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8月13日 (四) 14:40西北组09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赵松雪九歌图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乐府诗。蜀道难,本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蜀中山名)之阻。”(见《乐府诗集》)乐府《蜀道难》则源于更古的《行路难》。李白此诗,即根据这一诗题的传统内容,描写秦蜀栈道的险阻与世路人情的险恶叵测。虽托名古调,却自创新声。

  唐·孟棨《本事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皆记李白自蜀至长安,与贺知章相遇,知章览其《蜀道难》,大为叹赏,曰:“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知章于天宝三载致仕归越,故其写作时间不得迟于天宝三载,因而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以为讽天宝十五载玄宗奔蜀之说即难成立。又因此诗曾收入唐·殷璠所编《河岳英灵集》,其书据岑仲勉先生《唐集质疑》考订,谓编成于天宝四载或十二载,更可肯定为安史之乱前作。另据詹锳先生考订,则此诗与《送友人入蜀》、《剑阁赋》是同一主题同时之作。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1)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2)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3)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4)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1)、(2)两说显然不成立。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逐句释义: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是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yī xū xī):蜀人见物惊叹声。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蜀道:通常指自陕西入四川的山路。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蚕丛、鱼凫(fú):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始与中原相通。
  何:多么。
  茫然:茫昧难详;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不知道。据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尔来:自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久远。《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云:“天台四万八千丈。”
  不与:一作“乃与”。
  秦塞(sài):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塞,山川险阻之处。
  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西边太白山只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郿县、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时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横绝:横渡;横越。
  峨嵋:山名,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
  巅:山顶。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雄壮士,秦蜀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地崩山摧壮士死: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结果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见《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及《华阳国志·蜀志》。
  天梯:比喻上陡峰的山路。
  石栈(zhàn):山岩险要处凿石架木筑成的通道叫栈道。
  方:一作“相”。
  钩连:勾通连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
  回川:纡回的川流;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猿猴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黄鹤,即黄鹄,善于高飞。古“鹤”、“鹄”字通。
  尚:尚且。
  得:能。
  猨猱(náo),统指猿类。猨,同“猿”。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攀援: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多么曲折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道弯。
  青泥:岭名,在今陕西略阳县。
  盘盘:盘旋曲折。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萦(yíng):盘绕。
  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举手可以摸到参星和井星叫人仰首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扪(mén)参(shēn)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抚膺:抚胸。
  坐:徒,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君:敬辞。称对方。这里指入蜀的友人。
  西游,蜀在秦西南。
  畏途,艰险可畏之途。
  巉岩,险峻的山岩。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但见:只听见。
  号(háo)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号,悲鸣。
  从:跟随。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闻:听见。
  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此:指子规悲鸣。
  凋朱颜: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凋,使动用法,使……凋谢。朱颜,青春的壮健颜色。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上。
  去:距离。
  盈:满。
  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飞湍(tuān)、瀑流:互文:统指迸喷的瀑布。湍,急流。
  喧豗(huī):喧闹声。
  砯(pīng)砯崖转石万壑雷:水石相击如万壑雷鸣。砯,水击岩石声。壑,坑谷,深沟。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险要地方?
  若此:一作“如此”。
  嗟(jiē):感叹声。
  尔:你。
  胡为乎:为什么啊。
  来:指入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那地方山势高大雄峻,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破。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峥嵘、崔嵬(cuī wéi):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把守关口的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或匪(fěi)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或,倘若。匪,同“非”。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利牙齿,吮吸鲜血,杀人如麻(令人胆寒)。
  朝(zhāo):早上。
  夕:傍晚,晚上。
  磨牙吮血(shǔn xuè):磨利牙齿,吮吸鲜血。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咨(zī)嗟:叹息。


《蜀道难》元-赵孟頫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赏析:

  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全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全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第一段:从开头到“方钩连”,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作者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作者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作者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


  第三段:“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这第三段可再分为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是说,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这几句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名家点评:

  《本事诗》: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孕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足称誉光赫。

  《木天禁语》:七言长古篇法……旧题乃篇末一、二句缴上起句,又谓之“顾首”、如《蜀道难》、《古别离》、《洗兵马行》是也。

  《唐诗品汇》:刘须溪云: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在言。

  《四溟诗话》:九言体,无名氏拟之曰:“昨夜西风摇落千林梢,渡头小舟卷入寒塘坳。”声调散缓而无气魄。惟太白上篇突出两句,殊不可及,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也。

