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红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英德红茶(英红九号)

英德红茶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6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关于批准对英德红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6年第225号)批准)英德现代茶业始于1955年,当年试种国内著名茶树良种——云南大叶种茶成功。1959年用云南大叶种茶成功试制英德红茶。英德红茶问世以来,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黑红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

英红九号是英德红茶中的极品,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引进的多个高香型茶树品种中筛选培育出的高香型红茶品种,用其鲜叶加工的红茶品质上乘,滋味醇滑甜爽、鲜香持久,被茶界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红茶品种。

英德红茶曾先后获国际美食金牌奖,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国家银质奖及各部委评比一等奖、优秀奖等达36次之多。英德被誉为广东省著名的“红茶之乡”。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

2014年,英德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并连续第五年被评选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英德红茶被评选为“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英德红茶”列入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产品。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英德红茶2014年品牌价值为11.96亿元,在红茶类排名中位列前三位。

2019年11月15日,英德红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0年7月20日,英德红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英德红茶(英红九号)
英德红茶(英红九号)

概述

英德红茶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

英德是一个古老的茶区,从唐代到清末的1000多年,英德一直是广东的产茶大县。在明朝,英德茶叶被列为贡品。

英德的现代茶业始于1955年,当年试种云南大叶种茶成功;1959年,用云南大叶种茶成功试制英德红茶,同年实现首次出口。

1963年,英国女皇在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叶茶一号)招待贵宾,受到高度赞赏和推崇。(1963年,中国驻英国商务参赞张石诚从伦敦电传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称“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招待贵宾,受到高度赞扬和推崇”。)

英德市地处广东省北部,北江中游,在北纬约23°至25°之间,由于常年温暖多雨,无霜期长,自然土以赤红壤、红壤以及黄壤土为主,土地肥沃,呈微酸性,适宜茶树生长。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英德红茶品质优异,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实现茶园良种化,为“英红”香高味浓的品质奠定优良基础。

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

营养价值

英德红茶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咖俳碱4.12%、氨基酸1.8%、茶多酚21%、茶黄素0.8—1.2%、茶红素8—12%、水浸出物38.16%,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英德红茶的化学成分具有非常的保健作用。其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物和93—96.5%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约有27种,包括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茶叶中含有20—30%的叶蛋白,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5%左右。茶叶中含有1.5—4%的游离氨基酸,种类达20多种,大多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茶叶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于茶汤的只有3—4%。茶叶中含有4—5%的脂质,也是人体必需的。

茶食在英德较为出名的是“擂茶粥”。英德的“擂茶粥”与中国其他各地的“擂茶”饮食相比,更富有新意,成为了早餐品种之一,倍受欢迎。而且“擂茶粥”清香可口,四季皆宜,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帮助消化,健胃提神,对治疗感冒有很大帮助,不失保健之功效。

英德红茶(茶树,嫩叶)
英德红茶(茶园)
英德红茶(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江中游,地理范围在东经112°45′至113°55′,北纬23°50′至24°33′之间。英德市地处五岭山脉南缘,为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带,北毗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县;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及西南与佛冈、清新交界;西北与阳山接壤。全市东西宽约118千米,南北长约112千米,总面积5671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全市地貌划分为中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区(海拔500—1000米),丘陵区(海拔500米左右)和台地、平原等四个类型,种茶多在丘陵区和台地类型之中。

英德市全境地势北高南低且属南亚热带向中热带过渡的地区,生物气候具有过渡性特点,属南亚季风型气候,温暖多雨,既无严寒,亦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0.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8℃,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雨量1876.8毫米,平均降雨日162天,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无霜期316.7天。

土壤条件较为优越。山丘与丘陵之间一片片的缓坡与台地均为红壤土、黄壤土,土属源厚,土壤肥沃,自然土壤肥力较好,土壤有机质和含氮量都在中等以上,土壤大多显酸性反应,PH值在4—5.5之间,极宜茶树生长,宜茶坡地20万亩以上

英德红茶(茶汤)
英德红茶(茶汤)
英德红茶(茶汤)

历史人文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植茶之地。又据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的研究论证:英德茶叶生产始于唐代,是韶州三个产茶县(英德、曲江、仁化)之一。可见英德产茶历史之悠久。

明朝时,英德的土质茶已成朝廷贡品。在清朝,英德茶叶生产已普及民间并在十九世纪前中叶国际贸易兴盛一时。1959年,“英德红茶”试制成功。英德红茶以其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香甜润,香气浓郁纯正等优异的品质,享誉中外,评价甚高。

