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哲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藏传佛教哲学英语:Tibetan Buddhist philosophy),在中国西藏及其周围地区形成和发展的佛教各派别哲学的总称。

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开始从中国内地及尼泊尔印度相继传入西藏,在其流传过程中,逐渐与本地的土著宗教本教及民间信仰相结合,形成了区别于南传佛教和中国汉地佛教的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体系。

藏传佛教的历史发展可分为前弘和后弘两个时期:前弘期始于7世纪中叶佛教之正式传入西藏,止于9世纪中叶的朗达玛禁佛;后弘期始于10世纪末佛教在藏区的复兴,此后至今约一千年,佛教在西藏未曾中断。

前弘期佛教所传的戒律主要是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经论则大小、显密、禅教、性相兼弘,密教除无上瑜伽部、显教除中观部月称的论疏外,大体上皆已具备。在理论基础和哲学思想方面,前弘期佛教以“缘起性空”的中观学特别是寂护、莲华戒所传入的瑜伽中观学为主,在世俗谛唯心无境,在胜义谛心境俱空,在观行实践上主张应从唯心无境的观点出发,最终达到无我性空的境界。密教诸部,也都是在这种中观正见的基础上进而修习的。此期佛教多以上层贵族为中心,尚未广泛渗透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

后弘期佛教在经典传译方面着重译传了前弘期禁传的无上瑜伽部密法,同时也补充翻译了显教中月称系的中观部论疏及陈那、法称系的因明学著作,使大藏趋于完满。在佛学理论和哲学思想方面,后弘期佛教虽然仍以中观学为主导,但是由于自11世纪中叶起多种教派相继兴起,各派在教义侧重、修习方式等方面也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后弘期藏传佛教主要有宁玛、噶当、噶举、萨迦、觉囊、格鲁等派。

宁玛派

“宁玛”意为“古旧”,因其继承前弘期莲花生、无垢友等的旧密法而得名,实际创始人是11世纪素尔家族的三代人素尔波且、素尔穷喜饶扎巴和濯浦巴。此派因僧人戴红帽,俗称“红教”。此派不重律仪,行持从俗,专持密咒,以十八部怛多罗为根本密典,判全体显密佛教为三部九乘,而以第九无上瑜伽乘之“大圆满法”为其根本教法,认为众生身中本有离垢的“空明觉了”,圆满具足生死涅槃一切法,此即“心性的明空本净的实相”,大圆满法即是对众生身中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的觉悟,如此便可契证空理,成就佛果。

噶当派

又译作“迦当派”。“噶”意为佛语,“当”意为教授。噶当派就是主张佛的一切言教都是僧人修学内容的一派。该派由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创建,以“噶当七论”特别是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根本经典,把修行次第分为下、中、上之“三士道”,主张严守戒律,特重因果,显密并重,先显后密。其内部又分为教典派、教授派、教诫派三个派别。噶当派教法在西藏地区流传甚广,藏传佛教其他各派普遍受其影响。至宗喀巴创立格鲁派后,形成新噶当派,与格鲁派成为一家。

噶举派

“噶”指师长的言教,“举”意为传承。“噶举”意为所修一切法门皆由师长亲语教授传来。该派创始于玛尔巴及其弟子米拉日巴,因修法时穿白色僧衣,俗称“白教”。该派富密教色彩,虽系统众多,但基本教义大体一致,即在中观论特别是月称中观应成派思想基础上,修习“大手印”。所谓“大手印”,并不是密教“三密”中的手印,而是象征“万有一味”、“染净无别”的理想境界。该派修习方法,先从“拙火定”入手,调整呼吸以修身;进而使心住一境,不起分别,达到禅定境界;在禅定的基础上进而观想安住一境的心,悟其亦非实有、本性空寂。如此“修空性”,即可亲证“万有一味”的境界而成佛。

萨迦派

因创建于后藏的萨迦而得名,创始人为在家居士贡却杰布。因该派中的俄尔派寺院把寺墙涂以红、白、青三色,故俗称萨迦派为花教。该派采家族世袭制,为氏族教团的典型。在教法上,以“道果法”为核心,分三个修行层次:首先止恶行善;进而破除我执,体悟“一切皆空”;最后破除“空”、“有”等一切之常见和断见,归于中道而成佛。就其中观理论而言,萨迦派较为复杂,既有主张应成派中观见的,也有主张自续派中观见和瑜伽派中观见的。

觉囊派

12世纪初由域摩·弥觉多杰创立,其后,五传弟子衮张突结尊追在拉孜东北建立觉囊寺,此派因而得名。在教义上,觉囊派宣扬“他空见”,认为诸法皆有真实体性,其自身不能说是“空”的,由于人的“虚妄分别”加上去的东西才是“空”的,因此说“性空”只能是“他空”而非“自空”。觉囊派的这种“他空见”,受到西藏佛教其他派别的一致驳斥,认为不是佛教的正见。

格鲁派

亦称甘丹派,乃宗喀巴在改革传统藏传佛教的基础上所创立的新的藏传佛教派别,由所创寺庙甘丹寺而得名。在藏文习惯上,“甘丹寺”一词可略为“迦鲁”,一般人习称之为“格鲁”,故称“格鲁派”。宗喀巴号召僧人戴黄帽,作为严守戒律的象征,故此派亦俗称黄教或黄帽派。该派在教义上以中观学特别是应成派中观学为理论基础,继承阿底峡的思想,强调严守戒律、显密兼学、止观并重、三学并修,立“三士道”,提倡先显后密、循序渐进的修习方法。其中,显宗以噶当派为基础,密宗兼有萨迦、噶举各派教法,由宗喀巴调整、融合成为一完整体系。该派重视僧人学经和寺院管理,建立了系统的学经制度和寺院管理制度,并创立了活佛转世特别是达赖、班禅转世制度,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正统派别。

总之,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对显密的侧重虽不尽相同,但其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均以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为基础,其中既有应成派中观见,又有自续派中观见和瑜伽派中观见,甚至还有“他空见”,但从总体上来看,则以应成派中观学为主流。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