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青砖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壁青砖茶
赤壁青砖茶(茶园)

赤壁青砖茶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特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属于六大基本茶类之一的黑茶。

成品长方砖形,色泽青褐,汤色红黄,浓酽馨香,滋味醇正,回甘隽永。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砖茶愈香、愈浓郁、愈醇正,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存放较长的陈年青砖茶还可以有明显的杏仁香气,滋味除醇和感觉外还有一种粗而不涩、老而不淡,醇和有味的大气回甘,余韵持久的“峒韵”。

赤壁市地处幕阜山北麓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是湖北的南大门,全市地域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52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是茶叶生长的理想地带。

据《赤壁市志》记载,赤壁青砖茶生产于赤壁市东南部,地理界定范围为赤壁市赵李桥镇、新店镇、茶庵岭镇、神山镇、车埠镇、中伙镇、官塘镇、蒲圻办事处、余家桥乡10个乡镇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千百年间,从这里产出的砖茶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的内蒙古、甘肃、宁夏、西藏等高原沙漠地区及蒙古、俄罗斯和中亚、欧洲等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2008年,赤壁市成立茶叶协会,为赤壁青砖茶提供技术服务。2015年3月,成功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赤壁青砖茶”地理标志。目前,我市规模茶企业12家,已入驻的砖茶加工企业9家。带动就业29200人。砖茶营销窗口目前已有112家。全年砖茶生产量34000吨,销售量22933吨,据不完全统计茶企全年完成税收972.2万元,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砖茶产业区被评为省级产业集群。

如今,赤壁青砖茶已成为赤壁市的支柱产业,为适应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消费需求,又在探索利用生态茶园资源和茶叶加工体验环境,打造集自行车运动、自然山水观光以及赤壁茶文化体验等特色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运动主题公园。此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以茶为平台,融合赏花品茶、体验制茶、健身骑行、寻古探幽、养生度假为一体,打造成全新的茶旅融合体,笑迎八方来客。

历史人文

汉朝前,赤壁(原名蒲圻)茶树为野生,茶叶加工形成主要是民间及寺庙僧人采叶自制,即将鲜叶从茶树上采下直接利用太阳光晒干。

汉朝至南北朝魏拓跋时期,生晒散茶技术发展成“制饼碾末”。隋唐时期,赤壁出现大面积的茶叶种植和加工,生晒的散茶及研制的饼茶、片茶等品种同时存在,具有蒸青绿茶品质特征的团茶开始出现。《中国茶叶大辞典》载,唐代名茶“鄂州团黄”主要产自湖北赤壁、崇阳等地。

宋朝,蒲圻的洞茶与西北边疆实行茶马贸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极为活跃。宋景德年间(1004—1007),官府以两湖茶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茶马交易的茶叶品种主要是片茶和饼茶。由于长途运输的需要,开始出现紧压茶或类砖茶。宋淳熙年间(1174—1189),蒲圻洞茶边疆贸易日益繁荣,羊楼洞茶马古道源头开始形成。宋朝后期,以生产蒸青散茶与绿饼茶为主,从制帽盒茶、绿茶到制红茶、青砖茶。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开始制作帽盒茶(青砖茶前身)。

清雍正六年(1728),晋商入驻羊楼洞,19世纪初将帽盒茶改制成“川”牌青砖茶。清朝时期,茶叶加工品种增加了红茶,清道光年间(1821—1850),羊楼洞盛时年产红茶5万担。

明清时,羊楼洞周边的湖北蒲圻、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嘉鱼、阳新、大冶,湖南临湘、平江及江西修水一带的老青茶,皆运至羊楼洞加工成帽盒茶,再运往内蒙古、新疆等边疆地区及俄国等亚欧国家销售。

清末(1909—1911)赤壁砖茶贸易仍然兴盛,驻羊楼洞的晋商专门为边销而压制砖茶。

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蒲圻茶叶贸易急剧下降。

新中国成立初期,蒲圻县茶叶生产逐步得到恢复。1949—1983年的30多年间,国家关于茶叶贸易的政策是计划收购、计划销售。195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规定茶叶为统购物资。1962年,湖北省对咸宁地区老青茶收购实行粮食补助。

