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冬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资中冬尖四川省资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5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资中冬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8年第51号)批准)

产地范围

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资中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资中府函〔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资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生产。

1. 品种:枇杷叶、齐头黄(属十字花科)。

2. 立地条件:土壤为沙壤土或中壤土。土壤pH值6.5至7.5,有机质含量大于2%,速效钾100 ppm至150ppm。

3. 栽培管理:

(1)育苗播种:播种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之间。

(2)移栽及定植密度:旱地或选用两季田种植,地下水位应控制在80cm以下,两季田要三沟配套,排灌自如,田间无积水。需带土、带肥移栽。移栽时间为9月中旬至10上旬。定植密度:每公顷定植量≤127500株。

(3)肥水管理: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无机肥,每公顷年使用有机肥不少于22500kg,追肥2至3次,采收前15天停止施肥。

(4)打药:采收前15天内禁止使用农药。

4. 采收:采收期为立冬至小雪,采收前5天禁止浇水,选择晴天及时采收。播种晚的,最迟应在立春前采收完毕。

5.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二)加工。

1. 工艺流程:鲜菜→自然晾晒→整理清洗→腌制→装坛→发酵→翻坛 →发酵→加工成品。

2. 原料处理:划菜晾晒,晾晒3周至4周达到萎蔫标准,再去掉全部萎黄的叶片,剪去根端茎部的粗筋部份和菜尖顶端过长的叶片,即得蔫尖。

3. 工艺要点:

(1)菜应晾到外叶全部萎黄,中间的叶片已萎蔫尚未完全变黄,菜尖萎缩但尚未干枯,且顶端保留有发育的嫩尖,根端茎部的划面已萎蔫为止,晾晒后失水率为78%至82%。

(2)腌菜时应用炒过的盐,炒盐时加入0.2%至0.25%的菜油,焙炒时要暴气出烟。

(3)揉菜分两步进行,腌制10天至15天。

(4)装坛(传统土陶罐)应先将菜坯抖散,分层装填,层层压紧实。

(5)发酵过程中,当室外发酵至菜坯出现“翻水”时转入室内继续发酵,至农历八月时再转坛一次,发酵时间≥2年。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色泽:黄褐色或褐色,有光泽。

体态:长条、碎粒或块片。

滋味:冬尖质地脆、嫩,不得有发软、变质、老筋。

气味:有冬尖特有的鲜香气,不得有不正常气味 。

2. 理化指标:

水分%≤ 80.0

食盐(以NaCl计)%≤ 16.0

氨基酸态氮(以N计)%≥ 0.20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资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