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传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中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该传说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不断演变,在发展流变过程中具有了向爱情故事演变的趋势,但主题和“母体”并没有大的变化。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间,董永故事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俗文学(如说唱戏曲)以及后起的影视文学创作追逐的题材,出现了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等影响广远的作品。

  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由于民众情感的渗透和口碑的附会,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留下相沿而成的风俗及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都称董永是当地人,如山东博兴有董家庄、董永墓;山西万荣小淮村有“董永故里”的匾额,民间还织造“合婚布”;河南省武陟县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一月初十均举行盛大的祭拜孝子的庙会活动;江苏省东台市有董家舍,南宋《方舆胜览》即记载这里为“孝子董永故居”等。多地流传、不断附会的“滚雪球”现象是传说故事常有的特点。董永传说蕴含的历史、文学资料对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董永传说的教化功能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基本资料

董永传说(第一批)
项目序号:9
项目编号:Ⅰ-9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山西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
保护单位:万荣县文化馆、东台市文化馆、武陟县董永文化服务中心、 孝感市群众艺术馆(孝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董永传说(第二批)
项目序号:9
项目编号:Ⅰ-9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江苏省山东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金坛市(今金坛区)、山东省博兴县
保护单位:常州市金坛区文化馆、博兴县文化馆


董永传说(第三批)
项目序号:9
项目编号:Ⅰ-9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江苏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丹阳市
保护单位:丹阳市文化馆

内容

董永卖身

  二十四孝图中有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一个小伙子,父亲死了后没有钱给父亲置办丧事,自己把自己卖了,这是任何人都难做到的。董永做了,成了古今人们称道的大孝子。

  那一年,董永的父亲死了。当时董永家里很穷,没有钱给父亲办丧事。可他又不忍心这样埋了,父亲活着时受尽了人间的苦,死了后没有寿衣,没有棺材,让父亲这样到阴间,有辱祖宗脸面,自己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董永为难了,他甚至想到了死。可是以一想,自己死了后,谁给父母的坟头填土呢?谁给父母守孝呢?就是不管这些,自己死了后,父母在九泉之下也是合不上眼的。

  没有办法了,董永擦干了泪,出门去求亲千友,想借钱给父亲办丧事。他跑了一天,两条腿几乎跑直了,可是没借到一点钱。有钱的人家怕借给他钱还不了,不借给他。穷人家没有钱,自顾自还顾不了,没有钱借给他。

  董永一连在外跑了好几天,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右还是没借到钱。晚上,他直直地跪在父亲身旁,一动也不动。他眼里没有泪,泪早流干了。他不知道该求助于何人了。这时,只要有人能出钱帮他埋葬父亲,了去了他的心愿,叫他咋报答也行。可是谁能帮他呢?人急了也能想出急法子。就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想走了有些人为了活命,卖了老婆和孩子。自己没有老婆孩子卖,自卖自身不是一样吗?自己的骨肉是父母给的,自己不能给父母尽孝了,再把身体卖了孝顺父母也是一样的。要是有人买,他愿自卖自身,有卖身的钱埋葬父亲,以此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主意想好了,董永躺在父亲的身旁稳很地睡了一宿。天明了,董永找了几根茅草,绑了小把儿,插在后衣领里。他从这个集市来到那个集市,从这个村来到那个村,一连几天,没有一个问价钱。

  这天董永又转到了马踏湖边的李家庄。他从一家高门楼前走的时候,被一个拦住了。那人站中他前边,阴声阳气地问:"你个人是做啥的?"

  董永抬头看看面前这个人,从穿戴和架式看,象是一个有钱的人。他以为自己遇到买主儿了,赶忙低下头,深深地施了一个礼,说:"请问大叔你买人吗?" 那个人愣了一下,问道:"买人?你卖老婆还是卖孩子?" 董永摇了摇头,说:"我没有老婆孩子可卖,是自己卖自己。" "啥?你自己卖自己呀?"那个人听了,仰头大笑起来。等他笑够了,才说道:"我家老爷只买处表漂亮的女人,从来不买男人。" 董永气得狠狠地瞪了那个人一眼,转回身就走。这时,从高门楼里又出来一个肥头大耳的人。他朝董永招了招手,说道:"慢走,我有话要问你。"

  董永站下了,心里抱着一点希望。

  那个人嘿嘿地笑了几声,说:"我一辈子娶了好些媳妇,可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有一个给我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儿子很孤单,你如果愿意,不妨给我当个儿子。我就把你买下。你看怎么样?" 董永的脸一下子红了。一时间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儿。答应吧,明摆着是侮辱他。不答应吧,又怕万一真是一个买主儿。想了想,他把心一横,反正是卖给人家,只要他出了钱真买,他咋说我咋做。董永正要开口,只听那个人又说话了: "哎,你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我李虎长了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没听到过别人叫我一声爹呢。你如果愿意当我的儿子,就先叫我三声爹,我听听亲不亲,你叫的亲,我听着顺耳,钱多钱少不碍事,我就买下你。"