1980年,经中共湖北省委批准,蒲圻县在全国率先创办茶工商,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障碍,尝试市场经营。兴办茶工商不仅解决了当时“茶叶不值钱,茶农毁茶园”的问题,还带动全县兴办各类茶场900多个,农村每户拥有茶园670平方米。1980—1984年的4年间,茶工商联合公司共销售茶叶96231担,相当于全县其他单位销售总量的2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羊楼洞茶场改制后,境内国营、集体茶园全部租赁经营,形成发展高潮期。

近年来,赤壁市深入推进青砖茶产业现代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做优做强“一块砖”。

截止到202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6.5万亩,茶企16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产量7.1万吨,茶叶生产产值60亿元,赤壁青砖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43.64亿元。整合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中国青砖茶博物馆;建成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成功创建3A景区;建成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和青砖茶大数据,打造集数字茶园、数字茶企、数字茶市于一体的智慧茶业;建成湖北省黑茶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赵李桥茶厂建设工业遗址;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打造集砖茶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国际性产业中心。聘请刘仲华院士为赤壁青砖茶首席科学家、首任院长,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系列课题研究,形成《科学解密青砖茶》等研究成果;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茶叶新型发酵与醇化技术等研究,建立“科技小院”研发基地;改变赤壁青砖茶“一块板砖走天下”的固有印象,全面开展“瘦身计划”,突出大健康理念,加快赤壁青砖茶产品研发,推进青砖茶由“青”变“轻”,推动产品便捷化、时尚化、功能化转型,开发出袋泡茶、速溶茶、巧克力茶、茶饮料等30余类160多款青砖茶衍生产品,迎合多样化消费市场需要,开发多款自动煮茶机、煮茶壶等新型产品。

荣誉

世界级

2015年,赤壁市及羊楼洞分别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万里茶道源头”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荣誉称号

2020年,赤壁青砖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2022年,赤壁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国家级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莫斯科访问,将蒲圻茶赠送给斯大林,作为斯大林七十寿诞贺礼。

1983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川”牌商标为湖北省赵李桥茶厂青砖茶注册商标;“火车头”和“牌坊”牌商标为该厂米砖茶注册商标。

1993年,商务部授予“川”字牌“中华老字号”

2008年4月,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川”牌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羊楼洞砖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011年,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盛世和谐”组装茶(由绿芽茶、红条茶、巧克力型砖茶组成),被全国“两会”选用;2012年“盛世和谐”茶被中央办公厅继续指定为全国“两会”用茶。

2012年6月,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赤壁召开,会议通过《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赤壁倡议书》

201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赤壁市“中国青砖茶之乡”称号

2013年9月,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首届青(米)砖茶交易会在赤壁举行

201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赤壁市“中国米砖茶之乡”称号

2014年,农业部授予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2014年,工商总局授予羊楼洞股份有限公司“羊楼洞”牌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4年6月,国务委员杨洁篪向俄罗斯总统全权代表巴比奇赠送了由羊楼洞茶业监制的国礼——“和”字牌青砖茶

2014年10月,赤壁市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

2014年11月,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第二届青(米)砖茶交易会在赤壁举行。该月,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5年11月,“2015国际茶业大会”在赤壁召开,赤壁市和羊楼洞还分别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万里茶道源头”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荣誉称号。此后,每年都举办青砖茶盛会。九届盛会,记录了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硕果

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国际评鉴委员会授予羊楼洞牌老青茶饼“金骆驼奖”

2015年,工商总局认定“赤壁青砖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并批准注册“赤壁青砖茶”为公共品牌

2018年7月和2020年7月,赤壁青砖茶先后两次代表湖北茶在外交部蓝色大厅向全球推介,成为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认定“赤壁青砖茶”为驰名商标

2020年7月,赤壁青砖茶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获得“欧盟通行证”

2020年12月,3万块赤壁青砖茶作为湖北省政府礼物回赠蒙古国,书写“羊来茶往”的佳话

赤壁连续9年获评全国重点产茶县百强,荣获“十三五”全国茶业发展十强县。

第十九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 2023“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将于2023年年底在赤壁举行。

省级

2005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著名商标”

2012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羊楼洞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省著名商标”

2013年,省文化厅授予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2015年,省商务厅授予“羊楼洞”牌“湖北老字号”

2015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湖北赤壁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省著名商标”

2015年,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洞庄茶业有限公司“湖北省著名商标”

2023年5月,湖北省茶产业链把赤壁青砖茶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区域公用品牌来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