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平后送人北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贼平后送人北归

唐·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贼平后送人北归》是唐代诗人司空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贼平,指“安史之乱”已平。北归,指由南方回到北方故乡。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刚结束不久。“安史之乱”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持续了八年,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新唐书》载司空曙为广平人,这个“广平”,据考证当在今河北北京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司空曙于“安史之乱”爆发不久避难到南方,战乱刚平,他送同来避难的友人北归,写下了这首诗。司空曙在乱后为何尚滞留南方,已难以考证。


逐句释义: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下来你却独自北归家园。
  世乱:指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
  他乡生白发:指在外地很久,白发也生了。
  旧国见青山:意谓你到故乡,所见者也唯有青山如故。旧国,指故乡,密对他乡。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晓行(你)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的故关。 想像友人北行时晓过残垒,夜宿故关的旅程。
  晓月:拂晓的残月。
  残垒:残破的壁垒。指乱后景象。
  故关:古代的关隘。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一路上只有寒禽和枯黄的野草,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寒禽:寒风或寒冬里的鸟。
  衰草:干枯的草。
  愁颜:愁容,发愁的面容。


《贼平后送人北归》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类题材在“十才子”集中比比皆是,但多数思想平庸,艺术才力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这首诗却能独辟蹊径,通过送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

  此诗前半部分先回忆“安史之乱”爆发时作者与友人一起逃往南方;再写战乱平定后友人一人北归,作者送行;后设想在这长长的岁月里,大家都在辗转他乡的过程中头生白发,战后故乡当残破不堪,也只有青山依旧了。诗的后半部分想象友人一路上早行晚停,回归故里,见到的只能是寒禽衰草。写出了惜别友人之意,并曲折地表达了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


  首联“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世乱”之时,作者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滞留他乡,“独”字含义丰富,一指友人独自北还,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


  颔联“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上句“生白发”有双重涵义:一是形容乱离中家国之愁的深广,一是说时间的漫长,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八年。“旧国”指故乡,“见青山”是说假如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舍肯定是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


  颈联“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单从友人方面落笔。上句想象有人早行情景,下句句虚拟其晚宿情景。“残垒”,即残破的壁垒,是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这一联着重写“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


  尾联“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说“寒禽”、“衰草”,正写出作者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


名家点评:

  《唐诗分类绳尺》:中唐雅调。颔联甚不费力,甚不浅促。观其结句,犹不免有悲伤之意,其与《诗经》“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同一用意。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此与“旧时闻笛泪”一章,悲调自饶神韵,不必深远。

  《唐诗别裁》:四语与“残阳见旧山”同妙(末句下)。

  《增订唐诗摘钞》:刘文房《穆陵关作》独三、四两语居胜,全首雅润,尚不及此篇。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5


试题精选:

  1.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①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战争)的痛恨之情。②多年流落他乡,无法归家的惆怅之绪。③对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④对友人北归旅途艰辛的牵挂之情。⑤对岁月易逝,人生多舛的感慨。(每点2分,答满3点给6分)


  2.除借景抒情外,整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5分)

  参考答案: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首联实写,交代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想象友人北还途中的寂寞、艰辛、愁容面带。(2分)虚实结合,互为补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情感。(1分)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颈联和尾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颈尾二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1分,答虚写、衬托等亦可),想象友人北归途中所见到的种种景象(1分),突出荒凉破败之感(1分)。


  4.在颔联中有意将“白发”与“青山”对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白发极写长期离乱中家国之愁的深广(1分),青山则意谓故乡的田园庐舍一片废墟,所见唯青山如故(1分),白发、青山两相映照,更突出战争对社会对个人带来的伤害(1分)。


  5.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表达效果显著,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首联写实,交代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还,而自己却独不得还;颈联、尾联写虚,想象友人北还旅途中寂寞和危险的处境。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开拓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情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6.明代诗人徐用吾评价本诗的最后两句:“观其结句,犹不免有悲伤之意,其与《诗经》‘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同一用意。”请从手法角度,联系全诗内容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结尾两句运用借景抒情(或以哀景衬哀情、虚写)的手法(1分),想象友人北归途中只有飞禽和衰败的野草相伴着友人的悲苦愁颜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担忧和悲伤之情,也写出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2分),这与《诗经》中“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借鸿雁哀鸣来抒发流民内心的悲伤和对统治阶级的怨愤是同一用意。(1分)


  7.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的对仗和内容看,本诗是一首以送别为内容的五言律诗。

  B.一二两句交代诗人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

  C.三四两句寄托诗人的悲苦,与“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D.五六两句从友人的角度落笔,真实描写了乱离之后的荒乱场景。

  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D项,“真实描写了乱离之后的荒乱场景”分析错误,这一联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属于虚写。故选D。)


  8.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刚劲凝练

  D.凄苦悲凉

  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掌握并理解常见语言风格术语,比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含蓄、慷慨悲凉等,然后结合诗中有关词、句,考虑意象、意境、表达技巧,结合情感分析语言特色。这首诗为战后送友人返乡而写,写出了惜别友人之意,并曲折地表达了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所以语言风格应为“凄苦悲凉”。故选D。)


  9.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送别友人。

  B.全诗显著的特点是三联运用对仗,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紧密。

  C.他乡指的是南方,旧国和残垒、故关全都指的是北方

  D.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中都透出一股愁情。

  E.本诗后两联既是想象,又是写实,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了乡愁。

  参考答案:C、E(C项理解有误,残垒、故关指的不一定是北方,指的应是友人归途中所遇。E项写实的说法有误,本诗后两联全是想象之词,并无写实。)


作者简介:

  司空曙唐朝诗人。字文明,一作文初,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入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府。官至虞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表现幽寂的境界,或直抒哀愁,较长于五律。有《司空文明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74首。(《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