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元稹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菊 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题与背景: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贞元十二年(807年)作于长安

  东晋诗人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元稹的这首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逐句释义: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一丛丛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一遍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秋丛:指秋天的菊花丛。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古音念xiá。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百花中(我)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偏爱:在几个人或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
  尽:完。
  更(gèng):再。


菊花·元稹诗 题图
菊花,来源:明·黄凤池编《唐诗画谱》
菊花诗意图,明·黄凤池《唐诗画谱》
菊花 参考图
菊花 参考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是说,看着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我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即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似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即赏菊兴致之浓,直至不知日之将夕。“遍绕”“日渐斜”,把作者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作者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作者从菊花在百花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名家点评:

  宋 ·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李和文公作咏菊《望汉月》词,一时称美。云:‘黄菊一丛临砌。颗颗珠露妆缀。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 雕栏新雨霹。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时公镇澶渊,寄刘子仪书云:‘澶渊营妓,有一二擅喉啭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为酒乡之资耳。‘不是花中惟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乃元徽之诗,和文述之尔。”

  清 · 冯班《钝吟杂录》卷四:“夺胎换骨,宋人谬说,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冷斋称王荆公《菊花》诗‘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以为胜郑都官《十日菊》,谬也。荆公诗多渗漏,上句‘凋零’二字不妥,下句云‘一枝’,似梅花,‘闲人’二字牵凑。何如微之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语意俱足。郑诗亦浑成,非荆公所及。”


试题精选: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参考答案: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2分)

  参考答案: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3.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年),唐朝大臣,文学家、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93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