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贺兰砚

贺兰砚宁夏银川市特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材于宁夏“五宝”之一贺兰石。贺兰石产自贺兰山,故砚以山石为名,称贺兰砚。贺兰石分布于银川市西夏区小口子地区,东起贺兰山韭菜沟沟口、西至贺兰山黄旗口沟脑,北起贺兰山回回沟沟脑、南至贺兰山高沟子沟口。初步预测资源量为2450万吨,其中能够达到工艺要求的仅有250万吨,能加工成贺兰砚的不足30万吨。

西夏区贺兰砚制作技艺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2011年6月,贺兰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与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易水砚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保护名录的六种名砚之一。

贺兰砚不论从砚石的本身,还是砚台的实用、观赏、收藏价值等都有着灿烂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贺兰石形成于13亿年前的震旦纪中前期,是含多种微量元素的粉砂质粘板岩,产于海拔2600多米的贺兰山上,摩氏硬度一般为3~4度,其色彩鲜明,质地均匀,主要色调有深紫、豆绿两色,有金线、银线、平彩、花彩、石眼、红晕等石品,是制作砚台的上好材料。

工艺特征

因贺兰石天然具有深紫、豆绿两种颜色,根据石材的这种特点,采用两种颜色互相衬托,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云纹、眉子等形成各种象形图案,故制砚艺人都注重运用“俏彩”雕刻图案,就成为区别于其他砚种单一色彩的主要艺术特色。贺兰砚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龙凤走兽、动物花鸟、草虫、瓜果皆可入砚。在造型上有随形砚、仿形砚、规矩形、带盖砚等。贺兰石雕除了砚台之外还有印章、镇尺、笔筒、屏风、摆件、石壶、立体雕件等。工艺表现手法讲究因材施艺,相石俏彩,雕刻上做工精细,风格多样,有的清新典雅、有的苍劲古朴,两种颜色互相映衬,具有地方特色,在中国的砚材中独具特点。贺兰石砚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

贺兰砚
贺兰砚
贺兰砚

砚台制作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工艺流程较为糅杂,主要经过采石、选料、构图设计、粗加工、精细雕刻、打磨上光等工序。

采石

制作贺兰现的第一步只采石,贺兰山上的石料都是经过人工开采的。贺兰石矿分为前山与后山,前山与后山矿洞所产的石质有优劣之分,后山距高贺兰山口大概十公里的距离,后山矿石颜色比较深,细腻程度更好。

选料

开采出来的贺兰石,根据外观、材料好坏不同,被用来制作成不同种类的贺兰砚或工艺晶。真正的制砚前还要对石料进行第一次选择,首先是“相石”的过程,带右设计的眼光通过观察分析石料的石质、大小反色彩分布状况,按照作晶表现的题材和需要选取石料,包括紫绿色在石料上的分布、大小长宽和厚度进行初步的切割,体现石料为作品服务的特点。如果雕刻师面对一块相对完整的板型石料,这时雕刻师就要因材施艺,可以根据石料天然的形状、厚薄和色彩的分布变化来雕琢出适合的纹饰,尽量碱少人工雕琢的痕迹,呈现它的自然风韵。

切割构图

制作贺兰砚的第二步是对石料的切割构图。根据设计要求,先将各种形状不一的石料用电动切制机进行裁切,裁切成理想的大小和形状,并去掉石料多余的部分,随着工艺的发展,加工的步骤越来越细化,切制这个工艺已经由专门的人员完成,切割分工也开始分为不同的切制程序,井然有序。为了节省原材料切割时还要考虑到石尽其材,切割下的边角料经过加工和创意,也能制作出小型的精美贺兰石摆件或者挂件。

设计

第三步是设计石砚,设计目的是将贺兰石中的天然色彩通过图案的设计达到光美的表现,尤其是贺兰石上难得的“石眼",通过设计以达到妙趣横生、恰到好处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除了传统砚形砚式以外,还要利用贺兰石天然色彩中出现的“石限”和“红岗",表现出贺兰石刻的艺术特征。

粗雕

细观察琢磨已经切割好的石料仔,然后在石料上勾勒出构思好的纹饰,每一个雕刻师的用笔习惯是不同的,按照各自不同的习惯在石料上绘制好初稿,绘刊图案时要注意圈形的线条完整清晰,以便随后雕刻过程中能够看得清楚,便于雕刻打磨。针对图形设计复杂的石砚,在图案设之初就要深思熟虑,经过反复期酌,最终在石料上面出设计好的图样,既可根据已有的石料来设计图案,也可依照设计好的构思来寻找适合的石料。

粗加工所运用的工其主要是手工钻,手工钻有各种不同型号的钻头,根据大小,形状不同的钻头来处理纹饰的纹理,在加工制作中还用到种叫做吊磨的电磨机,它是雕刻中较常用的工具,用无级变速算踏板不断此调整快慢程度,操作使用简单方便,主要作用是雕刻细微处,精确度商。

