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竹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荥经竹笋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Yíng Jīng)特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荥经竹笋产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无污染区。产区土壤主要有潮土、紫色土、黄壤、红壤、黄棕壤、暗棕壤等组成,是竹笋生长的最佳生态区,竹笋带壳外观呈细长圆锥形,箨紫褐色,壳薄肉多,口感脆嫩,清香爽口。

2017年9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荥经竹笋”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品质:鉴评专家组一致结论,登记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所描述的外在感官特性,带壳外观呈细长圆锥形,长40-50厘米,个别可达60厘米以上,地茎4厘米左右;箨紫褐色,被少量褐斑及棕褐色刺毛;笋肉乳黄至黄绿色,壳薄肉多,口感脆嫩,清香爽口。

内在品质指标:荥经竹笋的水分含量≥90%,蛋白质含量≥2.5克/100克,3%≤膳食纤维≤6%。

产地环境

荥经竹笋产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盆周山区。群山环抱,山势陡峻,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无污染区。产区土壤主要有潮土、紫色土、黄壤、红壤、黄棕壤、暗棕壤等组成,其中以地带性黄壤最多。以海拔高低分布明显,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以黄壤为主,1900-2100米以黄棕壤为主,2100-2500米为山地暗棕壤,其中山地黄壤、山地暗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暗棕壤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结构较好,肥力高,是林业发展的理想土壤类型。非常适合笋类生长发育。

荥经竹笋产区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多夜雨,是全国日照低值地区之一,具有冬季干燥且暖和,夏季温暖而湿润,且冬春长而夏秋短的特点。产区年平均气温为15.3℃,年降雨量1253米米,年均日照948小时,无霜期293天,无酷暑严寒,相对湿度81%。是竹笋生长的最佳生态区,四川优势竹笋生产建设地。

历史人文

2017年,荥经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建设荥经方竹产业基地,创全国方竹名优品牌”的战略发展思路,建成方竹笋产、供、销一体化市场,提高方竹笋产量,荥经方竹资源开始得到开发利用。

2018年,荥经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扶持牛背山、泗坪、安靖等乡镇林农,荥经县开始了大规模种植竹笋。

2018年,荥经县有原生方竹资源30多万亩,大部分分布在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内。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荥经竹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包括:龙苍沟镇、安靖乡、青龙乡、附城乡、五宪乡、泗坪乡、烈士乡、新建乡、民建彝族乡、三合乡、宝峰彝族乡、新添乡、新庙乡、荥河乡、花滩镇、六合乡、烈太乡、大田坝乡、严道镇、烟竹乡、天凤乡等2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5′-103°47′,北纬30°44′-31°22′,荥经县位于四川雅安市,东邻雨城区、洪雅县,西接泸定县,北邻天全县,南连汉源县。保护面积62000公顷,年产量9300吨。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选择交通方便、排灌通畅;土壤肥沃湿润、透水透气性良好的黄壤,土壤pH4.8-7.0之间;海拔1000米-2500米范围内的平地或坡地。产地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品种选择:选择出笋早、产量高、分枝低、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方竹作为母竹。

(3)生产过程管理:

① 林地整理

A 全垦整地:对坡度较小(一般15°以下)的造林地进行全面翻耕,深度25厘米-35厘米,清除石块、树蔸、树根等其他杂质,将表土翻入底层,平地需开排水沟,每隔8米-10米开一条,沟宽20厘米,沟深25厘米;

B 带状整地:对坡度较大(15°-30°)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整地带的宽度及带间距离一般为2米,然后沿带开垦,翻土深度40厘米;

C 穴状整地:坡度在30°以上的陡坡,可进行穴状整地,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米左右的杂草灌木,挖穴700个-1500个/公顷,穴长55厘米,宽35厘米,深35厘米栽植。

② 母竹挖取

在竹林中选择,植株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无检疫性病虫害(在林缘或稀疏竹林中挖掘的母竹质量较好)的母竹,确定母竹竹鞭分布方向,根据竹鞭的方向,按来鞭10厘米-15厘米、去鞭20厘米-25厘米挖取母竹,挖取时带土壤,保护根系,不扳摇竹秆,同时避免鞭芽损伤。挖起后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带枝4-6盘。

