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荡寇志汉语拼音:Dɑngkouzhi;英语:Dangkouzhi),又名《结水浒传》,中国清代长篇小说,70回,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作于道光六年至二十七年(1826~1847)间。作者“未遑修饰而殁”。咸丰元年(1851),其子龙光修订润色后,于咸丰三年刊行问世。

  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创作背景

  俞万春有感于嘉庆以后封建帝国严重危机,积极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要“杜邪说于既作”。他非常不满《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为抑制《水浒传》的影响,因此接其70回以后,续作此70回。

故事梗概

  梁山上的众强盗受了石碣碑排定座次之后,派出多股部队攻陷附近多个城池,各地小山寨也纷纷投靠,一时声势大振。汴梁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陈希真和女儿陈丽卿受到太师高俅及高衙内的迫害,反出京城。但他们也痛恨打家劫舍、杀人如麻的梁山强盗,拒绝入伙。他们在风云庄结识了云威等人。云威的儿子云天彪是一位地方将领,战胜梁山强盗呼延灼。但由于奸臣蔡京、童贯和梁山勾结,被迫撤兵。陈希真在梁山和奸臣控制的朝廷的夹缝中,占据山寨猿臂寨作为依托,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得以招安。另一方面,云天彪也招兵买马。宋徽宗在众位忠臣的帮助下,处决了和梁山勾结的奸臣蔡京,震慑了高俅等人。最终,朝廷上的忠臣大将张叔夜在平定方腊之后奉旨讨伐梁山。在陈希真、云天彪的协助下,终于扫平梁山,将众强盗正法。

  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水浒传》中的人物,如《水浒传》中最早出现的人物之一王进,大名府的武将闻达、李成等。还有一些《水浒传》中的人物的亲友,如祝家庄、曾头市的人物的兄弟、子侄、徒弟等。他们构成了“雷部三十六将”及十八位散仙,对抗梁山上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员地煞星”。

小说主旨

  《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寇”,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

评价

  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但它文字精练流畅,写陈丽卿受迫害情节,亦具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颇具匠心,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后世影响

  俞万春死后第二年,在广西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中国陷入长期战乱。从咸丰三年(1853年)清朝苏州、广州等地的地方官员印制该书以宣传忠君的理念。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攻下苏州,把《荡寇志》当作反太平天国的宣传品予以毁版。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同治十年(1871年),《荡寇志》又有了大字复刻本。

  鲁迅幼年的时候就读过《荡寇志》。在《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提到:“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成年后在

  《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下)》中说[3]:《荡寇志》与《水浒传》“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思想未免煞风景”。但《荡寇志》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荡寇志》因为“污蔑农民起义”的“反动立场”而成为禁书。现在已经解禁,可以购买。

  《荡寇志》是中国科幻小说的滥觞。其中新式武器层出不穷,较为有名的有陷地鬼户、佛朗机、新法连弩等。新式兵器的战斗是这部小说的一大创举。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