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9年2月25日 (一) 12:06西北组03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柳州市 > 融水苗族自治縣
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十六古龍坡會”現場(2019年2月20日)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融水苗族自治縣滾貝侗族鄉“十一坡”鬥馬比賽現場(2019年2月15日)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融水苗族自治縣中文拼音:Róngshuǐ Miáozú Zìzhìxiàn;英文:Rongshui Miao Autonomous County),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轄縣。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柳州市北部。東臨融安縣,南連柳城縣,西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南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接壤,北鄰貴州省從江縣,東北與三江侗族自治縣毗鄰。總面積4664平方千米。總人口51萬人(2011年)。轄4個鎮、16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

  地處九萬大山東麓,桂北山地中北部,地勢中部高、南北低,地形以中、低山為主。融江由北向南流經東部邊緣,為融水與三江、融安、柳城等縣界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825毫米,年均溫19.3℃。礦產資源有錫、銅、鐵、金、蛇紋石、鈾等23種。主要物產有毛竹、香菇、香草、香糯、香鴨、香豬、茶葉、筍乾、木耳、天麻、黃連、沙田柚。名勝古跡有真仙岩、古鼎龍潭、元佑黨籍碑等。建有九萬山、泗澗山水源林自然保護區和元寶山自然保護區。有苗年、坡會、拉鼓節、“坐妹”等民族節日、集會。

  • 郵編:545300 代碼:450225 區號:0772

行政區劃

  全縣轄4個鎮、16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融水鎮、和睦鎮、三防鎮、懷寶鎮、永樂鄉、四榮鄉、香粉鄉、安太鄉、洞頭鄉、汪洞鄉、同練瑤族鄉、滾貝侗族鄉、杆洞鄉、安陲鄉、大浪鄉、白雲鄉、紅水鄉、拱洞鄉、良寨鄉、大年鄉。縣政府駐融水鎮。

歷史

  古為百越地,秦屬桂林郡。西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置潭中縣,屬郁林郡。南齊時改潭中縣為齊熙縣,兼置齊熙郡。南梁於郡東兼置東寧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東寧州改稱融州,齊熙郡改為義熙縣。唐武德六年(623年)改為融水縣,五代十國沿襲之。北宗崇寧年間升為軍州,置清遠軍節度使。大觀元年(1107年)從廣南西路劃融、柳、宜等九州設黔南路,帥府于融水。元初沿襲之,後複融州。明廢融水入融州,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稱融縣。1952年因與容縣同音改稱,改融縣為融水縣(政務院1953年4月23日批准,即今融安縣)。

  1952年4月10日廣西省人民政府第53次行政會議同意(經政務院1953年4月23日批准)設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區(縣級,1952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駐融水鎮。轄原融縣的香粉區和融水區之融水鎮及下廊、中洞2村,原羅城縣北部的三防、桿洞等地(即從地洞、洞馬、毛洞等地起以北所有原屬羅城縣的地區),以及貴州省從江縣部分少數民族(主要苗族)聚居地區(指從江縣的太平鄉、安裡鄉)。融縣因此從融水鎮遷駐長安鎮。1955年改為大苗山苗族自治縣。1966年更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

  1996年,融水苗族自治縣面積4663.8平方千米,人口約44萬人。轄4個鎮、17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融水鎮、和睦鎮、三防鎮、懷寶鎮、融水鄉、大年鄉、良寨鄉、拱洞鄉、紅水鄉、白雲鄉、大浪鄉、永樂鄉、同練瑤族鄉、汪洞鄉、杆洞鄉、滾貝侗族鄉、香粉鄉、四榮鄉、洞頭鄉、安太鄉、安陲鄉。縣政府駐融水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融水苗族自治縣總人口425608人,其中:融水鎮57497人,和睦鎮20992人,三防鎮19681人,懷寶鎮14882人,融水鄉26947人,永樂鄉24483人,四榮鄉16475人,香粉鄉11875人,安太鄉20825人,洞頭鄉16568人,汪洞鄉15052人,同練瑤族鄉10187人,滾貝侗族鄉15302人,杆洞鄉22267人,安陲鄉20484人,大浪鄉19912人,白雲鄉28439人,紅水鄉17830人,拱洞鄉19884人,良寨鄉14098人,大年鄉11928人。

  2006年末,全縣面積4624平方千米,人口48.2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76萬人。有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人口35.41萬人,其中苗族人口19.71萬人,占總人口40.81%。轄4個鎮、16個鄉,205個村(居)委會。

文化

  • 坡會,是春節期間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境內以苗族為主的多個少數民族聚會娛樂的民間傳統節日,是展示絢麗多彩的苗族文化的主要視窗,長期以來受到國內外遊客的青睞。“苗族系列坡會群”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融水充分利用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這一優勢,創新旅遊發展模式,將旅遊業打造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撐,讓苗山群眾走出了一條通過旅遊扶貧促產業發展的致富路。2018年,全縣接待國內外遊客687.79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78.47億元。過去兩年,每年有近萬人通過旅遊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