③ 母竹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好鞭芽与“螺丝钉”,远距离运输要进行包扎,装卸时要尽量小心,缩短途中运输时间,挑运或抬运时,用绳绑在宿土上,竹秆直立。长途运输需对母竹进行覆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

④ 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2月中旬至3月下旬(雨水至清明之间)或秋冬季9-10月种植。

栽植密度:密度不易过大,让阳光透射到林内,增高地温,有利于发笋,以700株-1500株/公顷较为适宜。

栽植方法:穴底要平、竹鞭放平、适当浅栽、鞭土密接。即种时根据母竹种蔸大小,适当修整穴塘,填回表土,穴底要平,解去母竹包扎,放下母竹,放平竹鞭,回填表土,分层踏实,使鞭根自然舒展,覆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5厘米。竹鞭要平,以利于竹鞭发鞭抽芽。种植的深度以竹鞭在土中20厘米-25厘米。栽竹时做到以下几点: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上松盖。

⑤ 肥水管理:根据竹子需肥规律、土地供肥情况、土地肥力和肥料效应,实行平衡调节施肥,最大程度地保持竹林土壤养分平衡和土壤肥力提高。肥料使用种类、施肥量、次数和时间应遵循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使用竹笋专用复合肥或生物肥料结合腐熟农家肥。

A 幼林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肥。

B 丰产林以有机肥、生物肥、化肥合理搭配施用。2月施笋前肥:施竹笋专用复合肥30千克,采用开沟施入。6月施行鞭肥:施腐熟农家粪肥2000千克,结合松土,翻入土中。9月施孕笋肥:每亩施竹笋专用复合肥20千克或相同含量的农家土肥。施肥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不同生长期,选用不同的肥料进行根外追肥。

C 水分管理遵循:10-11月竹鞭生长季节,3-4月笋芽分化季节,5-9月竹笋生长季节遇天气久晴不雨,降水不足,土壤干燥,及时补充水分;梅雨季,久雨不晴,土壤积水,需清沟排水。

⑥ 土壤管理:每年松土除草3次,2月浅削松土,6月深翻松土。在造林当年的2月、5月、8月份结合松土进行除草,以减少林地水分和养分的消耗。

⑦ 竹林保护:新竹10月进行钩销,留枝12档-16档,禁止农畜进入,及时进行补植,防治病虫害。

⑧ 病虫害防治

营林防治:推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取冬季复垦,夏季除草,及时清理林地,破坏有害生物越冬过夏场所,减少传播源;选用抗性品种,优化竹林密度结构,提高竹林对有害生物的忍受和抵抗能力。在防治方法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生态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控制农药残留。化学防治上采用生物农药为主,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复配农药,农药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退化林改造:

① 垦复改造

A 全面垦复深翻改造:垦复深翻30厘米-40厘米,挖去老竹、老鞭、竹蔸,保留1年-2年生健壮母竹2000株-3500株/公顷。

B 带状垦复深翻改造:将竹林划分成若干条带,带宽5米左右,隔带垦复深翻40厘米,将改造带内的所有母竹、竹鞭全部挖去,第二年后再改造未改造的退化竹林。

② 加土改造

对轻度退化竹林,在11月或3月,加客土一次,加土厚6厘米-10厘米。竹林土壤粘重的加沙土,竹林土壤沙性过重的加粘土,加土改造适宜对土层浅薄的退化竹林。

③ 更新改造

对严重退化竹林,应全部挖去竹子,进行更新改造。深翻土壤45厘米以上,开排水沟。土壤酸化的,加施生石灰1500千克/公顷,翻入土中,再重新造林。

(5)产后处理:

荥经竹笋的采收期为4月-9月,土层深厚的,竹笋出土35厘米后即可采收;土壤浅或浅鞭竹笋,在竹笋出土高40厘米左右时采收。在笋尖离地面5-7厘米处开始挖笋,选用特制竹笋采收工具进行挖笋,不损伤竹鞭和笋芽。采收后及时鲜销或进行杀青处理或冷藏保鲜。

(6)生产记录要求:荥经竹笋生产全过程要求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技术措施和投入品使用情况,竹笋生长期及采收期,质量检测情况,销售情况等。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