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云雾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英山云雾茶

英山云雾茶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肖港小香葱、太子米、英山云雾茶、清镇黄粑、黎平香禾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总局2009年第128号)批准)

英山茶叶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蕲门”就与安徽生产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京都长安。英山地处大别山区集老区、山区、库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等称号,被省政府命名为“湖北茶叶大县”,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英山现有茶叶加工户720家、茶叶经营户1200户、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茶叶合作社55家。英山从事茶产业人数达到近20万人,占农业总人口数80%以上。到2015年我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5亿元,茶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英山云雾茶创牌已久。每年的4月20日为英山的茶叶节。1992年4月20日,第一届“中国英山茶叶节”如期举办。此后,每年在农历谷雨举办“中国英山茶叶节”,节会以“打造茶品牌,壮大茶产业”为主题,现已连续举办了30届,为英山的茶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之作用。“英山云雾茶”先后获得了“湖北十大名茶”,荣获“中茶杯”、“绿羽杯”名优茶金奖。

产品质量特色:英山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英山的“团黄”、“圻门”与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因其“色澄碧而清洌,味馥郁而沁芳”,被列为上品进贡朝庭。以生长在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境内,以中小叶种茶树优良品种的芽叶,按照英山云雾茶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高品质名优绿茶。英山云雾茶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春笋、春蕊、春茗三个等级。经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评审认为英山云雾茶具有“三绿、三高、三香、三泡”独特品质。

英山云雾茶有春笋、春蕊、春茗三个等级:春笋呈笋状,由茶树新梢的单芽制作而成,春蕊和春茗呈卷曲形。春蕊由茶树新梢的一芽一叶初展制作,春茗由茶树新梢的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制作而成。它们的制作工艺略有不同,囊括了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整形、烘干、精选等过程。

产业发展情况:2021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6.3万亩,茶叶产量3180万公斤,总产值23.43亿元,2021年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24.64亿元。 一是茶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将茶产业发展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走“以旅兴茶、以茶促旅”之路。二是茶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我县被省政府宣布脱贫摘帽,茶产业作为重要增收来源。三是借力“一带一路”拓展茶出口。我县英山云雾茶生产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近三年实现茶叶创汇600万美元。英山云雾茶获批“中国茶叶博物馆入馆品牌”“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第二届湖北省地理标志创新大赛金奖”。

英山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英山全境以中低山为主,全县茶园面积已超过22.3万亩,是全国重点产茶县。

产地范围

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方家咀乡、温泉镇、红山镇、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杨柳湾镇、雷家店镇、草盘地镇、陶家河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英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英山云雾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鄂茶1号、鄂茶5号、白毫早等适宜加工英山云雾茶的中小叶无性系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海拔300米以上;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壤pH值4.0至6.5。

(三)栽培管理。

1.育苗:选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

2.茶园种植:栽植时间在早春期2月至3月或秋季10月至11月,栽培密度控制在6万株/公顷至9万株/公顷。

3.肥培管理: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亩)施有机肥500kg以上。

4.树冠培养:整形修剪,幼龄茶园分年度在早春进行3次定型修剪,成年茶园每年1次轻修剪。

5.采摘:根据英山云雾茶不同等级按标准采摘。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工艺。

英山云雾茶有春笋、春蕊、春茗三个等级。

1. 春笋:由茶树新梢的单芽制作而成的呈笋状的名优绿茶。春笋制作工艺由杀青→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选组成。

(1)杀青:用制茶专用锅杀青。每锅投叶量150g至200g,先抖炒,后闷炒,抖闷结合。杀青温度先高后低,投叶锅温100℃至110℃,杀青叶出锅时温度60℃至70℃。全程时间约为7min。

(2)炒二青:杀青叶摊凉后炒二青,投叶量为两锅杀青叶。投叶时锅温90℃。以抖炒为主,茶条无粘手感时搓条,搓条反复数次,至茶条略有剌手感时起锅摊凉。全程时间约为8 min。

(3)炒三青:每锅投叶量为两锅二青叶。投叶时锅温70℃,先闷炒后抖炒。其间应理直茶条。当茶条完全失去粘性时,锅温保持50℃,开始提毫,至白毫显露时起锅摊凉。全程时间约为8 min。

(4)烘干:用专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分初烘、复烘、足干三次完成。烘干后茶叶含水量不得超过6.5%。

(5)精选:进行风选,除去灰、片、末。

2. 春蕊:由茶树新梢的一芽一叶初展制作而成的卷曲形名优绿茶。春蕊制作工艺由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烘干→精选组成。

(1)杀青:可选用机械杀青。手工杀青用制茶专用锅杀青,每锅投叶量200g至300g,投叶时锅温为120℃。先闷炒后抖炒,抖闷结合,全程时间约为7min。

(2)揉捻:揉捻在簸箕上或揉捻机上进行。手工揉捻方法是用单把推揉或用双把转揉。单把推揉的方法:一手握住茶叶沿着簸箕向前滚动,另一只手(手势同上)将茶叶沿着簸箕向胸前带回,再向前滚动,如此,两手交替进行;双手转揉手法:两手的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再双手握住茶叶呈顺时针方向,来回转动。

(3)炒二青:在制茶专用锅上进行,每锅200g至300g揉捻叶,投叶时锅温为100℃。以抖炒为主,间而用闷炒加快叶温升高,至茶叶无粘手感时锅温保持70℃至80℃,进行紧条,至茶叶略有刺手感时起锅摊凉。全程时间约为8min。

(4)炒三青:在制茶专用锅上进行,每锅投叶量为两锅二青叶。投叶时锅温90℃。先闷炒,后抖炒,至茶叶有刺手感时,锅温保持60至70℃,进行提毫,至白毫显露时起锅摊凉。全程时间约为7 min。

(5)烘干:用专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分初烘、复烘两次完成,烘干后茶叶含水量不得超过6.5%。

(6)精选:进行风选,除去灰、片、末,人工拣去非茶杂物、茶梗。

3. 春茗:由茶树新梢的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制作而成的卷曲形的名优绿茶。春茗制作工艺由杀青→揉捻→炒二青→烘干→精选组成。

(1)杀青:采用实用成型的茶叶专用杀青机械杀青。投叶量根据机型和鲜叶老嫩程度确定。炒至手握叶质如绵有弹性、清香初露为适宜。

(2)揉捻:揉捻机装叶量平桶口。揉捻时间8 min至10 min,并掌握轻、重、轻的加压原则,使茶叶成条。

(3)炒二青:用制茶专用锅。每锅投叶量300g至400g,投叶时锅温90℃。先闷炒,后抖炒,至茶叶有刺手感时,锅温保持60℃至70℃,进行提毫,至白毫显露时起锅摊凉。全程时间约为7 min。

(4)烘干:烘干分初烘、复烘,烘干后茶叶含水量不得超过6.5%。

(5)精选:进行风选,除去灰、片、末,人工拣去非茶杂物、茶梗。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略)

2. 理化指标:(略)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