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文化  茶文化
科学分类

域:真核域 Eukarya

植物界 Plantae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杜鹃花目 Ericales
科:山茶科 Theaceae
属:山茶属 Camellia
种:茶树 C. sinensis
茶树
茶树新梢萌发过程
茶树新梢发育
茶树花、果、枝叶和种子形态

  茶树汉语拼音:Chashu;英语:Tea plant;学名:Camellia sinensis),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其叶加工成茶叶,是重要饮料之一。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用于提炼精油,是一种强效的抗感染、消炎、杀菌、抗病毒、祛痰、抗霉菌、抗寄生虫剂。对香港脚、支气管充血、头皮屑、昆虫咬伤、酵母菌感染等有帮助。

  茶树原产中国,起源中心在云贵高原。中国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9世纪,种茶技术先后传入日本朝鲜。以后陆续传入欧洲非洲美洲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树。产茶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中国有19个省(自治区)种植茶树,有四大产茶区,即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其中福建浙江名列前茅,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3。

  自然生长的茶树,树型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乔木型树高可达10~20米,但在栽培条件下,一般控制在80~90厘米。主根可深入地下1~2米,侧根分布在5~45厘米的耕作层。单叶,互生,常绿,草质。叶形多为椭圆或长椭圆形,芽和嫩叶着生茸毛。两性花,一般为白色,少数带粉红色。种子棕褐色,球形或半球形。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要求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生物学年龄可达一二百年,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在热带地区,新梢每月均能生长,但仍有生长与休止的交替。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新梢一般一年生长三次,即春梢、夏梢和秋梢。在采摘条件下,新梢生长可增至五轮,在热带可至六至八轮。新梢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新梢伸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有性繁殖时要人工控制授粉并不断选择,以提高品种纯度。无性繁殖时用短穗扦插法为主,选择健壮成熟的新梢,剪成带有一叶、一芽、长约3厘米的插穗,插入苗床,遮阴,浇水,经30~40天即可发根。种植密度依品种、气候、土壤而定。一般每亩1,200~1,400丛,每丛二三株(大叶种用单株)。茶树幼年期要进行二至四次定型修剪。成年期每一二年进行一次轻修剪,剪去表层青梗小叶,使新梢生长旺盛并便于采摘。老年期每隔20年进行一次重修剪。在离地30~40厘米(衰老树10厘米)处剪平,可使树冠更新复壮。茶叶采摘应按不同茶类的不同标准进行,一般制红茶和绿茶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各种高级名茶如中国的西湖龙井和洞庭碧螺春等,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要保留一定量的新叶,使茶树有必要的光合面积。采摘宜分批进行,一个茶园全年可分20~30批采摘。采摘方法有手采、剪采和机采。手采工效低,但质量好,是主要采摘方法,尤其各种名茶多用手采。剪采只适于黑茶和老青茶原料的采摘。机采比手采效率高6~15倍,但质量问题尚待解决。

  鲜叶含干物质25%左右,其中主要有机成分为茶多酚(20%~35%)、咖啡碱(3%~5%)、蛋白质(20%~30%)、糖类(20%~25%)、类脂物质(8%左右)。还有少量氨基酸、芳香物质、维生素类和有机酸。无机成分含量最多的是磷、钾,其次是钙、镁、铁、锰、铝、硫等,另含有锌、铜、氟、钼等微量元素。茶叶兼有药理和营养两方面的功效。茶子约含蛋白质11%,脂肪32%,淀粉24%,糖4%。榨油可供食用,并可提炼茶皂素作工业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