  《批选唐诗正声》:辞旨深远,雄浑飘逸,杜子美所不可到。欧阳子以《庐山高》方之,殊为哂。

  《唐诗援》:太白创体,空前绝后。诸说纷纷不一,然细观此诗,定为明皇幸蜀而作。萧说是。

  《批选唐诗》:太白长歌,森秀飞扬,疾于风雨,本其才性独诣,非由人力。人所不及在此,诗教大坏亦在此。后生学步,奋猛亢厉之音作,而温柔敦厚之意尽,露才扬己,长慠负气、辞人所以多轻薄,由来远已。嗟乎,西日东流,又岂人力哉!但可谓之唐体而已矣。

  《唐音癸签》:《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时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夬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说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时一人事实之,反失之细而不足味矣。

  《唐诗镜》:《蜀道难》近赋体,魁梧奇谲,知是伟大。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一夫当关”四句,设意外之忧;“朝避猛虎”四句,指阶见之恐,见变生肘腋,地终不可居。总言蜀道之难也。劈空落想,窍凿幽发,应使笔墨生而混沌死。

  《诗源辨体》:屈原《离骚》本千古辞赋之宗,而后人摹仿盗袭,不胜厌饫……至《远别离》、《蜀道难》、《天姥吟》,则变幻恍惚,尽脱蹊径,实与屈子互相照映。

  《唐风定》:变幻神奇,仙而不鬼,长吉魔语视之何如?亘古代无能仿象,才涉意即入长吉魔中矣。通篇奇险,不涉旁意,不参平调,其胜《天姥》、《鸣皋》以此。

  《王文简古诗平仄论》:(七言古)又有长短句者,唐惟李太白多有之,然不必学。如《蜀道难》……效之而无其才,洵难免沧溟“英雄欺人”之诮。

  《增订唐诗摘钞》: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蜀道难》一篇,真与河岳并垂不朽。即起句“噫吁戏,危沪高哉”七字,如累棋架卵,谁敢并于一处?至其造句之妙:“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扯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虚转石万壑雷。”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又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不惟刘璋、李势恨事如见,即孟知祥一辈亦逆揭其肺肝。此真诗之有关系者,岂特文词之雄!

  《唐音审体》:篇中三言蜀道之难,所谓一唱三叹也。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创格也。

  《放胆诗》:太白《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出鬼入冲,惝恍莫测。

  《此木轩论诗汇编》:《蜀道难》、旧题也,太白为之,加奇肆耳。此千古绝调也,后人妄意学步,何其不知量也!“噫吁嚱,危乎高哉”,七字五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无理之极,俗本作“连峰入烟几千尺”,有理之极。无理之妙,妙不可言。有理之不妙,其不妙亦不可胜言。举此一隅,即是学诗家万金良药也。

  《而庵说唐诗》:“尔来四万八千岁”,此云总非实据也。人言文人无实语,而不知文章家妙在跌宕;每说到已甚,太白用此,正跌宕法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一提,此句妙有关锁,上来笔气纵横,逸宕不如此,则散无统束矣。“锦城虽云乐”:上面说到蜀如此可惊、可畏,而忽下一“乐”字,妙极。“不如早还家”:此虽是乐,不可久居,“不如早还家”之句尤乐也。文势至此甚紧,必须一放,方得宽转,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提此句为结束,妙。篇中凡三见,与《庄子·逍遥游》叙鲲鹏同。吾尝谓作长篇古诗,须读《庄子》、《史记》。子美歌行纯学《史记》,太白歌行纯学《庄子》。故两先生为歌行之双绝,不诬也。

  《唐诗别裁》:笔阵纵撗,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

  《剑溪说诗》:太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凡三叠。管子曰:“使海于有蔽,渠弥于有渚,纲山于有牢。”谷梁氏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一篇之中,三番叙述,愈见其妙。所谓“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者也。

  《网师园唐诗笺》:造语奇险(“地崩山摧”二句下)。玩此,为明皇幸蜀作无疑(“问君西游”句下)。兜来何等力量。(“其险”句下)!高文险语,动魄惊心(“磨牙”二句下)。主意在此(“不如”句下)。

  《李太白诗醇》:严云:提“蜀道难”,篇中三致意;用“噫吁戏”三字起,非无谓。后人学袭,便成恶道。


《蜀道难》元-赵孟頫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局部)1
《蜀道难》元-赵孟頫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局部)2
《蜀道难》元-赵孟頫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局部)3
《蜀道难》元-赵孟頫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局部)4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