精雕

粗雕之后,随即就要开始精雕,这是货兰石砚制作较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雕刻师的技术要求仍然丰常高,对于工具运用的烟熟程度和对图案掌担的精确程度,都会影响石刻的艺术效果。一般情况下先掏砚堂造型,然后再进行纹饰雕刻,由于图案的复杂程度不同,在雕刻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既要把整体造型雕出又,还要给随后进行的精雕留有余地,精雕所用的工具有尖小铲刀、平刀等,形状基本相何,只是刀头大小有别,分别用于密度不同的图案和处理不同细节的纹饰。

在雕刻的过程中有许多图案复杂的纹饰,有力不匀或者对图案不熟悲都对纹饰有所影响,从而破坏整个作品。雕刻时尤其要注意,既要呈现雕刻图案,还要体现出贺兰石本身不柯层次的色彩,在雕刻不可的纹饰要掌控好不同的力度,体现纹信的精关,雕刻行刀时要稳要准。

抛光

贺兰砚最后程序一抛光。在对作品进行抛光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作品一次较大的调整与完善,对作品不同的纹饰细节一定要区别对待,经过由粗到细的工序进行打唐,平坦和圆润的部位平整光亮,图案棱角分明、起伏较大的地方则稍作打磨即可,保留大自然留给贺兰砚雕所特有的艺术特征。设计雕刻完成之后,要进行抛光打蜡,以达到保养现石关观对看的目的。

贺兰砚
贺兰砚
贺兰砚

历史人文

早在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是水成岩,形成于13亿年前,在古贺兰海中沉淀形成,后经造山运动而推出。其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相互交错叠加,相互衬托辉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朱砂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自然纹理妙趣天成,形成各种象形图案。石质硬度为3度,是一种很好的砚材,用它制成的砚台,色彩对比清晰明快,古雅莹润,端庄秀丽,叩之有金玉之声,呵气可以生水,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清末已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因石材天然两色,有别于端、歙、洮等砚,故历来制砚艺人都非常注重运用两种颜色即“俏彩”雕刻图案,自成一格。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视察宁夏时给贺兰砚以很高的评价:“色如端砚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嶙性相宜。”上百年来,凡到过宁夏的人士莫不以能得到一方贺兰砚或贺兰石雕艺术品为乐事。

贺兰砚
贺兰砚

在贺兰砚雕刻历史上石雕艺人辈出。到了清光绪年间,当时任宁夏知府的湖南人谢威凤擅长书法绘画,对笔墨纸砚很是喜爱。当时随谢知府当兵来宁夏的湖北人张云亭心灵手巧,擅雕刻,会制砚,后落户银川,娶了年轻丧夫的闫吴氏为妻,闫家遗孤闫万庆、闫万年兄弟俩幼年随母进入张家跟随继父学习制砚,二人成年后,由于砚台刻得好, 在古城银川有一定名气,也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为后人发展贺兰砚雕刻艺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后张云亭、闫万年相继去世,闫万庆继续从事制砚行业,闫万庆生有三子,分别是闫子江、闫子洋、闫子海,建国前,享誉银川的“闫家砚”都出自闫氏父子之手,其中闫子江技艺最为精湛。新中国成立后,闫氏三兄弟继续从事制砚工作。1960年至1963年间,闫子江、闫子洋受宁夏政府委派,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建设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大型浮雕挂屏毛泽东主席手书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人物浮雕《红军长征过六盘》、山水插屏《塞上江南》等许多各具特色的工艺品。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贺兰石刻厂多次合并,期间闫子江所带的三位徒弟:陈梅荣、施克俭、闫森林都能独立设计制作贺兰砚,已成为第一批工艺美术师,后期又增加了闫淑英、杨武、樊庆云、张凤灵、马继红等徒工。此外,闫子洋所带徒弟石飚、王文华、王屹也陆续成为工艺美术师,至此,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到第四代,也由此形成了以闫氏家传为主的一批传承群体。

贺兰砚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旅游产品展,获得了许多荣誉,取得了一定成绩,闫子江于1979年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在1984年出版的《当代的中国工艺美术》一书中作为全国82位有特殊贡献的工艺美术家作了专题介绍。2007年闫森林、陈美荣、施克俭被评为自治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梅荣的九龙砚享誉京城,远播海外;闫森林、施克俭的传统题材《葫芦砚》《秋韵》等作品在区内外多次获奖。由于以上传承群体多年不懈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宁夏贺兰砚品牌形象。

古老的传承历史和优秀的精湛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贺兰砚制作技艺进入银川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贺兰砚
贺兰砚

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贺兰砚具有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砚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记述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保护、发展、创新贺兰砚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创新发展宁夏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价值

贺兰砚雕刻艺术讲究“相石”“俏彩”,依据原料的质地纹理和石质中“深紫”“碧绿”二色的分布随彩造形,这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使贺兰砚在众多砚雕艺术品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贺兰砚及其相关雕刻艺术品由于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已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在《当代中国丛书》(1984年版)中,贺兰砚在雕刻类刻砚排名第四,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商业价值

贺兰砚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由最初的文人用砚发展到多种系列工艺品,集实用、观赏于一体,已成为宁夏旅游形象的代名词。由于贺兰砚在生产、销售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形成产业链条,在树立品牌、开发创新方面具有商业价值。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