英德红茶试制成功后,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原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等的高度重视,随后创办了“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成立了“中南茶叶研究所”,兴办了“广东茶叶技术学校”,设立了“广东省英德茶场”。60年代初,设置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专业职能部门——英德市(县)茶叶局。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英德茶叶局作为业务技术部门,为英德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大叶红碎茶商品生产出口基地做了许多扎实而有益的工作,为国家外汇创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英德拥有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是1959年由广东省农业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创办的“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经当时中南局书记陶铸的提议和批准,于1965年3月改建为“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至1973年10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把该所划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更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该所开展一系列茶叶科学研究,长期承担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建有华南地区最大、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最多的茶树种质资源库,活体保存茶树资源达1213份,共取得科研成果和专利50多次,受权专利10次,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广东省乃至全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2012年,英德全市茶园总面积3.16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62万亩,新增种植幼龄茶园3500亩。全市茶叶总产量2928吨,比2011年增加163.8吨,增长6%;茶叶总产值约8.2亿,比2011年增加约3亿元,平均单价140元/斤。繁育英红九号等高香型茶苗3000多万株,可供新种植12000亩新茶园。“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8.51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加0.23亿元。

2014年,英德市茶园总面积达7万多亩,其中投产茶园4万多亩,全市茶产业从业人员达10万多人,全市茶叶总产值15亿元。

英德红茶(英红九号)
英德红茶(英红九号)
英德红茶(英红九号)

地理标志

产地范围

英德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英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划定英德红茶产地范围的函》(英府函[2006]5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英德市英东、英中、英西北、英西南四大茶区,东经112°45′至113°55′,北纬23°50′至24°33′。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云南大叶、凤凰水仙、英红九号、英红一号、五岭红、秀红及经国家和省级审定的适制英德红茶的大叶红茶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为红、黄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以上;pH值在5.5至6.5之间。

(三)茶树栽培。

1. 种植时间:茶苗定植宜在11月至翌年3月。

2. 种植规格:采用双行或单行条植。双行植每公顷植茶苗30000至45000株;单行植每公顷植茶苗10000至15000株。

3. 种植遮阴树,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适宜树种:托叶盈、台湾相思。

4. 中耕:中耕深度,浅耕10至15cm;深耕20至25cm,冬季进行。

5. 施肥:

幼龄茶园种植一个月后方能进行第一次施肥,年施肥5至6次;

投产茶园在秋冬季施有机基肥,采取开深沟,开沟深度40-50 cm。在各茶季茶芽萌动前15天追肥,全年施肥4-5次。

6. 茶树修剪:幼龄茶树采用分段修剪法定型修剪;成龄茶树采用轻修剪、深修剪;衰老茶树采用重修剪或台刈修剪,培养丰产树型。

(四)鲜叶采摘。

1. 红条茶鲜叶: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

2. 红碎茶鲜叶: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

(五)加工。

1. 加工设备:萎凋槽、揉捻机、揉切机(7051型)、解块筛分机、发酵设备、烘干机、平面圆筛机、风选机、拣梗包装机。

2. 红条茶加工:

(1)加工工序: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2)加工工艺:

萎凋:萎凋时间为12h至24h;含水量为56%至58% 。

揉捻:揉捻时间为全程60min至90min,分30min至30min至30min三个时段揉捻,中间下机解块1次或2次。

发酵:发酵时间为3h至5h

干燥:温度为毛火110℃至120℃,足火90℃至95℃;干燥后毛茶含水量≤6.5%

3. 红碎茶加工:

(1)加工工序:鲜叶→萎凋→揉切→发酵→干燥。

(2)加工工艺指标:

萎凋:时间为8h至18h;含水量为60%至62%。

头次揉切:筛分提取2-1号茶坯,头轮茶青>50%,轮中45%至50%,轮尾<45%,茶尾<10%。

复揉切:筛分提取3-1号茶坯,头轮茶青>25%,轮中25%至30%,轮尾>30%,茶尾>10%。

发酵:发酵时间为30min至50min

干燥:初烘温度为110℃至120℃,复烘90℃至100℃,干燥后毛茶含水量:≤6.0% 。

(六)质量特色。

1. 感观特色:

(1)红条茶的感官指标:(略)

(2)红碎茶感官指标:(略)

2. 理化指标:

(1)红条茶的理化指标:(略)

(2)红碎茶的理化指标:(略)

专用标志使用

英德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英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产品荣誉

英德红茶曾先后获国际美食金牌奖,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国家银质奖及各部委评比一等奖、优秀奖等达36次之多。英德被誉为广东省著名的“红茶之乡”。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

2006年,英德红茶获“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

2008年,英德获“中国红茶之乡”美誉。

2010年,英德红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英德市为“2013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

2014年,英德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并连续第五年被评选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英德红茶被评选为“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英德红茶”列入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产品。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英德红茶2014年品牌价值为11.96亿元,在红茶类排名中位列前三位。

2015年5月25日,“英德红茶”品牌正式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品牌馆。

2019年11月15日,英德红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0年7月20日,英德红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