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京的老字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话说北京的老字号
来源:《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8日,14 版)
作者:刘一达,著名京味作家


  本月下旬,应香港方面的盛邀,北京的十几家老字号要赴港参加商贸洽谈会。香港商界之所以点名邀请北京的老字号参加商贸洽谈,看上的不只是老字号这面金字招牌,更看重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即:产品的选材精良,工序的严格把关,经营的讲求信誉,服务的周到诚实。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老字号历久不衰,赖以生存的法宝。

  北京是六朝古都,商业的繁荣得从700多年前的元代说起。所以,北京最老的字号诞生在元代,当然元代留传至今的字号已经没有了。一个字号能流传百年以上,就已经很难了。

  目前,北京保留下来的年头最长的字号,当属万全堂、永安堂和鹤年堂这三家老药铺。如果“相传”属实,这三家老字号药铺创办的时间比同仁堂要早得多。但是这里的“相传”到现在也没查找到可信的历史档案资料来印证,包括另一家有名的老字号酱菜园“六必居”,因为匾是严嵩的字,所以也有人认为创办于明代。但是上个世纪60年代,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邓拓专门考证过“六必居”和“万全堂”的历史,最后得出结论是这两家老字号始创于清代,而非明代。

  唯独鹤年堂,因为这个堂号原是严嵩花园内一个厅堂的名字,字号的匾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所书,配匾“调元气”、“养太合”是戚继光所书。而店内抱柱的竖匾“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出自明嘉靖年间名臣杨椒山之手,所以可以认定字号创办于明代。

  北京的老字号主要集中在中药行,如同仁堂、鹤年堂、长春堂等。绸布行,如瑞蚨祥、谦祥益、益和祥等。鞋帽行,如内联升、马聚源、步瀛斋、黑猴、同陞和等。餐饮业(酒楼饭庄)如柳泉居、西来顺、全聚德、同和居、沙锅居、烤肉宛、东来顺、便宜坊、都一处、仿膳等。酱菜园,如六必居、天义顺、天源。小吃店和酱肉铺,如灶温、白魁、天福号、月盛斋、会仙居(炒肝)、合义斋(灌肠)、福兴居(灌肠)等。茶叶铺,吴裕泰、吴肇祥、张一元、森泰、庆林春、碧春、启元等。古玩字画行,荣宝斋、戴月轩、萃文阁、宝古斋、来薰阁、宝文堂、二酉堂等。糕点铺:稻香村、桂香春、正明斋等。此外还有王麻子剪刀、龙顺成硬木家具、大北照相馆、京华印书局、双合盛啤酒、义利食品、信远斋酸梅汤、北冰洋汽水、美白理发馆等等。

  上面所说的老字号大部分都有百年以上历史,而且至今依然保留下来。据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保留下来的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大约有300多个,但是在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相当一部分老字号因合营而消失了,到1966年“文革”时,京城存在的百年以上老字号尚有100多家。

  “文革”时,老字号被视为“四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牌匾被砸,字号也都改为“革命”色彩,如同仁堂改为北京药店,吴裕泰改为红日茶叶店等。改革开放以后,老字号才得以恢复,不过,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京城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得以恢复和保存下来的不到50家了。

  老字号重新受到重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当时的商业部专门下发了保护老字号的通知,而且规定了老字号的标准是经营的历史达到百年以上,后来改为50年以上。标准放宽以后,老字号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到现在北京有商业部颁发证书的老字号100多家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老字号越来越重视了。老字号不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许多人正是通过老字号来认识一座城市的,比如全聚德的烤鸭,现在中外游客,来北京“吃烤鸭,登长城”,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观光项目。老字号也在发展创新,不少老字号走出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开始搞连锁经营,如东来顺、吴裕泰、稻香村等老字号在京城开有几十家分号和加盟店。有的老字号还改为股份制上了市,如全聚德等。

  由于北京的许多老字号地处繁华的老商业街,这几年在北京老城区改造中门脸被拆。为了保护这些老字号,北京市政府想方设法为他们重新选址,使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得以保存。近年来,老字号的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北京还专门成立了老字号研究会,老字号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