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题与背景: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咏史诗赤壁,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中国最有名的古战场之一。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此诗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所作。作者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关于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有多种说法。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湖北黄冈的赤壁;那杜牧这首《赤壁》一般认为写的是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江夏区)西南的赤壁(赤矶山);而在湖北咸宁还有一个蒲圻县,现在已经改称赤壁市,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赤壁。这当然是出自于中国人爱重历史,爱慕英雄的民族心理,本来也无可厚非,何况无论诗人无论写的是哪个赤壁,立足点都是赤壁之战,而不是赤壁具体的地理位置。

  赤壁之战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一件大事。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这儿大破曹兵,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赤壁之战,就没有三国的历史。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开始之前,曹操还下了一封神气活现的战书吗?上面赫然写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虽然事实上,曹操的水军只有二十多万,但是跟孙刘联军的五万人相比,还是相当吓人的一个数字。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孙刘联军大胜,曹操大败。仅凭这一点,就能拨动好多人的心弦,所以说“赤壁怀古”也是怀古诗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做这个题目的人很多,但最成功的不过两首,一首就是杜牧的这个《赤壁》,另外一首则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但是从时间上来讲,杜牧是唐朝人,苏轼是宋朝人,所以要说赤壁怀古诗的第一篇成功之作,就应该算是杜牧的《赤壁》。


逐句释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折戟沉沙:折断了的戟沉埋在沙中,比喻惨遭失败。折戟,折断的戟。戟(jǐ),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能直刺横击。
  销:销蚀,消损腐蚀。
  未:一作“半”。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前朝,过去的朝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当时周瑜如不得东风之助,战争的胜败,吴国的存亡,都会成问题。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周郎:指周瑜(175—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瑾,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赤壁之战他年仅二十四岁。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铜雀:即铜雀台,汉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所筑,因楼顶有大铜雀而得名。曹操晚年享乐处,其姬妾皆在台中。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赤壁 题图
《赤壁图》(团扇,绢本)宋代画家李嵩绘
《赤壁图》(局部)金代画家武元直绘
赤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为七言绝句。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以“二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与东吴的国家命运的大主题联系起来,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这首诗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断戟从汉末三国到晚唐,时间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戟还在这儿。戟的主人呢?或者说当年赤壁鏖战的那些英雄们呢?他们都曾叱咤风云,如今却还不如一截断戟,断戟还能存留在沙土之中,而英雄却早已渺无痕迹。这其实就是明朝杨慎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者怎么可能不感慨万千呢。


  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指大乔、小乔)被关进铜雀台了。“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作者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作者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大乔、小乔是东吴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如果赤壁之战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会被当做战利品俘虏去,关在铜雀台上供曹操享受了。所谓“铜雀春深”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正是曹操风流的委婉说法,再加一个“锁”字,金屋藏娇的意思就更明显。那东吴的“二乔”居然成为曹操铜雀台上的玩偶,这是多么屈辱的事情啊。那如果二乔都不免如此屈辱,整个东吴的社稷成灰、生灵涂炭也就更不用说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作者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曹操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艺术特色:

  从艺术上看,作者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二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小乔初嫁了”,一直被当作典范。苏轼是宋朝人,而杜牧是唐朝人,苏轼恰恰是借鉴了杜牧的笔法,才写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名句,那要推首创之功还得算在杜牧的头上。


名家点评:

  许顗《彦周诗话》:“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纪昀等《四库提要》:“(许顗)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2


试题精选: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也指使人成功的机遇,文中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的政治军事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代表着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或者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D


  6.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参考答案:B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