为华语电影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之后成立万寿公司拍摄台语片《小情人逃亡》,并以本片或得第一届台语片金马奖最佳导演。民国四十四年,其独幕剧本作品《殊途同归》荣获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颁发的国父诞辰纪念奖金。民国四十七年进入中影任制片部经理,离开中影后即专注于台语片制片与导演工作。 民国五十四年获得由《台湾日报》主办的“民国54年度国产台语影片展览会颁奖典礼暨影星大会”最佳导演奖。张英是台湾光复后台湾舞台剧发展的重要人物,也是重要的导演教师,亚洲训练班、大专院校话剧团、地方戏剧训练班都常邀请他去任教。
  • 黎英海 音乐家,自贡富顺人,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席。对中国多声部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科研及创作。
  • 应亮彭姗 独立电影人,自2003年短片《古城的夏天》起,多年来以自贡为基地创作了长片《背鸭子的男孩》、《另一半》、《好猫》、《消失在春天的生命》及数部短片。屡获国际影奖。
  • 谭维维 歌手,出生于自贡市富顺县永年镇。是中国内地知名女歌手,曾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独唱。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体育界

  • 高敏 跳水皇后,16岁得到第一个世界冠军,18岁成为世界赛大满贯得主。她创造了长达7年的“高敏时代”,在她参加的所有重大赛事中保持全胜,共获得70多枚国际比赛的金牌、11项世界冠军,并于1988年和1992年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成为当时世界上惟一突破600分大关的女子跳水运动员,是“任何一个女板运动员都想战胜的目标。”许多国外选手认定:“与高敏生活在同一时代是个悲剧。”被认为是“优雅和技艺超群的中国冠军”,“最受尊敬的中国运动员”及“最伟大的跳水运动员之一”。
  • 童玲 是世界上乒坛史上第一个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世界乒乓球单打冠军。
  • 王伟 世界航模冠军。
  • 张世洪 世界技巧冠军。
  • 颜文珍 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
  • 周义霖 世界跳水冠军。
  • 谢映梅 世界女子垒球金牌得主。
  • 刘静 多哈亚运会100米栏冠军。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