  不听则已,一听他说的话,董永心里呼地燃起了一把火,只烧得他两眼都发红了。说了半天,站在这时原来是仇人李虎呀!就是这个黑心肝的家伙,打死了生身母亲,逼死了未婚妻子张月莲,又买通了官府,让他家吃了冤枉官司,官府还打断了父亲的双腿,赔上了全部家产,还落了个家破人亡。要不是他,自己怎么能落到这步田地呢?真是冤家路窄,眼下又碰到他了,他还在取笑自己,这口气能咽下去吗?董永越想越一气,两眼都气得发红了。他浑身气得哆嗦,牙咬得咯吱咯吱地响,回过身子,朝站在台阶上的李虎一步一步地走了过去。 李虎看看走近了的董永,发现他瞪圆了的两眼里好像要喷出火苗子。吓得他向后倒退了一步,有几分心虚地说:"你要做啥?有话站在下边儿说!" 李虎的话音刚落,大门里又出来了两个膀大腰圆的汉子。走过挡住了董永。董永好象没看见,忽然像疯了一样,从两个人中间闯了过去,一头把李虎撞了个四脚朝天。董永正想扑过去狠狠地咬他几口解恨,那两个汉子转身把董永抓住了。两个人这个打一拳,那个踢一脚,不一会儿就把董永打得不省人事了。 李虎看了看躺在地下的董永,朝那两个人摆了摆手,说:"把他拖到庄外,扔到路旁的水沟里。有人问,就说他是贼,进来偷东西,叫你俩抓住了。"那两个人答应着,赶忙过来,把董永架起来走了。到了庄外,两个一叫劲儿,把董永扔到路旁的水沟里了。

  天很冷,沟里的雪很厚。不一会儿,董永又醒过来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到了这里的,就象做梦一样。过了一阵,他才想起了在李虎有的大门外发生的事。

  他咬着牙撑起身子,一下一下地从下边往沟崖上爬。费了很大劲,他到底爬上了沟崖。他坐在雪地上喘了一阵,忍着浑身的疼,要再去找李虎拚命。

  刚走了几步,他又站下了。就这样去找李虎拚命吗?他家里那么多人,去了不是白白地送死吗?再说,自己死了算不了啥,可是父亲啥,可是父亲怎么办?谁去替自己尽孝呢?想到这些,,董永咽下了一口冤气,慢慢地回头往家走去。直到天很黑了,他才趔趔趄趄地回到家。进屋后,他点上火暖和暖和身子,又上炕跪在父亲的尸体旁,说道:"爹,不孝儿对不起你。我自卖自身几天没卖得了,还受了咱的仇人李虎的欺负。你老人家躺在家里已好几天了,让你受委屈了。"

  董永说完,扑到父亲身上哭了起来。

  苦命人什么时候也是命苦。董永自卖自身没人买,碰到仇人李虎还差一点搭上命。直到后来,他让傅家庄的傅员外买去了成全了人的孝心。从那时起,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就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天女助人的传说

  这个传说最早见于三国时曹植写的《灵芝篇》:"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户,不知何用归。天上秉至德,神女为秉机。"到干宝编写《搜神记》时,这个故事被取名为《天女助人》,内容也更加详细。其情节大体如下:

  董永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去世后,他没钱办丧事,便向人借了一万钱。董永对债主说:"日后无钱还债,甘做您的奴仆!"董永在家守完三年丧,就去债主那里做奴仆。路上董永遇到一位女子,对他说:"我愿意作你的妻子,不嫌弃你贫贱。"于是董永带她到债主家。

  债主对董永说:"那一万钱就送给你吧!"董永回答说:"蒙您的恩德,先父得以安葬。我虽是贫贱之人,但一定要尽心尽力,来予以报答。"债主问:"与你一齐来的女子是谁?"董永答:"是我妻子。"债主又问:"你妻子能干什么?"董永答:"她会织布。"债主说:"你一定要报答我的话,就让你妻子为我织一百匹缣(一种优质丝织品)。"只用了短短十天,一百匹缣就织完了,令债主非常吃惊。

  董永夫妻回家路上,走到第一次相见的地方,那位女子向董永辞别说:"我是天上的织女,看到你如此孝敬父母,天帝命我下凡来帮你偿还债务。现在你已还了债,我已不适宜久住人间。"说完便凌空飞走了。董永泪流满面,感激不已。

  《天女助人》这个优美的民间传说,对后来的中国戏曲影响很大,南戏《董永遇仙记》、黄梅戏以及电影《天仙配》等都是在此基础上经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

历史发展

  董永传说历史上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历代的典籍中,记载东台西溪"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内容数不胜数,并多有发展演变。董永行孝的动人故事被编入很多戏曲中,较早的为明代传奇剧《织锦记》,最有名的是黄梅戏《天仙配》。

  1952年,由洪非等人重新将黄梅戏《天仙配》剧本进行了改编。戏中塑造了老实憨厚的董永、善良美丽的七仙女、相互帮助的仙女姐妹、刁钻刻薄的傅员外、无情狠毒的玉皇大帝等生动形象,再加上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黄梅调,无不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特别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出色表演,让"董永遇仙"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七仙女"艺术形象得以人人皆知。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间,董永故事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俗文学(如说唱、戏曲)以及后起的影视文学创作追逐的题材,出现了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等影响广远的作品。

传承价值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董永传说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传承久远,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该传说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在发展流变过程中具有了向爱情故事演变的趋势,但主题和"母体"并没有大的变化。

  由于民众情感的渗透和口碑的附会,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留下相沿而成的风俗及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都称董永是当地人,如山东博兴有董家庄、董永墓;山西万荣小淮村有"董永故里"的匾额,民间还织造"合婚布";河南省武陟县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一月初十均举行盛大的祭拜孝子的庙会活动;江苏省东台市有董家舍,南宋《方舆胜览》即记载这里为"孝子董永故居"等。多地流传、不断附会的"滚雪球"现象是传说故事常有的特点。董永传说蕴含的历史、文学资料对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董永传说的教化功能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